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32篇
  免费   456篇
  国内免费   516篇
测绘学   212篇
大气科学   459篇
地球物理   643篇
地质学   1291篇
海洋学   322篇
天文学   101篇
综合类   240篇
自然地理   436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33篇
  2022年   106篇
  2021年   153篇
  2020年   107篇
  2019年   120篇
  2018年   110篇
  2017年   125篇
  2016年   144篇
  2015年   125篇
  2014年   152篇
  2013年   179篇
  2012年   164篇
  2011年   183篇
  2010年   190篇
  2009年   155篇
  2008年   173篇
  2007年   176篇
  2006年   133篇
  2005年   100篇
  2004年   82篇
  2003年   61篇
  2002年   70篇
  2001年   58篇
  2000年   62篇
  1999年   103篇
  1998年   75篇
  1997年   101篇
  1996年   70篇
  1995年   74篇
  1994年   49篇
  1993年   58篇
  1992年   54篇
  1991年   37篇
  1990年   14篇
  1989年   17篇
  1988年   22篇
  1987年   15篇
  1986年   15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1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46 毫秒
221.
目的:提高对婴幼儿结节性硬化病CT表现的认识。结果:本病CT有特征性表现,即双侧侧脑室周围多发高密度结节影和钙化斑。结论:CT能够准确诊断结节性硬化脑,为该病的特异性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222.
泥河湾层的研究现状和展望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夏正楷 《第四纪研究》2001,21(3):262-269
泥河湾层是我国北方著名的第四纪河湖相地层,它以巨厚的沉积、丰富的哺乳动物化石和人类遗存为世人所瞩目.经过几代人近80年的努力,泥河湾层在地层学、古生物学、沉积学、古地理学和古人类学等方面的研究上都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被誉为我国研究程度最高的第四纪地层之一.近年来,随着第四纪学科的发展和全球变化研究的深入,加大泥河湾层研究力度,提高"泥河湾层”研究水平的呼声日趋高涨.预计在新的世纪,泥河湾层研究将成为我国第四纪工作的热点,它将对第四纪科学和全球变化研究做出重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223.
The high-resolution quantitative analysis of the planktonic foraminifera and the δ18O records of the section between 96.49– 137.6 mcd at ODP Site 1144 on the continental slope of northern South China Sea reveals an abrupt cooling event of sea surface temperature (SST) during the last interglacial (MIS 5.5, i.e. 5e). The dropping range of the winter SST may come to 7.5°C corresponding to 1.2‰ of the δ18O value of sea surface water. This event is comparable with those discovered in the west Europe and the northern Atlantic Ocean, but expressed in a more intensive way. It is inferred that this event may have been induced by middle- to low-latitude processes rather than by polar ice sheet change. Since the Kuroshio-index speciesPulleniatina obliquiloculata displayed the most distinct change at the event, it may also be related to the paleoceanographic change of the low-latitude area in the western Pacific Ocean. This event can be considered as one of “Younger Dryas-style coolings” and is indicative of climate variability of the last interglacial stage.  相似文献   
224.
INTRODUCTIONThepresenceofmagneticanomaliesoveroilandgasfieldshasbeenknownforseveraldecades,butitisonlyinrecentyearsthatthephenomenonhasbeencriticallyinvestigated .Themag neticcharacteristicsofsoilandsedimentarecloselyrelatedtosomegeochemicalprocesses,s…  相似文献   
225.
本文通过对1996年1月青藏高原牧区大雪期间的水汽和热量收支的计算,分析了大雪期间对流活动的作用和贡献,并与其他地区夏季暴雨期间的能量平衡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二者都只有一个无辐散层和整层维持上升运动,不同的是降雪期间:1)视水汽汇气柱平均潜热加热率要小得多;2)视水汽汇和视热源的垂直分布差异较大;3)次网格尺度涡动垂直输送主要发生在对流层顶附近  相似文献   
226.
详细分析了GRASS的三种数据结构,为设计GRASS与其它系统数据格式转换接口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227.
国外灾害遥感应用研究现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灾害遥感(调查和监测)是遥感技术应用及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本文根据大量的资料及笔者在国外参加的工作,对经济发达国家及部分第三世界国家将遥感技术用于灾害监测、预报、预警以及在减少灾害损失方面所进行的主要工作及取得的效益作一概略介绍。  相似文献   
228.
立体影视与地景仿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进行“虚拟现实”、GIS等各项研究中,立体观察当是最关键的技术之一。人为什么能看出立体?如何产生人工立体视觉?怎样在CRT视屏上显示一个立体的图像?显然是大家十分关心的问题。本文包括如下两方面的内容:1)双眼自然立体视觉的生理基础。彩色立体电视与CRT视屏立体观察的原理。重点介绍目前已广为采用的时分制视屏立体观察的原理。2)视屏立体观察用于地景仿真的初步实践。介绍如何以数字地面模型(DTM)数据为原始资料,用3DS生成某一地区动态地面立体透视图,实现所谓视景地形仿真。  相似文献   
229.
采用忽略Reyleigh摩擦和Nowton冷却的定常,线性大气模式和地转动量近似下的非线性海洋模式。这里包含了大气通过线性风应力影响海洋,海洋通过加热过程影响大气的物理机制。用相平面理论讨论了海气耦合作用对简单耦合线Rossby波和非线性Rossby波的影响。  相似文献   
230.
This paper describes synthetically the seismic activity, deep and shallow structures and rock dynamic features in and near Chaoyang—Yixian region. It is supposed that there is a low velocity layer in middle crust and the three-layered crustal velocities are all lower than that in both sides of the region. There exists uplifts of upper mantle and asthenosphere-low resistance layer. It is also studied the composition of matter of three-layered crust, low velocity layer, upper mantle and asthenosphere. In the end the direct relations between the deep and shallow structure, composition and the seismic activity and new activities of faults in this region are discuss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