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87篇
  免费   1003篇
  国内免费   1527篇
测绘学   762篇
大气科学   468篇
地球物理   727篇
地质学   2851篇
海洋学   840篇
天文学   38篇
综合类   338篇
自然地理   493篇
  2024年   60篇
  2023年   164篇
  2022年   305篇
  2021年   363篇
  2020年   328篇
  2019年   323篇
  2018年   308篇
  2017年   253篇
  2016年   296篇
  2015年   342篇
  2014年   294篇
  2013年   301篇
  2012年   337篇
  2011年   357篇
  2010年   355篇
  2009年   333篇
  2008年   307篇
  2007年   282篇
  2006年   245篇
  2005年   205篇
  2004年   165篇
  2003年   110篇
  2002年   123篇
  2001年   108篇
  2000年   83篇
  1999年   46篇
  1998年   19篇
  1997年   17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4篇
  1976年   2篇
  1958年   1篇
  1957年   2篇
  1954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65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31.
碳酸盐矿物是MVT型铅锌矿床最为常见的热液蚀变矿物,记录了成矿流体特征,其元素或同位素组成对示踪和定位矿体具有一定的指示意义,但由于该类矿床中碳酸盐矿物成因多样,单一的岩相学观察往往难以准确识别与成矿有关和无关的方解石,需要辅以地球化学手段来确定方解石成因。本文利用钻孔编录、岩相学观察、C-O-Sr同位素和原位微量与稀土元素组成分析等手段,探讨了青海多才玛超大型MVT铅锌矿床中与成矿有关和无关两期方解石的矿物化学特征。结果表明,多才玛矿床成矿前方解石(Cal1)空间上与矿体无相关关系,遍布于中二叠统九十道班组灰岩内,阴极发光呈暗棕色至棕黄色,无明显生长环带;成矿期方解石(Cal2)主要产于铅锌矿体内及其上盘围岩中,多呈砂糖粒状-皮壳状充填于围岩裂隙和溶孔内,阴极发光呈暗黄色至亮橙色,常发育生长环带。相对于Cal2, Cal1与围岩的C-O-Sr同位素组成更为接近,这表明水岩反应期间,Cal1组成受围岩影响更大,Cal2组成受影响更小;相比于Cal1,Cal2具有较高的Mn、Fe、Zn、Pb含量和U/Th、V/Cr值以及较低的LREE/HREE值、Mg、Sr含量和弱的Ce负异常,指示成矿...  相似文献   
932.
大气中CO2含量的增加速率已经超过了自然界所能吸收的速度,并逐步影响到全球气候变暖。利用模型模拟分析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工具用以深入对碳循环的理解。本文使用2008~2010年的生物模型SiB3(Simple Biosphere version 3)与优化后的CT2016(Carbon Tracker 2016)陆地生态系统碳通量驱动GEOS-Chem大气化学传输模型模拟全球CO2浓度。通过分析模拟CO2浓度的空间分布与季节变化,加深对全球碳源汇分布特点的理解,探究陆地生态系统碳通量不确定性对模拟结果的影响,进而认识陆地生态系统碳通量反演精度提升的重要性。SiB3与优化后的CT2016陆地生态系统碳通量都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但在欧洲地区碳源汇的表现相反,其全球总量与空间分布也存在极大的不确定性。模拟CO2浓度结果表明:在人为活动较少地区,陆地生态系统碳通量对近地面CO2浓度空间分布起主导作用,尤其在南半球和欧洲地区模拟浓度有明显差异,且两种模拟结果的季节差异依赖于陆地生态系统碳通量的季节变化。将模拟结果与9个观测站点资料进行对比,以期选用合适的陆地生态系统碳通量来提升GEOS-Chem模拟CO2浓度的精度。实验结果表明:两种模拟结果均能较好的模拟CO2浓度的季节变化及其峰谷值,但CT2016模拟的CO2浓度在多数站点处更接近观测资料,模拟准确性更高。  相似文献   
933.
