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53篇
  免费   770篇
  国内免费   1162篇
测绘学   336篇
大气科学   943篇
地球物理   912篇
地质学   2186篇
海洋学   489篇
天文学   92篇
综合类   333篇
自然地理   594篇
  2024年   38篇
  2023年   98篇
  2022年   213篇
  2021年   243篇
  2020年   223篇
  2019年   223篇
  2018年   249篇
  2017年   219篇
  2016年   254篇
  2015年   258篇
  2014年   270篇
  2013年   267篇
  2012年   258篇
  2011年   263篇
  2010年   277篇
  2009年   229篇
  2008年   203篇
  2007年   182篇
  2006年   167篇
  2005年   149篇
  2004年   144篇
  2003年   161篇
  2002年   259篇
  2001年   215篇
  2000年   153篇
  1999年   130篇
  1998年   78篇
  1997年   81篇
  1996年   60篇
  1995年   67篇
  1994年   55篇
  1993年   48篇
  1992年   30篇
  1991年   25篇
  1990年   15篇
  1989年   16篇
  1988年   12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0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4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4篇
  1978年   4篇
  1977年   2篇
  1972年   1篇
  1958年   2篇
  195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8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71.
72.
Changes in the concentrations of atmospheric greenhouse gases are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global climate forcing. The hypothesis that benthic foraminifera are useful proxies of local methane emission from the seafloor has been verified on sediment cores by numerous studies. The calcium carbonate (CaCO3) content and the high-resolution carbon and oxygen isotope composition of the benthic foraminifera from the core 08CF7, from the northeastern Shenhu gas hydrate drilling area in the Baiyun Sag of the northern South China Sea were analyzed, and the benthic foraminifera’s evidence for methane release from gas hydrate decomposition are presented here for the first time. Two rapid obvious carbon isotope negative excursions were observed in the oxygen isotope stage boundaries 5d/5c and 6/5e (penultimate deglaciation, about 130 ka) of the cold-to-warm climatic transition period. The largest negative value of δ13C is about ?2.95 ‰, and the whole change of carbon and oxygen isotope is strikingly similar and is in consonance with the atmospheric methane concentration recorded by the Vostok ice core and the carbon isotopic record from Lake Baikal. Combining these results with the analysis of the geological conditions of the study area and the fact that gas hydrate exists in the surrounding area, it can be concluded that the carbon isotope negative excursions of the benthic foraminifera in the northern South China Sea are associated with methane release from gas hydrate decomposition due to deglacial climate warming. By recording the episodes of massive gas hydrate decomposition closely linked with the northern hemisphere temperatures during major warming periods, the new δ13C record from the Baiyun Sag provides further evidence for the potential impact of gas hydrate reservoir on rapid deglacial rises of atmospheric methane levels.  相似文献   
73.
某天然气井场坐落于一填方平台,由于土体填方施工时未达固结,致使该天然气井场3次发生滑坡灾害,并3次进行治理。采用的治理方案依次为地面排水 注浆加固 抗滑桩、抗滑桩 挡土墙加固、微型组合抗滑桩。在阐述该天然气井场填方滑坡特点的基础上,对治理工程及其效果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74.
同震地表破裂带是地震破裂最直观的表现。地表破裂带的精细填图对理解地震破裂过程及发震机理有着重要意义。我们对5.12汶川地震映秀-北川同震破裂带南部的虹口乡区段开展了较为精细的填图工作,该区段地表破裂带的平面几何和同震位移特征沿走向均显示出公里尺度的横向变化和复杂性。根据同震破裂不连续性特征可把地表破裂分为4段,自南向北依次为深溪沟段、庙坝段、高原新村段和八角庙段。其中,深溪沟段和八角庙段同震垂直位错较大,达.5~6m;庙坝段同震垂直位移量普遍较低,1~2m或更低;  在高原新村附近,地表破裂带分为近平行的南北两支,北支以右旋走滑为主,南支以南东盘逆冲抬升为主,这与与映秀-北川同震破裂总体北西盘抬升的性质相反。本文对高原新村附近的反向陡坎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并综合前人的研究结果,认为是破裂在从深部往上扩展的过程中,在浅表部位顺着发育在虹口东南部的大鱼洞-龙溪飞来峰后缘的具南东倾向的断面继承而成。与北川沙坝附近的反向陡坎一样,说明老断裂带构造几何特征对单次地震破裂的扩展有牵引作用。最后,讨论了八角庙有切割关系的两组断层擦痕的地震学和地质学意义,指出可能指示了映秀-北川断裂面上局部区段震前的初始应力水平较低。  相似文献   
75.
