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884篇
  免费   4677篇
  国内免费   6313篇
测绘学   3360篇
大气科学   2579篇
地球物理   4944篇
地质学   12642篇
海洋学   3949篇
天文学   526篇
综合类   1429篇
自然地理   2445篇
  2024年   119篇
  2023年   392篇
  2022年   957篇
  2021年   1140篇
  2020年   941篇
  2019年   1114篇
  2018年   1507篇
  2017年   1341篇
  2016年   1176篇
  2015年   1346篇
  2014年   1234篇
  2013年   1488篇
  2012年   2194篇
  2011年   1948篇
  2010年   1590篇
  2009年   1520篇
  2008年   1587篇
  2007年   1476篇
  2006年   1416篇
  2005年   1980篇
  2004年   1649篇
  2003年   1219篇
  2002年   754篇
  2001年   626篇
  2000年   482篇
  1999年   190篇
  1998年   70篇
  1997年   79篇
  1996年   52篇
  1995年   20篇
  1994年   16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22篇
  1991年   14篇
  1990年   29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16篇
  1986年   9篇
  1985年   19篇
  1984年   16篇
  1983年   9篇
  1982年   8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5篇
  1979年   11篇
  1975年   4篇
  1965年   5篇
  1957年   6篇
  1954年   1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81.
峨眉山地幔柱上升的沉积响应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28,自引:0,他引:28  
研究表明西南地区峨眉山玄武岩下伏茅口组的部分缺失是峨眉山地幔柱的快速上升及其所形成的地壳穹状隆起造成的。对该地区中、晚二叠世沉积记录的研究也支持上述结论。通过野外实地地质考察和室内综合研究发现,西南地区峨眉山玄武岩之下零星发育一套碎屑岩系,其主要分布在穹状隆起的边缘。在隆起西缘盐源平川一带,为一岩性以砾岩、砂岩为主的低位水下扇;在隆起的东北缘普格、巧家、武定一带,峨眉山玄武岩之下发育一层砾石,主要为茅口组灰岩的灰岩质砾岩;昆明西山地区的灰岩质砾岩中灰岩砾石的磨圆较好,可能代表古河谷沉积。在茅口组顶部古剥蚀面上还零星可见一层厚几米至十几米残积相碎屑岩或底砾岩。上述碎屑岩系的厘定及对其空间分布和沉积环境的研究表明,上扬子西缘峨眉山玄武岩喷发前地壳发生快速穹状抬升,碎屑岩是峨眉山地幔柱上升造成的沉积响应;地幔柱的上升还造成上扬子中、晚二叠世区域岩相古地理的突变和隆起区古喀斯特的形成。这些为峨眉山大火成岩省地幔柱形成机制提供了进一步佐证,同时深化了对晚古生代上扬子西缘构造的认识。  相似文献   
982.
安徽贵池地区含锰岩系地质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安徽贵池地区沉积锰矿床赋存于二叠纪孤峰组,包括沉积作用形成的碳酸锰矿和经后期氧化作用形成的氧化锰矿。二叠纪含锰岩系一般为钙、泥、硅质岩石组合,主要处于二叠纪孤峰组下部,自东向西钙质增加、厚度变大。常量元素特征为Ca、Si低,Mn、Fe、P相对富集。微量元素总体特征显示本区锰矿层及含锰岩系的物质来源具有多源性,Sr异常和Sr/Ba值以及Co/Ni值反映出当时含锰岩系处在高盐度的海相沉积环境。稀土元素属LREE富集型。球粒陨石标准化的稀土元素配分模式图显示重稀土亏损特点,均为右倾斜、中等Eu、Ce负异常,利用海水的标准化值进行标准化的模式曲线,则出现明显的Ce正异常特征,反映区内沉积物具有相似的物质来源。氧、碳同位素具有比较大的变化范围,δ^13CV.PDB=-4.1‰~5‰,δ^18OV.PDB=-3.4‰~-9.9‰,表明碳的来源主要为早二叠纪海水的重碳酸盐。6个含锰灰岩样品δ^18OSMOW值稳定在22‰~24‰,这些均一的氧同位素组成可能反映出它们有一个相似的海相源区。古海水温度比正常沉积要高,约49~71℃,综合地球化学各参数特征分析表明本区孤峰组含锰岩系的沉积是热水活动间歇式、多次活动的结果。含锰岩系和锰的物源既有热水成因的也有非热水成因的物质。结合沉积特征及地史演化分析,自栖霞期发生的海侵在茅口早期达最大,本区处于深水陆棚相-盆地相沉积环境,发生含锰地层的沉积。  相似文献   
983.
