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8657篇
  免费   31360篇
  国内免费   58116篇
测绘学   13388篇
大气科学   29948篇
地球物理   26523篇
地质学   76871篇
海洋学   25519篇
天文学   2690篇
综合类   10593篇
自然地理   12601篇
  2024年   941篇
  2023年   2580篇
  2022年   5106篇
  2021年   6218篇
  2020年   6071篇
  2019年   8935篇
  2018年   8858篇
  2017年   8418篇
  2016年   8738篇
  2015年   8577篇
  2014年   8448篇
  2013年   9432篇
  2012年   9783篇
  2011年   9713篇
  2010年   9701篇
  2009年   8902篇
  2008年   8213篇
  2007年   7968篇
  2006年   7335篇
  2005年   6404篇
  2004年   5601篇
  2003年   4549篇
  2002年   4389篇
  2001年   4022篇
  2000年   3661篇
  1999年   3296篇
  1998年   2753篇
  1997年   2811篇
  1996年   2238篇
  1995年   2145篇
  1994年   1898篇
  1993年   1772篇
  1992年   1495篇
  1991年   1119篇
  1990年   980篇
  1989年   841篇
  1988年   721篇
  1987年   559篇
  1986年   460篇
  1985年   350篇
  1984年   369篇
  1983年   234篇
  1982年   278篇
  1981年   197篇
  1980年   152篇
  1979年   149篇
  1978年   79篇
  1977年   64篇
  1976年   52篇
  1971年   5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91.
采用2018年敦煌莫高窟第16窟窟内与窟区PM10浓度及气象数据,分析PM10时空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两处监测点PM10浓度主要分布在50 μg·m-3以下,受重污染天气影响较小;春、冬、秋、夏季依次降低,窟区PM10浓度在春、冬季高于窟内,夏、秋季反之。(2)PM10浓度3月最高,9月最低,5—9月窟内月均值高于窟区。PM10污染日数窟内5月最多,而窟区3、5月较多。(3)PM10浓度日变化曲线在春季和秋季呈“双峰”型,夏季和冬季呈“单峰”型。(4)在半封闭环境的洞窟内,沙尘暴发生前后,PM10浓度达到极值及恢复至原来水平的时间均滞后于窟区。(5)在不同季节PM10浓度与气温、风速和降水呈负相关。除秋季外,PM10浓度与相对湿度、气压呈正相关。(6)窟区全年主风向为ESE,在冬春两季,此风向PM10浓度最高,PM10主要来自三危山前的戈壁滩、干涸的大泉河河道以及窟前裸露的地表积尘。  相似文献   
292.
尺度政治理论框架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10  
王丰龙  刘云刚 《地理科学进展》2017,36(12):1500-1509
目前国内外对尺度及尺度政治的讨论十分热烈。本文在整合已有研究的基础上,基于主体与结构视角提出了一个三阶段的尺度政治理论框架,指出政治过程和权力结构的尺度化是尺度政治的前提,尺度重构是尺度政治的核心机制,权力关系重构是尺度政治的目的和结果。具体而言,尺度化涉及物质空间、组织空间和表达空间的大小、层级、范围等结构关系;尺度重构包含由尺度上推、下推、重组,以及上述不同尺度形式构成的3×3矩阵;不同政治主体会采用特定尺度重构策略改变权力关系,并造成一系列尺度关系和合法性的悖论。基于以上认识,本文进一步讨论了中西方关于尺度和尺度政治的认知差异和未来值得深入研究的课题。  相似文献   
293.
介绍了纳滤膜分离技术原理及其主要应用领域,结合我国盐湖卤水资源的特点与开发利用现状,提出了将纳滤膜分离技术应用于卤水资源综合利用的设想。  相似文献   
294.
运用大数据文本挖掘和分析工具,对比新冠疫情期间武汉和非武汉地区居民所发布的微文,探究了武汉樱花在不同居民群体间情感效应的作用机制,研究发现:1)本地居民樱花微文的关注点多而分散,非本地居民的关注点少而集中;2)武汉樱花对不同地区居民情感的影响与疫情发展状况紧密相关;3)武汉樱花在疫情期间对武汉居民具有情感支持效应,对非武汉地区居民具有情感凝聚效应;4)疫情改变人的情感和景观解读背景,并赋予景观新的意义,新的景观意义反作用于居民,构成情感闭合回路。最后提出建议,抗疫恢复工作应多关注居民心理层面的缺失,从居民与城市、景观的情感关系入手,向武汉居民传达城市美好生活理念。  相似文献   
295.
中国碳减排目标的地区分解方法研究述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碳减排目标的区域分配是中国当前控制CO2排放的紧迫问题。通过文献研究,评述了国际上针对国家之间的碳排放权的区域分解方案以及中国碳减排目标的国内区域分解方案,提出了要想真正公平、公正、可行以及可持续地进行碳减排目标的地区分解,必须明确以下几个方面的关键和核心问题:分配对象、分配原则、分配方案必须考虑的因素、分配标准、分配方法、分配模型以及分配结果的可靠性和合理性。  相似文献   
296.
