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44篇
  免费   241篇
  国内免费   503篇
测绘学   350篇
大气科学   264篇
地球物理   655篇
地质学   1064篇
海洋学   279篇
天文学   86篇
综合类   225篇
自然地理   165篇
  2024年   15篇
  2023年   47篇
  2022年   49篇
  2021年   62篇
  2020年   32篇
  2019年   68篇
  2018年   65篇
  2017年   63篇
  2016年   48篇
  2015年   68篇
  2014年   86篇
  2013年   62篇
  2012年   101篇
  2011年   138篇
  2010年   78篇
  2009年   82篇
  2008年   135篇
  2007年   127篇
  2006年   119篇
  2005年   121篇
  2004年   127篇
  2003年   100篇
  2002年   75篇
  2001年   62篇
  2000年   101篇
  1999年   67篇
  1998年   75篇
  1997年   75篇
  1996年   60篇
  1995年   71篇
  1994年   60篇
  1993年   88篇
  1992年   55篇
  1991年   65篇
  1990年   68篇
  1989年   50篇
  1988年   32篇
  1987年   67篇
  1986年   22篇
  1985年   26篇
  1984年   20篇
  1983年   20篇
  1982年   14篇
  1981年   10篇
  1980年   19篇
  1978年   6篇
  1959年   6篇
  1957年   5篇
  1937年   5篇
  1935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09 毫秒
91.
赵飞  杜清运 《测绘科学》2016,41(1):80-84
针对专题地图制作相关研究不足的问题,该文通过归纳总结专题地图理论与应用、网络共享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从功能转变、模式转变和内涵冲击三方面分析专题地图研究趋势,并探讨现有制图理论技术存在的不足之处。文章认为:研究专题地图符号的内在结构及统一构建方式,在符号学和微观语言学的理论框架下建立专题符号句法模式,注重对专题地图符号模型的整体描述,并通过相应制图模型的研究来优化制图过程,发掘和创新制图理论成果,将会促进专题地图理论的完善,深化专题符号的自适应表达。  相似文献   
92.
基于势流理论的数值水池可以快速计算波浪的传播及其对建筑物的作用,但是势流理论是基于波浪的无黏性假设的,而在工程中,通常需要在固体边界及波浪破碎的区域考虑黏性效应。针对基于求解Navier-Stokes方程的黏性水池计算量较大、速度较慢的缺点,采用耦合的方法模拟多向不规则波浪的传播,即在外域通过基于势流理论的数值水池产生多向不规则波浪,内域采用求解Navier-Stokes方程和流体体积法(VOF方法)对自由表面进行追踪,通过外域所提供的边界波浪,内域计算可以在较小区域进行计算,从而达到减少计算量、提高计算效率的目的。  相似文献   
93.
水文气候因子模拟预测对气候变化研究、农业墒情预报、生态环境改善、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等具有一定参考意义。均生函数、BP神经网络及其结合改进方式在模拟预测中各有优点,被广泛应用,但仍有进一步改进空间。针对MGF、MGF-OSR、MGF-OSR-BP等方法粗选因子集、粗选集组合筛选、收敛适应性、精度控制等可改进空间,进一步发挥均生函数和BP神经网络优势,建立了MGF-BP-I模拟预测模型。利用MGF-OSR、MGF-OSR-BP、MGF-BP-I对科尔沁沙地区域平均年降水进行了模拟预测。结果表明,建模期MGF-OSR-BP、MGF-BP-I拟合效果均较好,MGF-BP-I建模阶段最优模式精度优于MGF-OSR-BP,MGF-BP-I整体同时最优模式结果也非常好。检验期,MGF-BP-I检验阶段最优及整体同时最优两种模式拟合效果最好,相比其他模式精度有所提高。MGF-BP-I考虑更加全面,充分发挥了均生函数和BP神经网络优势,精度远高于MGF-OSR和MGF-OSR-BP,MGF-BP-I整体同时最优模式更符合实际应用,效果理想,可用于水文气候因子模拟预测。  相似文献   
94.
中小型桡足类是海洋食物网中重要的中间环节,在碳循环里细菌碳和藻类碳向高营养级转化的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本文通过分析2013年3—4月、6—7月、9—10月和11—12月南沙群岛海域(111°30′E—112°30′E,4°30′N—11°30′N)的生态环境调查数据,对长腹剑水蚤属(Oithona)的种类组成、数量分布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南沙群岛海域共出现长腹剑水蚤15种(包括1个未定种),其中线长腹水蚤(Oithona linearis)、粗长腹剑水蚤(O.robusta)和长刺长腹剑水蚤(O.longispina)为南沙群岛海域首次记录,长腹剑水蚤属种类组成沿水深变化的现象较为明显,该属虽然在南沙群岛海域广泛分布,但单种的出现频率较低,其种类出现的季节性较强;(2)南沙群岛海域的长腹剑水蚤可以划分为常见广布组群Ⅰ和低频组群Ⅱ;(3)长腹剑水蚤年均栖息密度为30ind./m3,季节变化呈单峰型,秋季最高、冬季最低,高数量区主要出现在受南沙西部沿岸流和东部沿岸流影响的近岸海域;(4)在0—750m水深范围内,长腹剑水蚤数量沿水深梯度的垂直变化明显,呈现由浅至深数量明显减少的趋势,长腹剑水蚤主要集中分布在0—75m的水层中,75—500m数量急剧降低至最低后,在500—750m基本维持不变;(5)GAM分析表明,纬度、海水温度、盐度和叶绿素a浓度对长腹剑水蚤数量均有影响,以纬度的影响最为显著,其中长腹剑水蚤属最适温度为28.6—29.2℃,最适盐度为32.6—33.2,最适叶绿素a浓度为5—10μg/L;(6)长腹剑水蚤属更适栖息于低温和低盐,且受沿岸流影响的环境中。因此,其数量分布的季节变化与季风驱动的沿岸流势力强弱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5.