Based on a partial postcranial skeleton collected from the Lower Cretaceous Napai Formation of Guangxi, China, we erect a new sauropod taxon, Fusuisaurus zhaoi gen. et sp. nov. The holotype specimen consists of the left ilium, left pubis, anterior caudals, most of the dorsal ribs and distal end of the left femur. Fusuisaurus zhaoi is diagnosed by a unique combination of character states among the known sauropods. It displays several synapomorphies of Titanosauriformes but lacks many derived features seen in other titanosauriforms, suggesting that the new taxon represents the basalmost known titanosauriform and providing new evidence that Titanosauriformes originated from Asia. A size comparison suggests that Fusuisaurus zhaoi is among the largest Early Cretaceous sauropods, providing an important addition to the Early Cretaceous Chinese sauropod diversity.  相似文献   
984.
Located in the middle segment of the Trans-North China Orogen, the Fuping Complex is considered as a critical area in understanding the evolution history of the North China Craton (NCC). The complex is composed of various high-grade and multiply deformed rocks, including gray gneiss, basic granulite, amphibolite, fine-grained gneiss and marble, metamorphosed to upper amphibolite or granulite facies. It can be divided into four rock units: the Fuping TTG gneisses, Longquanguan augen gneisses, Wanzi supracrustals, and Nanying granitic gneisses. U-Pb age and Hf isotope compositions of about 200 detrital zircons from the Wanzi supracrustals of the Fuping Complex have been analyzed. The data on metamorphic zircon rims give ages of 1.82-1.84 Ga, corresponding to the final amalgamation event of the NCC, whereas the data for igneous zircon cores yield two age populations at -2.10 and -2.51 Ga, with some inherited ages scattering between 2.5 and 2.9 Ga. These results suggest that the Wanzi supracrustals were derived from the Fuping TTG gneisses (-2.5 Ga) and the Nanying granitic gneisses (2.0-2.1 Ga) and deposited between 2.10 and 1.84 Ga. All zircons with -2.51 Ga age have positive initial εHf values from +1.4 to +10.9, suggesting an important crustal growth event at -2.5 Ga through the addition of juvenile materials from the mantle. The Hf isotope data for the detrital zircons further imply that the 2.8 Ga rocks are important components in the lower crust, which is consistent with a suggestion from Nd isotope data for the Eastern Block. The zircons of 2.10 Ga population have initial εHf values of-4.9 to +6.1, interpreted as mixing of crustal re-melt with minor juvenile material contribution at 2.1 Ga. These results are distinct from that for the Western Block, supporting that the Fuping Complex was emplaced in a tectonic active environment at the western margin of the Eastern Block.  相似文献   
985.
分别从物理学和天文学角度引申出天体物理学科, 特别关注万有引力在其中扮演的关键角色. 无论在综合性大学亦或理工科院校, 天文教育均有益于提高学生的科学和人文素养, 而天体物理则是天文学的主要内涵. 介绍了作者讲授``天体物理''课程的相关信息以及个人认识. 最后, 以大气簇射mu子产生、啾质量、宇宙加速膨胀等教学案例结束, 侧面诠释了作者的``天体物理''教育理念.  相似文献   
986.
