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070篇
  免费   1456篇
  国内免费   1982篇
测绘学   886篇
大气科学   908篇
地球物理   1247篇
地质学   3720篇
海洋学   1146篇
天文学   126篇
综合类   621篇
自然地理   854篇
  2024年   44篇
  2023年   154篇
  2022年   389篇
  2021年   487篇
  2020年   415篇
  2019年   461篇
  2018年   451篇
  2017年   377篇
  2016年   423篇
  2015年   434篇
  2014年   438篇
  2013年   433篇
  2012年   440篇
  2011年   492篇
  2010年   472篇
  2009年   483篇
  2008年   448篇
  2007年   388篇
  2006年   332篇
  2005年   278篇
  2004年   232篇
  2003年   191篇
  2002年   185篇
  2001年   179篇
  2000年   164篇
  1999年   129篇
  1998年   95篇
  1997年   81篇
  1996年   62篇
  1995年   62篇
  1994年   48篇
  1993年   44篇
  1992年   46篇
  1991年   34篇
  1990年   21篇
  1989年   21篇
  1988年   15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8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5篇
  1976年   2篇
  1962年   1篇
  1958年   5篇
  1957年   3篇
  1954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95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06 毫秒
991.
鄱阳湖湿地生态功能重要性分区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在分析鄱阳湖湿地自然环境特征和湿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特征基础上,利用GIs技术,对鄱阳湖湿地范围进行界定,湿地面积为3886km2.基于湿地生态环境保护和社会经济发展总体要求,按照生态功能区划原理,对湿地进行生态功能重要性分区研究.根据湿地生态功能重要性评价结果将湿地分为极重要区、高度重要区、重要区、一般重要区四个区域,...  相似文献   
992.
南京市江宁区关闭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近年来勘查矿山环境现状和整理分析矿山环境信息,指出了南京市江宁区关闭矿山地质环境问题,提出了治理工作指导思想,分析了江宁区关闭矿山治理情况。为了“又好又快”实施矿山环境治理,探索了关闭矿山环境治理策略,对今后该地区矿山环境治理提供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93.
GPS与测距仪短距离测量精度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GPS用于较短距离测量(几米到千米)的精度能够达到什么的量级,是工程测量者比较关注的问题。我们在一项特殊的工程中,同时使用GPS接收机和测距仪进行了距离测量,根据实测数据,分析GPS用于短距离测量所达到的精度。  相似文献   
994.
上层海洋浮游生物地理分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确定海洋浮游生物的分布区域是海洋浮游生态学研究的首要任务之一,本文总结了上层海洋(0—200m)浮游生物地理分布的研究历史、已有的认知及全球变化的影响。对浮游生物地理分布的研究可以分为19世纪末期至20世纪70年代、20世纪80年代至2000年,以及2000年以后三个时期。根据分布区资料的时间长短,浮游生物分布区分为瞬时分布区和时段分布区。大洋浮游生物地理分布呈按纬度平行分布的九带式格局:赤道条带、2个中心区条带、2个亚极区条带、位于中心区和亚极区之间的2个过渡区条带及位于南北极海区的2个极区条带。洋流和水团是除过渡区条带之外的生物分布格局决定因素,而过渡区条带的可能调控机制为中尺度涡。在核心区内生物的构成相对稳定,但在不同位置生物的丰度比例可能不同,在环流中心可能有演替顶极。在分布区的外围,洋流和中尺度涡使得生物远离核心区,繁殖能力下降不足以维持种群,从而处于流放状态。相同分布格局的生物扩散能力不同,扩散能力最差的生物是核心种,最强的为先锋种。相邻水团中核心种和先锋种的交汇可以有不同的情形,交汇的位置也会经常发生周期性的变化。由于纬度的不同和陆地的阻隔,南北半球和不同大洋的相同条带之间有不同的种类。人类活动使得有些近岸种类发生了生物入侵,而全球变暖使得大洋浮游生物分布区向极区移动。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普及发展,微食物网生物的生物地理分布研究也逐渐开展。我国的海洋生态学研究正在走向大洋深海,对全球尺度的海洋浮游生物地理分布的关注逐渐增加,也必将有所贡献。  相似文献   
995.
整理钟祥地震台2012年至2016年6月全球M_S≥6地震目录,与中国地震台网中心发布的面波震级进行对比分析,统计发现,该地震台面波震级误差主要集中在-1.0—+0.5,为此分析误差存在的原因,并根据实际情况给出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996.