鲜水河断裂带炉霍段具有极强的活动性,一旦发生地震,极有可能引发大量的滑坡等地质灾害。研究区发育1973年地震滑坡179个(通过现场调查识别出43个),1973年以前地震滑坡62个。本文研究数据基于1973年179个及1973年以前62个地震滑坡,共计241个地震滑坡。利用统计分析方法研究了1973年179个地震滑坡分布与烈度及震中距的关系,分析了241个地震滑坡发育的滑动方向、地层岩性、地形坡度、相对高程及在断裂不同位置的分布特征。结果显示:(1)炉霍断裂地震滑坡规模以小型为主;(2)集中于Ⅸ~Ⅹ度烈度区内;(3)距震中0~5km及10~15km范围内密度最大;(4)滑动方向多与断裂斜交,交角介于35~75;(5)断裂南东段滑坡数量多于北西段,北东盘多于南西盘,北西段的北东盘滑坡个体面积较大;(6)滑坡多发育于T2-3r地层中;(7)主要分布于斜坡的中下部,相对高程主要介于30~60m;(8)发育坡度多介于30~45,具有规模越大,坡度越小的特点。  相似文献   
934.
南海永乐龙洞发育于永乐珊瑚礁台地,龙洞深度达300m,为世界之最。沉积物堆积在龙洞的洞壁斜坡、龙洞中部的转折平台以及洞底等部位。使用激光粒度仪、X射线粉晶衍射仪、X射线荧光光谱仪等对采自不同深度的沉积物进行了粒级、矿物物相、元素含量的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龙洞沉积物绝大部分为钙质生物碎屑,以砂粒级碎屑为主,含砾石碎屑、粉砂碎屑,分选和磨圆差;沉积物矿物组成以文石、高镁方解石为主,含少量低镁方解石,其平均含量分别为69%、28%、3%;化学组成以Ca、Mg、Sr为主,平均含量分别为35.5%、0.9%、0.5%,含少量Si、Al、Ti、P、S等元素。该区沉积物来源包括礁坪生物碎屑和东亚季风风尘陆源物质两个方面,以礁坪来源的生物碎屑为主;龙洞沉积作用包括机械捕获作用和垂直沉降作用两种方式,而以机械捕获作用为主。  相似文献   
935.
临潼-长安断裂活动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临潼—长安断裂是渭河盆地内部骊山凸起和西安凹陷之间一条重要的分界性断裂,前人研究表明该断裂在全新世有强烈活动。通过对该地区钻孔资料的收集整理、跨断裂阶地测量分析以及晚更新世古土壤标志层错距的量测,分析了早更新世后期以来断裂的活动性特征,认为临潼-长安断裂在中更新统以前有过强烈活动,中更新世以来断裂活动性明显减弱,活动形式表现为张裂或小的位错。  相似文献   
936.
2008年4月天山北坡一次强寒潮天气成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T213 0场预报资料对2008年4月18日新疆天山北坡带中部石河子垦区发生的50 a不遇强寒潮天气过程的环流背景、影响系统及物理量场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表明:“2008.04.18”强寒潮天气主要成因是:里黑海脊发展东移与东欧脊同位相叠加并顺转, 脊前东北风带建立并加强,诱导泰米尔半岛冷空气沿脊前东北气流西南下到横槽中, 迫使横槽转向强烈发展东南压,并形成高空急流,强锋区和强冷高压;由于高压脊部分东南垮,导致中高纬度强冷空气大举东南下,造成强寒潮天气过程;西南急流与冷空气的交汇产生了较强的动力辐合和水汽辐合,对大暴雪的形成起到了重要作用;大暴雪发生在较强的能量锋区、高湿区和水汽通量辐合区内。  相似文献   
937.
