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5089篇 |
免费 | 2594篇 |
国内免费 | 1266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919篇 |
大气科学 | 679篇 |
地球物理 | 1055篇 |
地质学 | 3807篇 |
海洋学 | 1222篇 |
天文学 | 87篇 |
综合类 | 476篇 |
自然地理 | 704篇 |
出版年
2025年 | 11篇 |
2024年 | 219篇 |
2023年 | 274篇 |
2022年 | 406篇 |
2021年 | 455篇 |
2020年 | 436篇 |
2019年 | 438篇 |
2018年 | 432篇 |
2017年 | 350篇 |
2016年 | 391篇 |
2015年 | 443篇 |
2014年 | 391篇 |
2013年 | 391篇 |
2012年 | 440篇 |
2011年 | 441篇 |
2010年 | 442篇 |
2009年 | 416篇 |
2008年 | 392篇 |
2007年 | 351篇 |
2006年 | 305篇 |
2005年 | 261篇 |
2004年 | 222篇 |
2003年 | 171篇 |
2002年 | 177篇 |
2001年 | 151篇 |
2000年 | 129篇 |
1999年 | 92篇 |
1998年 | 63篇 |
1997年 | 50篇 |
1996年 | 34篇 |
1995年 | 37篇 |
1994年 | 28篇 |
1993年 | 17篇 |
1992年 | 16篇 |
1991年 | 8篇 |
1990年 | 9篇 |
1989年 | 8篇 |
1988年 | 5篇 |
1987年 | 8篇 |
1986年 | 4篇 |
1985年 | 4篇 |
1984年 | 3篇 |
1982年 | 4篇 |
1981年 | 3篇 |
1980年 | 2篇 |
1979年 | 4篇 |
1977年 | 2篇 |
1976年 | 3篇 |
1957年 | 2篇 |
1954年 | 5篇 |
排序方式: 共有89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12.
为了准确确定气井压后有效缝长及其影响因素,提高川西须家河气藏水力压裂针对性,对于具备生产历史拟合条件的气井,利用数值模拟软件进行了生产历史拟合获得有效水力裂缝缝长,与采用净压力拟合方法获得的水力裂缝支撑缝长进行对比和拟合,获得了有效缝长和支撑缝长的关系式,计算了川西须家河储层单井压后有效缝长;采用灰色关联分析理论分析了各个参数对有效缝长的影响程度和对压裂设计的启示。结果表明:压后有效缝长与支撑缝长具有较强相关性(Le=00584 Lp1359 3),有效缝长明显比支撑缝长短;施工参数(特别是用液量)是影响须家河储层有效缝长的关键,而储层和隔层间应力差则是影响有效缝长的重要客观因素。该研究方法为水力压裂压后评估和提高压裂设计水平提供了较好的借鉴。 相似文献
13.
大洋铁锰结壳的地球化学与古海洋环境示踪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主要回顾近年来铁锰结壳在深度定年、主量元素、微量元素及Sr,Nd,Pb同位素地球化学及其古海洋环境示踪方面的主要研究进展,并提出有关认识和展望。 相似文献
14.
新形势下黑龙江省对俄边境贸易的经济地理透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本文从世界经贸格局变化和经济地理学角度探讨近两年来黑龙江省对俄罗斯边境地方经济贸易急剧下滑的原因,并立足于资源要素最佳配置的原则对其发展潜力进行了分析,最后提出了我国相应的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5.
在上流式好氧颗粒污泥床反应器中, 以厌氧颗粒污泥和好氧絮状活性污泥为接种泥, 采用人工配制的模拟废水, 成功培养出性能优异的好氧颗粒污泥.反应器内污泥浓度稳定在5g/L左右, 颗粒污泥粒径为0.5~2.0mm, 当进水COD为2000mg/L, 容积负荷为4.8kg/(m3·d)时, 系统对COD的去除率稳定在96%以上.通过扫描电镜观察, 好氧颗粒污泥是层状结构, 表面有大量丝状菌缠绕, 内部有短杆菌和空穴存在.逐步提高制药废水在进水中的比例, 经过47d的培养, 生物制药废水完全取代模拟废水, 系统对COD、NH3-N、TP的去除率分别稳定在90%、90%和70%以上. 相似文献
16.
定量分析城镇体系内中心城市和两地间距离对非中心城镇规模的影响是现代城市空间研究的前沿课题。本研究借助城市自身发展指数模型和中心城市对外影响扩散模型,分别构建了单中心体系的中心城市对非中心城镇规模影响模型和空间距离对非中心城镇规模影响模型,将简化后的模型用于重庆市区(县)城镇规模数值计算与影响分析。结果表明:非中心城镇的规模取决于自身内在的发展和来自中心城市的影响。重庆中心城市对非中心城镇规模的影响约占非中心城镇规模的1/3,两地间距离对非中心城镇规模的影响约占非中心城镇规模的1/4。 相似文献
17.
18.
19.
20.
利用郑州市主城区1961—2020年气象观测资料和2014—2018年空气质量监测数据,分析了郑州主城区大气自净能力指数的长期变化趋势与影响因子以及2014—2018年主城区大气自净能力与PM2.5的关系。结果表明:郑州主城区大气自净能力指数30 a气候均值为4.42 t·(d·km2)-1,春季大气自净能力最强,为5.20 t·(d·km2)-1;秋季大气自净能力最弱,为3.88 t·(d·km2)-1,不利于对大气污染物的清除。1961—2020年郑州主城区大气自净能力呈显著的减弱趋势,其中1969年最强为6.85 t·(d·km2)-1,2020年最弱为3.06 t·(d·km2)-1。影响因子中,1961—1980年混合层厚度与大气自净能力指数呈正相关;日平均风速≥2.5 m·s-1的日数和小风日数与大气自净能力分别呈...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