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87篇
  免费   450篇
  国内免费   604篇
测绘学   273篇
大气科学   371篇
地球物理   510篇
地质学   1029篇
海洋学   312篇
天文学   42篇
综合类   201篇
自然地理   303篇
  2024年   28篇
  2023年   63篇
  2022年   124篇
  2021年   168篇
  2020年   121篇
  2019年   121篇
  2018年   148篇
  2017年   145篇
  2016年   138篇
  2015年   165篇
  2014年   134篇
  2013年   144篇
  2012年   156篇
  2011年   158篇
  2010年   138篇
  2009年   129篇
  2008年   137篇
  2007年   114篇
  2006年   76篇
  2005年   67篇
  2004年   76篇
  2003年   78篇
  2002年   93篇
  2001年   77篇
  2000年   55篇
  1999年   35篇
  1998年   17篇
  1997年   26篇
  1996年   26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21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1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5年   1篇
  1958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341.
透空式防波堤周围的非线性波浪传播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熙  王义刚 《海洋工程》2004,22(3):97-101
对非线形波浪在透空式防波堤周围的波浪变形进行了数值模拟,在Boussinesq波浪方程中加入与透空建筑物有关的新的耗散项,从而界定了透空建筑物引起的部分反射和透射,波浪折射衍射的传播过程通过控制方程求解。波浪控制方程通过有限差分方法求解。模型应用于模拟波浪经过具有部分反射的群桩式透空结构,结果表明透空式防波堤可以有效地衰减波浪,是重力式结构的一种替代形式。  相似文献   
342.
地震剖面中的绕射点反应地下断层、尖灭、溶洞等不连续体的位置信息,因此绕射波对于实现小尺度构造的精细成像具有重要意义.基于逆时偏移的绕射波成像方案包括乘法成像条件法和倾角域拾取法.乘法成像条件利用正\负倾角构造剖面相乘实现绕射点的定位,倾角域拾取法则根据绕射波能量在角度域的特征进行拾取.其中,通过Hilbert变换和伴随...  相似文献   
343.
考古遗址出土骨制品的研究对于揭示古代社会的动物资源获取和利用、手工业生产、社会组织结构等问题具有重要意义.国内骨制品研究目前多集中在农业区域,这些研究为探讨新石器时代至青铜时代的动物使用及其与社会发展、早期国家形成的关系等问题作出了重要贡献.然而,针对牧业社会骨制品的考察十分缺乏.新疆哈密地区巴里坤草原分布有大量古代牧业文化遗址,石人子沟遗址(43°31′12.8″~43°34′28.9″N,93°13′44.8″~93°16′49.1″E)是其中一处青铜时代晚期至铁器时代早期的大型聚落.本文从动物考古学视角研究该遗址2006年至2011年发掘出土的426件骨制品.结果显示,石人子沟遗址骨制品的原料主要为以羊(Ovis aries/Capra hircus)、马(Equus caballus)为主的家养动物和以鹿(Cervidae)为主的野生动物,其中羊的比例最高(69.7%),鹿(13.8%)、马(2.3%)次之,这与中原地区青铜时代农业文化遗址的骨制品多以牛为原料的情况明显不同.羊在骨制品原料中占绝对多数且大量使用羊距骨制品的现象是对石人子沟遗址以牧业为主的生业经济方式的直接反映.石人子沟遗址不同类型骨制品的制作各具特点,但整体表现出"省时省力"的特点,即对使用部位细致打磨,对非使用部位仅做简单处理.与中原地区商周时期大型制骨作坊规范化、规模化、产业化的骨器生产不同,石人子沟遗址未见专门的制骨场所,骨制品生产的操作链条也并不完整.遗址的骨制品生产可能是以家庭为单元进行的,产品的专业化、精细化程度也相对较低.该研究填补了我国古代牧业文化遗址出土骨制品动物考古学专门研究的空白,为进一步探究我国古代不同区域、不同生业经济基础下的制骨手工业面貌提供了重要资料.  相似文献   
344.
