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10篇
  免费   131篇
  国内免费   379篇
测绘学   69篇
大气科学   62篇
地球物理   268篇
地质学   661篇
海洋学   156篇
天文学   15篇
综合类   65篇
自然地理   24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26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8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32篇
  2010年   89篇
  2009年   108篇
  2008年   31篇
  2007年   60篇
  2006年   88篇
  2005年   114篇
  2004年   118篇
  2003年   78篇
  2002年   58篇
  2001年   45篇
  2000年   29篇
  1999年   35篇
  1998年   24篇
  1997年   41篇
  1996年   29篇
  1995年   19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35篇
  1992年   23篇
  1991年   22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2篇
  1976年   1篇
  1934年   2篇
  1928年   1篇
  1927年   1篇
  192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柯坪地区肖尔布拉克寒武系层序及沉积演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郭峰  郭岭 《地层学杂志》2011,(2):164-171
实测肖尔布拉克寒武系剖面,其厚度达870.9m.在对剖面寒武系沉积相、露头层序地层学等方面分析的基础上认为,该剖面由下至上可以识别出9个三级层序,每个层序均由海侵体系域和高水位体系域构成,由于寒武系时期研究区处于碳酸盐台地环境,缺少低水位体系域.该剖面主要发育碳酸盐台地沉积体系.海平面的升降变化是控制该区沉积相发育和分...  相似文献   
992.
对大华北的山西、燕山、华北平原和长江中下游地震带内的地震迁移规律、各带地震的迁移速度和地震序列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各地震带是有机地联系在一起的,形成个统一体。  相似文献   
993.
处于江南造山带的西端的桂北发育有大量前寒武纪火成岩,其中,强过铝花岗岩所占面积大于90%,镁铁-超镁铁质岩大约为8%。强过铝的花岗岩在地球化学特征上可分为花岗闪长岩和花岗岩两种类型。一些学者认为它们的形成与(超级)地幔柱活动和Rodinia超大陆的裂解有关。本文对桂北地区的花岗岩进行了La-ICP-MS锆石U-Pb年代学和La-MC-ICP- MS锆石Hf同位素研究,寨滚、本洞、峒马、三防和田朋岩体的形成年龄分别为835.8±2.5 Ma,822.7±3.8 Ma,824±13 Ma,804.3±5.2 Ma和794.2±8.1 Ma。定年结果表明,地球化学特征不同的两类花岗岩成岩年龄也不相同:花岗闪长岩的年龄为835~820 Ma,花岗岩则形成于810~800 Ma期间。锆石核部8个分析点和捕获锆石2个分析点给出了870 Ma到950 Ma的新元古代早期年龄值,可能记录了本区与江南造山带东部对应的950~870 Ma期间俯冲或碰撞导致的岩浆事件。本洞、三防和田朋岩体锆石的(~(196)Hf/~(177)Hf)_i比值分别为0.282176±0.000021、0.282149±0.000021和0.282175±0.000030。其ε(?)(t)值、Hf模式年龄与它们的ε_(Nd)(t)值、Nd模式年龄所展现出来的特征一致,表明桂北强过铝花岗岩主要是由基底沉积岩系部分熔融形成的,花岗闪长岩的源区有相对更多的幔源镁铁质组分。桂北这些花岗岩的年龄揭示了一个大约35Ma的岩浆事件,其形成不能用岩浆活动周期短(通常为1~5Ma)的地幔柱模型解释。这些花岗岩在构造判别图解中也位于碰撞和后碰撞区,形成于扬子和华夏板块间的碰撞高峰(约870Ma)之后,应属后碰撞花岗岩类。在俯冲板片折断和岩石圈拆沉之后,深部地幔的上涌和所伴随的拉张作用可能会导致基底岩石部分熔融产生了这些强过铝花岗岩。  相似文献   
994.
Long┐andintermediate┐termseismicpoten┐tialofFen┐Weiseismicbelt:activefaultdataapplicationJINGLIU(刘静)andLIANG-MOUWANG(汪良谋)Ins...  相似文献   
995.
在东海大陆超深钻(CCSD)的钻孔橄榄岩岩屑(孔深603-683米深部)中,分离出的矿物有硅酸盐、氧化物、硫化物、碳化物、自然元素、金属互化物和合金,计50-60种矿物。多种特征表明其中有一些不寻常矿物,并且有些矿物具有球状外形,如自然铁、镍纹石、铁镍合金、磁铁矿等。本文报道通过成分和结构分析鉴定出的铁磷合金矿物(Fe,P),成分中含少量Cr,Ni和Co,成分均一,分子式为(Fe1.80Ni0.05Cr0.02)P。EDXD数据表明该矿物的晶系属六方晶系;格子类型为P;空间群为P62m;晶胞参数a=b=5.877Ac=3.437A,a:c=1:0.5848。通过ICDDPDF-2x射线粉晶衍射数据库2004年公布的最新版本搜索查询,发现与人工合成的同种矿物Fe2P(ICDD83-2337,Barringerite.syn)十分接近,类似的矿物已在陨石中发现(FeNi)P,故确定本文报道的铁磷合金(Fe2P)为地球上首次发现的天然合金矿物。其成因和形成条件的研究正在进行中。  相似文献   
996.
