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81篇
  免费   369篇
  国内免费   514篇
测绘学   234篇
大气科学   391篇
地球物理   468篇
地质学   873篇
海洋学   294篇
天文学   50篇
综合类   172篇
自然地理   182篇
  2024年   23篇
  2023年   48篇
  2022年   148篇
  2021年   165篇
  2020年   123篇
  2019年   140篇
  2018年   136篇
  2017年   150篇
  2016年   148篇
  2015年   110篇
  2014年   92篇
  2013年   119篇
  2012年   96篇
  2011年   118篇
  2010年   107篇
  2009年   114篇
  2008年   112篇
  2007年   98篇
  2006年   73篇
  2005年   59篇
  2004年   49篇
  2003年   51篇
  2002年   50篇
  2001年   47篇
  2000年   46篇
  1999年   44篇
  1998年   31篇
  1997年   34篇
  1996年   24篇
  1995年   21篇
  1994年   21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3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1979年   1篇
  1976年   1篇
  1975年   1篇
  1974年   2篇
  1973年   1篇
  1971年   1篇
  1969年   1篇
  1962年   1篇
  1958年   1篇
  195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91.
徐健  王驹  马艳 《铀矿地质》2007,23(4):249-256,243
岩体质量评价对于各类建筑特别是地下建筑的安全性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文章利用岩体质量评价Q系统和BP神经网络分析了Q系统各参数及对应于BP网络的取值。之后,将研究对象——甘肃北山BS03号钻孔以10m为单位分成50段,对每段范围内岩心所对应Q系统的参数根据钻孔钻进结果进行赋值,并运行BP神经网络程序对钻孔附近岩体质量进行分类。通过评价,对研究对象周围的岩体质量给出了定性的结论。  相似文献   
992.
基于2018—2019年的周年调查,分析了滆湖总悬浮物(TSS)的时空分布特征、组成及其季节变化规律,并探讨了水体悬浮物的影响因素及其与氮、磷的关系.结果表明:(1) TSS浓度的年内变化范围在11.80~105.87 mg/L之间,平均浓度为41.87±18.09 mg/L.(2)滆湖水体TSS时空差异显著.空间上呈现高速公路以南湖区(B区)大于高速公路以北湖区(A区),沿岸高于湖心区的分布趋势;季节变化整体表现为:夏季 > 秋季 > 春季 > 冬季,且夏季显著高于其他季节.(3)滆湖水体中无机悬浮物(ISS)和有机悬浮物所占TSS的比例差异悬殊,分别为75.5%和24.5%,A区和B区均以ISS为主.(4)线性拟合表明,TSS与颗粒态氮、总磷和颗粒态磷具有极显著正相关关系;(5) TSS与叶绿素a浓度相关性极显著.综合结果分析,藻类暴发和泥沙再悬浮是影响滆湖水体悬浮物浓度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993.
孙辉  刘晓东 《地学前缘》2022,29(5):300-309
青藏高原隆升作为新生代的重大地质事件对亚洲乃至全球气候环境变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因而高原隆升的气候环境效应一直是备受关注的重要科学问题。在过去近半个世纪中,国内外学者利用气候数值模式开展了大量高原地形气候效应的数值模拟研究,这些研究结果极大地提升了对地形抬升影响气候的物理机制以及高原隆升对古气候演化驱动作用的认识。本文简要回顾了过去有关青藏高原隆升气候效应数值模拟研究的进展,并按照高原隆升模拟研究发展的3个阶段总结了目前取得的主要研究成果。从数值模拟结果看,新生代以来青藏高原在隆升、生长和北移过程中其动力和热力作用对东亚季风的形成、南亚季风的演化、内陆干旱化的发展以及亚洲季风-干旱环境格局的变迁都具有深远的影响。青藏高原及其周边不同区域地形隆升的气候效应不同,青藏高原隆升的气候效应与大陆漂移背景下海陆分布和古地理格局的变化密切相关。南亚热带季风的建立是由大陆漂移的位置和热带辐合带季节性移动共同决定的,而东亚季风的建立则主要取决于青藏高原的隆升和北移。亚洲副热带干旱区的存在取决于大陆的位置和行星尺度副热带高压的控制,而亚洲内陆中纬度干旱区的形成则是青藏高原隆升的结果。本文最后简要梳理了高原隆升气候效应数值模拟研究目前存在的问题和未来可能的改进。  相似文献   
994.
