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734篇 |
免费 | 341篇 |
国内免费 | 471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73篇 |
大气科学 | 508篇 |
地球物理 | 475篇 |
地质学 | 789篇 |
海洋学 | 264篇 |
天文学 | 128篇 |
综合类 | 160篇 |
自然地理 | 149篇 |
出版年
2024年 | 7篇 |
2023年 | 28篇 |
2022年 | 55篇 |
2021年 | 63篇 |
2020年 | 50篇 |
2019年 | 64篇 |
2018年 | 65篇 |
2017年 | 67篇 |
2016年 | 104篇 |
2015年 | 82篇 |
2014年 | 66篇 |
2013年 | 102篇 |
2012年 | 85篇 |
2011年 | 97篇 |
2010年 | 97篇 |
2009年 | 106篇 |
2008年 | 91篇 |
2007年 | 119篇 |
2006年 | 89篇 |
2005年 | 60篇 |
2004年 | 49篇 |
2003年 | 67篇 |
2002年 | 48篇 |
2001年 | 48篇 |
2000年 | 78篇 |
1999年 | 102篇 |
1998年 | 93篇 |
1997年 | 81篇 |
1996年 | 79篇 |
1995年 | 59篇 |
1994年 | 53篇 |
1993年 | 54篇 |
1992年 | 34篇 |
1991年 | 29篇 |
1990年 | 27篇 |
1989年 | 22篇 |
1988年 | 32篇 |
1987年 | 11篇 |
1986年 | 14篇 |
1985年 | 10篇 |
1984年 | 13篇 |
1983年 | 11篇 |
1982年 | 8篇 |
1981年 | 6篇 |
1980年 | 8篇 |
1979年 | 2篇 |
1978年 | 4篇 |
1976年 | 3篇 |
1975年 | 2篇 |
1972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5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朝鲜半岛北部广泛发育~19亿年侵入岩,这些岩浆岩可以分为三个系列,分别为似斑状花岗岩系列(多为I型,以妙香山岩体为代表,年龄1900~1840Ma)、S型花岗岩系列(以嘉山岩体为代表,本文获得1862±5Ma锆石U-Pb年龄)和正长岩系列(以龙浦岩体为代表,本文获得1857±2Ma锆石U-Pb年龄)。似斑状花岗岩系列(I型花岗岩)大致对应朝鲜地质学家定义的Myohyangsan(妙香山)杂岩,以发育钾长石巨斑为特征,与麻粒岩相变质的火山岩-沉积岩系关系密切;S型花岗岩系列大致对应Ryonhwasan(莲花山)杂岩,以发育石榴石和堇青石等矿物为特征,与麻粒岩相变质的副变质岩共生:这说明前者可能与变质火山岩系相关,而后者可能和副变质岩相关。正长岩系列,朝鲜地质学家称为Sakju(朔州)杂岩,分布较为局限,仅见于朔州以及博川-定州之间,也见于邻区辽东,多为岩株。这三个系列岩浆岩稍早或者同期于角闪岩相-麻粒岩相变质(本文获得甑山"群"变质锆石U-Pb年龄1844±2Ma)。邻区辽东-吉南及胶东地区也发育这三个系列岩浆岩,但这两个地区~21亿年岩浆作用更为广泛。朝鲜半岛南部发育大量同期岩浆岩,但岩石类型以似斑状花岗岩为主,并发育紫苏花岗岩和斜长岩。我们推测,朝鲜半岛南北两侧基底属性存在差异,可能对应不同的古陆(华北与华南古陆)。综合分析表明,朝鲜~19亿年前广泛发育I型和S型花岗岩,并有幔源岩浆作用,同时发育正长岩类,并且这些岩浆活动与区域高级变质作用时代接近。考虑到本区存在太古宙基底,我们推测本区在古元古代可能处于类似现今活动大陆边缘弧背景。 相似文献
52.
53.
