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6243篇 |
免费 | 8164篇 |
国内免费 | 4344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3635篇 |
大气科学 | 2564篇 |
地球物理 | 3220篇 |
地质学 | 11678篇 |
海洋学 | 3577篇 |
天文学 | 278篇 |
综合类 | 1358篇 |
自然地理 | 2441篇 |
出版年
2025年 | 40篇 |
2024年 | 678篇 |
2023年 | 768篇 |
2022年 | 1178篇 |
2021年 | 1459篇 |
2020年 | 1175篇 |
2019年 | 1202篇 |
2018年 | 1118篇 |
2017年 | 1082篇 |
2016年 | 1110篇 |
2015年 | 1292篇 |
2014年 | 1195篇 |
2013年 | 1476篇 |
2012年 | 1576篇 |
2011年 | 1517篇 |
2010年 | 1444篇 |
2009年 | 1371篇 |
2008年 | 1502篇 |
2007年 | 1340篇 |
2006年 | 1381篇 |
2005年 | 1110篇 |
2004年 | 871篇 |
2003年 | 572篇 |
2002年 | 593篇 |
2001年 | 570篇 |
2000年 | 419篇 |
1999年 | 235篇 |
1998年 | 79篇 |
1997年 | 43篇 |
1996年 | 51篇 |
1995年 | 29篇 |
1994年 | 28篇 |
1993年 | 15篇 |
1992年 | 39篇 |
1991年 | 10篇 |
1990年 | 29篇 |
1989年 | 14篇 |
1988年 | 7篇 |
1987年 | 21篇 |
1986年 | 10篇 |
1985年 | 18篇 |
1984年 | 14篇 |
1983年 | 18篇 |
1982年 | 9篇 |
1981年 | 5篇 |
1979年 | 5篇 |
1978年 | 4篇 |
1977年 | 4篇 |
1957年 | 4篇 |
1954年 | 5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51.
152.
湖南白马山-龙山金矿带包裹体-同位素地球化学及成矿流体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章测试了白马山-龙山金矿带中龙山、古台山、高家坳一带金矿床的石英包裹体水的δ(18)D‰、δ(18)O‰值,龙山、古台山一带金矿床石英δ(18)D值具有相似变化范围,变化范围为-59‰~-66‰,极差不大(7‰),分析结果认为本区成矿流体与区域液体主要为大气降水.而高家坳一带金矿中石英δD值变化较大为-57.7‰~-87.7‰,极差达30‰,矿液为封存于地层中的原生水与大气降水混合而成.龙山一带金矿床硫化物的δ(34)S值变化不大,大部分样品集中在-2.O‰~ 2.O‰之间,硫主要来源于深部岩浆,少量来自于地层.产于中泥盆统半山组中的高家坳一带金矿硫化物δ(34)S值变化范围大,集中在6.21‰~22.25‰的,反映其硫主要来自沉积岩层的硫化物.这些同位素特征表明,白马山-龙山金矿带经历了多期成矿作用,早期为成矿流体与大气降水混合成矿;晚期为地下热水为主,有变质水及岩浆水混合的混合型成矿溶液. 相似文献
153.
简要介绍了地面核磁共振找水的正演理论方法,采用高斯求积并结合连分式展开的方法对核磁共振核函数中包含双重贝塞尔函数的积分核进行了数值积分,进而计算出精度较高的核函数值,在此基础之上,讨论了导电性对地面核磁共振信号的影响.基于奇异值分解算法,对核磁共振找水理论模型进行了反演研究,在不导电的情况下,重构出了比较理想的含水率分布.总结并改进了模拟退火算法,用改进的模拟退火算法分别对覆盖层高阻和导电条件下的核磁共振人工合成数据进行了反演,试验结果表明,利用改进的模拟退火算法反演地面核磁共振是可行的,而且反演结果较稳定,收敛速度较快. 相似文献
154.
中国旅游业发展灰色关联动态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人口数最的不断增长和消费水平的逐步提高,人们对旅游的体验需求越来越大。如何实现中国旅游业的持续发展,是摆在全国人民面前一个严峻的问题。通过对近24年中国旅游国内总收入变化趋势的分析,运用灰色系统理论对影响中国旅游业发展诸因素进行关联分析,量化了旅游业产值与诸因子的关联程度,为中国旅游业制定发展规划、促进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55.
