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5753篇 |
免费 | 1110篇 |
国内免费 | 1675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764篇 |
大气科学 | 1003篇 |
地球物理 | 1276篇 |
地质学 | 3244篇 |
海洋学 | 970篇 |
天文学 | 177篇 |
综合类 | 507篇 |
自然地理 | 597篇 |
出版年
2024年 | 50篇 |
2023年 | 194篇 |
2022年 | 383篇 |
2021年 | 447篇 |
2020年 | 379篇 |
2019年 | 407篇 |
2018年 | 387篇 |
2017年 | 392篇 |
2016年 | 399篇 |
2015年 | 385篇 |
2014年 | 459篇 |
2013年 | 448篇 |
2012年 | 443篇 |
2011年 | 393篇 |
2010年 | 380篇 |
2009年 | 343篇 |
2008年 | 300篇 |
2007年 | 347篇 |
2006年 | 272篇 |
2005年 | 206篇 |
2004年 | 124篇 |
2003年 | 116篇 |
2002年 | 148篇 |
2001年 | 110篇 |
2000年 | 110篇 |
1999年 | 133篇 |
1998年 | 133篇 |
1997年 | 89篇 |
1996年 | 83篇 |
1995年 | 96篇 |
1994年 | 75篇 |
1993年 | 54篇 |
1992年 | 49篇 |
1991年 | 42篇 |
1990年 | 33篇 |
1989年 | 29篇 |
1988年 | 24篇 |
1987年 | 16篇 |
1986年 | 14篇 |
1985年 | 13篇 |
1984年 | 3篇 |
1983年 | 8篇 |
1982年 | 6篇 |
1981年 | 2篇 |
1978年 | 3篇 |
1977年 | 4篇 |
1971年 | 1篇 |
1965年 | 1篇 |
1958年 | 2篇 |
1957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85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土-地铁车站结构动力相互作用大型振动台模型试验研究 总被引:12,自引:5,他引:12
以南京地铁为背景,开展了深厚软弱场地土-地铁地下结构动力相互作用的大型振动台模型试验研究。在试验中获得的主要数据有:模型体系的加速度反应时程、模型结构的应力反应时程和结构表面的土压力时程等。本文对试验反映的地铁车站结构的动力反应规律及其周围模型地基的地震反应规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车站结构的中柱应变反应明显大于别的构件,同时,深厚软弱地基上车站结构侧墙底部的应变反应也明显大于侧墙顶部的反应,其中,车站结构顶板、中间层楼板和底板的应变反应都很小;输入地震动的频谱特性对车站结构应变反应的影响是不同的,在同一加载情况下,在台面输入傅氏谱频宽最大的南京人工波时车站结构应变反应最大。 相似文献
112.
With the global wanning and sea level rising, it is widely recognized that there is an increasing tendency of typhoon occurrence frequency and intensity. The defenses code against typhoon attacks for nuclear power plant should be calibrated because of the increasing threat of typhoon disaster and severe consequences.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probabilistic approach of definitions about "probable maximum typhoon" and "probable maximum storm surge" in nuclear safety regulations of China and has made some design code calibrations by use of a newly proposed Double Layer Nested Multi-objective Probability Model (DLNMPM). 相似文献
113.
阿尔金江尕勒萨依榴辉岩和围岩锆石LA-ICP-MS微区原位定年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27,自引:0,他引:27
阿尔金江尕勒萨依榴辉岩及其直接围岩——石榴子石黑云母片麻岩锆石的阴极发光图像、微区原位LA-ICP-MS微量元素分析研究表明,榴辉岩锆石内部结构比较均匀,少数颗粒保留斑杂状残核;位于锆石斑杂状残核测点的重稀土相对富集,Th/U比值多大于0.4,为岩浆锆石的特征;位于锆石边部与内部结构均匀颗粒上的测点显示HREE近平坦型或弱亏损型的稀土配分模式,显示了与石榴石平衡共生的变质锆石特征;而石榴子石黑云母片麻岩的锆石具有核-幔-边结构,核部为碎屑锆石,幔部则为与石榴石平衡共生的变质锆石。LA-ICP-MS微区定年获得榴辉岩的变质年龄为(493±4.3)Ma,其原岩形成年龄为(754±9)Ma;石榴子石黑云母片麻岩的变质年龄为(499±27)Ma。榴辉岩的变质年龄滞后于其原岩的形成年龄约250Ma,并且榴辉岩与其直接围岩副片麻岩的变质年龄几乎完全一致,充分表明该超高压榴辉岩的形成是陆壳深俯冲作用的产物。 相似文献
114.
