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4915篇 |
免费 | 1142篇 |
国内免费 | 2132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823篇 |
大气科学 | 1044篇 |
地球物理 | 760篇 |
地质学 | 3610篇 |
海洋学 | 841篇 |
天文学 | 31篇 |
综合类 | 364篇 |
自然地理 | 716篇 |
出版年
2024年 | 55篇 |
2023年 | 164篇 |
2022年 | 362篇 |
2021年 | 428篇 |
2020年 | 341篇 |
2019年 | 359篇 |
2018年 | 331篇 |
2017年 | 284篇 |
2016年 | 349篇 |
2015年 | 386篇 |
2014年 | 342篇 |
2013年 | 415篇 |
2012年 | 507篇 |
2011年 | 462篇 |
2010年 | 465篇 |
2009年 | 426篇 |
2008年 | 441篇 |
2007年 | 362篇 |
2006年 | 383篇 |
2005年 | 271篇 |
2004年 | 253篇 |
2003年 | 198篇 |
2002年 | 174篇 |
2001年 | 125篇 |
2000年 | 108篇 |
1999年 | 46篇 |
1998年 | 34篇 |
1997年 | 19篇 |
1996年 | 9篇 |
1995年 | 5篇 |
1994年 | 17篇 |
1993年 | 5篇 |
1992年 | 9篇 |
1991年 | 3篇 |
1990年 | 10篇 |
1989年 | 1篇 |
1988年 | 2篇 |
1987年 | 4篇 |
1986年 | 5篇 |
1985年 | 2篇 |
1984年 | 4篇 |
1983年 | 7篇 |
1982年 | 4篇 |
1979年 | 1篇 |
1974年 | 1篇 |
1959年 | 1篇 |
1957年 | 2篇 |
1954年 | 7篇 |
排序方式: 共有81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基于溶洼区浅层岩溶地下水的渗流特性,研究富水岩溶地质结构在地下水渗流作用下引起的自然极化及由此形成的自然电场的分布特征,通过自然电场法与高密度电法联作,利用科研和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中探采结合井位的综合物探结果,探讨以自然电场法为主导、辅以高密度电法等综合物探方法,在西江中下游岩溶石山地区不同水文地质环境中寻找岩溶地下水的成功应用效果与失败的经验教训。研究结果表明,感应类电法(如瞬变电磁法、音频大地电磁测深法、地面核磁共振法、激发极化法、声频大地电场法、甚低频电磁法等)受电网、通信网络等人为电磁场干扰较严重;高密度电法抗人为电磁场干扰的能力较强,信噪比较高,但勘探深度相对较浅,且易受炭泥质灰岩、岩溶矿产等良导电岩矿体的干扰。自然电场法利用岩溶地下水运移引起的富水岩溶地质结构自然极化特征,自然电场异常与动态地下水的补给与运移状态关系较密切,自然电场法与基于探测目的体导电特性的高密度电法联作寻找溶洼区浅层地下水可起到方法互补、相互印证、提高探测分辨率与精度的作用。 相似文献
82.
水鸟在物种或群落水平上可以对湿地营养状态有所响应,预警生态系统有害的改变.以大型淡水湖泊洱海为例,基于2015年2月沿岸17个观察点的冬季水鸟调查与水质同步监测,研究小(Podiceps ruficollis)、白骨顶(Fulica atra)和黑水鸡(Gallinula chloropus)密度对沿岸水体中总磷和总氮浓度的响应关系.结果发现白骨顶和小密度均与总氮浓度呈显著正相关,也均与总磷浓度呈显著正相关;黑水鸡密度与总氮和总磷浓度无显著相关性.结果表明,水鸟可以在物种水平上对洱海湖滨带水中营养物质变化有所响应,也强调了根据具体指示物种的生态学习性选择水鸟指示物种尤为重要.白骨顶和小在更大空间和时间尺度上的水质指示作用有待于更多湖泊或水库水体的长期相关研究. 相似文献
84.
有限元与改进单纯形法联合编程技术在位移反分析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弹性地基梁法基本思想,考虑基坑分步开挖和逐级加撑的动态施工因素,通过有限元计算模拟基坑实际开挖过程。结合现场监测数据,采用位移反分析方法反演各土层m 值,并准确预测后续工况支护体的变形。采用有限元通用软件ANSYS内嵌的APDL语言编程建立支护体有限元计算模型,并应用数学软件MATLAB编制“改进单纯形法”优化程序,编写了接口程序,实现了MATLAB对ANSYS模型的实时循环调用和逐步寻优。武汉长江隧道武昌明挖段基坑工程算例证明,基于单纯形法的联合编程技术能方便、高效地被应用于支护体位移反分析预测中。建立了基于本工况预测下一工况或相邻断面的扩展型位移反分析预测模型,预测结果与实测结果拟合程度较高。 相似文献
85.
