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163篇
  免费   1964篇
  国内免费   2603篇
测绘学   727篇
大气科学   2545篇
地球物理   2779篇
地质学   5251篇
海洋学   1368篇
天文学   678篇
综合类   1128篇
自然地理   1254篇
  2024年   25篇
  2023年   131篇
  2022年   404篇
  2021年   463篇
  2020年   384篇
  2019年   487篇
  2018年   515篇
  2017年   497篇
  2016年   620篇
  2015年   510篇
  2014年   615篇
  2013年   594篇
  2012年   571篇
  2011年   576篇
  2010年   692篇
  2009年   594篇
  2008年   598篇
  2007年   543篇
  2006年   425篇
  2005年   421篇
  2004年   318篇
  2003年   337篇
  2002年   298篇
  2001年   361篇
  2000年   371篇
  1999年   585篇
  1998年   516篇
  1997年   465篇
  1996年   467篇
  1995年   390篇
  1994年   328篇
  1993年   325篇
  1992年   268篇
  1991年   210篇
  1990年   161篇
  1989年   138篇
  1988年   130篇
  1987年   70篇
  1986年   59篇
  1985年   45篇
  1984年   32篇
  1983年   23篇
  1982年   38篇
  1981年   31篇
  1980年   20篇
  1979年   17篇
  1978年   7篇
  1977年   6篇
  1976年   8篇
  1958年   20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991.
大春河—一朵云断裂位于昆明市的东南侧,沿断层线断错水系、土林地貌发育,河流的最大左旋扭动距离达两公里。断层泥中石英碎砾的SEM研究表明:断层的强烈活动时期为早更新世晚期和晚更新世,全新世断层的活动有所减弱;晚更新世以来断裂的活动方式以蠕滑为主。  相似文献   
992.
山西断陷带地热特征与地震活动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山西断陷带是我国著名的地震活动带之一,其地震活动频繁,强度大,震源浅,破坏性严重。山西断陷带地热场特征:各断陷盆地内部大地热流值或地温梯度值都比较高,吕梁山隆起区和太岳山丘陵区则比较低。提出清徐、临汾、蒲县、柳林四个地区的地壳、上地幔热结构,分别计算沉积岩层、花岗岩质层和玄武岩质层底部的温度和热流值。采用逐步逼近法计算浮山—临汾—蒲县剖面二维岩石圈地温结构。并用断陷盆地内的临汾、吕梁山隆起区的柳林、太岳山隆起区的沁源地区的大地热流值推导其岩石圈厚度和底部温度。地热异常影响着地震的孕育和发生,重点探讨了地球内热与地震孕育和发生的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993.
林建华 《华南地震》1993,13(1):1-10
本文通过考虑地震烈度的随机性和模糊性,以及石结构强度破坏等级界限的模糊性,研究多层石结构抗震抗剪能力的可靠性问题.将地震地面运动模拟为含有模糊烈度参数的平稳过滤有色噪声的随机过程,引入抗剪强度破坏指数,建立了石结构抗震抗剪能力的模糊安全准则,为研究多层石结构的抗震抗剪能力可靠性提供了一个合理的评定方法。  相似文献   
994.
研究了1992年福建省南日岛5.2级地震序列特征,认为这是一次孤立型地震,震前存在多学科的前兆异常,异常群体特征具有长、中、短临阶段性及形态复杂性.地震学异常持续时间长,前兆学科短临异常突出,可能是少震区地震前兆的特点。  相似文献   
995.
通过对山西地下水动态井冈,在山西地震带几次中强地震前,表现出异常变化情况的分析,获得一批有价值的短临异常资料,这些异常资料对利用地下水预报地震具有参考意义;另一方面说明在有发震背景地区实现短临跟踪是完全有可能的.  相似文献   
996.
滇西北伸展构造区的构造特点及其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研究了滇西北伸展构造区活动构造、地震活动和新构造环境的特点。该区构造与地震的活动强度为南、北部强,中间弱;第四纪最大沉降中心、湖积台地及第四纪褶皱分布呈对角对称。滇西北地区的伸展构造是在近南北向挤压力和南西—北东向剪切力的共同作用下形成的,其合力方向为北北东,与用水压致裂法和物理模拟获得的结果相符。该区在形成机制上属于一种特殊的拉分构造。  相似文献   
997.
武安斌  宋春晖 《甘肃地质》1993,2(1):25-34,T003
本文根据岩石类型、沉积构造、生物组合和指相矿物将西成矿田中泥盆统碳酸盐沉积划分为两个相带,7个相和11个亚相,即碳酸盐台地相带和碳酸盐台地边缘相带;台地潮坪相、局限台地相、半开阔台地相、开阔台地相、台缘前斜坡相、生物滩层礁相和礁相。可以看出,区内铅锌矿床的形成和分布明显受着碳酸盐沉积相带的控制。  相似文献   
998.
胶南隆起北缘中段左行正滑韧性剪切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长厚  朱忠 《现代地质》1993,7(4):435-443
在详细的野外地质填图的基础上,通过各种尺度的构造研究和系统的应变测量,确定了胶南隆起北缘中段的大型左行正滑韧性剪切带的存在及其延展范围,并提出了确定韧性剪切带边界的构造几何学准则。研究了该韧性剪切带的几何学和运动学特征及变形机制,估算了其剪切位移量(大于7557m)及形成时的差异应力(σ_1-σ_3=94.6~114.4MPa)。该韧性剪切带可以作为胶南隆起的北部边界,但不是重要的板块碰撞边界。  相似文献   
999.
新疆石炭—二叠纪植物地理区的形成与演变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通过对晚古生代气候演化趋向的分析,探讨了新疆石炭纪和二叠纪植物地理分区的形成与演变。认为植物地理分区在早石炭世晚期末—晚石炭世早期即已形成,随着温带气候区的逐渐扩大,安加拉区植物在新疆自北向南逐渐推移,至晚二叠世中—晚期到达北塔里木。早二叠世—晚二叠世早期南准噶尔、伊犁等地受欧洲东移的干旱气流的影响,有欧美型松柏类混生。塔里木为特提斯生物大区的一部分,植物主要为欧美-华夏区类型。  相似文献   
1000.
报道了新显色剂2-(2-苯并噻唑偶氮)-5-二羧甲氨基苯甲酸(BTACB)的合成,研究了在十二烷基硫酸钠(NaLS)存在下Ni~(2+)与BTACB形成蓝紫色配合物的条件,其λ_(max)~(MR)=600nm,ε=2.79×10~4L·mol~(-1)·cm~(-1),Ni在0~0.6μg/ml范围内服从比尔定律,反应具有一定的选择性。方法已用于直接测定铝合金、纯镁及含一定量Co的钢铁中痕量Ni和经萃取分离后测定纯钴中痕量Ni。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