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24篇
  免费   118篇
  国内免费   343篇
测绘学   60篇
大气科学   138篇
地球物理   577篇
地质学   669篇
海洋学   191篇
天文学   81篇
综合类   40篇
自然地理   129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20篇
  2022年   24篇
  2021年   26篇
  2020年   24篇
  2019年   32篇
  2018年   19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24篇
  2015年   28篇
  2014年   39篇
  2013年   36篇
  2012年   63篇
  2011年   100篇
  2010年   34篇
  2009年   36篇
  2008年   84篇
  2007年   66篇
  2006年   75篇
  2005年   82篇
  2004年   86篇
  2003年   60篇
  2002年   46篇
  2001年   37篇
  2000年   68篇
  1999年   46篇
  1998年   42篇
  1997年   52篇
  1996年   35篇
  1995年   47篇
  1994年   36篇
  1993年   63篇
  1992年   34篇
  1991年   48篇
  1990年   44篇
  1989年   33篇
  1988年   28篇
  1987年   38篇
  1986年   21篇
  1985年   30篇
  1984年   18篇
  1983年   17篇
  1982年   11篇
  1981年   11篇
  1980年   21篇
  1965年   6篇
  1937年   5篇
  1935年   5篇
  1934年   4篇
  1923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在中国甘肃省的黑方台阶地上从上世纪60年代开始出现人类定居和开垦活动,并自1968年发展为灌溉农业。随着灌溉的进行地面已出现沉陷和滑坡。地表沉陷是由灌溉水的充填引起黄土结构崩塌造成的。然而崩塌和湿润化对剪切特征的影响目前还不清楚。为了研究湿化后的黄土剪切特征的变化,进行了对马兰黄土未经扰动和重塑土样的直接剪切盒测试。结果显示未扰动土样的粘合力和内摩擦角在湿润化后都下降了,而所观察到的重塑土的弹度参数只有少许变化。未扰动土的不饱合粘合力,据认为其受胶结物质的影响,在饱合后消失了。经灌溉的土的不饱合强度参数与未灌溉土相比表现出差异,它们可能受土壤水分的强烈影响。  相似文献   
52.
2004年12月26日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地震是历史上破坏性最强的地震之一。此次地震的震级Mw=9.3(根据Stein和Okal以简正模式振幅修订,http://www.earth.northwestern.edu/people/seth/research/sumatra.html),是自1900年以来记录到的第二最大地震。它发生在苏门答腊岛北部以西100千米的近海处,  相似文献   
53.
在地球表面观测到的磁场并不具备稳态特征,而是具有非常明显的时间变化特征——从毫秒(微脉动)一直到数百万年(地磁场倒转之间的时间间隔)不等。周期为一年或一年以上的时间变化与地球的外核起源有关,而当涉及更短一些的时标时,则往往借助于一种外来成因(如太阳活动)。  相似文献   
54.
2004年12月26日苏门答腊—安达曼地震激发的地球自由振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300~500S的面波估计得到的哈佛大学矩心矩张量断层机制,当周期大于1000S时,地球的地震自由振荡的振幅将异常地大。我们对一个比较陡的断层应用根据地震的体波和面波得到的更真实的破裂模型,估计了自由振荡的振幅近似等于地震矩(6.5×1022N.M),这相当于矩震级为9.15。由于破裂的持续时间达600S,故断层破裂模型足以描述地震的观测结果,但却低估了大地测量位移,这些位移表明在尼科巴群岛和安达曼群岛下面发生了缓慢的断层运动。  相似文献   
55.
本文利用2001-2003年南极中山站175天全天空摄像机观测,对午后多重极光弧的出现率及其与Kp指数的关系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午后多重极光弧出现率呈一单峰分布,最大发生率出现在1445UT(1645MLT),其位置在1500MLT极光热点(1300-1700MLT)近夜侧的部分。与地磁活动指数Kp的相关统计分析表明,Kp值为2-3之间时多重极光弧有较大的出现率,这说明中等地磁活动情形下午后多重极光弧有较高的出现率。事件分析表明多重极光弧的强度变化与地磁Pc5脉动具有较高的相关性,并且有类似的频谱特征,这说明午后多重极光弧可能与同时出现的Pc5地磁脉动有关。  相似文献   
56.
基于势流理论的数值水池可以快速计算波浪的传播及其对建筑物的作用,但是势流理论是基于波浪的无黏性假设的,而在工程中,通常需要在固体边界及波浪破碎的区域考虑黏性效应。针对基于求解Navier-Stokes方程的黏性水池计算量较大、速度较慢的缺点,采用耦合的方法模拟多向不规则波浪的传播,即在外域通过基于势流理论的数值水池产生多向不规则波浪,内域采用求解Navier-Stokes方程和流体体积法(VOF方法)对自由表面进行追踪,通过外域所提供的边界波浪,内域计算可以在较小区域进行计算,从而达到减少计算量、提高计算效率的目的。  相似文献   
57.
58.
59.
60.
The uppermost part of the Upper Bathonian Sponge Limestone member, Patcham Formation, of the Jhura Dome of Kachchh Mainland is a thickening-and shallowing-upward succession topped by medium-to thick-bedded hummocky cross-stratified grainstones deposited by storm waves. Occasionally, thin, commonly lenticular, intraclastic-bioclastic silty marl intercalations between the grainstones are highly bioturbated, in contrast to the grainstones, in which, for the most part, trace fossils occur scattered. Large exposures of bedding planes of the grainstones allow the detailed investigation of ichnological features, whereas the high density of traces in the soft marls precludes the identification of any ichnotaxa. Eighteen ichnotaxa have been recorded including Ophiomorpha, Thalassinoides, Taenidium, Gyrophyllites, Chondrites, Dactyloidites, Teichichnus, Bolonia, and Ancorichnus. Except for Ophiomorpha nodosa and Thalassinoides, which generally indicate moderate to high energy conditions and are the dwelling burrows of suspension-feeding to omnivorous crustaceans, the ichnotaxa represent a deposit-feeding behaviour of their producers and thus are characteristic of low-energy environments. The trace fossils form three ichnoassemblages characterized by(1) Ophiomorpha nodosa and Thalassinoides suevicus,(2)?Thalassinoides isp. A, Taenidium, and Bolonia lata,and(3) Ancorichnus. The dominance of traces of deposit-feeders in rocks indicative of high-energy events is counterintuitive and points to their non-contemporaneity. The sediments were deposited during brief highenergy events, whereas the trace fossils were produced when, after waning of storms low-energy conditions prevailed. This time-averaging is particularly pronounced in trace fossils that extend vertically downwards and may reach strata deposited under distinctly different conditions. Thus, environmental interpretations based on trace fossils should refer to colonisation surfaces rather than to the sediment surrounding the trace fossils. In the latter case, interpretations may be erroneous, especially when erosion subsequently destroyed sedimentary evidence of their original environmen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