在利用多参数进行储层油气预测时,并不是使用的特征越多越好,最佳特征的维数取决于实际问题的预测效果。这里运用聚类分析法优选地震特征参数,将距离较远或相似系数低的特征参数聚为一类,用来对未知样本进行地震储层预测。利用优选后的参数进行神经网络储层油气预测,在实际应用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5.
INTRODUTIONThe sea- floor metallic mineral resources are classified asmany types such as multi- m etallic nodules,metallic oozes,massive sulfide deposits and iron- manganese crusts.Before1980 s,China did not made any researches into metallic oozeand massive sulfide deposits;but China started to study m ul-ti- metallic nodules in the early1980 s,15 - 2 0 years later thanthe developed industry countries did.However,in the shortten years,we have caught up with the developed countries,and our… 相似文献
116.
近五百年广东降水量序列重建的尝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首先对广州、汕头近五百年旱涝等级资料进行增补,然后利用这些连续的等级序列和广州(88年)、汕头(108年)近百年的降水量(年和雨季降水量)资料,通过相关分析和周期分析,估算出近五百年的年和雨季降水量(具有五年滑动平均意义)。检验结果表明:无论是拟合程度、统计性质还是周期性均令人满意。这是重建广东历史降水量序列的初次尝试。 相似文献
117.
用当前降水和蒸发因子以及前期降水因子定义了黔东南夏季旱涝指数,用此指数计算了黔东南1971~2000年的夏旱指数,同时对各年的夏季旱涝进行了定级,检验证明,此指标对黔东南夏季旱涝等级的划分比日常业务中使用的降水百分率对黔东南夏季旱涝的等级划分更符合实际情况。讨论了黔东南夏季干旱的时空变化特征,得出结论:①夏季干旱主要出现在7~8月,6月干旱较轻,7月重旱出现的概率最大,8月次之;②20世纪70年代干旱主要出现在7月,80年代整个夏季均少雨干旱,以中等以上干旱为主,90年代降水较多,没有重旱出现;③黔东南州的夏季干旱,东南部出现的概率最大,西北部最小;但7月干旱多出现在东北部地区,8月的干旱西北部和东南部多于西南部和东北部。 相似文献
118.
为达到整合省级气象服务数据资源、统一气象服务出口的目标,推动气象数据产品在防灾减灾和公共服务中的高效应用,基于Spring Cloud云架构,采用软件插件(Plugin)、WEB服务(WebService)等技术研发了湖南气象服务平台。本文详细介绍了此平台的分层模型和功能结构,以及所采用的多源气象数据融合处理、基于微服务的气象数据并行处理、基于可缩放矢量图形(Scalable Vector Graphics,SVG)的气象数据矢量化和数据安全交互等关键技术方法。此平台通过天擎获取气象数据产品,统一加工处理后封装为数据插件、图形插件和行业插件,通过标准接口提供观测资料、预报预警、卫星云图、雷达拼图等产品,基于气象数字对象标识符(Meteorological Digital Object Identifier,MOID)保障气象数据产品服务过程的安全性。此平台的气象服务插件已应用于湖南省应急管理厅、自然资源厅、水利厅等单位的业务系统。应用结果表明:此平台的插件服务模式适应C/S客户端、WEB网站、移动APP等不同类型的气象服务需求,实现了气象数据服务的统一管理、高效加工和规范应用,提升了省级气象服务的能力。 相似文献
119.
了解中国北方晚冰期和全新世时期的气候环境变化及其驱动机制,有助于预测未来气候变化的可能情景。基于黄土高原东南缘临汾盆地的黄土-古土壤剖面,在3个AMS14C年代的支持下,通过粒度、磁化率、土壤有机碳以及地球化学元素等指标,重建了临汾盆地晚冰期至中全新世晚期的气候变化历史。结果表明:宋村沟剖面的黄土和古土壤分别处于初等和中等化学风化阶段,而不同地区风成堆积物的化学风化强度存在明显差异,主要受控于东亚夏季风的区域变化。多指标综合分析表明,晚冰期以来临汾盆地的气候演变经历了4个阶段:晚冰期东亚冬季风较强,气候干冷;早全新世东亚夏季风强化,气候向暖湿转变;早中全新世东亚夏季风达到峰值,为最暖湿的适宜期;中全新世晚期东亚夏季风减弱,气候再次转向干冷;临汾盆地的气候变化主要受控于北半球太阳辐射强度和冰量的变化。 相似文献
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