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585篇
  免费   2228篇
  国内免费   1514篇
测绘学   509篇
大气科学   1932篇
地球物理   2230篇
地质学   4256篇
海洋学   1094篇
天文学   558篇
综合类   836篇
自然地理   912篇
  2025年   6篇
  2024年   149篇
  2023年   210篇
  2022年   360篇
  2021年   412篇
  2020年   374篇
  2019年   381篇
  2018年   388篇
  2017年   380篇
  2016年   485篇
  2015年   372篇
  2014年   476篇
  2013年   456篇
  2012年   444篇
  2011年   434篇
  2010年   507篇
  2009年   438篇
  2008年   435篇
  2007年   401篇
  2006年   324篇
  2005年   312篇
  2004年   239篇
  2003年   231篇
  2002年   223篇
  2001年   275篇
  2000年   275篇
  1999年   427篇
  1998年   379篇
  1997年   345篇
  1996年   367篇
  1995年   293篇
  1994年   249篇
  1993年   238篇
  1992年   206篇
  1991年   161篇
  1990年   132篇
  1989年   101篇
  1988年   108篇
  1987年   55篇
  1986年   46篇
  1985年   44篇
  1984年   30篇
  1983年   22篇
  1982年   31篇
  1981年   25篇
  1980年   17篇
  1979年   13篇
  1978年   7篇
  1976年   9篇
  1958年   1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滇池北缘草海地区的草2孔,含丰富的孢粉和藻类化石,根据其成分的变化,并与现代湖底层沉积物中花粉和藻类分布规律进行对比,结果表明距今约50000年以来,滇池经历了由浅湖-大湖(湖进)-浅湖(湖退)的演变过程。  相似文献   
62.
在地质调查的基础上,初步厘定了清江下游主要活动断层的现今几何轨迹结构,并从几何形态、结构特性和现今活动性三方面对其进行自然段划分;进而利用分形分维分析,估算活动断层不同区段轨迹结构的分维值。计算结果表明:每一个断层段具有一个特征性的分维值,轨迹结构越复杂,分维值越高,现今活动性越强;其中,仙女山断层带中段分维值最高, D= 1257,而松园坪断层北段最低, D= 1018。结合地震活动分析发现:仙女山断层带是清江下游现今活动最强的活动断裂;仙女山断层带的中小地震活动,具有间歇式 分段振荡迁移的特性;时间上地震活动期为1~5a,相对平静期为10a 左右;空间上地震活动从南段开始,振荡迁移到北段,然后又向中段迁移,目前地震活动似乎正在向中南段边界迁移;并且,中南段断裂轨迹结构比北段复杂,分维值也高,地震活动强度相对较大,因此,未来仙女山断层带可能发生的中强地震( Ms= 50 级左右)将主要集中于中南段,而不是北段。  相似文献   
63.
我国浅成热液金矿的分类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陆相浅成热液金矿是个大概念,是数类金矿的统称。目前对其的分类,不适应理论和应用研究的需要。本文主张以成矿地球动力学环境和矿床本质特征为准则,实施浅成热液金矿的分类。对类型的划分努力体现成因类型和工业类型相结合的原则,并充分反映我国的特点。在矿床类型具体命名时,突出成矿时的浅成深度。文中将我国浅成热液金矿分为浅成脉型、浅成斑岩型和浅成矽卡岩型等三大类八个亚类。陆相浅成热液金矿在我国有广阔的找矿前景,而且在地质产状和成矿作用等方面与国外的殊为不同,值得对其作深入的理论与应用研究。  相似文献   
64.
刘昭平  吴建章 《福建地质》1996,15(4):177-189
本根据闽浙沿海火山岩地区银矿成矿规律和成矿预测的研究及近年来的矿产勘查,成矿预测和专科研成果,综合论述了闽浙沿海火山岩地区银矿的成矿地质条件,矿床类型和矿床特征,分析和总结了银矿的成矿规律和成矿作用,建立了区域成矿模式和成矿系列,同时指出,火山热液充填充代型银矿是本区最重要、也是最普遍的成因类型,并阐明了找矿方向。  相似文献   
65.
