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37篇
  免费   553篇
  国内免费   943篇
测绘学   416篇
大气科学   359篇
地球物理   628篇
地质学   1576篇
海洋学   491篇
天文学   20篇
综合类   175篇
自然地理   368篇
  2024年   23篇
  2023年   99篇
  2022年   169篇
  2021年   194篇
  2020年   158篇
  2019年   197篇
  2018年   161篇
  2017年   128篇
  2016年   152篇
  2015年   158篇
  2014年   176篇
  2013年   175篇
  2012年   211篇
  2011年   260篇
  2010年   220篇
  2009年   220篇
  2008年   208篇
  2007年   186篇
  2006年   200篇
  2005年   168篇
  2004年   121篇
  2003年   75篇
  2002年   97篇
  2001年   102篇
  2000年   65篇
  1999年   43篇
  1998年   18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4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2篇
  1979年   2篇
  1974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91.
柯玉军  薛有平  苗天德 《岩土力学》2005,26(Z2):145-150
锚杆锚固质量的超声应力波法(USW)检测包括锚杆长度检测和灌浆密实度检测。依据一维杆件的粘弹性波理论,建立了锚杆锚固的数学-力学模型并分析求解,研究了应力波在已锚固锚杆中的传播机理,并对几种情况进行分析,对应用超声应力波法检测锚杆长度和灌浆密实度的理论基础和机理进行了探讨和分析。结合在大型水电工程中的实际应用,证明超声应力波法用于锚杆锚固质量检测具有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792.
针对孤立森林算法在高光谱影像异常目标检测中易产生大量虚警的问题,该文将异常目标在空间分布的稀缺性与 目标光谱的差异性两个先验结合,提出了一种空间加权的孤立森林异常目标检测方法.首先利用孤立森林算法计算目标的光谱异常度,得到初步的检测结果;然后分析初步结果中目标区域的连通面积,以连通域面积为变量,基于高斯核计算目标的空间稀缺性,得到目标的空间权重属性;最后将表达空间稀缺性的属性与光谱异常度加权相乘,实现了对异常目标的准确检测.在五组高光谱数据集上的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较好的检测性能.  相似文献   
793.
针对相邻两联连续梁桥伸缩缝处的碰撞现象,基于其周期不一致而表现出的动力差异性,进行动力时程分析,采用直接积分法研究了地震作用下相邻联的非同向振动和伸缩缝处的碰撞响应。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周期比的相邻梁体,在地震动作用下产生的碰撞响应不同,加速度峰值小持续时间长的地震波对伸缩缝处的碰撞响应较小;碰撞对严重不同向振动的相邻两联(T2/T10.5)的地震响应影响很大,随着相邻两联周期比的增大,碰撞对结构地震反应影响逐渐减小。  相似文献   
794.
拐卖儿童犯罪给受害者带来身心创伤、给家庭带来巨大悲痛和长期困扰,已成为社会和学界关注的焦点问题。该领域犯罪地理学视角的研究兴起较晚,且主要侧重宏观整体分析,当前亟需聚焦高发源地和重点人群作精细解析。为此,论文针对中国拐卖犯罪重灾源区四川省,综合运用数理统计、空间分析、文本分析、案例分析等方法探究四川省拐卖儿童犯罪的时空演变过程与影响因素。研究发现:① 数量上,被拐男童明显多于女童,被拐儿童主要来自乡村,虽呈现1~6岁和14~17岁的“双峰”型特征,但整体趋向低龄化。② 时间上,犯罪年际分布大致呈倒“V”型波动态势,高发期为1981—2000年;犯罪年内分布集中于夏半年,周内分布周末高发,日期分布每月1日的被拐儿童数量最多。③ 空间上,存在一个被拐高发区和多个被拐次高发区;县域尺度上的犯罪格局呈现“高—高”和“低—低”聚集;随着时间的变化,拐出热点区不断向南部和东部蔓延;宏观贩运路径上,向中东部地区分散拐入,华北和华南是重点拐入的“南北两汇”。④ 对1981—2000年犯罪高发期的原因解析发现,受教育水平与城乡收入差距是影响拐卖儿童犯罪的主导因素。  相似文献   
795.
This paper describes valley bottom troughs of the Changjiang River and infers the geomorphologic development of troughs. Based on the morphology of the troughs, the following conclusions are drawn. (1) The deep troughs on the Three Gorges valley bottom are formed by river downcutting along the structural zones on the background of regional tectonic uplift at about 40-30 ka BP. (2) When river downcutting occurred in the river bed of Changjiang, the jets current (particularly eddy current) with a large number of pebbles ground and eroded the valley bottom, resulting in trough formation and deepening. Meanwhile, water currents with gravels and pebbles eroded the bank and the left wall of No.76 trough as well as the right wall of No.77 trough by striking, scouring, horizontal and vertical grinding. (3) The depth of the trough is mainly determined by the intensity of the water current and the consistency of bedrock against erosion, and is not controlled hv the altihlde of the sea level as the base level of erosion.  相似文献   
796.