红外光谱/扫描电镜等现代大型仪器岩石矿物鉴定技术及其应用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传统的光学显微镜由于分辨率、放大倍数的限制,对于细微颗粒的定性分析不准确,矿物的定量分析存在一定的误差,对纳米-微米级矿物形貌及结构特征的观察束手无策。随着油气勘探及地质找矿的不断深入,需要提供岩石中所有矿物、孔隙及微量元素的信息,因此整合傅里叶红外光谱仪、X射线衍射仪、拉曼光谱仪、扫描电镜的优点,建立以大型仪器为基础的岩石矿物鉴定方法是当前地质工作的需要。红外光谱光谱范围为7500~370 cm-1,能对固、液、气样品中含量高于30%的矿物进行快速、准确的定性分析;主要用于有机质分析,其次还可对部分具有极性键的无机化合物及金属氧化物进行分析。X射线衍射仪能快速地对样品中含量大于15%的矿物进行较为准确的定量分析;现今主要用于各类晶质矿物的定性分析,同时也可对碳酸盐岩矿物等不含水矿物进行定量分析。拉曼光谱仪光谱范围为200~1000 nm,空间分辨率为横向0.5μm、纵向2μm,通过对包裹体进行测试能直接获得成岩过程中的温度、压力、流体成分等信息;目前主要用于流体包裹体成分的测试,其次还可对分子极化度会发生变化的液态、粉末及固体样品进行定性分析。扫描电镜分辨率达到1 nm,能清晰地观察到纳米-微米级矿物的形貌特征及矿物的结构特征;主要用于纳米-微米级的任何非磁性固体矿物的形貌及相关关系的观察。通过大型仪器建立的岩石矿物鉴定方法具有更高的分辨率,显著地提高了岩矿鉴定的精准度,大大拓宽了岩矿鉴定的范围(如鉴定纳米/微米级的矿物、矿物的不同变种等),能够全面、精准地提供岩石矿物的矿物含量和矿物组成、客观准确的成岩作用信息、清晰的矿物微观形貌及结构特征,而且仪器功能相互重叠,测试结果相互验证,保证了测试结果的可靠性。与传统光学显微镜鉴定方法相比,现代大型仪器岩石矿物鉴定技术为揭示矿物间的共生、反应、演化、岩石的成因、沉积/成岩环境等提供了依据,为地质工作提供准确、全面的矿物定性定量、组构特征及成岩作用等信息,为地质工作的顺利完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54.
以中天山东段的天湖东铁钼矿含矿花岗岩为例,在LA-ICP-MS锆石U-Pb年代学测定其为早古生代花岗岩((445.3±4.6) Ma)基础上,通过岩相学、地球化学及锆石原位Hf同位素组成等多方面研究,探讨该岩体的成岩作用及其构造背景。天湖东含矿片麻状花岗岩的主要矿物为斜长石、石英、钾长石,并含少量黑云母和角闪石等。全岩地球化学分析结果表明,该片麻状花岗岩高硅、弱富铝、富钙、富钠而贫钾,ASI值为0.68~0.82,属于准铝质钙碱性花岗岩,总体上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Rb、Ba等和轻稀土元素La、Ce、Nd等,而亏损高场强元素Nb、Ta、Ti、Yb等,轻重稀土分异明显,轻稀土分异较为明显,而重稀土分异不明显,表现出典型岛弧岩浆岩的地球化学特征。锆石的εHf(445 Ma)值为-6.31~-1.77,二阶段Hf模式年龄(TDM2)为1.538~1.825 Ga,表明该花岗岩的源区主要为壳源物质。综合分析上述资料,认为天湖东铁钼矿片麻状花岗岩是由俯冲过程中地壳物质重熔的产物。结合前人的研究和本课题组的新近研究成果认为,在早古生代时,中天山为岩浆弧构造环境,形成一系列的钙碱性岩浆岩,而该岩浆弧的形成可能是受到介于吐哈陆块和塔里木板块之间的古天山大洋在早古生代时期向南俯冲而形成的。 相似文献
55.
