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83篇
  免费   609篇
  国内免费   891篇
测绘学   420篇
大气科学   867篇
地球物理   1103篇
地质学   2196篇
海洋学   447篇
天文学   590篇
综合类   336篇
自然地理   524篇
  2024年   13篇
  2023年   53篇
  2022年   153篇
  2021年   186篇
  2020年   146篇
  2019年   154篇
  2018年   222篇
  2017年   217篇
  2016年   267篇
  2015年   204篇
  2014年   260篇
  2013年   310篇
  2012年   304篇
  2011年   307篇
  2010年   284篇
  2009年   333篇
  2008年   266篇
  2007年   277篇
  2006年   223篇
  2005年   218篇
  2004年   189篇
  2003年   173篇
  2002年   150篇
  2001年   173篇
  2000年   162篇
  1999年   148篇
  1998年   175篇
  1997年   152篇
  1996年   123篇
  1995年   96篇
  1994年   117篇
  1993年   82篇
  1992年   74篇
  1991年   53篇
  1990年   35篇
  1989年   30篇
  1988年   34篇
  1987年   22篇
  1986年   22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15篇
  1983年   10篇
  1982年   10篇
  1980年   6篇
  1979年   4篇
  1978年   2篇
  1976年   2篇
  1973年   2篇
  1972年   3篇
  195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4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秦曾灏 《海洋学报》1980,2(3):24-37
近十余年来,海洋和大气相互作用这一课题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从海-气边界层结构以及通过海面的物理量和化学量输送机制的研究到大尺度海洋和大气相互作用的研究都取得了可喜的成果。此外,还从海洋和大气相互作用的观点探索了风暴潮预报的新的可能途径[2]。然而,由于问题的复杂性,通过海面以及海-气边界层的物理量的小尺度输送机制迄未得到澄清,企图从本质上改善大尺度海洋和大气相互作用的理论是不现实的。  相似文献   
62.
徐映深  高中和 《台湾海峡》1992,11(4):368-371
上元-坑园牡蛎礁位于高潮位以下3m,主要成分为长牡蛎和近江牡蛎,其~(14)C年龄为3043±82a,B.P.。据此推算出罗源湾一带海岸处于缓慢上升状态,速率为1.15mm/a。根据上元-坑园牡蛎礁的上述特征,并结合断块差异升降运动的表现,作者认为这一地区中、晚全新世以来以“陆动型”海平面变化占主导地位。  相似文献   
63.
渤海海水中悬浮体的研究   总被引:29,自引:5,他引:29  
秦蕴珊  李凡 《海洋学报》1982,4(2):191-200
陆源悬浮体是边缘海海底沉积物的主要来源.所以,悬浮体(suspended matter)的调查研究是解决边缘海海底沉积作用的一个重要环节.当我们研究河口附近海域以及海底沉积物的通量平衡过程时,也必须对悬浮体的分布及其数量变化等进行调查.  相似文献   
64.
吉林省各地区根据其地理特点及土地利用现状特征制定了不同的技术方案,以适应本地区土地调查工作的开展。本文仅以通化市东昌区和二道江区为工作区域论述第二次土地调查技术方案,以供各地区土地管理部门参考。  相似文献   
65.
CQG2000模型的精度仍不能满足中、大比例尺的测图需要,如何充分利用现有成果,提高其价值和实用性,是目前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本文提出了通过加密GPS水准点来提高现有CQG2000精度的方法,并研究了GPS水准点数目和分布对提高结果的影响。  相似文献   
66.
本文根据动画地图表示内容和常用动画技术的特点,对二维动画地图的表示方法进行了探讨。归纳了基于空间分布特征的表示方法、基于动画地图用途的表示方法和基于动画技术的表示方法及其分类,并讨论了影响选择表示方法的因素和几种表示方法相互配合的应用规律,对动画地图可视化的理论与技术的研究有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67.
