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34篇
  免费   332篇
  国内免费   365篇
测绘学   90篇
大气科学   351篇
地球物理   445篇
地质学   812篇
海洋学   240篇
天文学   82篇
综合类   176篇
自然地理   235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34篇
  2022年   98篇
  2021年   108篇
  2020年   101篇
  2019年   91篇
  2018年   97篇
  2017年   115篇
  2016年   125篇
  2015年   107篇
  2014年   120篇
  2013年   122篇
  2012年   102篇
  2011年   122篇
  2010年   88篇
  2009年   114篇
  2008年   89篇
  2007年   89篇
  2006年   71篇
  2005年   59篇
  2004年   43篇
  2003年   46篇
  2002年   39篇
  2001年   36篇
  2000年   33篇
  1999年   64篇
  1998年   44篇
  1997年   54篇
  1996年   26篇
  1995年   28篇
  1994年   27篇
  1993年   20篇
  1992年   30篇
  1991年   21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13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3篇
  1978年   1篇
  1971年   1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61.
根据新一轮国土资源大调查的目标任务,对地质生态调查的内容、方法及成果提交等问题进行了探讨,提出了以人类经济技术活动对地质生态的影响作为主要调查内容,并以地质生态填图和多S技术为主要方法手段的意见。  相似文献   
962.
苏鲁超高压变质带广泛发育新元古代花岗片麻岩,这些新元古代花岗片麻岩通常被认为与扬子克拉通具有亲缘性。本文基于新的调查资料,综合前人研究成果,提出新元古代花岗岩是华北克拉通新元古代时期大陆裂解产物、并在三叠纪华南与华北碰撞造山期间作为华北板块大陆边缘南向深俯冲的新认识。主要依据如下:(1)新元古代花岗岩与华北克拉通胶北地块为侵入接触关系,五莲-即墨-牟平断裂带并非北苏鲁超高压变质带与胶北地块的初始接触界线;(2)新元古代花岗片麻岩中有大量胶北地块的古老地壳物质,记录了~1.85 Ga的华北克拉通化变质事件;(3)胶北地块上晚侏罗世花岗岩中存在大量新元古代继承锆石,但缺少三叠纪的弧岩浆记录;(4)胶北地块东南缘存在三叠纪角闪岩相变质作用证据,指示胶北地块三叠纪的俯冲作用;(5)区域地球物理信息指示北苏鲁超高压变质带深部地壳属于华北克拉通和北东东向构造线方向。新的认识将有助于对华北克拉通新元古代构造演化和大别-苏鲁造山带形成过程的重新认识,为胶东中生代金成矿作用提供新视野。  相似文献   
963.
宾参1井是松辽盆地北部宾县断陷中的第一口参数井,钻遇白垩系地层,自下至上依次为沙河子组、营城组、登娄库组、泉头组和青山口组。在对宾参1井白垩系暗色泥岩进行一系列有机地球化学样品分析测试的基础上,从有机碳(TOC)、氯仿沥青"A"、有效碳(PC)、生烃潜量Pg(S1+S2)、热解峰温Tmax值、镜质体反射率(Ro)、烃源岩气相色谱特征、干酪根碳同位素特征、干酪根元素特征和源岩甾萜烷特征等方面着手,从有机质丰度、有机质类型和有机质成熟度三个角度认识该井白垩系烃源岩,并进行烃源岩的初步评价,认为:(1)青一段干酪根主要为Ⅱ1和Ⅱ2型,其中、下部已进入生油门限,属于非—差烃源岩,个别深度段为较好烃源岩,其上部及青二、三段处于未成熟阶段;(2)泉头组和登娄库组干酪根主要为Ⅲ型,已进入成熟生油阶段,前者属于非—差烃源岩,后者属于差烃源岩;(3)营城组和沙河子组干酪根主要为Ⅲ型,有些层段为Ⅱ2型,处于高成熟—过成熟阶段,以生气为主。对该井白垩系烃源岩的认识和初步评价为勘探程度极低的宾县凹陷含油气前景的评价预测和石油地质研究奠定了基础,具有现实意义和重要的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964.
受历史汞矿开采活动影响,万山汞矿区稻田遭受了严重的汞污染.为了查明万山汞矿区稻田土壤的汞污染现状以及评估其环境质量改善情况,系统采集了受汞矿区影响的五条主干河流沿岸稻田土壤进行汞含量分析,评价总汞和甲基汞污染程度及其生态风险,并与2008 年以来该区域稻田土壤汞数据进行对比.结果表明,研究区稻田土壤的总汞含量为0.21...  相似文献   
965.
