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6766篇 |
免费 | 1404篇 |
国内免费 | 2438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1008篇 |
大气科学 | 1240篇 |
地球物理 | 1381篇 |
地质学 | 4176篇 |
海洋学 | 1086篇 |
天文学 | 116篇 |
综合类 | 654篇 |
自然地理 | 947篇 |
出版年
2024年 | 90篇 |
2023年 | 237篇 |
2022年 | 475篇 |
2021年 | 561篇 |
2020年 | 443篇 |
2019年 | 521篇 |
2018年 | 478篇 |
2017年 | 501篇 |
2016年 | 480篇 |
2015年 | 431篇 |
2014年 | 558篇 |
2013年 | 568篇 |
2012年 | 526篇 |
2011年 | 536篇 |
2010年 | 491篇 |
2009年 | 471篇 |
2008年 | 450篇 |
2007年 | 383篇 |
2006年 | 369篇 |
2005年 | 320篇 |
2004年 | 235篇 |
2003年 | 188篇 |
2002年 | 187篇 |
2001年 | 115篇 |
2000年 | 128篇 |
1999年 | 113篇 |
1998年 | 111篇 |
1997年 | 113篇 |
1996年 | 82篇 |
1995年 | 75篇 |
1994年 | 68篇 |
1993年 | 55篇 |
1992年 | 59篇 |
1991年 | 32篇 |
1990年 | 35篇 |
1989年 | 25篇 |
1988年 | 19篇 |
1987年 | 13篇 |
1986年 | 10篇 |
1985年 | 4篇 |
1984年 | 5篇 |
1983年 | 5篇 |
1982年 | 2篇 |
1981年 | 6篇 |
1980年 | 8篇 |
1979年 | 9篇 |
1977年 | 2篇 |
1964年 | 2篇 |
1958年 | 4篇 |
1954年 | 5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喀拉通克铜镍矿床硫同位素组成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硫同位素研究在喀拉通克岩体的地壳物质混染过程中有重要意义。通过对块状和浸染状矿石、斑点状和脉状矿石以及围岩中硫化物进行硫同位素测试,分析了黄铜矿、黄铁矿、磁黄铁矿的硫同位素在硫化物中的富集状态,探讨了喀拉通克铜镍矿床硫同位素组成特征及其地质意义。结果表明:块状矿石的同位素测定值与标准值之间的千分偏差δ(34S)为(-1.30~1.84)×10-3,浸染状矿石的δ(34S)为(-2.50~0.85)×10-3,脉状矿石的δ(34S)为(-1.54~3.00)×10-3,围岩中黄铁矿的δ(34S)为(-7.8~-3.3)×10-3;硫同位素在硫化物中的富集从大到小依次为黄铁矿、磁黄铁矿、黄铜矿,说明硫化物之间基本达到了硫同位素平衡;喀拉通克铜镍矿床的硫主要来自于地幔,只在岩浆熔离作用形成的浸染状矿石和岩浆后期热液阶段形成的脉状矿石以及晚期黄铁矿中有少量或局部地壳硫混染的痕迹;地壳硫的加入没有在岩浆源区发生,可能发生在岩浆上升并发生硫化物就地熔离的局部过程中,几乎不对硫饱和及硫化物的熔离产生影响;岩浆在地壳深部发生的橄榄石、铬铁矿等矿物的分离结晶作用,有可能是促使硫饱和与硫化物熔离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72.
珠江口盆地东南部揭阳凹陷A区油气地质条件及勘探前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揭阳凹陷A区位于珠江口盆地东南部与台西南盆地西南部过渡区,属于中—新生代形成的断陷盆地。受制于缺乏基础资料(仅有二维地震),该研究区勘探工作一直未有进展。研究工作中充分利用新采集的三维地震资料,以层序地层学理论为指、结合构造分析与烃源岩压力预测技术,完成区内地层发育、洼陷结构特征、烃源发育以及构造目标、岩性目标发育情况总结,综合分析认为:研究区具备形成石油天然气的基本地质条件,勘探前景评价认为,研究区域具有可观的石油地质储量,是油气藏勘探的重要场所。 相似文献
73.
下刚果盆地A区块中新统深水水道沉积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重力流分支水道是下刚果盆地中新统发育的典型深水沉积单元之一。利用相干时间切片、RMS均方根振幅和3D振幅可视化等地球物理手段识别出工区内发育的深水弯曲水道,论述了复合水道砂体内部充填结构,精细刻画了深水水道砂体的内幕结构,并利用地质异常体处理与三维可视化技术相结合追踪出工区内发育的水道砂体,描述了其平面分布特征和储层特征。工区内主要发育高弯度重力流分支水道,根据深水水道充填成因分类将其进一步划分为侵蚀充填型和侵蚀—加积型水道复合体;大型侵蚀水道内部由多期充填,主要由滑塌形成的旋转滑块和碎屑流、叠置水道及水道—天然堤沉积组成;并在三维可视化中识别出了多期水道砂体,探讨了水道砂体的地震反射特征和测井响应特征。 相似文献
74.