位于青藏高原念青唐古拉山南缘羊八井盆地的七弄沟分布着广阔的泥炭地,通过提取七弄沟泥炭的腐殖化度和总有机碳信息,并结合14 C测年控制,反演了全新世9.1~3.5cal.kaBP羊八井盆地的环境变化信息。根据泥炭记录的古环境特征,将该地区9.1~3.5cal.kaBP的气候分为3个主要阶段:阶段Ι(9.1~7.4cal.kaBP)温度波动上升阶段,9.1~7.4cal.kaBP七弄沟温度呈波动上升趋势,期间发生了两次比较明显的降温事件,分别发生在9.1和8.0cal.kaBP左右;阶段Ⅱ(7.4~4.7cal.kaBP)温度波动频繁且剧烈阶段,此阶段七弄沟温度波动频繁且剧烈,在6.0和5.8cal.kaBP发生了两次比较显著的降温事件;阶段Ⅲ(4.7~3.5cal.kaBP)温度波动下降阶段,4.7cal.kaBP之后温度呈波动下降的趋势,但是波动的频率和幅度远比第二阶段小,仅在4.0cal.kaBP发生了比较显著的降温事件。  相似文献   
96.
97.
98.
99.
The uppermost part of the Upper Bathonian Sponge Limestone member, Patcham Formation, of the Jhura Dome of Kachchh Mainland is a thickening-and shallowing-upward succession topped by medium-to thick-bedded hummocky cross-stratified grainstones deposited by storm waves. Occasionally, thin, commonly lenticular, intraclastic-bioclastic silty marl intercalations between the grainstones are highly bioturbated, in contrast to the grainstones, in which, for the most part, trace fossils occur scattered. Large exposures of bedding planes of the grainstones allow the detailed investigation of ichnological features, whereas the high density of traces in the soft marls precludes the identification of any ichnotaxa. Eighteen ichnotaxa have been recorded including Ophiomorpha, Thalassinoides, Taenidium, Gyrophyllites, Chondrites, Dactyloidites, Teichichnus, Bolonia, and Ancorichnus. Except for Ophiomorpha nodosa and Thalassinoides, which generally indicate moderate to high energy conditions and are the dwelling burrows of suspension-feeding to omnivorous crustaceans, the ichnotaxa represent a deposit-feeding behaviour of their producers and thus are characteristic of low-energy environments. The trace fossils form three ichnoassemblages characterized by(1) Ophiomorpha nodosa and Thalassinoides suevicus,(2)?Thalassinoides isp. A, Taenidium, and Bolonia lata,and(3) Ancorichnus. The dominance of traces of deposit-feeders in rocks indicative of high-energy events is counterintuitive and points to their non-contemporaneity. The sediments were deposited during brief highenergy events, whereas the trace fossils were produced when, after waning of storms low-energy conditions prevailed. This time-averaging is particularly pronounced in trace fossils that extend vertically downwards and may reach strata deposited under distinctly different conditions. Thus, environmental interpretations based on trace fossils should refer to colonisation surfaces rather than to the sediment surrounding the trace fossils. In the latter case, interpretations may be erroneous, especially when erosion subsequently destroyed sedimentary evidence of their original environment.  相似文献   
100.
利用电子探针研究甘肃陇南赵家庄金矿载金矿物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应用偏光显微镜与电子探针相结合的手段是研究载金矿物的主要方法。本文采用镜下鉴定和电子探针分析技术,对赵家庄金矿中载金矿物含量、形态特征及其与其他矿物的空间关系开展研究,并对载金矿物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探寻具有找矿意义的载金矿物和总结标志矿物特征。结果表明:研究区金矿石中主要载金矿物为黄铁矿,少量为黄铜矿、闪锌矿,这些载金矿物中Au含量依次为:细晶黄铁矿粗晶黄铁矿草莓状黄铁矿黄铜矿。不同时期的黄铁矿(粗晶黄铁矿、细晶黄铁矿、草莓状黄铁矿)中Au的分布均匀,但存在差异性,主要表现为细晶黄铁矿和草莓状黄铁矿中的Au含量较高(平均含量0. 14%~0. 18%),这种现象表明此类矿物为构造热液期形成,金易富集。Au以两种形式存在,一种是"可见金"包裹于脉石矿物中,或以裂隙金的形式嵌布在矿物晶隙及裂隙中;另一种是"不可见金"以纳米级颗粒金的形式存在于载金矿物中,也是Au的主要存在形式。本研究为后期矿床的成因、成矿过程和成矿机理研究提供了佐证,同时易于根据含金矿物的特征选择合适的选冶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