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7篇
  免费   86篇
  国内免费   103篇
测绘学   19篇
大气科学   82篇
地球物理   142篇
地质学   184篇
海洋学   31篇
天文学   5篇
综合类   29篇
自然地理   34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19篇
  2021年   25篇
  2020年   20篇
  2019年   35篇
  2018年   28篇
  2017年   24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24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24篇
  2011年   23篇
  2010年   33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17篇
  1997年   17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TECTONIC TRANSFER ON THE EASTERN EDGE OF PAMIR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TECTONIC TRANSFER ON THE EASTERN EDGE OF PAMIR  相似文献   
62.
弥散地震评价的原则与方法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常向东 《中国地震》2000,16(2):107-113
本文论述了弥散地震的概念及其由来,分析了当前对弥散地震存在的几种不同认识以及弥散地震对工程抗震设计基准影响的特点,在上述基础上研究和探讨了弥散地震评价的原则与方法。  相似文献   
63.
云南地处印度板块、欧亚板块—中国大陆碰撞带东缘,地壳运动剧烈,主要受到印度板块NE向挤压与川滇菱形块体SSE滑移的联合作用.在构造上,云南地区可以划分为滇缅泰板块、印支板块、扬子板块、华南板块等4个一级构造单元和腾冲块体、保山块体、兰坪—思茅弧后盆地、盐源—丽江陆缘坳陷、滇中坳陷、康滇古隆起、滇东坳褶等7个二级构造单元...  相似文献   
64.
基于2015-2018年中国335个地级以上城市,使用面板数据模型剖析绿色金融对污染性产业的技术效应,探讨其与环境规制、研发投入的交互作用,区分不同产业类型,厘清绿色金融技术效应的空间差异.结果 表明:绿色金融能够在不同区域促成污染性重工业和轻工业技术创新;绿色金融与环境规制协同互补,并且这种协同对轻工业更有效,在中西...  相似文献   
65.
地壳的拆离作用与华北克拉通破坏:晚中生代伸展构造约束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伸展条件下的地壳拆离作用是岩石圈减薄的重要浅部构造响应。晚中生代时期的伸展构造(包括拆离断层、变质核杂岩构造和断陷盆地)在华北、华南、东北和东蒙古及贝加尔地区普遍发育,它们切过上部地壳(断陷盆地)、中、上地壳(拆离断层)或中部地壳(变质核杂岩)。地壳拆离作用具有运动学极性(NWW或SEE)、几何学宏观(区域)对称与微观(局部)不对称性、遍布全区但不均匀性,以及形成时间的跨越性(140~60Ma)等特点,并使得地壳和岩石圈发生显著的减薄。本文研究揭示出现今岩石圈厚度变化与晚中生代伸展构造的发育程度和分布之间并没有必然的联系。其变化的基本规律是,除新生代裂陷发育区岩石圈厚度明显较小且厚度有迅速变化外,从华北向贝加尔地区总体的变化趋势是逐渐加厚,也即东亚地区岩石圈具有楔形形态。晚中生代时期的地壳(或地幔)拆离作用伴随着广泛的岩石圈减薄作用,区域岩石圈同时遭受到一定程度的减薄和破坏,华北克拉通在这一时期的破坏仅仅是区域岩石圈减薄在华北的具体体现。  相似文献   
66.
Abstract Systematical Sr, Nd and O isotopic studies were made on the Huashan granite complex in Guangxi. In combination with the studies of geological, petrological and geochemical data, it is believed that the complex consists of granites of three stages, with different geneses and different source materials. They are not the products of differentiation and evolution of one single consanguineous magma. Granites of the 1st stage are of the Indosinian syntectic type or I type, also derived from a mixed mantle-crustal source. Those of the 2nd stage are of the early Yanshanian syntectic type or I type, also derived from a mixed mantle-crustal source, and those of the 3rd stage are of the late Yanshanian transformed type or S type, derived from a crustal source.  相似文献   
67.
To assess the contamination trends and potential bio-availability of sediment-bound heavy metals, concentrations of heavy metals in acid-leaching fraction and in bulk sediments from the two typical bays (the Meiliang Bay and Xuhu Bay) of the Taihu Lake, East China, were studied. Pb and Zn showed elevated concentrations in the sediments from both areas, although sedimentation history and degree of pollution are different between the two bays. In the Meiliang Bay, both Pb and Zn pollutions started in the late 1970’s, the same time as the beginning of eutrophication of the lake, while the in the Xuhu Bay the metal contamination started since recent 10 years. The concentrations of acid-leachable Pb in the sediments from the Meiliang Bay are correlated with the historical eutrophication process. Before the eutrophication and heavy metal pollution, the chemical properties of the lake sediments were the same as the source compositions of the Xiashu loess. Both Pb and Zn in the sediments mainly occur in leachable forms by nitric or hydrochloric acid, whilst most of Cu is in residual fraction.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both Pb and Zn may have higher mobility and bioavailability in water and biology than Cu.  相似文献   
68.
滇中地区中元古界"昆阳群"的地层层序是长期争议的重大基础地质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地质调查工作的部署及勘查效果,也制约着滇中地区前寒武纪地质研究水平的进一步提高。云南省地质调查院在进行《云南省区域地质志》(第二版、修编)、1:5万二街等4幅区域调查子项目工作中,在前人工作成果的基础上,通过大量的野外地质调查及锆石同位素年代学研究,在滇中地区早前寒武纪地层层序及时代、重大地质事件记录、早期生命与环境协同演化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的新发现,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9.
2008年6月25日, 由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中国地震学会、中国地球物理学会联合举办的"纪念顾功叙先生百年诞辰座谈会" 在北京国家地球观象台(原白家疃地震台)召开.  相似文献   
70.
通过对西山布拉克组第一岩性段硅质岩岩石学、地球化学特征研究,探讨其沉积环境和成因,推测其与库鲁克塔格早古生代地壳演化关系。研究区硅质岩夹泥质硅岩、流纹质晶屑凝灰岩的岩石组合,硅质岩的Al/(Al+Fe)值(~0.6)、Ce/Ce*值(~0.57)、(La/Yb)n值(~0.66)等特征指示为欠补偿、缺氧的深水盆地沉积环境。其Fe/Ti值(~29.2),Al/(Al+Fe+Mn)值(~0.54),(Fe+Mn)/Ti值(~31.3),富集Ag,As,Sb,Ba元素等特征,表明该区硅质岩为热水和海水混合成因,形成过程中海水有较高的生产力。硅质岩∑REE在剖面底部为14.9×10-6,向上减小为8.6×10-6,至顶部增加到105.6×10-6,表明剖面底部到顶部热水活动强度呈减弱趋势。早寒武世硅质岩岩石学、地球化学特征表明,硅质岩形成于裂陷槽盆地中,是上升洋流将海底热水物质带至沉积地点与海水发生不同程度混合的产物,为库鲁克塔格早寒武世早期处于拉张裂解环境提供了岩石学和地球化学证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