不同时频分析方法的精度比较及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传统的地震资料分析、处理和属性分析提取等研究中,基于平稳信号分析处理理论的傅里叶变换是核心技术之一。地震信号往往是非线性、非平稳信号,传统傅里叶变换是一种整体变换,难于反映非平稳信号的局部特征,而时频分析技术能同时展示信号在时间域和频率域的局部化特征。在介绍几种地震常用的时频分析方法基础上,进一步深入研究自适应时频分析方法。理论分析和试验表明,自适应最优核时频分布在抑制交叉项的同时,时频聚集性也较好,因此,更有利于地震勘探信号的分析和地震属性的提取、频谱分解等。 相似文献
75.
Characteristics of the Mesozoic and Cenozoic Tectonic Stress Fields of the Urumqi-Usu Region, Xinjiang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Tao Mingxin Lanzhou Institute of Geology Academia Sinic Beijing Jiang Minxi 《《地质学报》英文版》1993,67(1):17-31
Based on the study of folds and related conjugate shear joints, the tectonic stress fields of the Urumqi-Usu region to the north of the North Tianshan Mountains have been reconstructed. Furthermore the author discussed the tectonic movements and their dynamic features. The early tectonic movement in the investigated region occurred from the end of the Late Jurassic to the initial stage of the Early Cretaceous, with the maximum (tensile) and minimum (compressional) principal stress trajectories in the tectonic stress field being in E-W and S-N directions respectively; the late tectogenesis took place from the end of the Early Pleistocene to the initial Middle Pleistocene, with the maximum and minimum principal stress trajectories in the late stress field striking in WNW and NE-NNE directions respectively. Through computer-aided simulated calculation by the finite element method and analysis of geological structure, it has been ascertained that the early tectogenesis is a nearly N-S compressive movement and the late one a NE to nearly N-S compressive movement with reverse shear. The dynamic force which caused the tectogeneses came from the movement of the southern major fault, i.e. the North Tianshan Mountains. 相似文献
76.
冷暖事件对大气能量循环和纬向平均环流影响的模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大气科学与地球流体力学数值模拟国家重点实验室新发展的GOALS 5全球海 陆 气耦合模式研究了暖事件 (ElNi no)和冷事件 (LaNina)对大气能量循环和纬向平均环流的影响 ,并用观测资料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 :对于纬向平均资料来说 ,冷、暖事件在热带和副热带地区的大气环流相关量的反相变化特征非常清晰 ,中高纬度地区并不明显。此外 ,还发现 ,暖事件时定常涡动的经向热通量的变化是北半球对流层热带外地区温度异常的主要原因 ,而瞬变波的影响则起抵消作用。冷事件时定常波和瞬变波相互抵消的局地特征也依然存在 ,但瞬变波的影响有所增强。 相似文献
77.
采用微相分析的方法,对新疆阿合奇地区晚石炭世一早二叠世哈拉奇组和康克林组碳酸盐岩的微相类型和沉积环境进行了研究,发现两地层单元具有不同的岩石结构、颗粒组分及生物化石组合微相特征。哈拉奇组沉积粒度相对较细,泥质含量较高,生物碎屑相对较少,可划分出5种微相类型和5种次一级微相类型;康克林组生物种类丰富,个体保存较完整,颗粒组分出现了较多鲕粒、核形石等,亮晶胶结普遍,泥级组分相对较少,可划分出6种微相类型和8种次一级微相类型。根据微相类型组合特征和野外沉积构造,认为哈拉奇组碳酸盐岩主要形成于深水陆棚和台地斜坡2种沉积环境,其次为台地边缘浅滩和开阔台地沉积,总体反映较深水沉积环境;康克林组碳酸盐岩主要形成于台地边缘浅滩、开阔台地和局限台地3种沉积环境,反映沉积环境水体相对较浅。 相似文献
78.
CO2增强页岩气开采技术(CO2-ESGR)一方面可提高CH4产量,另一方面又可实现CO2地质封存。为了分析页岩储层物性参数对CO2封存机制的影响,文章以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页岩为研究对象,采用CMG-GEM软件建立双孔双渗均质模型,分析了CO2-ESGR中页岩储层垂直渗透率与水平渗透率之比(Kv/Kh)、含水饱和度和孔隙度对不同CO2封存机制封存量的影响;并设计了27组正交试验采用极差分析法比较了三种因素的影响程度。研究表明,Kv/Kh在0.1~1范围增大会增加不同CO2封存机制的封存量,封存总量最大可增加69.96%,其中吸附封存量最大可增加97.96%,受到影响最大;含水饱和度在0~0.9范围增大引起CO2封存总量先增加后减小,封存总量最大可减少67.12%,其中溶解封存量最大可减少83.35%,范围波动最大;页岩储层孔隙度在0.1~0.99范围增大会导致CO2封存总量减少,封存总量最大... 相似文献
79.
80.
对两种原油进行混合配比实验,将混合后油样置于人工气候箱进行风化模拟实验,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检测风化样品中的生物标志化合物,短期风化作用对混合溢油的油指纹、生物标志化合物诊断指标等的影响。结果表明,混合溢油的正构烷烃总质量变化与单一原油油品的变化规律相近,即前期风化较快,质量减损较多,而后期风化趋缓,不同混合比例的溢油表现差异不明显。常用于短期风化的诊断比值对各混合油样的风化具有指示意义,但难以定性鉴别油品是否发生混合。重复性限法检验只能判定短期风化过程前后的油样为同一油源,而难以反映油样是否为混合油源的特征,各诊断比值的RSD%值较大可能是混合溢油的一个表现。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