云南个旧锡矿是全球最大的锡多金属矿床之一,但矿区内同时代花岗岩成锡矿潜力差异显著,其控制因素仍不清楚。本文选取贫矿的龙岔河似斑状花岗岩和成锡矿的老厂-卡房(后文简称老-卡)花岗岩为研究对象,通过全岩地球化学成分和黑云母成分分析,系统研究个旧矿区不同花岗岩成锡矿潜力差异的控制因素。测试结果表明,龙岔河花岗岩和老-卡花岗岩具有相似的、以表壳物质为主的岩浆源区以及较高的初始熔融温度,表明岩浆源区和熔融条件不是控制二者成矿潜力差异的主要原因。黑云母成分显示老-卡花岗岩和龙岔河花岗岩均具有较低的氧逸度,岩浆演化过程中锡为不相容元素,有利于锡在残余熔体中富集,表明氧逸度条件也不是导致成矿潜力差异的关键因素。龙岔河花岗岩发育角闪石、榍石、黑云母,而老-卡花岗岩发育岩浆白云母,指示后者分异程度更高。此外,与龙岔河花岗岩相比,老-卡花岗岩具有富硅,贫钛、铁、镁、钙和稀土元素特征,稀土元素呈现“海鸥式”配分模式,并且具有较低的Nb/Ta、Zr/Hf、K/Rb和较高的Rb/Sr比值,同样指示老-卡花岗岩具有更高的结晶分异程度。并且相比于龙岔河花岗岩为准铝质的特征,老-卡花岗岩的过铝质特征有利于锡分配进入岩浆出溶的流体相中富集成矿。因此,岩浆性质和演化程度是导致个旧地区不同花岗岩成矿潜力差异的主要原因,龙岔河花岗岩形成锡矿化的潜力较小。  相似文献   
76.
温学军 《福建地质》2012,31(2):134-139
印尼千岛锰矿贮存于白垩系上统砂岩、泥岩中,呈层状、似层状产出,具有层控特征,局部遭受断裂构造破坏。通过对矿区成矿地质条件分析,初步认为矿床属于海相碎屑沉积类型锰矿床,具有较好的找矿远景。  相似文献   
77.
鞍山市铁矿矿山地质灾害形成条件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矿山地质灾害较其它地质灾害相比有其独特性。在鞍山铁矿区,排土场沉降不仅与采矿引起的地下水位下降有直接的联系,还与松散细粒土层、活动断裂有关;滑坡、泥石流地质灾害与地形地貌、水源条件及构造有一定的关系,更重要的是采矿活动产生的废石废渣为其提供了大量的物源;尾矿库灾害主要表现为:洪水漫顶、尾矿砂液化破坏、尾矿坝渗漏及管涌溃堤、尾矿坝滑塌破坏等。本文简要分析了鞍山市铁矿山主要存在的地质灾害类型(排土场地面沉降、滑坡、泥石流及尾矿库地质灾害)和形成条件并提出了防治地质灾害的对策。  相似文献   
78.
吐哈盆地中央构造带正反转演化特征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吐哈盆地中央构造带由火焰山构造和七克台构造组成。中央构造带形成于三叠纪晚期至侏罗纪早期,表现为伸展构造特征,生长断层上盘地层厚度明显大于下盘,并于断层上盘所在的台北凹陷形成沉降中心。晚侏罗世,由于拉萨陆块与欧亚大陆的碰撞作用导致吐哈盆地由伸展盆地转变为挤压盆地,中央构造带也于此时发生构造反转,由早期的伸展正断层转变为挤压逆断层。发生于55Ma的喜山构造事件对天山地区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但影响时间略有滞后,大致发生在晚渐新世至早中新世,中央构造带即在此次构造事件中强烈变形,逆冲出露于地表。  相似文献   
79.
塔中地区志留系碎屑锆石测年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邬光辉  张宝收  苏文  汪海  席勤 《地质科学》2009,44(3):1025-1035
志留系是塔里木盆地第一套砂岩储层广泛分布的沉积盖层,其沉积来源与成因对志留纪构造演化及周边造山带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塔中地区3个志留系样品的碎屑锆石LA?ICP?MS U?Pb定年研究表明,志留系具有比较集中的二期物源年龄:南华纪中期、古元古代中期。碎屑锆石测定的年龄表明塔中志留系物源均来自前寒武纪,塔中东部源区方向的塔南隆起基底在奥陶纪已隆升成为蚀源区。大量的新元古代中期锆石年龄表明塔里木板块在新元古代时期可能与Rodinia超大陆具有相似的聚合与裂解演化史。  相似文献   
80.
高密度电阻率法二维成像方法及其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高密度电阻率法在工程勘察和环境监测中是一种很重要的勘探手段,高密度电阻率法二维成像理论与方法的研究在理论和实际应用上都有着很重要的意义。随着地球物理反演和成像技术研究的兴起和发展,层析成像技术在高密度电阻率法中的应用,提高了高密度电阻率法的勘探质量和精度。本文献电阻率法层析成像技术的前提条件及高密度电阻率法二维成像理论与方法进行了粗浅探讨,最后给出了一些应用实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