西天山巨型金铜铅锌成矿带构造成矿演化和找矿方向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薛春纪 赵晓波 莫宣学 陈毓川 董连慧 顾雪祥 张招崇 BAKHTIAR NURTAEV NIKOLAY PAK 李志丹 王新利 张国震 亚夏尔亚力坤 冯博 俎波 刘家瑛 《地质学报》2014,88(12):2490-2531
西天山产有Muruntau、Kumtor、Kalmakyr等巨型金矿床和Kalmakyr、Dal'neye等世界级铜矿床以及Tekeli等超大型铅锌矿床,构成世人瞩目的巨型金铜铅锌成矿带.新疆西天山金、铜、铅锌矿找矿面临重大突破,不断认识乌兹别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哈萨克斯坦东南部—中国新疆西部整个西天山的构造成矿过程,明确新疆西天山金、铜、铅锌矿重大找矿突破方向,预测大型矿集区十分必要.本文通过境内外野外地质矿产广泛调研和对相关文献综合研究,认为西天山造山带形成演化经历前寒武纪古陆边缘裂陷盆地、古生代洋-陆俯冲增生、晚古生代陆-陆碰撞造山、中—新生代坳陷盆地四个主要地质过程,造就出四类重要成矿系统和类型:①元古宙边缘裂陷盆地铅锌成矿系统SEDEX型;②古生代俯冲岛弧金铜铅锌成矿系统斑岩-矽卡岩-浅成低温热液型;③晚古生代碰撞造山金铅锌成矿系统造山型-MVT;④中—新生代坳陷盆地铅锌铜成矿系统砂岩型.综合对比西天山境内外成矿系统地质发育特点,预测新疆西天山那拉提-额尔宾中天山隆起带是造山型金矿找矿重大突破区,吐拉苏盆地和巴音布鲁克中天山以及那拉提山北坡有望实现斑岩型金铜找矿突破,伊犁地块南缘元古宇SEDEX型铅锌找矿值得关注,山间/山前盆地无疑是砂岩型铅锌铜找矿优先选择. 相似文献
56.
P.Y. Gillot J. Labeyrie C. Laj G. Valladas G. Guérin G. Poupeau G. Delibrias 《Earth and Planetary Science Letters》1979,42(3):444-450
The reverse paleomagnetism of the lava flows of Laschamp and Olby, already discovered by Bonhommet and Babkine, is confirmed. The ages of these flows, measured by14C, thermoluminescence and K-Ar dating are respectively36,000 ± 4000 and42,000 ± 5000years. VGP's comparison of the “Laschamp event” with those of the 30,000-year Lake Mungo excursion does not show evidence of coincidence between these two events. 相似文献
57.
水样用盐酸酸化后,用Fe(OH)_3沉淀富集~(210)Po,在0.2—0.5mol/L盐酸介质中70℃时在铜或银片上自镀3h,在低水下α测量仪上测量。全程回收率>95%,对<5×10~(-4)Bq/L的自来水,相对均方差<±20%。 相似文献
58.
Acta Geotechnica - Soils have a variety of mineral compositions. Although a number of thermal conductivity models have been developed for soils, few quantitatively investigated the effect of... 相似文献
59.
60.
Su Young Lee Masatsugu Ohnishi Yasuhiro Shibata Makoto Wwatanabe Kenichi Hoshino Mayumi Jige Xiangping Gu Hitoshi Chiba Tamotsu Oomori Kantaro Fujioka Peter A. Rona 《Resource Geology》2001,51(1):63-68
Abstract: Pyrite rich in Zn, up to 3.1 wt%, was found in the TAG active mound of the TAG hydrothermal field, the slow-spreading Mid-Atlantic Ridge at 26°08'N and 44°49'W. The Zn-rich pyrite is characterized by an optical homogeneity, a homogeneous distribution of Zn in the back-scattered electron images, both at a magnification of about 500, a nega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Fe and Zn contents of the pyrite and a rather small unit cell edge (a0 = 5.4117 ± 0.0008Å), strongly indicating that the detected Zn is present in the pyrite in solid solution. Such Zn concentrations are observed exclusively in dendritic pyrite, suggesting that the Znrich pyrite grew from hydrothermal fluids of a high degree of supersaturation due to quenching on the seafloor.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