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56411篇 |
免费 | 9965篇 |
国内免费 | 7247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3438篇 |
大气科学 | 9178篇 |
地球物理 | 12588篇 |
地质学 | 29428篇 |
海洋学 | 5522篇 |
天文学 | 3210篇 |
综合类 | 5304篇 |
自然地理 | 4955篇 |
出版年
2025年 | 35篇 |
2024年 | 734篇 |
2023年 | 1014篇 |
2022年 | 1759篇 |
2021年 | 2050篇 |
2020年 | 1909篇 |
2019年 | 1745篇 |
2018年 | 6160篇 |
2017年 | 5424篇 |
2016年 | 4312篇 |
2015年 | 1870篇 |
2014年 | 2189篇 |
2013年 | 1977篇 |
2012年 | 2802篇 |
2011年 | 4452篇 |
2010年 | 3876篇 |
2009年 | 4065篇 |
2008年 | 3443篇 |
2007年 | 3792篇 |
2006年 | 1401篇 |
2005年 | 1374篇 |
2004年 | 1328篇 |
2003年 | 1302篇 |
2002年 | 1243篇 |
2001年 | 999篇 |
2000年 | 1158篇 |
1999年 | 1542篇 |
1998年 | 1285篇 |
1997年 | 1338篇 |
1996年 | 1106篇 |
1995年 | 1011篇 |
1994年 | 914篇 |
1993年 | 806篇 |
1992年 | 655篇 |
1991年 | 475篇 |
1990年 | 337篇 |
1989年 | 366篇 |
1988年 | 306篇 |
1987年 | 218篇 |
1986年 | 180篇 |
1985年 | 129篇 |
1984年 | 111篇 |
1983年 | 87篇 |
1982年 | 77篇 |
1981年 | 76篇 |
1980年 | 69篇 |
1979年 | 34篇 |
1978年 | 16篇 |
1976年 | 12篇 |
1958年 | 25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71.
浅论高密度电阻率法在工程勘测中的应用效果 总被引:22,自引:2,他引:22
以往在工程地质勘测中,电法勘探主要采用的是电测深法,而电测深法又存在测点密度不大、信息量小等缺点.对于某些探测物来说,存在着资料解释困难的现象.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我们引进了一种新方法-高密度电阻率法,经过近几年我们对不同探测物的勘探应用,认为高密度电阻率在工程地质勘察中,是一种简单易行,行之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972.
有关白云鄂博铁稀土矿床中稀土元素的组成特点和赋存形式,我所在六十年代曾作了大量工作,积累了大批数据。本文主要是利用这些数据,对该矿床中的稀土元素特别是其中的Nd、Sm、Eu的分配特点作初步阐述。 相似文献
973.
潜江凹陷是一个中新生代断陷型盐湖盆地。其中蕴藏着丰富的石油、天然气和盐。在始新世晚期-渐新世早期潜江组沉积期,湖盆的构造活动和沉积充填作用极为活跃,形成了厚达4500 m的含盐岩系。通过对凹陷西北部王场地区王平1井、王云10-6井和王80-2井取心段共约151 m岩心的精细研究,在潜江组古盐湖韵律性含盐岩系中识别出17个典型的微相类型,并按成因与形成环境和岩类归纳为7个微相系列,对每个微相的特征与形成环境进行了分析。在潜江组淡化段中,沉积微相的纵向演变过程或组合类型复杂多变,总体上由潜四段至潜二段组成,湖盆的蒸发强度越来越大,水深越来越浅。最后,对潜江盐湖的形成条件和沉积环境演化进行了扼要分析。 相似文献
974.
975.
西准噶尔包古图地区地层火山岩锆石LA-ICP-MS U-Pb年代学研究 总被引:13,自引:11,他引:13
包古图地区位于西准噶尔东南部,区内出露地层主要为石炭系太勒古拉组、包古图组和希贝库拉斯组,为一套巨厚的半深海相-大陆坡相火山-火山碎屑沉积建造。这套地层的时代归属和地层层序长期以来一直存在争议。本文报导了包古图地区实测地层剖面,并从太勒古拉组玄武岩和包古图组及希贝库拉斯组凝灰岩中分别选出锆石,进行了LA-ICP-MS U-Pb年代学研究,获得206Pb/238U加权平均年龄分别为357.5±5.4Ma、332.1±3.0Ma和336.3±2.5Ma。由此确定这套地层属于早石炭世的杜内阶到维宪阶,由下到上依次为太勒古拉组、包古图组和希贝库拉斯组。 相似文献
976.
板式基础托换法是应用在既有建筑物地下空间开发中的一种方法。它先施工拟建地下室的部分顶板,依靠板下土体支撑既有建筑物的荷载,同时开挖其余部分的土方。土方开挖后,再施工该区域的柱或墙等竖向构件以及底板;然后,依靠这部分底板支撑上部荷载,完成剩余的土方开挖和顶板、底板的施工。利用ANSYS建立三维有限元模型,分5个工况对托换施工过程进行分析,得到各部位柱脚的沉降规律:在土方开挖之前,中间部位柱脚的沉降大于周边部位的柱脚;土方开挖后,由于“卸载”作用中间部位柱脚出现明显的回弹,使得中间部位柱脚的沉降小于周边部位的柱脚。不均匀沉降值的大小和地基土的弹性模量以及上部结构是否加载有关。不均匀沉降产生的上部结构的附加弯矩可以通过建立二维有限元模型求出。 相似文献
977.
西藏甲玛铜多金属矿元素分布规律及地质意义 总被引:11,自引:7,他引:11
甲玛铜多金属矿床已经成为冈底斯成矿带内为数不多的铜品位高、规模大、矿体连续性好的超大型斑岩-矽卡岩-角岩型铜多金属矿床。文章根据167个钻孔的成矿元素化学分析结果,对各元素平面分带、(Pb+Zn)/Cu、Au/Cu、Mo/Cu、Pb/Ag、Zn/Pb、Zn/Cu比值分带以及剖面上元素的分带等进行了系统分析,认为甲玛铜多金属矿具有典型的与岩浆成矿作用有关的元素分带特征,矿体由深部向浅部具有Mo→Mo(Cu)→Cu+Mo→Cu(Pb+Zn+Mo)→Cu(Pb+Zn)→Pb+Zn的成矿元素分带现象,具有高温→中低温成矿演化的特点。研究提出,成矿流体的运移方向是由北东至南西,流体源位于矿区北东部的则古朗地区。这种典型的热液分带特征同海底喷流沉积矿床近管道相Pb/Ag比值高、远离喷口Zn/Pb、Zn/Cu比值高的元素分带特征有着本质的区别。矿区北部则古朗地区高Mo/Cu比值以及钼元素矿化强度随标高降低愈强的分布特点,均预示了该地区是深部隐伏含矿斑岩体之所在。 相似文献
978.
太平寨的古老岩石可以追溯到早太古时期,是我国迄今所测得同位素年龄中时代最古老的岩石。本文试图通过迁西太平寨迁西群下部上川组麻粒岩的稀土元素含量及分配型式,讨论该地区原岩的岩石成因及其大地构造含义。 相似文献
979.
9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