The Yangla deposit is an intrusion‐related Cu deposit in the Jinshajiang tectonic belt (eastern Sanjiang region, SW China). Despite extensive studies that have been conducted on this deposit,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granitic magma and Cu mineralization is still unclear, and hence, the genesis is debated. To answer this question, we conducted an integrated study of mineralogy, fluid inclusions (FIs), and hydrogen and oxygen (H‐O) isotopes. Three mineralization stages were identified based on the ore textures, alteration zonation, and crosscutting relationships: (i) pre‐ore prograde skarn (stage I), with the garnet and pyroxene dominated by andradite and diopside, respectively; (ii) syn‐ore retrograde alteration (stage II), which is subdivided into the early syn‐ore stage (stage IIa) marked by retrograde hydrated mineral assemblages and significant Fe‐Cu‐Mo‐Pb‐Zn sulfide mineralization, and the late syn‐ore stage (stage IIb) featured by quartz‐calcite veins; and (iii) late supergene mineralization (stage III), which is characterized by secondary azurite and malachite. These results of mineralogy, FIs, and H‐O isotopes indicate that: (i) Cu mineralization has a close temporal, spatial, and genetic relationship with skarn alteration; (ii) the ore fluids were magmatic dominated with late‐stage meteoric water incursion; and (iii) Type‐S (halite‐bearing) and Type‐V (vapor‐rich) FIs coexisted in garnet and clinopyroxene of stage I, indicating that fluid boiling might have occurred during this stage. From stage I to stage IIa, the FI type transformed from Type‐S + Type‐V + Type‐L (liquid‐rich) to Type‐V + Type‐L with the conduct of mineralization and was accompanied by the disappearance of Type‐S, and homogenization temperature and salinity also tended to decrease dramatically, which may be caused by the deposition of skarn minerals. At stage IIa, boiling of the ore fluids still continued due to the change from lithostatic to hydrostatic pressure, which triggered the precipitation of abundant quartz‐Cu‐Mo‐Fe sulfides. Furthermore, fluid mixing between a high‐temperature magmatic fluid and a low‐temperature meteoric water might cause a considerable drop in temperature and the deposition of Cu‐bearing quartz/calcite veins during stage IIb. Hence, we consider the Yangla deposit to be of a skarn type, genetically related to the Mesozoic magmatism in the Sanjiang region.  相似文献   
345.
基于主成分分析和因子分析的宁夏水资源承载力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为了探求宁夏水资源承载力状况,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和因子分析法,在分析宁夏2004~2014年水资源承载力状况的基础上,对宁夏5市2013年水资源承载力分水资源支持力、社会经济技术水平和社会生活水平3个方面进行综合考虑,得到宁夏5市的水资源利用状况指数和分级标准。具体得到以下几个结论:(1)2004~2014年间,宁夏水资源承载力仅在2005~2006年有所波动,其余年份两种方法结果一致,11年间保持稳定上升;(2)对于宁夏5市2013年水资源承载力状况,主成分分析结果由大到小排序为吴忠市、银川市、石嘴山市、固原市和中卫市,因子分析结果由大到小排序为吴忠市、银川市、固原市、石嘴山市和中卫市;(3)建立宁夏5市水资源承载力状况分级阈值,主成分分析下吴忠市和银川市的水资源利用状况高,石嘴山市的水资源利用状况中等,固原市和中卫市的水资源利用状况低;因子分析下吴忠市和银川市的水资源利用状况高,其余3市水资源利用状况都较低。  相似文献   
346.
黄粤  陈曦  马勇刚 《中国沙漠》2010,30(5):1234-1238
自然环境恶劣、站点稀少、观测困难是干旱区水文系统研究面临的基本问题。特殊的自然地理条件给水文过程带来了极大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也阻碍了干旱区水文过程和机理研究的发展。选取塔里木河源区开都河流域为研究区,采用分布式水文模型MIKE SHE模拟大尺度资料稀缺地区水文过程,将流域内气象、水文站点数据与遥感数据相结合,利用气象、土壤类型、土地利用和地表覆盖、数字高程(DEM)和降雨等资料,模拟流域水文过程;在出山口径流数据的基础上对模型进行率定和验证;分析了模型中的不确定性的来源,探讨模型优化方法。结果表明,MIKE SHE模型能在水文、气象站点稀少,土壤及水文地质数据缺乏的条件下,模拟开都河流域的日径流过程,但精度仍有待提高;通过分析识别出了隐含于模型结构、输入及参数等3个方面的8种不确定性来源。  相似文献   
347.
