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042篇
  免费   2845篇
  国内免费   4431篇
测绘学   1953篇
大气科学   1915篇
地球物理   2509篇
地质学   8028篇
海洋学   1994篇
天文学   250篇
综合类   1077篇
自然地理   1592篇
  2024年   190篇
  2023年   486篇
  2022年   940篇
  2021年   1079篇
  2020年   848篇
  2019年   1007篇
  2018年   896篇
  2017年   875篇
  2016年   876篇
  2015年   918篇
  2014年   910篇
  2013年   1033篇
  2012年   1198篇
  2011年   1043篇
  2010年   1039篇
  2009年   897篇
  2008年   885篇
  2007年   792篇
  2006年   695篇
  2005年   512篇
  2004年   372篇
  2003年   266篇
  2002年   275篇
  2001年   259篇
  2000年   225篇
  1999年   149篇
  1998年   85篇
  1997年   79篇
  1996年   54篇
  1995年   67篇
  1994年   47篇
  1993年   52篇
  1992年   48篇
  1991年   36篇
  1990年   24篇
  1989年   16篇
  1988年   22篇
  1987年   16篇
  1986年   9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13篇
  1983年   15篇
  1982年   14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5篇
  1979年   10篇
  1964年   4篇
  1958年   5篇
  1957年   4篇
  1954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利用稳定同位素技术测定降水、土壤水、植物茎干水的同位素组成,结合多元线性混合模型(IsoSource)确定科尔沁沙地东南部樟子松人工林内樟子松的根系吸水范围以及各水源的水分贡献率。通过连续观测强降水事件前后樟子松水分来源的变化,探究降水对樟子松水分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樟子松茎干水与20cm以下土层的土壤水同位素组成最为接近,樟子松的水分吸收主要集中在这一层(最大取样深度80cm)。IsoSource模拟结果与观测结果一致,土壤水分条件较好时,大约60%以上的水分来自于20-80cm土层;当这一深度土壤含水量降低时,樟子松将会更多地依赖更深层的土壤水分。樟子松根系分布的最大深度远小于地下水位,因此很难利用到地下水。2009年7月13日14.4mm的降水前后,樟子松茎干水同位素组成的变化表明,降水结束后36小时樟子松可以感应到降水对表层20cm土壤水分的补充,这一土层的水分贡献率在接下来的24小时内迅速降低。不同水分条件下水分来源的多样性表明樟子松能较好地适应沙地生境。  相似文献   
82.
积雪资源深刻影响着滑雪旅游的发展与布局,刻画中国积雪资源时空特征,识别旅游开发关键区,对中国冰雪旅游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Mann-Kendall突变检验、热点分析、重要-感知实绩分析(IPA)等方法刻画中国1979—2020年积雪资源时空演变特征,构建资源稳定性-旅游开发适宜性指标体系,识别中国滑雪旅游开发关键区。结果表明:(1)中国积雪资源过去40年变化可划为3个阶段,1980—1995年(Ⅰ)积雪资源下降,1995—2010年(Ⅱ)增加,2010—2020年(Ⅲ)下降。在空间上,变化面积呈现Ⅰ-Ⅱ(33.2%)>Ⅱ-Ⅲ(31.1%)>Ⅰ-Ⅲ(29.3%)的特征;(2)中国积雪资源在月尺度上,1—3月(Ⅰ)积雪资源基本维持稳定,3—10月(Ⅱ)显著下降,10—12月(Ⅲ)恢复。在空间上,变化面积呈Ⅰ-Ⅲ(30.3%)>Ⅱ-Ⅲ(28.3%)>Ⅰ-Ⅱ(26.8%)的变化规律;(3)中国境内滑雪旅游开发极关键区面积占比为4.90%、关键区为11.69%、一般区为31.57%、不关键区为25.73%、极不关键区为26.11%,总体来看中国境内85%的区域不...  相似文献   
83.
“雪龙”号科考船在冰区航行的船体振动测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船舶在冰区航行时,船体会受到多种类型激振力的作用而产生不同程度的结构振动。船体振动会对船体结构安全以及船上人员的正常工作产生不利影响。船体结构振动的现场测量可较为准确地分析船体振动的基本特性,确定船体振动与外界荷载因素的对应关系。在2015—2016年中国第32次南极科学考察过程中,对"雪龙"号极地科学考察船的冰激振动开展了现场测量。本研究对比了船体在无冰区和冰区航行过程中的船体振动变化,分析了船体在不同航速、冰厚以及不同破冰航行方式下的振动规律。测量结果表明:船体冰激振动随着航速和冰厚的增加而显著增大;在船体采用冲撞式破冰时横向振动最为明显,而在连续式破冰时,垂向振动最为明显。以上研究可为冰区航行中船体振动的现场监测技术提供有益参考,并有助于分析海冰对船体振动规律的影响。  相似文献   
84.
为提高临近预报中对流性降水估测的准确性,分析了统计法估算降水的局限性。依据降水物理机制和降水回波结构,研究雷达反射率因子定量测量降水量(QPE-Qualitative Precipitation Estimate)的自适应算法,旨在减少由于雨滴谱变化导致的Z-I关系不稳定所引起的降水量测量误差。同时考虑组合反射率因子RC和垂直液态水含量VIL两个参量对降水的影响,建立适于城市区域的动态自适应的Z-I关系,改进对强降水严重低估的问题。  相似文献   
85.
