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0179篇
  免费   14354篇
  国内免费   22457篇
测绘学   10723篇
大气科学   8316篇
地球物理   11195篇
地质学   40790篇
海洋学   11622篇
天文学   804篇
综合类   5062篇
自然地理   8478篇
  2024年   745篇
  2023年   1961篇
  2022年   3835篇
  2021年   4566篇
  2020年   3803篇
  2019年   4331篇
  2018年   3876篇
  2017年   3703篇
  2016年   3808篇
  2015年   4338篇
  2014年   4243篇
  2013年   4961篇
  2012年   5472篇
  2011年   5393篇
  2010年   5404篇
  2009年   5005篇
  2008年   5032篇
  2007年   4773篇
  2006年   4506篇
  2005年   3841篇
  2004年   2927篇
  2003年   2012篇
  2002年   2019篇
  2001年   1863篇
  2000年   1563篇
  1999年   799篇
  1998年   335篇
  1997年   236篇
  1996年   207篇
  1995年   159篇
  1994年   161篇
  1993年   140篇
  1992年   131篇
  1991年   99篇
  1990年   100篇
  1989年   49篇
  1988年   45篇
  1987年   50篇
  1986年   59篇
  1985年   52篇
  1984年   48篇
  1983年   38篇
  1982年   37篇
  1981年   30篇
  1979年   35篇
  1978年   20篇
  1977年   15篇
  1976年   17篇
  1957年   19篇
  1954年   30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31.
大地电场观测深埋铅电极测量系统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使用铅电极替代不极化电极,以解决滨海地区大地电场观测系统稳定性差的问题,先后开展了浅埋的铅电极与不极化电极的大地电场对比观测,以及深埋铅电极与浅埋铅电极的对比观测试验。结果表明:铅电极与固体不极化电极的观测数据在短期内有较好的一致性;深埋铅电极的大地电场观测资料在长期稳定性上优于固体不极化电极;而观测数据的内在观测质量也高于浅埋铅电极。  相似文献   
132.
大湖塘矿集区位于赣西北九岭成矿带西北部位,区内燕山期岩浆岩侵入活动及成矿作用强烈。大湖塘燕山期岩浆岩形成时间分布在130.3 Ma~151.4 Ma之间,可划分为三次侵入:130.3 Ma~134.3 Ma、140.4 Ma~144.4 Ma、146.4 Ma~151.4 Ma;在144.4 Ma~146.4 Ma之间,岩浆活动处于休宁阶段。区内燕山期岩浆岩与矿床在形成时间上十分接近,空间关系上相互依存,并显示特定的分布格局。根据区内矿床的分布特点、产出位置、成矿时间、燕山期花岗岩与矿床的相关性等特征,可将大湖塘矿集区由北向南依次划分为W、Mo—W、Mo、Cu、Pb、Zn—Cu、Pb、Zn、Au、Ag三个成矿系列,并提出了"北钨南铜"的找矿观点。区内双桥山群与成矿,燕山期岩浆岩的起源,矿床等间距分布,以及重力勘探方面的研究应加强。  相似文献   
133.
西昆仑-塔西南坳陷晚古生代以来的沉积构造演化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方爱民  马建英  王世刚  赵越  胡健民 《岩石学报》2009,25(12):3396-3406
自柯克亚深层油气勘探取得突破以来,塔西南坳陷一直受到各类地质学家的广泛关注,有关该盆地的形成和演化历史及其油气资源评价近年来更是成为人们的研究热点.本文在总结前人资料的基础上,探讨塔西南和西昆仑地区自晚古生代以来所经历的构造及沉积格架的演变过程,对塔西南坳陷性质及其演化阶段划分所存在的争议进行了归纳,分析了塔西南-西昆仑这一盆山体系形成和演化中的构造变形和沉积记录.总体来说,根据现有沉积和构造变形资料,中生代之前西昆仑和塔西南坳陷分别处于同一构造背景下的不同沉积单元;二者之间盆山体系的形成主要自晚侏罗世-早白垩世,中-上新世是造盆造山作用机制发生重大转折的时期,或者说早更新世末的构造运动基本上奠定了西昆仑.塔里木盆地南缘现今的盆-山构造格架.  相似文献   
134.
基于Fortran语言对GAMIT10.7软件进行二次开发,实现了Hopfield模型、Saastamoinen模型、Black模型、UNB3模型、EGNOS模型、GPT2w_1+ Saastamoinen模型和GPT2w_5+ Saastamoinen模型在中国西北地区的对流层延迟解算服务,并分析不同对流层延迟模型在...  相似文献   
135.
从测量实习教学特点出发,利用Matlab编制了水准、导线和视距测量内业计算程序.该软件界面友好,操作简单,运行效果良好.与电子经纬仪配合,可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目前许多高校全站仪尚未普及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6.
