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0篇
  免费   61篇
  国内免费   91篇
测绘学   14篇
大气科学   104篇
地球物理   84篇
地质学   216篇
海洋学   29篇
天文学   14篇
综合类   18篇
自然地理   43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19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22篇
  1999年   24篇
  1998年   23篇
  1997年   24篇
  1996年   17篇
  1995年   14篇
  1994年   18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3篇
  1978年   1篇
  1971年   1篇
  1938年   1篇
  1936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61.
在详细的航卫片解译地震地质调查,古地震与历史地震研究的基础上,向人们展示了湟水构造盆地全新世断层的活动图像,对地震活动作出趋势性预测,并且发现,盆地东部为一地壳稳定性较差的活动构造块体,应引起地震工作的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362.
共和地震的发震构造是人们普遍关注的重要问题。通过对共和地震的地质构造背景分析和地表断裂形变特征对比,确定共和地震的发震断裂为柴北缘断裂带,并对该断裂带的形成和发震、深部地球物理场特征做了深入的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363.
岩体爆破破碎的微观机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扫描对三种岩石的岩体及有机平板玻璃的爆破破碎现象进行了观测,对观测结果进行了分析、对比与讨论,分析了爆破荷载作用下岩体破碎的微观机理。  相似文献   
364.
关于矩形基坑中突涌问题的分析与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从分析基坑中发生突涌的机制出发,运用弹性薄板理论,探讨了在不满足压力平衡条件下进行施工时,基坑突涌的验算问题,推导出判别矩形基坑是否由于剪切破坏或挠曲破坏而发生突泽的判别式。  相似文献   
365.
讨论了计算机图形处理技术在地基与基础工程设计计算中的应用方法,及其设计计算和设计报告的编写等方面的集成技术。  相似文献   
366.
勉县-略阳与大巴山区分火山岩与沉积岩两大成矿区,可划分4种主要的重晶石类型含磷(铀)型重晶石(东风沟式)、多金属矿型重晶石(东沟坝式)、沉积型重晶石(水平式)和沉积型伴生重晶石的毒重石(冉家坝式)矿床。重晶石成矿条件(钡源、构造条件与沉积环境)及成因机理各不相同。  相似文献   
367.
河南鲁山早前寒武纪太华群中分布着两类斜长角闪岩:一类为正常斜长角闪岩,主要产于晚太古代下太华群荡泽河组;另一类为富钠斜长角闪岩,产于古元古代上太华群雪花沟组。两类岩石外表特征和矿物成分相近似,但化学成分明显不同。正常斜长角闪岩具较低的Na2O(1.96%-2.86%)、K2O(0.24%-0.64%)、Ti、Y、Zr、Hf和REE含量,而富钠的斜长角闪岩以较高的Na2O(3.31%-5.50%)、K2O(0.47%-1.41%)、Ti、Y、Zr、Hf和REE含量为特征。通过对比研究,认为前者为拉斑玄武岩,成分与现代洋壳中发现的低钾拉斑玄武岩相似;后者主要为富钠的基性火山岩,与陆内裂谷或地槽区产出的细碧岩相似,表明本区Pt/Ar转变过程中的构造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这一转变过程初步认为是本区晚太古代地壳上升所引起的长期风化剥蚀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368.
S型花岗岩中含有残留锆石并经历过后期Pb丢失事件是一个较普遍的现象,这使得其钻石U-Pb体系呈现出复杂的多阶段演化特征。虽然离子探针对各种复杂锆石U-Pb体系定年最为有效,但因其昂贵的成本使其应用受到限制,目前较为常用的仍是常规化学-质谱分析方法。在现有实验室Pb本底水平上恰当地选择单颗或多颗粒锆石进行分析,是获得高质量U-Pb年龄数据的关键。桂北三防岩体含有残留锆石并经历过后期Pb丢失事件,使其锆石U-Pb体系具有三阶段演化的特征。离子探讨和多颗粒锆石化学-质谱两种分析方法得出了一致的207Pb/206Pb年龄为820±9Ma,代表了岩体的形成年龄。而过去用常规微量锆石化学-质谱法得到的年龄(899Ma)实际上是一个无地质意义的“上交点年龄”。  相似文献   
369.
中国气候区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涂长望  卢鋈 《气象学报》1936,12(9):487-518
中国气候区域分划之演进,要可分为二期,即寇本(Koeppen)期与竺可桢期是也。寇本时期,对于世界气候之分类,以方法单纯,系统一律为其特色。寇本马东男(Emma de Mortonne)及希孟(J.Sion)三氏,无论分割全世界之气候区域,或一洲之气候区域,均取同一标准。其所采标准既普遍化,结果遂优劣互见。此种分类法最大之缺点,即在忽略足以使一地气候自成一类之重要气象因素。因此,  相似文献   
370.
东亚活动中心与我国水旱灾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涂长望 《气象学报》1936,12(11):600-619
民国二十年的大水和二十三年的大旱是近百年来罕有的现象。这两次浩劫不单给与国人之生命财产以重大创伤,同时也成功了中国气象研究上最感迫切的中心问题。关於这两次水旱钜灾刘治华朱炳海,两先生曾先後撰文阐明了致灾的天气因素和原理。当时因收集国外气象材料颇费时日,他们的敍述就不得不偏重於国内的天气情形,不过在讨论中他们也曾顾及到东亚天气的影响,尤其是日本海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