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697篇 |
免费 | 307篇 |
国内免费 | 364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90篇 |
大气科学 | 335篇 |
地球物理 | 433篇 |
地质学 | 809篇 |
海洋学 | 241篇 |
天文学 | 85篇 |
综合类 | 159篇 |
自然地理 | 216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7篇 |
2023年 | 41篇 |
2022年 | 97篇 |
2021年 | 105篇 |
2020年 | 106篇 |
2019年 | 93篇 |
2018年 | 96篇 |
2017年 | 110篇 |
2016年 | 128篇 |
2015年 | 103篇 |
2014年 | 114篇 |
2013年 | 116篇 |
2012年 | 98篇 |
2011年 | 120篇 |
2010年 | 75篇 |
2009年 | 103篇 |
2008年 | 88篇 |
2007年 | 82篇 |
2006年 | 67篇 |
2005年 | 55篇 |
2004年 | 41篇 |
2003年 | 47篇 |
2002年 | 39篇 |
2001年 | 36篇 |
2000年 | 31篇 |
1999年 | 61篇 |
1998年 | 42篇 |
1997年 | 51篇 |
1996年 | 25篇 |
1995年 | 26篇 |
1994年 | 24篇 |
1993年 | 19篇 |
1992年 | 29篇 |
1991年 | 23篇 |
1990年 | 11篇 |
1989年 | 15篇 |
1988年 | 6篇 |
1987年 | 3篇 |
1986年 | 7篇 |
1985年 | 1篇 |
1984年 | 1篇 |
1983年 | 4篇 |
1982年 | 3篇 |
1981年 | 1篇 |
1980年 | 2篇 |
1979年 | 3篇 |
1978年 | 1篇 |
1971年 | 1篇 |
1958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3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本文综述了水汽来源状况、降水季节变化、火山喷发、太阳活动等气候环境因素对极地冰雪中同位素含量的可能影响及其程度 ,以及降水区域不均衡性、降水年际不均衡性、逆温层和同位素在冰雪中的扩散迁移作用等几种不稳定因素可能对冰雪同位素分析造成的干扰 ;在此基础上 ,综述了极地冰雪中δ1 8O、δD和其差值d(d =δD - 8δ1 8O)与局部或全球气温之间的一些线性关系 (包括全球尺度 ,格陵兰地区 ,南极地区等 )及它们在空间分布上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42.
江苏地表湿润状况的变化趋势与区域特征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了解江苏省地表湿润状况,利用江苏省60个气象站1961-2005年月降水和月平均气温资料,通过构造一个既包含降水变化又考虑温度变化对潜在蒸发影响的干湿指标一地表湿润指数Hf=P/Pe(P为观测的月降水总量,Pe为月最大潜在蒸发),采用M-K法,对比分析了江苏省区域平均地表湿润指数的年代际变化特征及季节性差异,并讨论了它与降水和气温的联系,突出了在全球变暖背景下温度变化对干湿变化的重要影响.最后给出了地表湿润指数各季节变化趋势的地理分布.结果表明:苏北和苏南地区的年际变化趋势基本相反.由于温度的升高苏北苏中地区均出现变干趋势,苏南部分地区降水显著增加却没有呈现显著变湿趋势.江苏地区的干化趋势主要发生在春秋季节. 相似文献
43.
试论岩溶地面塌陷的类型划分 总被引:4,自引:6,他引:4
<正> 岩溶地面塌陷,近年来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但有关岩溶地面塌陷的分类,论述不多,笔者据岩溶塌陷调查,写成本文以期抛砖引玉,文中不妥之处,敬请批评指正。一、岩溶地面塌陷的概念岩溶地面塌陷(简称岩溶塌陷或塌陷),是岩溶地区常见的一种动力地质现象。可以出现于裸露型岩溶山区,在地下溶洞及岩溶管道发育时期,于溶洞顶部或岩溶管道上方形成一些陷落性的洼地、落水洞、竖井、漏斗等地表岩溶形态;也可于覆盖型或埋藏型岩溶区,被充填(或半充填)的溶洞、管道的充填物被掏空,上覆基岩或土层失稳后造成。塌陷的结果,是使岩溶作用向一个新的水平发展,或改变溶洞、地下管道的发育方向。目前,研究较多的,主要是覆盖型岩溶区的塌陷。塌陷在一个地区可以反复出现,后期塌陷可以继承早期塌陷而复生。 相似文献
44.