推进城乡一体化协调发展是事关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成效的重点任务之一,新的发展环境及政策框架正促使海南省城乡关系快速转型。采用变异系数法、耦合协调度模型、回归模型,从城乡空间、经济和社会等维度,分析了建省办特区以来海南省城乡关系演化特征及驱动机制。结果表明:①建省办特区以来,海南省城乡协调综合指数呈现明显的先降后升态势,由1988年的0.319 9到1993年的0.153 9,2019年达0.851 9;②海南省城乡各子系统耦合度和耦合协调度均呈波动上升态势,耦合度主要处于磨合和高水平耦合阶段,耦合协调度由轻度失调转变为初级协调,最后达到中级协调,城乡各子系统间相互作用增强;③海南省城乡关系演化经历城乡二元加剧、城乡二元固化、城乡关系趋缓和城乡一体化初期四个阶段,低水平城乡均衡发展是重要特征,高质量推进城乡一体化协调发展是关键;④经济发展对城乡协调发展影响最为明显,但呈负相关,其次为市场消费、产业结构、乡村发展、交通通达性、城镇发展和政府行为,对外开放对城乡关系演化影响相对较弱;⑤制度创新、对外合作、产业优化、城镇建设和乡村振兴是推进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路径。  相似文献   
297.
Radio noise observations at frequencies of 0·700 Mc and 2·200 Mc were made at altitudes between 3000 and 11,000 km from a Blue Scout Jr. high-altitude rocket probe on 30 July 1963. A steady background flux of (7·5−3+6) × 10−19 W m−2)(c/s)−1 at 0·700 Mc and (1·8+1.0−0.5 × 10−19 W m−2 (c/s)−1 at 2·200 Mc was observed. Assuming a galactic origin of the observed fluxes at both frequencies, the averaged sky brightnesses are b(0·700 Mc) = (6−3+5) × 10−20 W m−2 (c/s)−1 sr−1b(2·200 Mc) = (1.4+1.0−0.5 × 10−20 W m−2 (c/s)−1 sr−1 The observed brightness at 2·200 Mc is in reasonable agreement with the results of other observers. The apparent brightness at 0·700 Mc is, however, greater than was expected from previous observations. An alternative source of the 0·700 Mc flux in the terrestrial exosphere, as well as characteristics of several noise bursts observed during the flight, is briefly discussed.  相似文献   
298.
中国西北极端降水事件年内非均匀性特征分析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基于中国西北五省(区)1960—2004年112个台站逐日降水资料,根据百分位值方法定义了不同台站的极端降水阈值,引入了表征时间分配特征的新参数——极端降水事件集中度和集中期,对中国西北极端降水事件的年内非均匀性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西北年极端降水事件集中度及集中期的平均和异常空间分布都存在很大的区域差异,并且其异常空间分布均可分为6个关键区;而从时间演变来看,各个关键区年极端降水事件的集中度与集中期均表现出了显著的年代际振荡特征,但各分区年代际变化特征并不一致;另外西北东、西部年极端降水事件集中度与集中期表现出反向的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299.
赵明松  李德成  张甘霖  王世航 《地理研究》2018,37(11):2206-2217
利用安徽省第二次土壤普查资料和2010-2011年土壤调查数据,运用GIS技术,研究1980-2010年安徽省表层(0~20 cm)和1 m土体中土壤有机碳(SOC)密度和储量的时空变化,并探讨土地利用变化对SOC储量变化的影响。研究表明:① 1980-2010年安徽省表层和1 m土体中SOC密度平均减少0.37 kg/m2和1.63 kg/m2,但耕地的SOC密度增加。② 1980-2010年,全省SOC密度空间变化呈现北增南减的趋势,且增加幅度由北向南依次减小。表层和1 m土体的SOC密度增加的面积为56.97%和58.21%。③ 1980-2010年,全省表层SOC储量减少34.23×109 kg,1 m土体中SOC储量减少197.26×109 kg。淮北平原、江淮丘陵岗地和沿江平原的SOC储量增加,皖西大别山区和皖南丘陵山区减少。④ 非耕地转换为耕地,比保持用地类型不变或变为其他非耕地类型,SOC密度和储量减少较慢。耕地类型内部转换(水田和旱地间转换)比保持类型不变的SOC密度和储量增加较多。研究成果为区域土壤固碳潜力、土壤肥力变化等研究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00.
Scientific interpretation of the driving forces of built-up land expansion is essential to urban planning and policy-making. In general, built-up land expansion results from the interactions of different factors, and thus, understanding the combined impacts of built-up land expansion is beneficial. However, previous studies have primarily been concerned with the separate effect of each driver, rather than the interactions between the drivers. Using the built-up land expansion in Beijing from 2000 to 2010 as a study case, this research aims to fill this gap. A spatial statistical method, named the geographical detector, was used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s of physical and socioeconomic factors. The effects of policy factors were also explored using physical and socioeconomic factors as proxie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modifiable areal unit problem existed in the geographical detector, and 4000 m might be the optimal scale for the classification performed in this study. At this scale, the interactions between most factors enhanced each other, which indicated that the interactions had greater effects on the built-up land expansion than any single factor. In addition, two pairs of nonlinear enhancement, the greatest enhancement type, were found between the distance to rivers and two socioeconomic factors: the total investment in fixed assets and GDP. Moreover, it was found that the urban plans,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policies and major events had a great impact on built-up land expansion. The findings of this study verify that the geographical detector is applicable in analysing the driving forces of built-up land expansion. This study also offers a new perspective in researching the interactions between different driver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