面向过程的时空数据模型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根据近20年来时空数据模型的研究现状、存在问题及其原因剖析,以连续渐变地理实体的表达、组织和存储为研究对象,提出面向过程的时空数据模型。根据连续渐变地理实体的内在特性,将其分级抽象为过程对象系列,进一步探讨过程对象及过程对象间逻辑关系,并设计其UML模型结构及物理存储结构。通过抽象的过程对象隐式地记录地理实体动态变化机制,及自定义的过程对象存储表提供演变机制的函数接口模式,实现连续渐变地理实体的过程化组织、存储与动态分析。最后,以海洋数据的过程化组织与分析为例,构建时空过程模型原型系统(海洋过程对象—关系数据库系统与功能分析平台),验证和评价该模型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797.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urrents and tidal currents in the Andaman Sea(AS) are studied during the second half of2016 using observed data from a moored acoustic Doppler current profiler(ADCP) deployed at 8.6°N, 95.6°E.During the observation period, the mean flow is 5–10 cm/s and largely southward. The root mean square and kinetic energies of the low and high frequency flows, which are divided by a cutoff period of 5 d, are at the same level, indicating their identical importance to the total current. A power spectrum analysis shows that intraseasonal oscillations, a tidal-related semilunar month signal, a semidiurnal tidal signal and periods of 3–4 d are prominent. The barocliny of an eddy kinetic energy is stronger than the mean kinetic energy, both of which are the strongest on the bottom and the weakest at 70 m depth. Residual currents are largely southward(northward) during the summer(winter) monsoon season. Two striking peaks of the southward flow cause the 80 d period of meridional currents. The first peak is part of a large-scale circulation, which enters the AS through the northern channel and exits through the southern channel, and the second peak is part of a local vortex. The 40 d oscillation of the zonal current is forced by geostrophic variations attributed to local and equatorial remote forcing. The tidal current is dominated by semidiurnal constituents, and among these, M2 and N2 are the top two largest major axes. Moreover, astronomical tidal constituents MM and MSF are also significant. Diurnal constituents are weak and shallow water tides are ignorable. The aims are to introduce the new current data observed in the AS and to provide initial insights for the tidal and residual currents in the Andaman Sea.  相似文献   
798.
自从大陆整合以来作为一个整体的青藏高原继续受着印度板块向北俯冲的影响,也必定不断地改造着原各地体的结构构造,形成了高原整体意义上东西向的差异。这种差异与原本各地体的组成、结构和东西向延伸不一致。这不仅表现在南北向断裂构造跨各单个地体范围的出现,而且,逐步形成了东西的分区。这种分区突出地表现在区域重力与磁场的特征上,这不仅是局部的岩石磁性与密度变化的结果,而且是由于印度板块向北俯冲过程中,在其前缘的不同部位上经受的压力不同,以及地块的隆升与扩张作用的差异造成了高原东西各区段的地壳组分与厚度的变化。青藏高原的南北向断裂构造并非地壳上层的局部断裂,它具有深层的原因。由于印度板块向北推进的过程中不是均匀地齐头并进,而是在帕米尔高原以东的青藏高原范围内存在着推进速度和俯冲深度的差异,随着高原隆升的加剧高原本身出现断裂,自中新生代以来就存在着一定差异,所以南北向的断裂构造比目前地表见到的多些,而且具有较大的深度,Moho面的深度和地壳厚度都受南北向断裂的控制,并形成了区域重磁场的变化。同时,高原的东西向拉张作用也使南北断裂带发育加剧。  相似文献   
799.
Differential Diagenesis of Limestone-Marl Alternations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灰岩-泥灰岩韵律层包括结核状灰岩到灰岩和泥灰岩互层,广泛分布在陆棚及深海环境中,出现于各地质时期,是研究高分辨率地层学和环境恢复的理想工具.但是成岩作用在灰岩-泥灰岩韵律层形成过程中的作用一直存在分歧,有的学者认为差异化学压实成岩作用加强了原始沉积的差异,有的学者认为成岩作用不仅能够强烈歪曲原始环境特征,还可以通过自身成岩作用形成与原始沉积特征类似的现象.灰岩-泥灰岩韵律层中的差异成岩作用是指泥灰岩中的不稳定碳酸盐矿物在海底成岩环境中经过溶解、迁移和在灰岩中再沉淀,导致灰岩层没有明显被压实,而泥灰岩层受到明显压实.本文重点评述了差异成岩作用发生的环境和过程,并对与之相关的胶结物来源问题和有机质在早期成岩过程中的作用进行了讨论.并以华南中二叠统栖霞组韵律层为例,探讨了差异成岩作用在其形成过程中的作用,最后对以后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800.
古建筑木结构构架加固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未加固构架和加同构架低周反复荷载试验,研究碳纤维布加固效果和构架的抗震性能.试验得出构架水平力和水平位移的滞同曲线及骨架曲线,根据滞回曲线和骨架曲线的特征,得出了水平力和位移的关系方程和构架恢复力模型,从强度、刚度、变形能力几个方面说明加固效果较好.研究结果为古建筑的抗震性能研究和修缮加周提供了有用的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