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46篇
  免费   1114篇
  国内免费   1532篇
测绘学   491篇
大气科学   1015篇
地球物理   1414篇
地质学   2558篇
海洋学   1037篇
天文学   247篇
综合类   727篇
自然地理   603篇
  2024年   48篇
  2023年   88篇
  2022年   294篇
  2021年   347篇
  2020年   297篇
  2019年   326篇
  2018年   386篇
  2017年   352篇
  2016年   363篇
  2015年   292篇
  2014年   317篇
  2013年   329篇
  2012年   415篇
  2011年   385篇
  2010年   344篇
  2009年   341篇
  2008年   287篇
  2007年   304篇
  2006年   235篇
  2005年   219篇
  2004年   156篇
  2003年   143篇
  2002年   127篇
  2001年   130篇
  2000年   178篇
  1999年   246篇
  1998年   168篇
  1997年   186篇
  1996年   133篇
  1995年   121篇
  1994年   113篇
  1993年   104篇
  1992年   73篇
  1991年   59篇
  1990年   50篇
  1989年   37篇
  1988年   21篇
  1987年   20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12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6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3篇
  1977年   1篇
  1958年   2篇
  1957年   3篇
  195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0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91.
通过研究太原组的沉积特征及聚煤变化规律,采用了标志层、煤岩层组合特征、层间距、测井曲线形态等方法,对矿区内煤层、岩层进行了综合对比。确定了该区主要煤层的赋存层位、形态、分布及变化特征,对周边地区找煤工作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92.
丁亮  钮心毅  宋小冬 《地理学报》2016,71(3):484-499
利用手机信令数据识别上海市域内手机用户的工作地和居住地,获取就业者的通勤数据,测度上海中心城的就业中心体系.首先用就业者工作地数据生成就业密度分布图,基于中心城的就业密度识别就业中心.随后,用就业者工作地和居住地数据分别从就业密度和通勤联系两方面测度各中心的能级,分析各中心的腹地和势力范围.研究发现:① 上海中心城的就业中心呈主中心强大的弱多中心体系;② 就业密度越高的中心与其他地区的通勤联系一般也越强,但通勤联系在各中心间的差异更显著;③ 能级越高的中心腹地面积越大,但势力范围不一定越大;④ 相比于能级,职住功能混合度对职住平衡的影响更大;⑤缺少就业中心的地区势力范围呈交替状.本研究一定程度上能有助于解决既往就业中心体系研究因空间单元较大,缺少通勤数据在中心识别,通勤联系测度等方面受到的局限,希望能为构建上海中心城就业多中心体系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93.
194.
玲珑西山幔源脉岩主微量元素的变化暗示了源岩很可能经历过类似俯冲带流体的交代作用,矿化流体中含有较高含量的金属矿物,具有Eu的正异常,指示了源区是深源的。脉岩中的CO2来源可能是花岗岩岩浆热液的混入,石英来源于陆壳碎屑物质部分熔融形成的S型花岗岩,硫的来源与幔源脉岩岩浆同源,或来自地幔,或来自地壳深部。  相似文献   
195.
大量的研究资料表明煌斑岩与金矿在空间上、时间上具明显的对应关系。埠上金矿位于胶东玲珑金矿田西南方向的金岭金矿田的中北部;有关该矿区煌斑岩的研究资料较少。该文结合岩石学、矿物学、大地构造学等特征,对区内煌斑岩的地球化学进行了研究,揭示其内在成因,认为区内煌斑岩是因该区受到古太平洋板块的俯冲、华北板块与杨子板块碰撞造山及郯庐断裂带等构造岩浆活动的影响,俯冲洋壳析出的流体交代地幔形成的具氧化性的EM1型富集型地幔岩浆于造山拉张期在大陆活动边缘浅成侵入而成的。  相似文献   
196.
Human-machine interactive visiting and fixed-route visiting are currently the main roaming modes in digital three-dimensional (3D) scenes. However, in general, when a person visits an attraction area, s/he does not follow a fixed path, but instead wander about according to his/her interests. Here, we propose a new roaming mode, called autonomic visiting. That is, in a digital 3D scene, a user selects several interest spots, then a route connecting these spots can be automatically determined and 3D scene can be seen along this route. This study presents a technical approach that enables the realization of autonomic visiting in 3D scenes. Firstly, Delaunay triangular meshes for the terrain in 3D scene are established. Secondly, a plane-growth algorithm and a line-connection algorithm are introduced to automatically mend the broken parts of these triangular meshes. Thirdly, the triangular meshes are then merged and differently weighted according to different layers. Finally, a progress-zone transmission algorithm is presented to optimal the shortest route, which is derived from A-Star (A*) algorithm. Digital 3D campus of Nanjing University, China, is taken as the experimental materials.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prove the effect of the proposed approach.  相似文献   
197.
198.
199.
20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