Jiyang (济阳) sag is an oil rich basin,consisting of Huimin (惠民),Dongying (东营),Zhanhua (沾化),and Chezhen (车镇) depressions.The elastic rock of Paleogene has undergone early and middle diagenetic stages and now the main clastic reservoir is in the middle diagenetic stage.Primary and secondary pores are developed in Paleogene sandstone,the latter is generated from the dissolution of feldspar and calcite cement in rocks owing to the organic acid from the maturated source rock,but the materials dissolved are different in different depressions.The reservoir secondary pores of Dongying depression are generated from the dissolution of calcite cement,the ones of Zhanhua and Huimin depressions from the dissolution of feldspar,the secondary pores of Chezhen depression from the dissolution of feldspar in upper section,and the dissolution of calcite cement in the lower section of Paleogene,respectively.The secondary pores are developed in two depths and the depth goes down from west to east,from south to north in Jiyang sag.The major controlling factors for secondary pore development are maturity and location of source rock.Lastly,the favorable reservoirs are evaluated according to reservoir buried depth,sedimentation,and diagenesis.The reservoir with high quality is located in the northern and central parts in Dongying depression; there are some good reservoirs in Gndao (孤岛),Gudong (孤东),and Gunan (孤南) areas in Zhanhua depression,and the favorable reservoirs are located in the north steep slope and the south gentle slope of Chezhen depression and central uplift,south gentle slope of Huimin depression.  相似文献   
68.
采用表征岩体渗透性的单位吸水量ω为参数,有效地分析了砂泥岩裂隙岩体中相对埋深和岩性对渗透性空间分布规律的影响.研究区内,在不同深度单位吸水量的最大值和最小值相差3-4个数量级,渗透性表现出显著的随机特征.通过将压水试验数据离散化并在不同深度上取logω的平均值,凸现了渗透性的结构特征.ω均值在一定范围内随相对深度表现出负指数分布规律;剔除logω的线性趋势项后,logω残差表现出与地层内部岩性相对应的规律.此外,研究还发现,渗透性参数随相对深度呈负指数分布规律是由含裂隙的砂岩介质引起的.这些规律为裂隙岩体的渗流计算和模拟奠定了基础.文章所提出的对压水试验数据离散化并在不同深度取均值以找出渗透性和深度关系,以及去除线性趋势项研究渗透性和岩性之间关系等方法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9.
广西崇左三合巨猿大洞早更新世小哺乳动物群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最近在广西崇左三合大洞发现了步氏巨猿和似人似猿共生的新层位,与之伴生的有52种小哺乳动物,占三合大洞巨猿动物群总数的62%,其中苏门答腊兔(Nesolagus)是东南亚地区首次发现的化石。小哺乳动物群以南方早更新世常见的偏皮氏毛耳飞鼠(Belomys parapearsoni)、中间猪尾鼠(Typhlomys intermedius)、拟低冠竹鼠(Rhizomys brachyrhizomyoides)、硕豪猪(Hystrix magna)、先社鼠(Niviventer preconfucianus)、拟爱氏巨鼠(Leopoldamysedwardioidesi)等为代表,根据小哺乳动物群性质和与其他动物群对比以及磁性地层年代测定,表明其时代应是早更新世中期(约距今120160万年前)。该动物群由树鼩、扁颅蝠、小彩蝠、飞松鼠、笔尾树鼠、猪尾鼠等几乎是旧大陆热带-亚热带森林型动物组成,缺少北方类型,基本上属于热带森林动物群,这表明了当时的自然景观为温暖湿润的热带雨林环境。三合大洞小哺乳动物群是广西地区的首次发现,对华南早更新世巨猿动物群详细划分,探讨步氏巨猿演化和早期人类环境背景等目前科学界关注的问题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0.
丽江市地质灾害易发性遥感影像判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JIANG Qin  杨世瑜 《云南地质》2008,27(1):114-119
丽江市地质灾害多发,在滇西北旅游城市中较典型。应用遥感技术对丽江市地质灾害易发性的遥感研究,可突破传统方法,发挥宏观、综合、直观、快速特点,取得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