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70篇
  免费   109篇
  国内免费   201篇
测绘学   76篇
大气科学   187篇
地球物理   140篇
地质学   305篇
海洋学   72篇
综合类   70篇
自然地理   130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27篇
  2022年   63篇
  2021年   67篇
  2020年   57篇
  2019年   68篇
  2018年   57篇
  2017年   49篇
  2016年   39篇
  2015年   45篇
  2014年   45篇
  2013年   56篇
  2012年   49篇
  2011年   48篇
  2010年   49篇
  2009年   43篇
  2008年   32篇
  2007年   22篇
  2006年   22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陈晓燕  付琼  岑启林  张辉 《气象》2011,37(4):423-431
应用兴义多普勒雷达资料和相关实况资料,分析了2009年4月14日傍晚发生在黔西南州安龙、兴义和兴仁的一次强雹暴天气的环境条件和雷达回波结构,详细分析了强雹暴发展过程的回波结构特征,以及在超级单体中观测到的中反气旋流场结构.雹暴发生在地面加热强烈,低层热低压发展,中层有小槽发展东移,高空有急流的背景下.小槽触发的对流云团...  相似文献   
62.
湖北地区云地闪电时空分布特征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王学良  刘学春  黄小彦  史雅静 《气象》2010,36(10):91-96
为揭示湖北地区云地闪电时空分布特征及雷电活动规律,以满足雷电灾害防护和雷击风险评估工作需要,采用湖北不同地理位置的13个雷击探测仪组成的闪电监测定位系统获取的2006年3月至2009年2月的云地闪电资料,从闪电的极性分布、日变化、月变化、强度、闪电密度、累计概率分布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云地闪电中负闪电占闪电总数的96.2%;正闪电占闪电总数的3.8%;闪电频次的日变化呈明显的单峰单谷型,一日中,最大值出现在15—16时,最小值在09—10时;一年中,4—8月闪电次数占全年闪电总数的95.9%,其中7—8月闪电次数最多;正、负闪电的强度主要集中在10~50 kA,大于30 kA的累积概率在50%以下,大于60 kA的累积概率8.1%,大于100 kA的累积概率1.6%;拟合出湖北地区大于某雷电流强度累积概率方程,经统计分析,实测值与计算值相关系数达0.99998。闪电密度分布呈明显的地域性差异,鄂东南的嘉鱼县、咸宁、黄石、鄂州市一带为闪电高密度区,鄂西的远安县、当阳市附近为闪电次高密度区。山区与丘陵、平原交接地带,即地表状况发生明显变化的地带,是雷电多发地带。鄂西南山区县市雷电日数较多,闪电密度不一定随之增加,其原因可能是山区县市土壤电阻率较大和山区局地小气候环境共同影响的结果。  相似文献   
63.
对信阳市南湾水库渔业气象服务效益调查分析结果表明:在亲鱼培育、种苗繁殖、苗种培育、成鱼养殖、捕捞等主要生产阶段,成鱼养殖阶段服务效益最大,为21.98万元;繁殖、亲鱼培育阶段服务效益占该阶段渔业总产值的比例分别列第一和第二,说明这两个生产阶段气象服务尤为重要.由于对渔业气象服务还不够重视,加之还缺乏渔业与气象条件关系的研究,目前渔业气象服务层次较低,渔业气象服务效益贡献率也较低.  相似文献   
64.
从不同的陆面资料看城市化对北京强降水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江晓燕  刘伟东 《气象学报》2006,64(4):527-536
2004年7月10日,北京地区出现了一次强降水过程.该次过程主要是由中尺度对流云团的活动造成的,整个大环流形势给暴雨的发展提供了水汽条件.分析近地面的特征场发现,在降水发生前1-2 h,北京城区存在一个暖中心,其温度比周边地区高出2-3 ℃,存在明显的热岛现象.该城市热岛现象的出现,使得城区的气压相对较低,郊区有较冷空气向城区辐合,有利于城区产生上升运动,形成对流降水.另外,对该次过程的数值模拟结果表明,使用了最新的陆面资料的模拟结果明显好于没有使用最新的陆面资料的模拟结果.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城市热岛效应对该次强降水具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65.