利用19612015年陕西省70个气象观测站的逐日降水资料,采用线性倾向估计、趋势分析及Mann Kendall等方法,分析了陕西省不同等级降水量、降水日数及降水强度的气候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无论是降水量、降水日数,还是降水强度,均呈现出南多北少的分布特征,且随着降水级别的逐级增加,地区分布差异逐渐增大;整体上降水量和降水日数呈现出减少趋势,其中降水日数的下降趋势均非常显著,全省年均降水日数的气候倾向率达到了-3.83天·10a-1,通过了0.01的显著性检验,降水强度的增加趋势通过了0.05的显著性检验,每10 a全省年均降水强度增加0.15 mm·d-1;陕西降水量及降水日数的减少主要体现在春秋两季小雨及中雨的减少上,小雨降水强度在夏、秋两季的气候倾向率分别为0.05和0.04 mm·d-1·10a-1,其上升趋势分别通过了0.01和0.1的显著性检验,这是年均降水强度上升的主要原因;陕西年均降水量及降水日数自1984年出现了突变性下降,而降水强度的突变则出现在2004年,之后一直呈现持续的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995.
It is important for both current monitoring and paleoenvironmental research conducted on proglacial lakes and their adjacent glaciers to clarify the hydrological processes operating on these lakes. However, in remote regions with limited accessibility it may be difficult to study hydrological processes by direct monitoring. In this study, we use measurements of stable isotopic compositions to trace the multiple water sources contributing to Ranwu Lake, a proglacial lake in south-eastern Tibet. Using stable isotopic data from precipitation, inflowing rivers and the lake water, a water and isotope mass balance modelling method was used to calculate the ratio of evaporation to input. Subsequently, using hydrological and climatic data for the outflow, the largest inflow and precipitation, other hydrological elements of the lake water balance were also calculated. The results demonstrate that the ratio of evaporation to inflow is as low as 0.009, the lowest value observed for the Tibetan Plateau, indicating that Ranwu Lake is a through-flow lake with a very short retention time. Glacial meltwater accounts for at least 55% of total runoff, the highest value observed for the Tibetan Plateau, indicating that the sediments of Ranwu Lake may have considerable potential for reconstructing variations in the activity of the local glaciers. Finally, we note that it may be inappropriate in this glacier-fed lake to use the intersection of the local meteoric water line with the lake water line for determining the isotopic composition of the input water, and this possibility must be carefully considered when stable isotope mass modelling is used in proglacial lakes.  相似文献   
996.
接收机系统是体现微波辐射计探测性能指标最关键的组件,本文阐述了地基微波辐射计集成式多接收机并行滤波接收系统的结构和技术特点,分析了其相较于单接收器变频技术的优点,进一步根据福州站的探测数据产品分析了该接收系统的实际应用效果,旨在为相关技术人员提供地基微波辐射计应用研究方面的技术参考。分析结果表明并行接收系统的应用提高了地基微波辐射计的探测性能。  相似文献   
997.
高密度电阻率探测方法及其应用   总被引:20,自引:2,他引:20  
以探测实例为重点,介绍高密度电阻率探测方法在金属与非金属矿产、工程地质、水文地质及灾害地质、岩溶洞穴各探测领域的探测应用效果,评述该方法的优缺点及应用体会。  相似文献   
998.
波包传播特征与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移动的关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宋燕  缪锦海  琚建华 《气象学报》2006,64(5):576-582
利用波包传播诊断方法,研究高频波波包传播特征与瞬变波和副热带高压北进南退的关系.波包传播的初步特征为冬季波包传播生命史长,一般为7-10 d,传播速度为2-10 m/s,中心强度可超过0.4,在中高纬度地区传播路径一般为先向东南移,后向东北移;夏季比冬季的生命史短,中心强度也弱,传播路径与冬季相同.热带地区的波包传播路径先向西南,后向北移.一般波包强中心增强时,有利于槽发展,当强中心明显减弱时,有利于槽的衰减.当波包强中心持续地叠加在脊上时,脊将减弱.副热带高压的明显北跳常与南海特征区(0°-20°N,100°-120°E)持续5 d及以上的无波包强中心活动有关,并且在2次季节性北跳之后,又持续5 d以上出现波包强中心;副热带高压南移过程都与持续5 d及以上的南亚区域波包强中心、台风强中心或温带波包强中心活动有关.  相似文献   
999.
随着北京市关于建设项目水影响评价审批管理规定的出台,以及建设项目水影响评价被列为项目立项的前提必要条件等,充分说明政府部门对开发建设项目取用水合理性和取退水影响及水资源保护等方面的重视。本文以某规划地铁线路为例,结合"2011年中央一号文件"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和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意见,本着《北京市节约用水办法》的规定为原则,说明水影响评价报告取排水部分的编制要点,主要包括项目取用水合理性,取水水源的可靠性和可行性,取水和退水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00.
Theoretical and Applied Climatology - The East Asian summer monsoon (EASM) can change the spatio-temporal distribution of aerosols by influencing the aerosol horizontal and vertical transports an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