86.
褐菖鲉网箱养殖试验初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01年4月30日在浙江南麂海域3 m×3 m×3 m网箱中放养0.9 g自然海区捕获的褐菖鲉(Sebastiscus marmoratus)苗种,进行为期2年多的养殖试验.结果表明,该鱼生长缓慢,养殖38 d体质量为8.3 g,养殖240 d为24.8 g,养殖787 d为112.3 g.总养殖成活率为20.1%,平均日增体质量0.142 g,平均日增体质量率0.62%.秋末至夏初低水温期是褐菖鲉的主要生长期,在9~13℃较低水温下亦会摄食与生长.饵料系数为3.6.冬春季养殖成活率高于秋夏季,第一年夏季养殖成活率低,仅28.1%.养殖方式以混养为宜. 相似文献
87.
海岸建筑退缩线是科学有效保护和管理海岸线的重要措施之一。为促进我国海岸线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利用,文章兼顾海岸线的自然和社会等属性,采用德尔菲法、层次分析法和聚类分析法相结合的方法,构建我国海岸建筑退缩线退缩距离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提出退缩距离的计算方法,并以秦皇岛沿岸为例划定海岸建筑退缩线。研究结果表明:海岸建筑退缩线退缩距离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包括海岸线类型、海岸线开发利用类型、海洋经济效益、防灾效果和生态环境质量5类影响因素以及16项主要指标;在确定退缩线起算基线、综合评价指标分级和退缩距离等级的基础上,海岸建筑退缩线退缩距离是随综合评价值的增大而敏感性增强的连续分段函数;在秦皇岛沿岸的27个岸段中,海岸建筑退缩线的退缩距离等级分布较广,最小和最大退缩距离分别为25 m和500 m,其中河口和基岩等岸线的退缩距离较小,旅游娱乐岸线的退缩距离基本为200~300 m,保护区岸线的退缩距离较大。 相似文献
88.
转塔位置是内转塔式FPSO设计中的重要参数,对风标效应以及运动和系泊力等有重要影响.采用时域分析方法分别计算了10万吨级FPSO在不同转塔位置时百年一遇风、浪、流海洋环境条件作用下的运动响应和系泊力,分析了不同转塔位置对FPSO水动力性能的影响.计算结果与模型实验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转塔位置的变化对FPSO风标效应、转塔系泊力等影响显著.分析结果对于选择理想的转塔位置具有一定的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89.
秋季东、黄海异养细菌(Heterotrophic Bacteria)的分布特点 总被引:27,自引:1,他引:27
2000年10-11月,乘"北斗号"考察船进行秋季"东、黄海生态系统动力学与生物资源可持续利用"大面调查,研究秋季东、黄海异养细菌的分布.结果表明,异养细菌在黄海和东海的丰度分别在(2.37-13.33)×108 cell/L和(3.05-13.62)×108 cell/L之间.细菌丰度最高值出现在长江口附近,且断面E和断面F各站位的细菌丰度明显高于其他断面.异养细菌丰度大小以长江口为中心向外海依次递减.东、黄海水体异养细菌生物量分别在244.45-1812.90mgC/m2和100.60-940.87mgC/m2之间.东、黄海异养细菌丰度无显著差异,但是东海海域水体异养细菌生物量高于黄海海域.异养细菌空间分布与浮游植物叶绿素在东海有一定的相关性,黄海异养细菌与硝酸盐浓度的相关性极显著. 相似文献
90.
This paper presents a numerical model study of the propagation of water waves using the parabolic approximation of the mild-slope equation in the orthogonal coordinate system. Two types of coordinate systems are studied: (a) a general form of orthogonal coordinate system and (b) the conformal system, a special form of orthogonal coordinate system. Two typical examples, namely, expanded breakwaters and a circular channel, are studied to validate the model. First, the examples are studied by use of the general orthogonal coordinates. Then the same examples are computed by use of the confonnal system. The computational results show that the confonnal coordinate system generally gives better predictions than the general orthogonal system. A numerical technique for generating the conformal grid is combined with the numerical model to improve the practicability of the model. The comparison between the result from the numerical grid system and that from the analytical grid system shows that reliable computational results can be obtained by use of the numerical confonnal grid system.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