近30年全球干旱半干旱区的蒸散变化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霞  李明星  马柱国 《大气科学》2018,42(2):251-267
全球变暖加剧了气候系统能量和水分循环相互作用的变化,水分平衡变化导致极端旱涝事件频发。地表蒸散是能量水分循环的重要过程,是理解气候变化的关键环节。本文基于1982~2011年FLUXNET-MTE观测资料和ERA-Interim再分析资料,分析了全球干旱半干旱区蒸散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典型区域的变幅、趋势和季节变化。结果表明:(1)干旱半干旱区多年平均蒸散量小于300 mm。冬季蒸散量最小,夏季最大且变率也最强。1990年代前后,干旱半干旱区蒸散发生了明显的年代际转变,暖季的年代际差异尤为明显。(2)近30年来,东半球干旱半干旱区蒸散量呈增加趋势,西半球呈减小趋势。典型区域来看,南非呈显著增加趋势[25.14 mm(10 a)-1],美国西南部呈显著减小趋势[-19.86 mm(10 a)-1];萨赫勒、中国北部和澳大利亚呈增加趋势,阿根廷及智利南部呈减小趋势。(3)蒸散变化与温度、降水的变化联系密切,三者具有相似的年循环变化,但三者间相关性在干旱半干旱区具有显著的差异性。  相似文献   
348.
Earthquakes taking place from 1975 to 2010 in and around Shandong Province are relocated using double-difference (HypoDD) and Hypoinvers 2000 (Hypo2000) methods, after correction of the onset times of seismic phases.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relocated seismicity is clearly associated with regional tectonics in space, and is also in agreement with the existence of deep faults imaged by wide-angle and deep seismic reflection profiling ; most of the focal depths are in the range of 5 - 25km, and there are clearly two predominant depths: 10km and 16km, which are inferred to be on the bottom of the upper crust and in the middle crust, respectively. The pattern of seismic activity indicates that moderate and strong earthquakes are likely to occur in the brittle-ductile transition zone between the upper and the lower crust, as the outcome of the deep tectonic dynamic process and the movement and deformation of faults in the upper and shallow crust under the regional stress field.  相似文献   
349.
强震作用下铁路隧道横通道交叉结构抗震措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依托四川茂县跃龙门铁路隧道工程,以主线单线隧道与横通道正交结构为研究对象,通过ABAQUS建立有限元分析模型。选取El-Centro地震波数据,通过应用扩展有限元理论,对横通道与主隧道交叉结构在最不利地震条件下的裂损进行研究,并提出减震层结合柔性接头的抗震措施。研究分析得到:减震层结合柔性接头的设置减小并抑制了交叉结构隧道在强震作用下的开裂范围。柔性接头的设置阻止了纵向裂缝的扩展,在交叉口处中部设置环向柔性接头能完全阻止交叉部位拱顶的裂缝生成;在初期支护和二次衬砌之间设置减震层,给予衬砌更大变形空间,使二次衬砌不易受初期支护变形受力影响而开裂。  相似文献   
350.
陶虎  邵生俊  王正泓  张少英  石喜 《地震工程学报》2020,42(6):1604-1608,1631
弦线模量法建立了考虑黄土基本物性指标及附加应力综合影响的弦线模量函数,应用分层总和法计算黄土地基的变形量,并在陕西关中黄土地区工程实践中获得良好的预测结果,而在分析兰州等其他黄土地区地基沉降时,结果出现偏差,究其原因,与计算中忽视了天然状态下黄土的结构性特征有关。以弦线模量法为基础,通过西安近郊4处土样试验和大量载荷试验资料,分析黄土的构度指标与压缩模量、孔隙比、含水量的关系,并将构度指标引入弦线模量表,深化结构性参数在地基沉降变形计算中的理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