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6篇
测绘学   5篇
大气科学   4篇
地球物理   11篇
地质学   27篇
海洋学   8篇
综合类   6篇
自然地理   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5篇
  2011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51.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technology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soil and water loss control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in vulnerable areas. Here,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technology use over 70 years for the Zhifanggou watershed is summarized and ecological, economic and social backgrounds are determined through consultation with experts and reference to published literature. We found that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technology use includes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engineering technology,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cultivation technology and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biotechnology.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technology utilization varied with people’s demands and core problems at different developmental stages of the agricultural eco-economic system. The coupling process of the agricultural eco-economic system at Zhifanggou went through three stages. In stages I and II,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cultivation technology was applied to meet farmers’ basic life demands. In stage III, all three technologies were applied comprehensively to solve eco-environmental problems and adjust industrial structure. To facilitate regional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construction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the ecological economy and society, more emphasis should be given to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implementation of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technology, stand structure improvement, forest grass quality enhancement, biodiversity, ecosystem functional improvement, development of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ecological resources, the coupling of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and agricultural industry-resource optimization.  相似文献   
52.
水产养殖业在我国渔业产业结构中占据重要地位,在促进我国渔业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当前渔业正处于由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型的新旧动能转换时期,这也对水产养殖业的转型升级提出了更高要求。文章根据产业演化路径及其运行机理,从资源、技术、市场、制度4个方面构建指标体系,采用1998—2019年的指标数据,通过灰色关联分析和岭回归分析,探索影响产业演化的因素,探讨不同影响因素对水产养殖业演化发展的影响程度,以期为促进中国水产养殖产业的发展,增强水产养殖业的竞争力提供理论支撑。结果表明,城镇居民人均水产品消费量对中国水产养殖产业演化影响程度最大,GDP及单位面积产量的影响显著,水产技术推广经费支出影响最小。基于此,为促进我国水产养殖业的转型升级提出做好水产品消费需求引领与管理、拓展国内国际消费市场;增加科技投入,发展养殖技术;加大资源保护力度,推进绿色发展;着力解决养殖水产品质量安全问题等相应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3.
赵思敏  芮旸  杨钰华 《地理研究》2022,41(3):810-829
学前和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由乡到城的跨尺度流动影响教育资源配置和社会治理,事关乡村振兴和教育公平。解析乡村学生跨尺度流动的内涵并构建其研究框架,融合县级统计数据和调查访谈数据对陕西省淳化县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① 淳化县乡村学生存在跨尺度流动现象并趋于加剧,突出表现为跨县域的跳跃流动成为主体和流动时间提前至幼儿园阶段,乡村义务教育设施的小规模化趋势和学前教育设施“城挤乡空”的潜在风险因此出现。② 乡村学生跨尺度流动的影响因素呈4级递阶结构,进城落户和随迁就学政策是深层动因,教育资源配置、父母文化程度与学校教学质量、家庭经济资本、父母籍贯分别为中层与浅层影响因素,父母工作地、家庭购房情况、学校寄宿条件和上学距离是表层直接影响因素。③ 推力因素和家庭心理门槛的消除促使乡村学生流出,但实现流动需克服“人、钱、居”三大中间阻力和路径门槛,流入地的最终确定则受拉力因素和区位门槛的共同作用,整个流动过程的发生始终受资源分配不均形成的梯度力和随迁就学等政策的影响。建议多渠道增加乡村优质教育资源供给,扩大省级政府及副省级城市的教育统筹权,推动教育治理模式的流动性转向。  相似文献   
54.
55.
矿井水文地质条件分类评价是矿井水害防治的重要工作。通过研究矿井复杂的水文地质条件、评价机理及国内外矿井水文地质条件分类评价的研究现状,给出了矿井水文地质条件的分类依据和两种方案,并进行了具体分类。阐述了各类水文地质条件的特点,在分类结果与影响因素的基础上,详细给出了矿井水文地质条件评价指标、内容、评价手段方法。对徐州大屯姚桥煤矿矿井水文地质条件进行了实例分类评价,对类似矿井的水害防治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56.
Harmful algal blooms (HABs), such as dinoflagellate blooms, have adverse effects on coastal water environments, causing seafood contamination and aquaculture ec...  相似文献   
57.
