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6832篇 |
免费 | 4923篇 |
国内免费 | 6460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1183篇 |
大气科学 | 5929篇 |
地球物理 | 7224篇 |
地质学 | 13391篇 |
海洋学 | 2947篇 |
天文学 | 1379篇 |
综合类 | 3045篇 |
自然地理 | 3117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30篇 |
2023年 | 514篇 |
2022年 | 1163篇 |
2021年 | 1350篇 |
2020年 | 1120篇 |
2019年 | 1211篇 |
2018年 | 1528篇 |
2017年 | 1338篇 |
2016年 | 1602篇 |
2015年 | 1256篇 |
2014年 | 1630篇 |
2013年 | 1491篇 |
2012年 | 1362篇 |
2011年 | 1396篇 |
2010年 | 1507篇 |
2009年 | 1466篇 |
2008年 | 1322篇 |
2007年 | 1275篇 |
2006年 | 1022篇 |
2005年 | 887篇 |
2004年 | 778篇 |
2003年 | 802篇 |
2002年 | 741篇 |
2001年 | 691篇 |
2000年 | 920篇 |
1999年 | 1389篇 |
1998年 | 1120篇 |
1997年 | 1115篇 |
1996年 | 1004篇 |
1995年 | 880篇 |
1994年 | 828篇 |
1993年 | 696篇 |
1992年 | 544篇 |
1991年 | 442篇 |
1990年 | 324篇 |
1989年 | 303篇 |
1988年 | 269篇 |
1987年 | 172篇 |
1986年 | 149篇 |
1985年 | 114篇 |
1984年 | 70篇 |
1983年 | 58篇 |
1982年 | 70篇 |
1981年 | 56篇 |
1980年 | 30篇 |
1979年 | 29篇 |
1978年 | 10篇 |
1977年 | 4篇 |
1976年 | 7篇 |
1958年 | 27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 毫秒
121.
东亚大气环流的低频振荡及与韵律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本文根据北半球500hPa高度场30年(1951—1980)平均的逐候格点资料,对气候平均的东亚各主要大气环流系统的年内变化进行了谐波分析和天气学分析.结果表明,东亚大气环流系统存在着三种主要的大气低频波:年波、半年波和30—50天的季内波;中、高纬度的大气环流以年波振荡为主,低纬度的大气环流以半年波振荡为主;30—50天的季内波是北半球各纬度上都存在的一种波,但它对总方差的贡献在低纬比中、高纬度大.此外,还讨论了年波和半年波这两种大气低频波与我国长期预报中常用的各种韵律指标特别是隔季相关现象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3.
西天山喇嘛苏铜矿成矿斑岩的岩石学、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探讨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位于西天山别珍套-科古琴晚古生代岛弧西段的喇嘛苏铜矿床是区内最大的铜矿床,与成矿作用有着密切关系的斑岩体为英云闪长斑岩、花岗闪长斑岩,是同源岩浆分异演化的产物,且花岗闪长斑岩可能属于岩浆演化晚期的产物。本区成矿斑岩的主量、微量元素和Sr-Nd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表明,其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而相对亏损高场强元素,出现了较为明显的Ta、Nb负异常,初始锶同位素ISr和εNd(t=390Ma)值分别为0.7072~0.7076和-0.32~0.17,显示壳幔混合源的特征,利用Sr和Nd同位素估算其源区物质约有50%来源于地壳。岩石地球化学特征指示了其为典型钙碱性火山弧花岗岩,暗示其形成于大陆弧环境。结合区域地质背景,推测本区成矿斑岩是在洋壳俯冲作用下发生部分熔融,交代原先的地幔楔,并混合了部分下地壳的物质,经历分离结晶作用的产物,其形成可能与晚古生代准噶尔洋板块向南的俯冲作用有关。结合东西天山的成矿斑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对比研究,岩浆源区的差别可能导致不同类型斑岩型矿床的形成,斑岩型铜矿床的形成较斑岩型钼矿床可能有更少的地壳物质贡献。 相似文献
124.