本文收集、整理、研究了70年代以来的高温高压下岩石的Vp,Vs,Vp/Vs,Vp各向异性等实验资料后得出:(1)低压下岩石Vp的急剧变化是由岩石中裂纹与孔隙等引起的;(2)温度升高可增大由岩石组构引起的Vp各向异性的变化率;(3)同种岩石在不同的大地构造环境中具有不同的波速值与变化规律;(4)Vp在高地温区随温度先降低而后升高,其原因是由矿物相变造成的,与地壳中低速带的性质相当。文章最后讨论了实测波速转换为岩石类型时实验研究岩石波速的意义。  相似文献   
66.
Niu  Sufang  Zhai  Yun  Wu  Renxie  Zhang  Haoran  Tian  Letian  Deng  Jiaxin  Xiao  Yao 《中国海洋湖沼学报》2019,37(1):245-255

Decapterus maruadsi is a commercially important species in China, but has been heavily exploited in some areas. There is a growing need to develop microsatellites promoting its genetic research for the adequate management of this fishery resources. The recently developed specific-locus amplified fragment sequencing (SLAF-seq) is an efficient and high-resolution method for genome-wide microsatellite markers discovery. In this study, 28 905 microsatellites (mono- to hexa-nucleotide repeats) were identified using SLAF-seq technology, of which di-nucleotide was the most frequent (13 590, 47.02%), followed by mono-nucleotide (8 138, 28.15%), tri-nucleotide (5 727, 19.81%), tetra-nucleotide (1 104, 3.82%), pentanucleotide (234, 0.81%), and hexa-nucleotide (112, 0.39%). One hundred and thirty-two microsatellite loci (di- and tri-nucleotide) were randomly selected for amplification and polymorphism, of which 49 were highly polymorphic and well-resolved. The average number of alleles per locus was 13.63, ranging from 4 to 25, and allele sizes varied between 110 bp and 309 bp. The observed heterozygosity ( Ho ) and expected heterozygosity ( He ) ranged from 0.233 to 1.000 and from 0.374 to 0.959, with mean values of 0.738 and 0.836, respectively. The polymorphism information content (PIC) ranged from 0.341 to 0.941 (mean=0.806). However, 12 loci deviated from Hardy-Weinberg equilibrium. Furthermore, transferability tests were also successful in validating the utility of the developed markers in five phylogenetically related species of family Carangidae. A total of 48 microsatellite markers were successfully cross-amplified in Decapterus macarellus, Decapterus macrosoma, Decapterus kurroides, Trachurus japonicus, and Selaroides leptolepis. The present microsatellites provided the first known set of microsatellite DNA markers for D. maruadsi, D. macarellus, D. kurroides, and D. macrosoma, and would be useful for further population genetic and molecular phylogeny studies as well as help with the fisheries management formulation and implementation of the understudied species.

  相似文献   
67.
68.
遗传算法在上地幔速度结构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遗传算法是近年来发展较快的一种求解非线性优化问题的有效方法。本文通过对遗传算法基本原理的介绍,对该方法的特点进行了分析。我们采用WKBJ理论地震图作正演,遗传算法作反演,对用体波波形反演上地幔速度结构的方法进行了研究。在WKBJ理论地震图的计算中,通过计算主要射线的平均吸收特征时间,考虑了衰减随距离的变化,通过对不同震源引入不同的虚拟界面,同时对多个地震的波形记录进行反演。探讨了观测误差对反演结果的影响。对理论记录的反演表明,用遗传算法研究上地幔速度结构具有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69.
山东省济南市东郊某在建铁矿,于2009年7月产生了严重的地面塌陷。通过环境地质调查发现,该矿区地面塌陷并非通常所说的采空区塌陷,而是岩溶地面塌陷。该结论为矿山地面塌陷防治提供了依据,更重要的是否定了第四系厚度大(大于35m)不能产生岩溶地面塌陷的已有认识,并预示隐伏岩溶发育地区,随着上覆松散土体厚度的加大,一旦产生岩溶地面塌陷,其规模和危害也将随之增大。  相似文献   
70.
北极地区200海里外大陆架划界法律问题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吴迪 《极地研究》2011,23(3):217-225
随着北极冰盖的融化,开采北极蕴藏丰富的石油、矿产资源越来越具有现实可行性,北极地区200海里外大陆架划界问题日益成为各国关注的热点.分析北极地区200海里外大陆架划界的国际法基础、主要法律问题以及学界对解决该问题的建议,认为200海里外大陆架划界不可能通过某一特定程序一次性解决,而是现有国际法框架内各国共同参与、区分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