研究不同区域黄土颗粒和孔隙大小、形状和排列的定量差异,针对甘肃兰州、陕西西安和山西运城的原状黄土的电镜照片进行定量分析。首先应用Autocad描绘获得颗粒和孔隙的边界,拉开各对象后填充,然后导入到图像分析软件中获得各对象的长轴,短轴、周长、面积和长轴方向角;其次应用得到的参数计算反映对象大小、形状和定向排列的定量参数;最后比较不同区域原状黄土中颗粒和孔隙的定量参数差异。结果表明:甘肃兰州黄土颗粒的平均直径最大,形状最偏离圆形,三个区域颗粒排布在空间分布均匀;甘肃兰州黄土的孔隙平均直径与陕西西安的接近,形状更偏离圆形;颗粒的平均直径接近于孔隙的平均直径,颗粒形状更接近于圆形。 相似文献
45.
青藏公路沿线土壤微生物数量变化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以青藏公路沿线土壤为研究对象, 研究了土壤可培养微生物数量的变化特征及影响因子. 结果表明: 青藏公路沿线土壤可培养微生物数量为0.77×106~2.44×107CFU·g-1dw; 沿青藏公路从南(申格里贡山)到北(西大滩), 土壤可培养细菌与真菌数量表现为先迅速减少, 然后渐趋平缓; 可培养放线菌数量先减少后增加; 土壤总氮、 有机碳和含水量逐渐降低, 而pH值逐渐升高. C/N比率与真菌/细菌比率变化趋势相似, 均为先增加后减少. 土壤可培养微生物数量与理化因子的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 青藏公路沿线土壤微生物数量主要受纬度和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表现为微生物数量与纬度和pH值显著负相关, 而与总氮、 有机碳和含水量极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46.
中山站至DomeA冰川学考察断面是国际ITASE计划的核心断面之一。首次利用GIS开展了该断面的数据处理与信息提取 ,采样点的布设与管理。介绍了ADD数字地图拼接与裁剪 ,野外数据和BEDMAP数据地理坐标投影变换的方法。利用ArcView内插等高线方法对GPS导航仪高程数据进行了校正。沿考察路线提取了BEDMAP的冰下基岩高程和冰厚度数据 ,以及冰盖表面的坡度与坡向数据。指出应进一步开展该断面以及兰伯特冰川盆地GIS应用研究。 相似文献
47.
48.
Sequential extraction and leaching characteristics of heavy metals in abandoned tungsten mine tailings sediments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Pyeong-Koo Lee Min-Ju Kang Ho Young Jo Sang-Hoon Choi 《Environmental Earth Sciences》2012,66(7):1909-1923
The chemical speciation of potentially toxic elements (As, Cd, Cu, Pb, and Zn) in the contaminated soils and sulfides-rich tailings sediments of an abandoned tungsten mine in Korea was evaluated by conducting modified BCR sequential extraction tests. Kinetic and static batch leaching tests were also conducted to evaluate the potential release of As and other heavy metals by acidic rain water and the leaching behaviors of these heavy metals. The major sources of the elements were As-, Zn- and Pb-bearing sulfides, Pb carbonates (i.e., cerussite), and Pb sulfates (i.e., anglesite). The biggest pollutant fraction in these soil and tailing samples consists of metals bound to the oxidizable host phase, which can be released into the environment if conditions become oxidative, and/or to residual fraction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otal element concentrations was observed between the tailings sediments and contaminated soils. For both sample types, almost no changes occurred in the mobility of As and the other heavy metals at 7 days, but the mobility increased afterwards until the end of the tests at 30 days, regardless of the initial pH. However, the mobility was approximately 5–10 times higher at initial pH 1.0 than at initial pHs of 3.0 and 5.0. The leached amounts of all the heavy metal contents were higher from tailings sediments than from contaminated soils at pH > 3.0, but were lower at pH < 3.0 except for As. Results of this study suggest that further dissolution of heavy metals from soil and tailing samples may occur during extended rainfall, resulting in a serious threat to surface and groundwater in the mine area. 相似文献
49.
50.
2014年7月—2014年8月借助风速仪、微梯度集沙仪,通过野外监测系统获取的试验数据,对塔中地区2014年7月—2014年8月沙尘天气过程中贴地层输沙率进行分析,得出:0~85 mm高度内,随着风速的增大,35~85 mm无论是绝对的输沙量还是相对的输沙量都减少。0~85 mm高度内,各层输沙率最大值均出现在风速为8 m·s-1左右,波动较为显著;最小值出现在6.5 m·s-1左右,波动不明显;沙尘天气中,输沙率最大值出现在5~15 mm高度,最小值出现在35~85 mm高度。扬沙天气中,风速9.2 m·s-1时,输沙率最大值在0~5 mm处。沙尘暴天气,拐点风速为7.5 m·s-1,7.5 m·s-1时,输沙率增加不显著,7.5 m·s-1时,输沙率增加显著。通过微梯度集沙仪获得的上述试验数据是风沙工程设计的一个极重要工程参数,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