大别山超高压榴辉岩和花岗片麻岩中锆石Lu-Hf同位素研究 总被引:2,自引:11,他引:2
对大别山超高压榴辉岩和花岗片麻岩进行了锆石Lu-Hf同位素分析,结果为原岩来源提供了制约,表明扬子陆块在Rodinia超大陆裂解时的裂谷岩浆活动中发生了显著的陆壳生长.对这些锆石的不同区域进行的U-Pb和Lu-Hf同位素分析和比较表明,不同成因的锆石在^206Pb/^238U年龄、初始Hf同位素组成、Th/U及Lu/Hf比值等方面具有明显的差异.与年龄较老的岩浆核部和幔部相比,年轻的变质增生边具有低的Th/U和Lu/Hf比值但高的εHf(t)值.不同成因锆石的Th/U和Lu/Hf比值存在着正相关性,表明变质作用对锆石的U-Th-Pb和Lu-Hf同位素体系有着相似的影响.高级变质作用有时能够引起岩浆锆石增生边^176Hf/^177Hf比值的显著升高,导致变质新生颗粒或增生边类似于新生地壳的高εHf(t)值假象.对榴辉岩和片麻岩锆石核部的分析发现,镁铁质和长英质原岩在大约750 Ma左右形成一个双峰式火山岩套,另外包含少量的年龄约为2.15 Ga的陆壳.初始Hf同位素组成可分成两组:第一组具有正的εHf(t)值,为5.9±0.9~12.9±0.7;第二组εHf(t)值在零左右,为-4.3±0.5~2.3±0.3.正的εHf(t)值与较年轻的模式年龄相对应,负的εHf(t)值与古元古代模式年龄相对应.前者表明,在扬子陆块北缘裂谷岩浆作用将亏损地幔物质加入到大陆地壳中,同时在新元古代中期的裂谷构造带中存在同时期的壳-幔相互作用.因此,在扬子陆块北缘新元古代中期裂谷岩浆活动中,既有新生地壳生长和即时再造,也有古老地壳再造. 相似文献
156.
内蒙古贺根山蛇纹岩化流体来源的H-O-B同位素地球化学制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内蒙古贺根山蛇绿岩带内3个采样点的蛇纹岩样品开展了主量、微量元素和H-O-B同位素分析,以揭示其构造属性、蛇纹石化温度和流体来源。贺根山蛇纹岩具有低Al_2O_3含量(0.2%~1.3%)、高Mg~#(89~92)特征,为难熔地幔残余。蛇纹岩的U型稀土元素配分模式、相对富集LILE和亏损HFSE的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点,反映其原岩为化学成分高度亏损的俯冲带型(SSZ)超基性岩。样品的dD值相对均一(dD=-120‰~-133‰);理论计算显示,这些蛇纹岩的H同位素组成可能是蛇绿岩剥露地表后与区域大气降水发生再平衡作用的结果。贺根山蛇纹岩的d~(18)O变化在4.3‰~9.8‰之间,反映不同地点蛇纹石化的温度存在差别:其中贺根山东样品具有相对较高的d~(18)O值(d~(18)O=7.7‰~9.8‰),蛇纹石化温度为90~130℃,同时部分样品中出现碳酸盐矿物,表明蛇纹石化作用发生在近海底环境;小坝梁样品具有最低的d~(18)O值(d~(18)O=4.3‰~5.0‰),其蛇纹石化温度在205~235℃之间;贺根山南样品的d~(18)O值变化范围较大(d~(18)O=6.0‰~9.7‰),其蛇纹石化温度在90~170℃之间。3个采样点蛇纹岩的d~(11)B值也显示出一定的变化(d~(11)B=9.1‰~14.7‰),指示蛇纹石化流体来源于脱水的蚀变洋壳和海底沉积物;理论模拟和计算结果显示,这些板片流体的d~(11)B值变化在15‰~25‰之间。 相似文献
157.
158.
注入CO2提高煤层气产能的可行性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根据煤储层吸附一解吸机理,首次采用“解吸一注气一解吸”的实验方法,分别进行CH4,CO2的吸附一解吸和CO2注入置换煤层CH4实验,模拟了煤层气井“排采一注气一排采”的增产途径和效果。结果表明:在CH4和CO2二元体系的竞争吸附中,CO2组分的吸附速率是先快后慢,而CH4组分的吸附速率先慢后快,解吸时则相反,反映出CO2在竞争吸附中占据优势;注入CO2气体的数量越大和相对浓度越高,单位压降CH4解吸率和CO2吸附率就越高。实验结论对工业规模的煤层气开发试验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9.
160.
人体经络是一个与城市公交系统特点相似的空间系统,可以借鉴城市公交地理信息系统的先进技术实现对人体经络信息的高效管理。针对人体经络信息化建设在空间分析方面的不足,提出应用WebGIS开发方式为用户提供强大的空间分析辅助决策能力。系统选用先进的MapGIS IGServer作为开发平台,按专题分层组织空间数据,以数据中心为内核,采用面向服务的4层体系架构,运用Flex和搭建式二次开发技术,实现了对经络信息的查询定位、反射区分析、三维浏览等功能。实验结果表明,该系统不仅克服了当前主流人体经络信息系统空间分析能力弱的不足,而且实现了二三维人体经络信息系统的一体化,能够满足不同用户的需求,为构建人体经络信息系统提供了一种新方法。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