Cryospheric change in China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This paper provides an overview of the current status of the cryosphere in China and its changes. Up-to-date statistics of the cryosphere in China are summarized based on the latest available data. There are 46,377 glaciers in China, covering an area of 59,425 km2. The glacier ice reserve is estimated to be about 5600 km3 and the annual glacier runoff is about 61.6 × 109 m3. The continuous snow cover extent (> 60 days) in China is about 3.4 × 106 km2 and the maximum water equivalent is 95.9 × 109 m3 yr− 1. The permafrost area in China is about 1.72 × 106 km2. The total ground ice reserve on the Qinghai–Tibetan Plateau is estimated to be about 10,923 km3. Recent investigations indicated that glacier areas in China have shrunk about 2–10% over the past 45 yr. Total glacier area has receded by about 5.5%. Snow mass has increased slightly. Permafrost is clearly degrading, as indicated by shrinking areas of permafrost, increasing depth of the active layer, rising of lower limit of permafrost, and thinning of the seasonal frost depth. Some models predict that glacier area shrinkage could be as high as 26.7% in 2050, with glacier runoff increasing until its maximum in about 2030. Although snow mass shows an increasing trend in western China, in eastern China the trend is toward decreasing snow mass, with increasing interannual fluctuations. Permafrost degradation is likely to continue, with one-third to one-half of the permafrost on the Qinghai–Tibetan Plateau anticipated to degrade by 2100. Most of the high-temperature permafrost will disappear by then. The permafrost in northeastern China will retreat further northward.  相似文献   
966.
矿山地质环境是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历史遗留露天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工作日益紧迫。本文在查明山东省济宁市历史遗留露天矿山分布、地质环境问题的类型及特征、已开展工程采取的治理措施及存在问题等的基础上,结合城镇、交通、河流、自然保护区等国土空间及生态保护格局,着力构建“一核、一带、两片区”矿山修复总体布局。提出因地制宜选择植被修复措施,设计阶段应重视养护和管护措施的提出和制定,积极吸引社会资金等建议。  相似文献   
967.
青海省位于青藏高原的东北部,处于秦祁昆造山系和北羌塘—三江造山系两个一级构造单元的拼合部位,先后经历了基底形成、发展及原—古—新特提斯洋扩张消减、闭合碰撞的复合造山及高原隆升过程,并在长期的地质构造演化中,在特定的时空域相伴发生不同的成矿作用并形成与之相配套的矿床系列。本文根据青海省“358地质勘查工程”及找矿突破战略行动实施以来取得的最新矿产勘查成果,通过对已发现的137种矿产、895处矿床和4 597处矿(化)点的成矿地质构造环境、成矿地质条件、成矿特征、成矿作用、成因类型、成矿时代及成矿规律的系统总结研究,运用陈毓川等提出的成矿系列理论,按照5个成矿系列序次(层次),划分出青海省主要矿床成矿系列组14个、成矿系列46个,成矿亚系列76个和矿床式131个。最后提出了最具找矿前景的11个成矿系列组、25个成矿系列、44个成矿亚系列及其63个典型矿床式,并按成矿区带做了简要总结分析。  相似文献   
968.
帕米尔弧形构造带东北缘晚新生代沉积特征的研究对于理解帕米尔构造带弧形扩展机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对帕米尔弧形构造带东北缘的晚新生代沉积地层的沉积特征对比研究和重矿物采样与组份分析,建立了帕米尔弧形构造带东北缘地区的晚新生代沉积联合柱状对比图和重矿物组份变化曲线.研究结果表明,晚新生代沉积与重矿物变化主要记录了帕米尔弧...  相似文献   
969.
商丘雾变化的气候特征及天气分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依据商丘市8个站1961~2004年雾资料,分析了大雾天气的分布和气候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商丘市雾的地理分布是西部睢县至宁陵一带为多雾区,南部柘城至夏邑一带为少雾区。宁陵出现大雾最多,睢县次之,柘城雾日最少。年际变化总体呈上升趋势。月际变化呈“V”型特征,秋冬季雾最多,夏季最少。雾的日变化一般在下半夜到清晨日出前后形成,05:00~06:00最易生成大雾,雾消时间一般在06:00~12:00,日出后07:00~08:00雾最容易消散。最长连雾日一般出现在11至次年1月,而1月出现最长连雾日的次数最多。雾的持续时间3 h以下的短雾最多,12~24 h的最少,没有超过24 h的长雾,连雾时间最长为23.3 h。年最多雾日,宁陵最多为120 d,柘城最少只有32 d,其余各站在40~77 d之间。商丘市雾发生时的地面天气形势主要有大陆高压型、冷锋前暖区型、均压场型和(低压)倒槽型。  相似文献   
970.
省地气象台精细化天气预报系统   总被引:13,自引:6,他引:7  
应用先进的中尺度数值模式和业务平台,集成并行计算、可视化工具等软件,为我国地方、军队等气象业务提供一套切实可行的精细化天气预报系统。经检验系统的24 h晴雨预报准确率可以达80%以上,对暴雨的预报也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应用在海浪预报中,可以显著提高预报准确率。系统的设计有利于基层台站的实际业务应用和模式本地化处理,无论从硬件要求,还是软件的应用和预报水平检验,系统都适合省地台站开展精细化预报业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