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464篇
  免费   1904篇
  国内免费   3015篇
测绘学   1463篇
大气科学   1094篇
地球物理   1861篇
地质学   5552篇
海洋学   1467篇
天文学   140篇
综合类   646篇
自然地理   1160篇
  2024年   131篇
  2023年   311篇
  2022年   619篇
  2021年   717篇
  2020年   545篇
  2019年   663篇
  2018年   603篇
  2017年   544篇
  2016年   584篇
  2015年   560篇
  2014年   599篇
  2013年   644篇
  2012年   730篇
  2011年   705篇
  2010年   706篇
  2009年   686篇
  2008年   686篇
  2007年   575篇
  2006年   568篇
  2005年   451篇
  2004年   330篇
  2003年   241篇
  2002年   289篇
  2001年   274篇
  2000年   205篇
  1999年   101篇
  1998年   49篇
  1997年   36篇
  1996年   23篇
  1995年   17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22篇
  1992年   22篇
  1991年   15篇
  1990年   18篇
  1989年   16篇
  1988年   17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10篇
  1985年   10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5篇
  1966年   2篇
  1962年   2篇
  1957年   6篇
  195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 毫秒
11.
为了探讨琼东南盆地华光凹陷海底天然气水合物稳定带的分布规律,定量研究了静水压力、底水温度、地温梯度和气源组分对水合物稳定带的影响程度。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华光凹陷现今甲烷水合物稳定带的厚度分布。最后,综合各因素的历史演化过程,初步探讨了华光凹陷1.05 Ma BP以来天然气水合物稳定带的演化。结果表明:(1)气源组分和海底温度的变化对研究区内水合物稳定带的影响较大;水合物稳定带厚度与海底温度呈良好的线性负相关性。(2)水深超过600 m的海域具备形成天然气水合物的温压条件;超过600 m水深的海域水合物稳定带厚度大部分超过 100 m,其中西北部稳定带的最大厚度超过300 m,是有利的水合物勘探区。(3)华光凹陷1.05 Ma BP以来天然气水合物稳定带厚度经历了快速增厚–窄幅变化–快速减薄和恢复的过程。麻坑群与水合物稳定变化敏感区在空间上具有较好的叠合关系。结合前人的研究成果,推测其形成与天然气水合物的分解释放有关。  相似文献   
12.
祁连山中部亚高山草地土壤呼吸及其组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草地碳通量组分的区分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是了解生态系统碳循环的重要环节。于2013年6-8月在祁连山中部亚高山草地开展了土壤呼吸及其组分研究,利用根去除法区分根系自养呼吸和土壤微生物异养呼吸。采用LI-8100土壤碳通量系统测定生态系统呼吸、土壤呼吸及土壤微生物呼吸速率,同时测定10cm处土壤温度和5cm处土壤湿度。分析呼吸速率和环境因子的昼夜变化动态,自养呼吸和异养呼吸速率占土壤呼吸速率的比例,呼吸速率与土壤温湿度及与生物量的关系。结果表明:生态系统呼吸、土壤呼吸和土壤微生物呼吸速率的日变化趋势均呈单峰型曲线,具体表现为生态系统呼吸(11.07μmol · m-2 ·s-1)>土壤呼吸(6.31μmol·m-2·s-1)>异养呼吸(4.92μmol·m-2 ·s-1)>自养呼吸(1.39μmol·m-2·s-1);自养和异养呼吸速率分别占土壤呼吸速率的22.03%和77.97%;呼吸速率与10cm处土壤温度呈指数相关,Q10值排序为:土壤微生物呼吸(Q10=3.74)>土壤呼吸(Q10=2.76)>生态系统呼吸(Q10=2.49),呼吸速率与5cm处土壤湿度呈显著线性负相关关系,双因素模型明显提高了呼吸速率与温湿度的相关性,能够分别解释土壤微生物呼吸,土壤呼吸和生态系统呼吸速率变异的89%,79%和62%;地上生物量和呼吸速率之间存在显著线性正相关关系,地下生物量与呼吸速率之间呈二次回归关系(P=0.01),未刈割草地呼吸速率大于刈割草地土壤呼吸速率,刈割一年的土壤呼吸速率大于刈割两年的土壤呼吸速率。  相似文献   
13.

考古遗址出土骨制品的研究对于揭示古代社会的动物资源获取和利用、手工业生产、社会组织结构等问题具有重要意义。国内骨制品研究目前多集中在农业区域,这些研究为探讨新石器时代至青铜时代的动物使用及其与社会发展、早期国家形成的关系等问题作出了重要贡献。然而,针对牧业社会骨制品的考察十分缺乏。新疆哈密地区巴里坤草原分布有大量古代牧业文化遗址,石人子沟遗址(43°31'12.8"~43°34'28.9"N,93°13'44.8"~93°16'49.1"E)是其中一处青铜时代晚期至铁器时代早期的大型聚落。本文从动物考古学视角研究该遗址2006年至2011年发掘出土的426件骨制品。结果显示,石人子沟遗址骨制品的原料主要为以羊(Ovis aries/Capra hircus)、马(Equus caballus)为主的家养动物和以鹿(Cervidae)为主的野生动物,其中羊的比例最高(69.7%),鹿(13.8%)、马(2.3%)次之,这与中原地区青铜时代农业文化遗址的骨制品多以牛为原料的情况明显不同。羊在骨制品原料中占绝对多数且大量使用羊距骨制品的现象是对石人子沟遗址以牧业为主的生业经济方式的直接反映。石人子沟遗址不同类型骨制品的制作各具特点,但整体表现出"省时省力"的特点,即对使用部位细致打磨,对非使用部位仅做简单处理。与中原地区商周时期大型制骨作坊规范化、规模化、产业化的骨器生产不同,石人子沟遗址未见专门的制骨场所,骨制品生产的操作链条也并不完整。遗址的骨制品生产可能是以家庭为单元进行的,产品的专业化、精细化程度也相对较低。该研究填补了我国古代牧业文化遗址出土骨制品动物考古学专门研究的空白,为进一步探究我国古代不同区域、不同生业经济基础下的制骨手工业面貌提供了重要资料。

