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19篇
大气科学   7篇
地球物理   25篇
地质学   17篇
海洋学   9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9篇
自然地理   6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6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1.
多环芳烃油指纹应用于船舶溢油鉴别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溢油种类主要包括船舶燃料油和原油,二者性质的差异决定了鉴别方法也相应不同,寻求适合于船舶溢油的鉴别方法具有重要意义。在使用柱色谱层析方法对样品进行分离前处理的基础上,以气相色谱/质谱方法(GC-MS)为主要分析手段,对溢油样品和可疑船舶溢油源样品的多环芳烃油指纹特征进行对比,并在多环芳烃油指纹参数的基础上进一步进行多环芳烃内组成三角图分布特征与聚类分析研究,成功为珠江口水域某船舶溢油事故追踪到肇事溢油源。结果表明:取自丁船的油样和现场溢油样芳烃油指纹特征最为相近,是此次溢油事故的溢油源。受风化作用后的船舶燃料油中饱和烃类化合物数量稀少,且含量极低,不适合用于溢油鉴别,而多环芳烃类化合物较饱和烃类化合物而言具有含量高、种类丰富的特点,是该类溢油鉴别的主要油指纹依据。使用油指纹参数进行可疑溢油源识别时,充分考虑油品中有机分子所受风化影响程度的不同是风化条件下溢油鉴定的关键。因此,多环芳烃油指纹可以有效应用于船舶燃料油溢油的鉴别。  相似文献   
32.
在深入研究GIS系统的基础上,创造性地提出在Web GIS平台上开发新疆强震数据共享系统设计构想,给出系统设计核心思路,为新疆强震数据的统一管理、查询、运用提供建设性思路.  相似文献   
33.
基于以往钻井资料和相关测试数据,结合野外调查,初步分析探讨认为凤山盆地为一倾向北西的单斜构造,白垩系九佛堂组页岩层系总厚度大,上部频繁交替的致密泥质岩可作为良好的盖层,为形成页岩气藏提供了物质基础和保存条件,具备一定的页岩气成藏潜力。同时,周边地区中生代断陷盆地沉积环境多与凤山盆地类似,白垩系富有机质页岩沉积厚度大,且在已有油页岩钻孔有涌气显示,分析可将该页岩层系作为页岩气勘查突破的新方向。  相似文献   
34.
1984年秋,我们在山东省莱阳县团旺乡南李格庄和团旺村莱阳组第三段采集了昆虫化石。这个地区以往昆虫化石发现较少,仅秉志(C.Ping)在1928年描述了3个采于团旺的种:黑隐翅摇蚊(Chironomaptura melanura Ping)、长肢裂尾(虫甲)(Coptoclavalongipoda Ping)和莱阳中长蝽(Mesolygaeus laiyangensis Ping)。莱阳盆地南部的昆虫化石极其丰富,本文共描述了其中6科10属10种,其中1新科6新属6新种,两个已知属  相似文献   
35.
长白山天池火山区深部流体成分及其稳定同位素组成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7       下载免费PDF全文
天池火山区深部流体成分和稳定同位素组成特征指示,该区地下有相对独立的四个含水层。2.2km以上为冷水层,2.2-3.4km、3.5-3.9km、4km以下分别为上部、中部和深部热水层。现代水热活动均伴随强烈的深源气体释放,碳和氦同位素比值揭示,这些气体属幔源气体,其中仅混入少量大气,壳源物质混染不明显。大规模幔源气体释放主要集中在天池火山湖周围,这表明该区地壳浅部可能存在一定规模的热的幔源岩浆体。据碳同位素地质测温估算,该岩浆体的热变质带顶部距地面约5km.气体动态变化显示该岩浆体目前处在不稳定期,值得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36.
上官志冠 《中国地震》1996,12(2):202-208
本文根据1993年6月至1994年1月滇西及其邻近地区数次中强以上地震前CO2,N2,Ar,Rn等气体组分释放动态的观测结果,研究了气体的物质迁移对其前兆异常变化的影响,发现深,浅源气体的震前趋势性异常释放和短临突跳异常的发生时间具有明显的有序性,基本模式是源自深部的气体组分的震前异常变化总是上先于浅源气体,这种现象在强震发生前更为明显。作者认为,导致深一浅源气体异常变化有序发生的原因与气体物质迁  相似文献   
37.