研究目的】太原盆地作为优质岩溶热储分布与城市供暖需求匹配良好的地区之一,其岩溶地热系统的形成演化与成因要素的研究对本区地热资源的整体开发以及断陷盆地型地热资源展布规律的认识均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研究方法】本文在综合前人研究成果与最新54口地热井资料的基础上,分析了太原盆地岩溶地热系统的热源、热储展布和水热动力学特征,并分8个单元评价了地热资源量。【研究结果】结果表明,岩溶热储发育的层位主要为华北板块广泛分布的下古生界奥陶系,经历了早古生代末的表生岩溶、晚古生代的直接盖层沉积、中生代岩溶地热系统初始形成、新近纪的改造与第四纪最终定型等5个阶段。该地热系统的热源来自于新生代裂谷盆地产生的高大地热流(最高达79.12 mW/m2),热传递方式可分为强烈对流型(盆地边缘)和热传导型(盆地内部)截然不同的两类。热储储集性能具纵向分层、平面分带特征。在纵向上识别出15~20层有效储集段,累计厚度160~180 m,可划分为3~4层主力含水段;在平面上有利储集带主要受NE向隐伏构造的控制,且主力含水层在运移过程中易发生“越流”现象。盆地中段的奥陶系热储因埋藏适中(约400~1900 m)、且储层温度较高(30~75℃),是最有利的勘探开发区。依据热储体积法评价出太原盆地岩溶地热系统可利用的静态地热资源量为83.03×108 GJ,折合标煤2.83×108 t。【结论】年开采地热资源量可满足1502万m2的供暖面积。鉴于目前已开发资源仅占可开发的23.3%,开发潜力巨大。创新点:根据区域构造-沉积旋回对地热系统组成要素的控制作用,剖析山间断陷盆地岩溶地热系统的成因模式;结合地热井产水量与测井曲线解释成果,分析热储物性纵向分层、平面分带的规律;采用热储体积法分区块精细评价太原盆地岩溶地热系统的地热资源量。  相似文献   
58.
用Hooke-Jeeves方法进行水文地质参数寻优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模型验证阶段的水文地质参数调整一直是地下水数值模拟过程中的关键步骤。传统的参数调试方法如试估—校正法既需要大量的时间,又必须凭借经验进行人工干预。这对于本就缺少经验的人来说是无法逾越的难题。因此前人研究了包括单纯形等多种自动优化方法来反求水文地质参数。本文采用的Hooke-Jeeves法是一种算法简单,便于使用的优化方法,它避免了单纯形法必须先形成一系列单纯形顶点及通过形心寻优的麻烦,而是根据误差下降趋势直接寻优获得结果。方法首先将反求水文地质参数问题简化为一无约束优化问题,最终运用Hooke—Jeeves方法对问题进行求解,是一种简单且实用的方法。  相似文献   
59.
对比分析4种室内地磁基准图的构建算法,选取两种场景进行实验,并采用均方差、交叉验证法、积分均方误差等评价指标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协同克里金插值算法有更高的精度,但构建速度较慢;标准高斯过程回归有更快的构建速度,但精度略低。因此,对于有高精度需求的场合可采用协同克里金算法;对于实时性要求高的情况,标准高斯过程回归更能满足需求。  相似文献   
60.
郯庐断裂带是渤海海域重要的活动断裂带,控制着该地区油气成藏的生储盖运圈保条件。以辽东湾坳陷辽中凹陷为研究对象,利用三维地震资料、平衡剖面分析对郯庐断裂几何学特征、演化特征进行研究;在此基础上,分析郯庐断裂走滑活动对烃源岩发育、分布、演化及生排烃的影响。辽东湾坳陷新生代构造演化分为为五个构造演化阶段、三个构造演化旋回。郯庐断裂走滑活动可错开先期、同期发育的烃源岩,改变烃源岩位置及生烃潜力的空间分布,有利于形成局部水体更深的还原环境,发育生烃潜力更大的烃源岩。走滑活动使断裂带附近地温梯度和大地热流升高,有利于降低生烃门限。郯庐断裂不同时期不同部位具有不同的活动性质,对油气运移起封闭或者运移通道作用。东营组沉积期晚期和明化镇组下段沉积期至今的断裂走滑活动与烃源岩大量生排烃期、油气成藏时期具有良好的匹配关系,提出郯庐断裂走滑活动可形成"拖曳"生排烃现象,使与走滑断层相关的圈闭中即使烃源岩条件较差亦可能具有勘探价值,从而突破了传统的油气勘探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