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67篇
  免费   807篇
  国内免费   1041篇
测绘学   378篇
大气科学   1002篇
地球物理   1099篇
地质学   1975篇
海洋学   479篇
天文学   143篇
综合类   405篇
自然地理   534篇
  2024年   22篇
  2023年   90篇
  2022年   258篇
  2021年   281篇
  2020年   236篇
  2019年   243篇
  2018年   294篇
  2017年   251篇
  2016年   278篇
  2015年   213篇
  2014年   285篇
  2013年   281篇
  2012年   252篇
  2011年   216篇
  2010年   245篇
  2009年   225篇
  2008年   190篇
  2007年   215篇
  2006年   134篇
  2005年   128篇
  2004年   127篇
  2003年   103篇
  2002年   132篇
  2001年   133篇
  2000年   129篇
  1999年   184篇
  1998年   111篇
  1997年   125篇
  1996年   115篇
  1995年   99篇
  1994年   78篇
  1993年   75篇
  1992年   53篇
  1991年   49篇
  1990年   32篇
  1989年   21篇
  1988年   21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19篇
  1985年   11篇
  1984年   8篇
  1983年   9篇
  1982年   8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5篇
  1979年   8篇
  1976年   2篇
  1957年   1篇
  1951年   1篇
  193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0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通过对1980—1991年12—2月武威地区低温天气过程气候特征和天气成因的分析,建立模式预报方程。1992—1996年试报效果良好,将植入“武威地区冬半年寒潮降温多目标专家系统”,投入业务运行。  相似文献   
82.
3DstructuralreconstructionofMohointheTangshanearthquakeareabyusinginversionofcurvedinterfaceXIAOLINGLAI(赖晓玲)XIANKANGZHANG...  相似文献   
83.
利用1983 ̄1988/1989年6年季平均全球加热场资料,分析了各年相对于6年平均的距平沿经、纬向非均匀分布的特征。并且,基于加热异常沿经向表现为正负相间分布和沿纬向有几个加热异常中心的特征,利用定常态初始方程三维谐模式进行了加热异常沿经、纬向非均匀分布对环流影响的数值试验。结果表明,加热异常的经向非均匀分布显著增强了经向环流的异常,所引起的环流异常与几个孤立热源(汇)作用的结果的线性叠加有较大  相似文献   
84.
地面预注断层破碎带井筒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面预注断层破碎带研究采用控制性高压劈裂、小段高、水玻璃预处理、钻孔分叉综合技术和工艺,成效显著。  相似文献   
85.
地区发展水平衡量指标体系设计及实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振国  吴楚材 《热带地理》1997,17(3):225-232
选定地区发展水平衡量指标,测度区域社会,经济,文化发展水平或发育程度是一项有重要的工作,本文试图为量度我国西部地区发展水平提供一套昼完整的指标体系,并对一个具体实例进行衡量和计算,由此说明地区的区内发展程度的差异,划分区域发展的不同类型。  相似文献   
86.
石门超大型雄黄矿床流体包裹体丰富。包裹体液相成分中富Na+、Cl-和K+、SO2-4,气相成分中H2O占绝对优势,少量CO2,成矿流体化学类型属Cl SO4 Na K型水。雄黄、雌黄形成于低温(180~90℃)、低压(20~5MPa)、浅成(175~700m)、弱酸性(pH:4.67、4.43)和弱还原(Eh:-0.265V)条件。流体包裹体氢氧同位素研究表明,成矿流体主要为古大气降水,并混有盆地建造水,大气降水下渗、循环、加热、淋滤形成了中-低盐度[w(NaCl):16.03%~4.27%],中等密度(0.863~1.065g/cm3),含矿地下热水。  相似文献   
87.
秦岭造山带基本组成与结构及其构造演化   总被引:51,自引:7,他引:51  
秦岭造山带主要由三大套构造岩石地层单元组成,经历了三个主要演化阶段:1.前寒武纪古老基底形成演化阶段,2.主造山期(Pt3—T2)板块构造演化阶段,3.中新生代陆内构造演化阶段。在早中元古代以扩张构造体制占主导,形成裂谷与小洋盆兼杂并存的基本构造格局,经10—8亿年晋宁期从扩张垂向加积增生构造体制为主向以侧向增生为主的板块构造体制的过渡,于晚元古代中晚期开始进入板块构造演化阶段。在晚古生代早期由于东古特提斯洋的形成,扬子板块北缘沿秦岭南部扩张打开,形成华北板块、扬子板块及其间的秦岭微板块,沿商丹和勉略二缝合带自南向北俯冲消减碰撞,于中三叠世最后全面陆陆碰撞造山,而后又发生了强烈陆内造山作用,终成今日之秦岭山脉面貌。现今的秦岭造山带岩石圈结构是一正在调整演化中的具流变学分层的“立交桥式”三维结构,上部地壳呈多层逆冲推覆迭置的不对称扇形几何学模式,岩石圈中部则是成水平状流变层,而深部地幔则是最新调整的近南北向的地球物理异常状态与结构,形成从下到上构造方向近乎正交的圈层非耦合关系。  相似文献   
88.
本文通过相图分析,对利用不纯净十水芒硝与纯净氯化钾通过二步转化制取硫酸钾进行了物料配比计算.给出了最佳物料配比及十水芒硝中氯离子的最大含量,对实际生产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9.
分析了甘肃陇南山区农业气候资源的分布特征及其水平、垂直差异,提出了合理开发利用的农业决策建议,指出应利用资源优势建立名特优小商品生产基地。  相似文献   
90.
镜质体反射率是确定油源岩成熟度最广泛使用的参数,显微荧光强度及其变化也已成为检测烃源岩有机质生烃尤其是生油的标志之一,而红外光谱在研究生油母质干酪根的结构、类型和生烃潜力等方面均取得了大量的研究成果,特别是傅立叶红外显微镜的问世,给单显微组分提供了一种有效的研究手段。本文应用上述方法对一套人工熟化样品进行了检测和分析,探讨了显微组分的光性演变特征和化学成分的变化规律,并建立了显微组分的生油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