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5089篇 |
免费 | 2594篇 |
国内免费 | 1266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919篇 |
大气科学 | 679篇 |
地球物理 | 1055篇 |
地质学 | 3807篇 |
海洋学 | 1222篇 |
天文学 | 87篇 |
综合类 | 476篇 |
自然地理 | 704篇 |
出版年
2025年 | 11篇 |
2024年 | 219篇 |
2023年 | 274篇 |
2022年 | 406篇 |
2021年 | 455篇 |
2020年 | 436篇 |
2019年 | 438篇 |
2018年 | 432篇 |
2017年 | 350篇 |
2016年 | 391篇 |
2015年 | 443篇 |
2014年 | 391篇 |
2013年 | 391篇 |
2012年 | 440篇 |
2011年 | 441篇 |
2010年 | 442篇 |
2009年 | 416篇 |
2008年 | 392篇 |
2007年 | 351篇 |
2006年 | 305篇 |
2005年 | 261篇 |
2004年 | 222篇 |
2003年 | 171篇 |
2002年 | 177篇 |
2001年 | 151篇 |
2000年 | 129篇 |
1999年 | 92篇 |
1998年 | 63篇 |
1997年 | 50篇 |
1996年 | 34篇 |
1995年 | 37篇 |
1994年 | 28篇 |
1993年 | 17篇 |
1992年 | 16篇 |
1991年 | 8篇 |
1990年 | 9篇 |
1989年 | 8篇 |
1988年 | 5篇 |
1987年 | 8篇 |
1986年 | 4篇 |
1985年 | 4篇 |
1984年 | 3篇 |
1982年 | 4篇 |
1981年 | 3篇 |
1980年 | 2篇 |
1979年 | 4篇 |
1977年 | 2篇 |
1976年 | 3篇 |
1957年 | 2篇 |
1954年 | 5篇 |
排序方式: 共有89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81.
82.
研究了渭河盆地南缘和北缘几条断裂第四纪活动性的迁移变化。利用横跨断裂的构造地层剖面 ,结合断裂上覆黄土地层的年代学研究结果 ,对断裂活动强度迁移变化的演化阶段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在大约 80~ 90万年前 ,渭河盆地南缘的临潼 -长安断裂带的活动性发生了显著变化 ,骊山山前断裂也有活动性迁移现象 ,渭南塬前断裂开始强烈活动 ,渭南塬全面抬升 ;12万年前左右 ,渭河盆地北缘的口镇 -关山断裂活动性明显减弱。该区断层活动的这些变化是对第四纪中晚期的 2次重要构造事件的反映 相似文献
83.
84.
85.
86.
城市地区大气气溶胶颗粒的物理化学特性复杂,理清单颗粒精细的化学成分和混合状态对于大气污染溯源和精细治理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利用被动式气溶胶采样器分别在山东省日照市城区和钢铁园区两个区域进行了定点采样,并利用智能扫描电镜环境颗粒物分析系统(IntelliSEM EPAS)对采集的大气单颗粒物样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日照市大气颗粒物主要由不规则碳质颗粒(C-rich)、含硫颗粒(Ca-S、Na-S-Ca)与矿物颗粒组成。其中,城区样品中C-rich颗粒数量贡献为53.5%,是钢铁园区样品的2.5倍,大于1 μm的颗粒物数量为9.0%,是钢铁园区样品的1.7倍,城区居民活动和工业过程是城市中大气颗粒物特别是二次细颗粒的主要来源。钢铁园区样品中含硫颗粒物数量贡献为72.9%,含硫颗粒物质量贡献为30.9%,富铁颗粒物质量贡献为5.3%,分别是城区样品的1.8倍、3.6倍和2.9倍,表明钢铁园区大气颗粒物的主要来源包括钢铁企业排放的一次污染物及其转化生成的二次细颗粒物。 相似文献
87.
黄河三角洲新生湿地土地覆被演替图谱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本文根据黄河三角洲新生湿地盐生、湿生、中生以及人工等不同生境的生态景观类型 ,将本区土地覆被类型分为 9类 ,即研究区海域、滩涂、柽柳 -翅碱蓬群落、獐毛 +白茅群落、芦苇 +荻群落、有林地、天然河流与人工水体、耕地和居民工矿用地。从遥感影像数据 (包括LandsatTM432、CBERS 1CCD432 )和专题矢量数据中提取了 1 984、 1 991、 1 996和 2 0 0 0年四期土地覆被数据 ,采用区域质心函数计算四个时期 9类覆被的分布重心 ,并合成土地覆被重心演替过程图谱 ,通过图谱分析 ,归纳出湿地植被演替的三种模式 ,即陆进模式、海退模式以及人类活动影响模式 ,为认识新生湿地植被演替规律以及人类活动的影响、制定湿地保护措施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88.
89.
成果的有效应用服务是城市地质调查工作的核心驱动力,城市地质数据集作为城市地质调查工作的核心成果,是决定城市地质调查研究成果应用服务有效性的关键。中国地质调查局部署开展丹阳小城镇地质环境综合调查试点,本次共完成遥感解译1 047 km2(3期数据),调查点767个,钻探115个,累计钻探进尺8 720 m(其中第四系孔915 m,水文孔2 366 m,工程孔5 439 m),采集第四纪地质样品2 904组,地下水样品240组,原状土样1 108组,土壤样2 482组,地下水位统测点70个,抽水试验18组等。查清了丹阳市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地质灾害等分布规律,并围绕丹阳市规划建设对地质工作的实际需求,对各类调查原始数据进行了专项加工,建立了数据集,为丹阳市规划建设提供了良好的支撑服务。文章对数据来源、数据收集方法、处理技术等方面进行了整理和归纳,形成了小城镇地质调查应用服务地质数据集的构建方法,为今后小城镇地质调查和数据集处理及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0.
综合论述了潟湖潮汐通道口门之流速、断面面积、通道长度、延时角和饱满系数之间的关系,以及沿岸漂沙对口门的影响。对不同类型的潟湖潮汐通道,提出了中潮位射流导流堤、口门复式断面和通道分汊等治理方法及其通道口门相关尺度的具体计算。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