为了探索深海,不同类型的深海运载装备得以成功开发,并应用于深海科学、资源勘探开发、工程保障及战略安全等不同领域。深海运载装备可以分为载人潜水器(HOV)、遥控深潜器(ROV)、自治式深潜器(AUV)及混合型深潜器,其中以载人潜水器为代表的高技术装备群成为建设海洋强国的重要保障力量。文章对美国"阿尔文"号、俄罗斯"和平I"号和"和平II"号、日本"深海6500"号、法国"鹦鹉螺"号、中国"蛟龙"号载人潜水器运行管理机制进行了阐述,综合比较其优缺点,提出了建立职业化运行保障队伍、优化作业流程,创新组织结构、探索多型潜水器海上作业模式等运行管理机制构架的建议。  相似文献   
86.
在2002~2003年春秋季陕西省14次飞机增雨作业天气分析的基础上,对2002年9月13日飞机增雨作业典型天气个例的环流背景、影响系统以及500 hPaθse、温度、垂直速度、水汽通量散度等物理量场进行了分析,并结合飞机和雷达探测资料,得出飞机增雨作业需要的有利于层状云向降水转化的条件:有稳定的层状云,云系有一定冷层厚度和过冷云水量,供自然冰相降水元和人工催化形成的降水元增长;云系还应有一定厚度的暖层,供下落的自然和人工形成降水元融化再经碰并云水增长成雨滴形成降水.陕西省春秋季具有进行有效飞机增雨作业的天气系统和天气条件.  相似文献   
87.
利用1961—2013年大连地区3测站逐日地面雷暴观测资料及1948—2016年NCEP/NCAR再分析月平均资料,采用线性趋势估计和合成分析方法分析了大连地区雷暴日数的时间和空间分布规律,并进一步探讨雷暴严重年5—9月平均大气环流背景特征。结果表明:大连地区雷暴具有明显的地域特征,空间分布主要呈现北部内陆地区多,南部沿海地区少的特点;除2月外,各地其余月份均可发生雷暴,7月和8月达到高峰值,雷暴集中发生在5—9月,雷暴具有较强的季节性,夏季6—8月最多,冬季很少出现雷暴;年平均雷暴日数总体呈减少趋势,其中北部的减少趋势尤为显著;雷暴初日多出现在4月,终日多出现在10月,初日较终日稳定,无论初日和终日均以北部地区较南部地区稳定,各地雷暴初日显著提前,终日推迟不显著,但仅有大连终日推迟趋势显著;雷暴初日和终日北部地区对应的候平均气温阈值分别为-1℃和10℃,南部(东部)地区对应的候平均气温阈值分别为6℃(-1℃)和3℃(8℃);多雷暴年,高层500 hPa蒙古低涡异常偏强,副热带高压偏西偏北,低层850 hPa偏南风水汽输送和大连上空整层垂直上升运动均异常偏强,这些有利于雷暴日数的增多,而少雷暴年与多雷暴年特征基本相反。  相似文献   
88.
塔里木陆块西北缘萨热克砂岩型铜矿床构造演化、流体演化与成矿之间具有密切关系,处于一个统一系统中。矿床成岩期方解石中包裹体水的δD值为-65.3‰~-99.2‰,改造成矿期石英包裹体水的δD值为-77.7‰~-96.3‰,成岩成矿期成矿流体δ~(18)OH_2O变化范围为-3.22‰~1.84‰,改造成矿期成矿流体δ~(18)OH_2O变化范围为-4.26‰~5.14‰,指示萨热克铜矿成岩期、改造期成矿流体主要为中生代大气降水及其经水岩作用而成的盆地卤水。矿石中辉铜矿δ~(34)S值为-24.7‰~-15.4‰,指示硫主要源自硫酸盐细菌与有机质还原,部分源于有机硫。构造与成矿流体演化对砂岩铜矿成矿起关键制约作用。盆地发展早期强烈的抬升运动使盆地周缘基底与古生界剥蚀,为富铜矿源层的形成提供了丰富物源,至晚侏罗世盆地发展晚期,长期演化积聚的巨量含矿流体在库孜贡苏组砾岩胶结物及裂隙中富集,在萨热克巴依盆地内形成具有经济意义的砂岩型铜矿床。  相似文献   
89.
城市区域地质条件适宜性评价,是指为了满足城市布局选址、规划建设、安全运行、转型升级对地质资源及地质环境的需求,特别是对城市地质工作成果明确、定量化需求而开展的各项地质要素评价,主要包括保障城市发展的地质资源和制约城市建设发展的地质环境问题,对特定城市某些地质因素在选址布局、规划中起决定性作用。因此,城市区域地质条件适宜性评价工作,是一项不可或缺的基础性工作。本文拟通过大量城市地质工作实践,对国内外相关评价标准、评价方法进行深入分析研究,初步建立了一套地质要素进行定性、定量的评价方法,更好地服务于城市发展需求。  相似文献   
90.
曹伟超  谭理  申学林  应国伟  王蕾 《测绘》2012,(6):265-268
监测地理国情,是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要求,地貌形态数据是重要的基础地理信息,地理国情监测中地貌形态识别是一项必要的基础工作。本文根据25m分辨率的DEM数据,以绝对高程和地形起伏度为地貌形态识别指标,建立适合汶川地震核心灾区的分类分级指标体系,采用数据分割的方法获得研究区6种地貌形态的分布图,识别结果真实可靠,对后续工作具有一定借鉴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