稻田CH4的传输   总被引:28,自引:1,他引:28  
通过对稻田CH_4排放、土壤CH_4产生率以及植物体CH_4传输、气泡、液相扩散这三种排放路径的同时测量后发现:CH_4氧化作用在下午CH_4排放路径通畅时较小;阴雨天气造成CH_4排放率降低会增加CH_4在土壤中的氧化量。早稻CH_4传输效率在6月上、中旬较高,晚稻则在水稻生长初期的7月下旬最高,这主要是两季水稻的生长季节中气候因子的差异造成的。只有在较短的时间尺度内,当水稻植物体、气候因素维持相对恒定时,CH_4产生率和稻田甲烷排放才显出正相关性。 水稻植物体内有明显的CH_4浓度梯度。水稻的切割控制实验发现,通过植物体排放CH_4的比例随季节而变化,在进行单株植物体排放测量时发现了同样结果,早稻和晚稻CH_4通过水稻植物体的传输平均分别占CH_4总体排放的73.18%(43.07—97.88%〕及54.98%(11—99.95%);植物体对CH_4排放的作用在早稻大于晚稻;水稻植物体排放CH_4的能力的季节变化对早、晚稻类似,随着水稻的生长而不断增强,到水稻抽穗中期达到最大,以后则随水稻的成熟而变小;水稻植物体排放CH_4的能力与水稻植物体的高度存在极大的线性正相关。土壤中CH_4的浓度远远大于大气中的CH_4含量(10—10~4倍),根部区域土壤CH_4浓度小于水稻行间土壤中的;在垂直方向,CH_4浓度在14cm深的土壤中最大,与土壤浅层有  相似文献   
38.
稻田土壤中的CH4产生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通过对意大利稻田及我国湖南地区稻田土壤中CH_4产生率的实地测量,甲烷产生主要发生在稻田土壤耕作层的还原层(2—20cm),但不同的农业操作对此有较大的影响;在意大利稻田中7—17cm土壤层是重要的甲烷产生区域,13cm处的CH_4产生率最大;由于我国湖南地区独特的有机肥铺施操作,土壤中甲烷的产生在土壤上部即耕作层氧化层以下(3—7cm)就达到最大值。土壤湿润度能影响土壤主要CH_4产生区域的深度,当土壤湿润度低于某个临界值后,主要的CH_4产生区域将向土壤深处移动,CH_4产生量也明显减少。种植水稻的稻田土壤中CH_4产生率要比不种水稻的大,同块稻田中CH_4产生率还有一定的空间变化。另外,水稻植物根部土壤比水稻行间土壤能产生较多的CH_4。在大多数情况下CH_4产生率在下午大于上午,但在一日间没有明显的日变化规律,因此CH_4排放路径的日变化可能是CH_4排放日变化的主要原因。在湖南地区不同施肥和水管理稻田的CH_4产生率差别十分显著。这种差别能完全在CH_4排放率的差异上体现出来。总有机酸含量差别在各不同施肥田中较小而在各不同水处理田中较大实验室培殖发现温度能够较大地影响土壤CH_4产生率,每上升10℃,甲烷产生率能增加3倍多。在整个水稻生长季节中,仅施化肥或不施肥的意大利稻田土壤中CH_4产生率随时  相似文献   
39.
北京地区部分碳酸盐糜棱岩和碳酸盐假熔岩碳氧同位素组成的测试结果表明,碳酸盐岩在发生塑性变形时其δ13C、δ18O值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同位素证据表明,碳酸盐糜棱岩的形成温度较低,并具有缓慢冷却的生成环境;碳酸盐假熔岩具有高温淬冷的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它的形成可能与发震断层的迅速破裂过程有关。研究断层面附近产出的碳酸盐岩的稳定同位素组成对确认古地震事件是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40.
时间结构变异分析法在伽师-巴楚震群序列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97~2003年新疆伽师-巴楚地区发生了包含27次5级以上地震的罕见强震群活动。震群活动分别经历了1997、1998和2003年3个不同强度的地震时段。在不同时段内的5级以上地震前,地震活动均出现过不同程度的增强-平静变化。为了有效界定序列丛集(增强)-平静变化的前兆意义,寻找临震预测的时间判据,本文从地震活动过程的非线性特征入手,分析研究震群序列的时间结构特征,判定发震系统的随机性大小,确定当前序列的变异程度,进而预测序列未来的发展趋势。以震群活动区附近的喀什地震台记录的序列目录为资料,以序列中MS≥5地震为起点,以下一个5级以上地震为终点,分段统计分析地震序列的时间结构关系。主要结果为:①序列绝大部分5级以上地震前,时间变异系数均有不同程度的异常显示。②在定义δ≈1之后的10天之内,震群中发生5级以上地震的可能性很大。③时间变异系数有3种类型,即持续变异、单点变异、无变异。④5级与6级地震前的δ值变化过程相似,其值域大小没有明显区别。在震群型序列中,依据δ≈1无法准确界定当前序列的属性(前震序列还是余震序列)和判定后续震级,只能判断序列中可能会发生5级以上地震。⑤序列临界丛集性质是分层次的。只有在某一震级时,序列才会出现临界丛集变异状态。⑥时间变异系数有明确的物理意义。当地震活动出现丛集-平静现象之后,它可以清晰地描述发震系统的随机状态,进而有效界定这种丛集-平静变化是否具有前兆意义。在地震频次衰减基本正常(h>1)且无突出的丛集-平静状况下,通过时间变异系数也可以发现序列的异常变化。反之,在震群活动晚期,当出现许多地震平静现象之后,即使在h<1的状态下,时间变异系数也并未出现异常显示,这表明δ值诊断法具有较好的普适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