The main character of melange strata in an orogenic belt is the integration of mixed materials due to the superposition, displacement or loss of various tectonic slices (blocks) of different origins and environments, different scales, different grades of deformation and metamorphism, and different stages of tectonic evolution. The approach to non-Smith strata in an orogenic belt is to focus on the understanding of the age, facies, tectonic setting of the original formation and the process of deformation-metamorphism of each tectonic slice, reconstruct the history of dispersal and integration of these tectonic slices in time and space, i.e. 4-dimensional. This paper studies the age and facies of the original formation of tectonic slices in the A'nyêmaqên melange belt based on new data of radiolarians, sporo-pollen and trace fossils, and cast new lights on the research of the evolution process of that belt.  相似文献   
938.
冈底斯渐新世—中新世斑岩铜矿带是特提斯成矿域重要组成部分,已经发现了多处超大型-大型斑岩-矽卡岩型铜-钼-金矿床。然而,渐新世以来铜矿带所处的青藏高原经历了强烈抬升与剥蚀作用,在此背景下带内矿床是如何保存下来的尚未清楚,带内剥蚀作用的发育特征及对渐新世—中新世斑岩矿床的分布影响如何,控制机制有待解决。笔者通过泽当以北40km处冈底斯弧内部垂直剖面锆石和磷灰石(U-Th)/He定年,发现成矿带内部发育了早中新世(17.3~15.1 Ma)快速剥蚀作用,期间平均剥蚀速率>1.82 km/Ma,剥蚀量为4.0 km,而后剥蚀速率降低至0.14~0.19 km/Ma,15.1 Ma至今剥蚀量~2.5 km。结合前人数据,笔者发现成矿带内早中新世强快速剥蚀区呈东—西向带状分布,且受谢通门-沃卡剪切带向南逆冲作用控制,其南、北两侧也发育同期剥蚀作用,强度明显低于剪切带活动区域,说明高原内部中新世以来的隆升与剥蚀作用具有差异性。冈底斯带渐、中新世斑岩矿床分别分布在早中新世强剥蚀区南、北两侧弱剥蚀区内,指示差异剥蚀作用是成矿带内已发现的渐新世—中新世矿床时空分布的重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939.
Synthetic aperture imaging radiometers (SAIRs) are powerful sensors for high-resolution observation of the Earth at low microwave frequencies. However, the future application of this new technology is limited by its large number of element antennas and receiving channels. In order to further reduce the complexity of the whole system, the circular and rotating array configurations have been proposed. Their disadvantages lie primarily in more complicated image reconstruction, because the conventional fast Fourier transform (FFT) method could not be used directly for image reconstruction. This letter introduces an iterative method for the reconstruction of radiometric brightness temperature maps from nonuniform visibility function samples. This method combines the conjugate gradient algorithm with min-max nonuniform FFT approach, which has been shown to provide considerably improved image quality relative to the traditional gridding method. Simulations for SAIRs were performed and showed better image quality in comparison to the traditional frequency interpolation method.  相似文献   
940.
大横路钴铜矿床为大型铜伴生钴矿床,矿体主要赋存于大栗子组中段含碳绢云千枚岩之中。矿床经历了海底喷流沉积、变质改造、热液叠加及表生氧化4期成矿作用。热液叠加期形成脉状与浸染状矿石并对层状矿体起到了局部改造的作用,可进一步划分为Ⅰ石英-黄铁矿阶段、Ⅱ石英-方铅矿阶段。流体包裹体岩相学、显微测温及C、H、O同位素研究,表明Ⅰ阶段石英中发育气液两相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为178~229℃,盐度为6.0%~11.8% NaCleqv,属于中温、低盐度的H2O-NaCl体系。流体包裹体的δDH2O约为-82.3‰~-84.8‰,δ18OH2O为5.5‰~6.4‰,δ13CPDB为-9.7‰~-5.1‰,反应成矿流体主要来自岩浆水。Ⅱ阶段石英中也以气液两相包裹体为主,均一温度为113~169℃,盐度为3.0%~8.5% NaCleqv,属于低温、低盐度的H2O-NaCl体系。流体包裹体的δD为-96.3‰~-90.7‰,δ18OH2O为1.2‰~2.5‰,δ13CPDB为-20.7‰~-16.7‰,反映成矿流体具有岩浆水与大气水混合的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