文中介绍浅水多波束系统SONIC 2024的技术优点,从姿态参数校正、潮汐改正、声速改正、测线滤波及曲面滤波等方面探讨多波束数据处理的关键技术。以码头实测数据验证该系统在水深测量应用中的便捷性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137.
We developed the first tree-ring chronology, based on 73 cores from 29 Pinus tabulaeformis trees, for the Xiaolong Mountain area of central China, a region at the boundary of the Asian summer monsoon. This chronology exhibits significant (at 0.01 level) positive correlations with precipitation in May and June, and negative correlations with temperature in May, June and July. Highest linear correlation is observed between tree growth and the seasonalized (April–July) precipitation, suggesting that tree rings tend to integrate the monthly precipitation signals. Accordingly, the April–July total precipitation was reconstructed back to 1629 using these tree rings, explaining 44.7?% of the instrumental variance. A severe drought occurred in the area during the 1630s–1640s, which may be related to the weakened Asian summer monsoon caused by a low land-sea thermal gradient. The dry epoch during the 1920s–1930s and since the late 1970s may be explained by the strengthened Hadley circulation in a warmer climate. The dry (wet) epochs of the 1920s–1930s (the 1750s and 1950s) occurred during the warm (cold) phases of the El Ni?o-Southern Oscillation and the Pacific Decadal Oscillation that are often associated with weakened (strengthened) East Asian summer monsoon. These relationships indicate significant teleconnections operating over the past centuries in central China related to large-scale synoptic features.  相似文献   
138.
柴达木盆地北缘鱼卡地区中侏罗统石门沟组含煤段中发育有油页岩、煤、碳质泥岩和泥岩等富有机质细粒沉积.为了研究其沉积有机相的类型及煤和油页岩形成的控制因素,本文通过岩心观察、工业分析结合有机地球化学测试分析等方法将含煤段细粒沉积物划分为了类型A(三角洲平原沉积环境)、B(三角洲前缘-浅湖沉积环境)、C1(湖沼非油页岩亚相)及C2(湖沼油页岩亚相)四种类型,其中类型C1沉积物中发育煤,类型C2中发育油页岩,且煤较油页岩具有更高的含油率、水分、挥发分以及发热量值.有机质类型特征方面,沉积有机相类型A、B及C1沉积物有机质类型均为Ⅱ2-Ⅲ型、有机质来源均以陆源和混合来源两种有机质来源为主,而类型C2中主要为Ⅱ2型,以混合有机质来源为主;类型A及C2其沉积物有机质均处于未成熟阶段,而类型B和C1中有机质均处于未成熟-低成熟阶段;有机质保存条件方面,类型A沉积物主要形成于缺氧的淡水环境,类型B主要形成于贫氧-缺氧的淡水-半咸水环境,类型C1形成于贫氧-缺氧的淡水-半咸水环境,而类型C2则主要形成于缺氧的淡水-半咸水环境.其中类型B较类型A,类型C2较类型C1,其沉积物均形成于更为还原且盐度更高的水体环境中.石门沟组含煤段是煤和油页岩的形成层位,稳定的沉积环境、丰富的湖泊有机质来源、良好的保存条件及较少的陆源碎屑的稀释共同促进了类型C2中油页岩的形成,而丰富的陆源植物供给及良好的保存条件则促进了类型C1中煤层的形成.  相似文献   
139.
天然铁(氢)氧化矿物对铜离子的吸附特征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研究了天然铁的(氢)氧化矿物对铜离子的吸附行为,结果显示不同种类的铁(氢)氧化矿物的吸附能力明显不同。针铁矿的吸附能力最强,赤铁矿吸附能力变化最大。对于同种矿物,矿物中杂质的种类和含量是影响吸附能力的主要因素,矿物的晶体习性有一定的影响。粒度较大(>140目)的情况下,天然矿物的粒度对矿物吸附能力的影响没有规律性。pH值对铁氧化物矿物的吸附性能影响最大。随着初始浓度的增加,铁的(氢)氧化矿物的吸附量增加,但吸附率变化复杂且没有明显规律性。铁的(氢)氧化矿物的吸附行为较为符合Freundlich型和Temkin型等温吸附式。  相似文献   
140.
基于CPU和GPU协同处理的光学卫星遥感影像正射校正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方留杨  王密  李德仁 《测绘学报》2013,42(5):668-675
本文系统地探讨了基于CPU和GPU协同处理的光学卫星遥感影像正射校正方法。首先使用“层次性分块”策略设计了基于CPU和GPU协同处理的正射校正方法,然后通过配置选择优化和存储层次性访问等手段进一步提高了方法执行效率。在Tesla M2050 GPU上对资源三号卫星下视全色影像进行正射校正的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方法大幅提高了光学卫星遥感影像正射校正效率,与传统串行正射校正算法相比,加速比最高达到110倍以上,相应的处理时间压缩至5s以内,可满足对大数据量光学卫星遥感影像进行快速正射校正的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