在射电天文观测中,射频干扰(Radio Frequency Interference, RFI)会以多种形式混入望远镜接收系统,给观测带来误判或者降低观测信噪比.近年来国内国际射电天文快速发展,国内国际大型射电望远镜和阵列先后建设,观测灵敏度大为提高,射频干扰的影响尤为突出.随着科技发展和人类活动的加剧,射频干扰日益严重且不可逆转.提出利用2维离散小波变换的方法分析射电天文观测的数据,对望远镜系统输出的时间频率序列进行小波变换,根据小波系数分离出原始信号中各分量,每个分量统计得到相应的阈值,将各分量与阈值相比较识别干扰成分并标记去除.利用该方法对实际观测数据进行了处理,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很好地标记并消减干扰信号,且提高了观测的信噪比.  相似文献   
987.
震源机制和场地条件对近场强震地面运动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将欧洲数百条地震动记录按震级、震中距、场地类别及震源机制等条件分类,通过对地震动记录加速度峰值比、加速度峰值衰减规律及反应谱比等内容的统计分析,研究了震源机制、场地类别等因素对竖向地震动的影响。结果表明,震源机制和场地类别这两种因素在近场区对竖向地震动特性有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988.
伽师强震群的深部动力学条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赵俊猛  卢芳  嘉世旭  徐强  唐伟 《地震研究》2006,29(4):338-343
根据天山造山带及其两侧的塔里木盆地和准噶尔盆地的岩石圈二维速度结构、二维密度结构、二维电性结构、壳幔过渡带的详细结构以及大地热流和震源深度的分布,再结合对新疆西北部的蛇绿岩带、高压变质带和岩浆岩分布的综合分析,建立了天山造山带的地球动力学“层间插入消减”模型。该模型认为,塔里木板块的中上地壳在库尔勒断裂附近向天山造山带的中下地壳层间插入;而下地壳连同岩石圈地幔向天山造山带的上地幔俯冲消减。在天山的西段(哈萨克斯坦境内),费尔干纳地块由北向南插入到南天山之下约180km的深处,在其东段(中国境内),塔里木盆地由南向北插入南天山之下。这两个具有不同方向的下降板片的接触部位为费尔干纳走滑断裂。我国的伽师、喀什、乌恰地震区均落在这两个具有不同俯冲方向板块的结合部位附近,有着特殊的深部构造背景。南、北两大板块的双向挤压必定产生强大的应力,在地震区附近,这种应力的积累与释放具有4个显著的特点:(1)板片的俯冲消减速度约高达每年22mm左右;(2)应力的积累与释放速率加快;(3)应力释放较容易;(4)应力释放较为集中。这4个特点可能是伽师地区在较短的时间内连续发生数次强震的构造因素。  相似文献   
989.
冕宁县、喜德县彝海-小相岭地区地质遗迹景观资源多样,地域组合良好,其高山断陷湖泊彝海、小相岭第四纪冰川遗迹颇具特色。从地质遗迹景观的地貌特征、景观成因以及类型组合出发,将该区划分为三大片区。通过对各片区地质遗迹景观的类型组合、独特性、科学价值、区位条件等方面的定性和定量评价,认为该区符合省级地质公园的建设条件,建议建立统一的管理机构,联合申报和开发。  相似文献   
990.
格萨拉岩溶地质遗迹景观发育特征及保护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格萨拉地区地质遗迹景观资源较为丰富,其中以岩溶地貌景观最为典型。其类型主要有落水洞、溶洞、暗河、石林、湿地、盲谷等。本文从格萨拉岩溶地质遗迹景观的空间分布、规模、数量、面积等方面,详细阐述了格萨拉岩溶地质遗迹景观的发育特征。针对该区岩溶地貌的破坏现状,结合其他地质遗迹景观,提出了通过建立地质公园及开发旅游来保护该区的岩溶地质遗迹景观,提出了在开发中应采取的相应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