2016年3月21日11时29分甘肃省酒泉市金塔县发生M_S 4.7地震,甘肃省强震动台网中心收集到5组三分向加速度记录,常规处理后得到15条零基线校正后的三分向峰值加速度(PGA),选取土层台基类型的62XID台站加速度记录(PGA数值最大)进行分析,绘制校正后的加速度、速度和位移时程曲线及加速度反应谱,为中国西部工程震害调查提供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997.
将地形数据经过坡度计算,利用坡度与vS30相关关系,计算宝鸡地区场地近似vS30。为了得到接近实际的波速分布,借助宝鸡地区钻孔资料,研究选定区域内vS30近似值与实测结果的差异,并对差异的空间变化趋势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对模型估算的vS30进行修正,进而得到接近实际的vS30分布,并给出基于NEHRP的宝鸡地区场地分类。  相似文献   
998.
在实际地球介质中传播的地震波会产生衰减和频散现象,因此其更接近于黏弹性介质,在地震处理中补偿这些黏性影响是十分必要的。基于波动方程的叠前深度偏移中进行吸收衰减补偿更准确,也更有物理意义,直接求解双程波动方程的逆时偏移(RTM)能够成像大倾角复杂构造,具有诸多优势。然而当考虑吸收衰减补偿时通常会产生不稳定现象,大部分研究都是在逆时偏移的波场延拓中进行波数域的低通滤波来解决这个问题。本文采用广义标准线性固体的黏声波动方程进行吸收衰减补偿的Q--RTM方法,通过添加正则化项的方式来稳定延拓过程。添加正则化项本质上是低通滤波,滤波窗口是指数形式,在时空域有明确的形式,可以阻止发生高频不稳定。与直接滤波相比,正则化参数可以是空变的,因此比较适合剧烈变化的区域,我们还发现震源归一化互相关成像条件更适合Q--RTM方法。   相似文献   
999.
蔚广盆地南缘断裂带唐山口段山前断层活动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蔚广盆地是山西地堑系北端京西北盆岭构造区内的一个半地堑盆地,蔚广盆地南缘断裂带为控制该盆地形成的边界断裂。该断裂带位于唐山口段的山前断裂在冲洪积扇体上形成了线性特征显著的断层陡坎。横跨断层陡坎开挖的探槽表明该条山前断裂属于全新世活动断裂,探槽揭示了2条活动断层以及相应的3次古地震事件。在距今约9ka时其中一条断层首次活动,之后在距今约7.3ka时该条断层再次活动并引发了另一条断层的形成与同步活动。最后它们又发生了第三次活动,而最新一次活动的时间由于相应地表沉积的缺失而无法获得。这3次古地震事件的累积垂直位错约为8.1m。估算出整条山前断裂的平均复发周期约为1.7ka、平均滑动速率约为1.6mm/a。此外还依据经验公式估算出了各次古地震的参考震级。  相似文献   
1000.
Antarctic tabular icebergs are important active components in the ice sheet-ice shelf-ocean system. Seafloor topography is the key factor that affects the drifting and grounding of icebergs, but it has not been fully investigated. This study analyzes the impact of seafloor topography on the drifting and grounding of Antarctic tabular icebergs using Bedmap-2 datasets and iceberg route tracking data from Brigham Young University. The results highlight the following points. (1) The quantitative distributions of iceberg grounding events and the tracking points of grounded icebergs are mainly affected by iceberg draft and reach their peak values in sea water with depths between 200 m and 300 m. The peak tracking point number and linear velocity of free-drifting icebergs are found in the Antarctic Slope Front (water depth of approximately 500 m). (2) The area of possible grounding regions of small-scale icebergs calved from ice shelf fronts accounts for 28% of the sea area at water depths less than 2000 m outside the Antarctic coastline periphery (3.62 million km2). Their spatial distribution is mainly around East Antarctica and the Antarctic Peninsula. The area of possible grounding regions of large tabular icebergs with long axes larger than 18.5 km (in water depths of less than 800 m) accounts for 74% of the sea area. (3) The iceberg drifting velocity is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ocean depth in areas where the depth is less than 2000 m (R=0.85, P<0.01). This result confirms the effect of water depth variations induced by seafloor topography fluctuations on iceberg drifting velocit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