从声波波场理论出发,首先在不考虑自由表面反射的情况下研究了有效波波场传播及反射规律,继而考虑自由表面反射的情况,并详尽推导了压制自由表面多次波的正演和反演数学模型。从物理本质上对自由表面多次波的产生、预测及压制做了深入的剖析,讨论了基于数据一致性时空域褶积的多次波预测方法原理,实现了自由表面相关多次波自适应压制的迭代方法过程。复杂起伏海底的理论模型试算实例表明:在多次波产生系统非常复杂的情况下,本方法仍能非常有效地压制各种与自由表面相关的多次波,同时还能很好地保持有效波的能量,取得了很好的压制多次波效果。  相似文献   
997.
苏鲁超高压变质带北部威海地区发育大量中生代侵入体。本文报道了新的同位素稀释法和 SHRIMP 锆石 U-Pb 同位素年龄数据,确认该区中生代侵入岩浆活动主要有三期,分别是三叠纪晚期~210Ma,侏罗纪晚期160~140Ma 和白垩纪早期~110Ma。三叠纪晚期主要是橄榄安粗岩系列的侵入体,包括邢家碱性辉长岩(211±5Ma 和213±5Ma),甲子山辉石正长岩(211.9±1.5Ma 和209.0±6.5Ma),槎山正长花岗岩(205.7±1.4Ma),它们的形成可能指示深俯冲大陆的板片断离作用。侏罗纪晚期主要有垛崮山花岗闪长岩体(161±1Ma),文登花岗岩体(160±3Ma)和昆嵛山花岗岩体(142±3Ma)。大量700~800Ma 的继承锆石指示这些花岗岩是俯冲的扬子板块部分熔融的产物,它们可能起因于碰撞加厚地壳的拆沉作用。白垩纪早期的侵入体代表性的有六度寺辉石闪长岩(114.5±0.8Ma),秦薄顶钾长巨斑状花岗岩(114±1Ma),三佛山钾长斑状花岗岩(113±1Ma)和伟德山花岗岩(108±2Ma)。这些高钾钙碱系列侵入体,是中国东部普遍发育的岩石圈减薄过程中强烈的壳幔相互作用的产物。  相似文献   
998.
赵文俞  刘嵘等 《岩石学报》2001,17(4):648-652
木兰山低温高压变质岩中的石英脉及其围岩的矿物组成,变质结构和界面特征的光学显微镜和电子探针研究表明,该石英脉为同构造重结晶脉,经历过低温高压变质作用,其变质温度压力条件与围岩矿物的形成条件相同,透射电镜亚微米纳米尺度分析表明,该石英脉中存在一种已部分转变成α-石英纳米晶的SiO2非晶相,且观察到类似于柯石英假象的胀裂现象。并认为SiO2非晶相的形成及其变化特征可能是大别山高压超高压变质带南缘蓝片岩的一次俯冲和快速折返过程的超显微证据。  相似文献   
999.
贵阳市大气中气态汞形态分布特征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2002年3月份我们对贵阳市大气的气态汞形态进行了采样分析。大气气态总汞用Tekran537A大气自动测汞仪采集测定。活性气态汞用镀KCl扩散管采集,热还原法分解并以冷原子荧光法(CVAFS)分析。结果显示,采样期间贵阳市气态总汞平均浓度为7.09ng/m^3,活性气态汞平均含量38.3pg/m^3。气态总汞浓度远高于全球背景浓度值;活性气态汞浓度稍高于欧洲和美国的边远地区。活性气态汞浓度与大气相对湿度呈负相关关系,相关系数为—0.39(α<0.01)。由于大气相对湿度较高,活性气态汞只占气态总汞的0.5%。原子态汞和活性气态汞的基本来源是燃煤释放。  相似文献   
1000.
青藏高原南部地幔包体的发现及其意义   总被引:10,自引:4,他引:10  
尽管青藏高原碰撞后超钾质岩石代表了上地幔低度部分熔融的产物,增加了对地幔的了解,但是对青藏高原陆下岩石圈地幔的性质依然缺乏清楚认识,其中一个最主要的问题是高原腹地的超钾质岩石中一直缺少幔源包体和巨晶.本文报导了青藏高原南部赛利普粗面安山岩(具有典型的超钾质岩石特征,年龄约为17Ma)中产出的地幔包体的矿物主量元素成分.包体大小为0.5cm~1.5cm,主要为两类,一类是辉石岩(0px Cpx),另一类为二辉橄榄岩(Ol Opx Cpx±Phl±sp).包体中橄榄石(Mg#=89~90,CaO=0.05%~0.12%,TiO2<0.03%,NiO=0.29%~0.80%),单斜辉石(Mg#=88~91,Al2O3=5.5%~7%),斜方辉石(TiO2=0.05%~0.15%,Al2O3=2%~5%)和尖晶石(Mg#=58~76,Cr#=10~44,Cr2O3=9%~35%,MnO=0.09%~0.24%,FeO=11%~18%,Al2O3=29%~57%,MgO=16%~21%)的成分与中国东部新生代玄武岩中的地幔包体特征一致.包体的温度为990~1140℃、压力为16~20kb,显示的地温曲线与中国东部、东非肯尼亚等世界典型裂谷区的上地幔特征一致,表明青藏高原南部在中新世尽管处于印度与亚洲大陆的挤压汇聚状态,但是仍具有区域性伸展作用存在,这与藏南广泛发育的南北向裂谷和地表高热流是吻合的.包体中含水金云母与石英的出现以及尖晶石成分不均一性等揭示了包体中多期交代作用过程.与金云母共生的尖晶石后期改造作用表明导致藏南上地幔改造的交代流体应是与寄主火山岩成分接近的富K,Si和H2O的流体.藏南地幔包体的深入研究将对揭示青藏高原地幔的成分、状态与深部作用过程以及为更好解释超钾质岩石的成因提供更多的证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