  相似文献   
14.
本文分析了威海市杨家滩不源地第四系冲洪积-海相沉积物分规律和水文地质特征;在此基础上,应用有限单元方法进行了地下水量评价和预测水源地地下水位的变化趋势;提出了最优开采方案。  相似文献   
15.
比勒提地区位于新疆西南天山,以该区1:50000高精度磁测数据为基础,采用解析延拓、方向导数等技术手段提取与断裂构造有关的磁异常信息,对区域内构造进行识别,结合标本物性参数统计,对引起磁异常的原因进行分析。对区域磁异常向上延拓及求一阶导数后进行对比,圈定4个特征异常带A1-A4,结合地质资料,识别出4条断裂构造FW1-FW4,FW1和FW2对应喀拉铁克断裂及其次级断裂,FW3为构造动力作用产生的强片理化带,FW4为隐伏断裂,表明高精度磁法测量在本区能有效识别断裂并反映其分布。  相似文献   
16.
针对观测序列的异方差和时相关特性相互影响但又难以并行建模的问题,提出了一种迭代、序贯处理异方差和时相关问题的随机模型建模方案。实验结果显示,该方法较好地解决了异方差和时相关特性无法并行建模的难题,极大地消除了多路径及系统残余误差对GPS定位成果的影响,增加了基线数据处理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17.
谢韬  张启跃 《地质论评》2009,55(1):147-149
区域地质调查是一项基础性、公益性、综合性的调查研究工作,是国民经济建设和社会可持续发展中最重要的基础工作(李超岭等,2003;中国地质调查局①).  相似文献   
18.
A fluorescent sand-tracer experiment was performed at Comporta Beach (Portugal) with the aim of acquiring longshore sediment transport data on a reflective beach, the optimization of field and laboratory tracer procedures and the improvement of the conceptual model used to support tracer data interpretation.

The field experiment was performed on a mesotidal reflective beach face in low energetic conditions (significant wave height between 0.4 and 0.5 m). Two different colour tracers (orange and blue) were injected at low tide and sampled in the two subsequent low tides using a high resolution 3D grid extending 450 m alongshore and 30 m cross-shore. Marked sand was detected using an automatic digital image processing system developed in the scope of the present experiment.

Results for the two colour tracers show a remarkable coherence, with high recovery rates attesting data validity. Sand tracer displayed a high advection velocity, but with distinct vertical distribution patterns in the two tides: in the first tide there was a clear decrease in tracer advection velocity with depth while in the second tide, the tracer exhibited an almost uniform vertical velocity distribution. This differing behaviour suggests that, in the first tide, the tracer had not reached equilibrium within the transport system, pointing to a considerable time lag between injection and complete mixing. This issue has important implications for the interpretation of tracer data, indicating that short term tracer experiments tend to overestimate transport rates. In this work, therefore, longshore estimates were based on tracer results obtained during the second tide.

The estimated total longshore transport rate at Comporta Beach was 2 × 10− 3 m3/s, more than four times larger than predicted using standard empirical longshore formulas. This discrepancy, which results from the unusually large active moving layer observed during the experiment, confirms the idea that most common longshore transport equations under-estimate total sediment transport in plunging/surging waves.  相似文献   

19.
太阳黑子和ENSO对日本吉野川流域水文要素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剖析"太阳-气候-水资源"体系作用机制对区域水资源科学管理具有重要科学意义。利用相关分析、主成分分析和小波分析方法,探究太阳黑子运动和厄尔尼诺(ENSO)对日本吉野川流域降雨、地表径流和地下水位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太阳黑子活动和ENSO对研究区域水文过程显著影响分别发生在11 a和2~7 a周期上;太阳黑子运动能量以ENSO为"媒介"作用于流域降水和河川径流,但对地下水位波动影响不明显;太阳黑子活动在不同时频域对研究区域水文过程产生"直接"和"间接"影响,太阳黑子的"直接"影响可能通过调制ENSO外的气候模态来实现,其"间接"作用则通过"ENSO-西太平洋副高-东亚环流-水汽运动"系统作用实现。  相似文献   
20.
2020年长江流域发生了历史第二大洪水,大通站洪峰流量达到84 500 m3/s。本文基于2020年7月长江口特大洪水期间最大浑浊带多站位的水沙观测数据,重点分析了悬沙粒度组分的时空分布特征,并与常态水文条件下的粒度数据进行对比。结果表明:(1)最大浑浊带悬沙垂向平均中值粒径为10.4μm,变化范围为6~27μm,以黏性细颗粒泥沙为主;其中核心区南槽、北槽及北港的中值粒径分别为8.4μm、7.6μm和8.5μm,过渡区分别为7.2μm、16.4μm和14.5μm。(2)悬沙中值粒径垂向分布受不同组分影响,核心区底层中值粒径为8.8~9.6μm;底层黏土含量在28%~31%之间,粉砂含量在61%~64%之间,中值粒径主要受黏土及粉砂组分影响;过渡区北港和北槽垂向平均砂组分高达19%,南槽砂组分平均仅占5%,中值粒径主要受砂组分影响。(3)对比2013年洪季浑浊带数据,2020年粒径整体增大5.4μm,核心区黏土含量相较2013年减少12.7%,砂增加6.3%;过渡区北槽与北港平均粒径增大10μ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