位于内蒙古中西部地区的宝音图群,主要由云母片岩、斜长角闪岩、石英岩和大理岩等组成。其中云母片岩中发育典型的巴罗式递增变质带,目前对于该递增变质带的研究非常薄弱。本文对宝音图群的云母片岩开展了系统的岩相学、矿物化学、相平衡模拟以及锆石U-Pb年代学的研究。岩相学研究结果显示,三个云母片岩样品具有不同的峰期矿物组合,分别为石榴子石+白云母+黑云母+斜长石+石英,十字石+白云母+黑云母+斜长石+钛铁矿+石英,石榴子石+蓝晶石+白云母+黑云母+斜长石+钛铁矿+石英。此外,样品LS93和LS07存在晚期红柱石的叠加。相平衡模拟研究限定三个云母片岩的峰期温度压力分别为:577℃、0.73 GPa, 620℃、0.78 GPa和670℃、0.8 GPa,具有递增型特征,其峰期温度压力指示的地热梯度为18~20℃/km,为典型的中压相系;此外,三个样品的P-T轨迹均显示早期升温升压直至峰期阶段,随后降温降压的顺时针型,反映地壳加厚和后期抬升的演化过程。云母片岩中的锆石发育典型的变质边结构,变质边的Th/U=0.004~0.02,锆石U-Pb年代学结果显示该变质年龄为398±6 Ma,代表峰期或近峰期阶... 相似文献
125.
Zhang Jiji Zhang Qingshan Dian Changgong Liu Cheng Dong Chaohua 《Acta Meteorologica Sinica》1989,3(4):562-568
From May 6 to June 2,1987,a huge forest fire broke out and raged for 28 days in Da Hinggan Lingregion in far Northeast China,causing heavy loss of life and property,which claims the biggest forest firedisaster in Chinese history.The fire drew attention of the whole of China and was also concerned by manyother countries.How were the meteorological satellites used in the detection of the forest fire?This paperelaborates the principles and methods of the fire detection using meteorological satellites,so that to sum upthe experience and to increase the ability of forest fire detection. 相似文献
126.
为了探讨车莫古隆起对内物源沉积体系及油气成藏的控制作用,从车莫古隆起形成与演化入手,利用岩心、地震、测井等资料,多种方法结合恢复其剥蚀量、古地貌,提出车莫古隆起从中侏罗世到早白垩世发育,侏罗世末是其鼎盛时期,并提供内物源,控制围绕车莫古隆起周缘沉积体系和砂体展布,从岩心、地震特征、重矿物稳定系数、古水流指向、砂岩厚度等方面给出存在依据,合理解释了古隆起控制范围内已发现油藏的砂体成因。车莫古隆起发育和潜伏埋藏期控制古油气藏的形成与分布,掀斜后内物源砂体展布、断裂体系和现今构造共同控制着油气调整、运移及次生油气藏的分布,围绕车莫古隆起发育的内物源砂体尖灭方向与现今构造高部位指向垂直和斜交区域是岩性地层油气藏有利区。围绕内物源勘探刚开始,在此认识指导下部署的沙门1、莫17、夏盐11、夏盐12等井已获得突破,腹部岩性地层油气藏勘探将进入一个油气发现新阶段。 相似文献
127.
On the origins of part-time radio pulsars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Bing Zhang Janusz Gil Jaroslaw Dyks 《Monthly notices of the Royal Astronomical Society》2007,374(3):1103-1107
128.
If the upstream boundary conditions are prescribed based on the incident wave only, the time-dependent numerical models cannot effectively simulate the wave field when the physical or spurious reflected waves become significant. This paper describes carefully an approach to specifying the incident wave boundary conditions combined with a set sponge layer to absorb the reflected waves towards the incident boundary. Incorporated into a time-dependent numerical model, whose governing equations are the Boussinesq-type ones,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approach is studied in detail. The general boundary conditions, describing the down-wave boundary conditions are also generalized to the case of random waves. The numerical model is in detail examined. The test cases include both the normal one-dimensional incident regular or random waves and the two-dimensional oblique incident regular waves. The calculated results show that the present approach is effective on damping the reflected waves towards the incident wave boundary. 相似文献
129.
INTRODUCTIONAquiculturearearedtidesignalsoceanpollutionanddisaster.Althoughenvironmentscientistshaveconductedmanyin depthresearchesonthecauseandformationmechanismofredtide ,manyofitsaspectsarestillunknownbecauseredtideisacomplexphenomenonandtheecologic… 相似文献
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