The variability of methane emissions from wetlands in the tropics and northern temperate regions can explain more than 70% of the interannual variation in global wetland methane emissions, which are largely driven by climate variability. We use climate reanalysis, remote sensing wetland area dataset and simulations from 11 land models contributing to Global Methane Budget to investigate the interannual variation and anomalies of wetland methane emissions in the Asian Monsoon region. Methane emissions in this region steadily increased over 2000–2012. However, abnormally low methane emissions were found in equatorial fully humid (Af), warm temperate winter dry (Cw), and warm temperate fully humid (Cf) Asian Monsoon climate sub-regions in 2008, 2009 and 2011, respectively. These spatially-shifting low emissions occurred simultaneously with observed wetland area shrinkage due to abnormally low precipitation. Interannual variability of wetland methane emissions in Asian Monsoon region are primarily driven by South Asian Monsoon system. However, the abnormally low emissions are related to strong La Niña events, and its accompanying effect of weakened East Asian Monsoon system and eastward Western Pacific subtropical high, which drives the shifting pattern of rainfall, and thus the spatial pattern of methane emission anomalies.  相似文献   
66.
通过对长沙地震台763地震仪的调试与使用,发现本台763地震仪的干扰与摆的调试水平和接头的防潮处理有很大的相关性,提出了减少763干扰的方法和步骤。  相似文献   
67.
Nagios在网络管理工作中的应用与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概述了Nagios在网络管理工作中的应用、所取得的效果及部分功能创新,最后对此软件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68.
在近年全国地震大形势研究的基础上。根据中国大陆地震活动的时空强演化图像及其相关参数的统计结果,并结合大陆周围附近地区强震活动对其内部的影响等客观现象,对大陆地震活动趋势进行了研究预测。结果认为,中国大陆第五地震活跃期到2001年已经结束,2008年3月21日新疆于田7.3级地震可能是中国大陆新的地震活跃期开始。  相似文献   
69.
赵小艳  孙楠  苏有锦 《中国地震》2015,31(2):209-217
分析了1965~2014年发生在云南地区的共计223次M≥5.0地震,发现其中有前震的地震74次,占33.2%;云南不同构造区前震的比例差异较大,前震较多的地区是澜沧-耿马地块和腾冲-保山地块;前震与主震的震级差、时间间隔、空间距离优势分布分别为0.5~2.9、10天内和20km内,可以利用这些特点在识别出前震后进而对后续主震做出预测。  相似文献   
70.
晚二叠世是地质历史中重要的成煤时期,在中国南方多个省区都形成了可采煤层。受海平面变化的影响,华南地区晚二叠世发育一套完整的陆相—海陆过渡相—海相含煤岩系。通过对野外露头及钻孔剖面资料分析,识别出了区域不整合面、下切谷底部冲刷面、河道间古土壤层和沉积相转换面等关键层序地层界面,以及依据海相石灰岩标志层横向分布规律反映的区域最大海泛面,同时结合前人关于华南地区地层对比及煤层对比方面的成果,将华南上二叠统划分为3个三级层序及9个体系域。利用单因素分析多因素综合作图法恢复了各层序中岩相古地理及煤层分布规律,结果表明:层序Ⅰ中煤层主要形成于潮控下三角洲平原以及潟湖潮坪环境,厚煤层的展布受这些沉积相带控制;层序Ⅱ中三角洲平原环境中煤层最厚,开阔台地煤层最薄,平面上煤层厚度表现为西部厚、中部次之、东部无煤的阶梯式递变;层序Ⅲ中煤层主要形成于三角洲平原环境,此时聚煤作用主要发生于华南西部的康滇古陆东侧,在华南中部及东部大部地区发育的浅海台地和深水盆地均不利于聚煤作用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