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95篇
  免费   832篇
  国内免费   1270篇
测绘学   515篇
大气科学   425篇
地球物理   789篇
地质学   2162篇
海洋学   773篇
天文学   48篇
综合类   309篇
自然地理   576篇
  2024年   35篇
  2023年   74篇
  2022年   195篇
  2021年   283篇
  2020年   213篇
  2019年   260篇
  2018年   211篇
  2017年   187篇
  2016年   196篇
  2015年   262篇
  2014年   255篇
  2013年   325篇
  2012年   299篇
  2011年   290篇
  2010年   302篇
  2009年   295篇
  2008年   292篇
  2007年   305篇
  2006年   294篇
  2005年   254篇
  2004年   172篇
  2003年   111篇
  2002年   129篇
  2001年   136篇
  2000年   94篇
  1999年   38篇
  1998年   19篇
  1997年   17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3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6年   1篇
  1974年   1篇
  1963年   1篇
  1958年   2篇
  1957年   3篇
  195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55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90 毫秒
961.
县(市)绝对地震应急能力评估方法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县(市)地震应急能力的高低直接关系到中国整个地震应急工作的成效.从县(市)绝对地震应急能力的内涵分析出发,结合汶川地震灾区县(市)地震应急能力实地调研工作取得的认识,首先初步构建了县(市)绝对地震应急能力指标体系框架;然后以四川省县(市)为例,在遵循科学性、系统优化和可操作性原则的基础上,构建了围绕着1个目标层,设定5...  相似文献   
962.
Based on the pentad mean ridgeline index of the western Pacific subtropical high (WPSH), the authors identified the two northward jumps of the WPSH from 1979 to 2008 and revealed their associations with the tropical SST anomalies. The authors show that the northward jumps, especially the second jump, exhibited remarkable interannual variability. In addition, the authors find that the two northward jumps were mutually independent and were influenced by the SST anomalies in the different regions of the tropical Pacific. The first jump was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the SST anomalies in the tropical central Pacific from the preceding winter to June. In contrast, the second jump was positively related to ENSO in the preceding winter, but this correlation tended to weaken with the decay of ENSO and disappeared in July. Instead, a positive correlation was found in the Indian Ocean. We therefore suggest that ENSO plays an indirect role in the second jump through the capacitor effect of the Indian Ocean.  相似文献   
963.
川滇及邻区Pn波速度结构和各向异性研究   总被引:8,自引:5,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川滇地区是中国大陆构造变形及地震活动最强烈的区域之一.本文利用从国际地震中心(ISC)、中国地震台网以及云南、四川、重庆三个省级地震台网的地震观测报告中严格挑选出的53673个Pn波到时数据,用Pn波层析成像方法反演了川滇地区的Pn波速度结构和各向异性.结果表明该地区上地幔顶部速度结构的横向变化与现代构造运动有明显的关...  相似文献   
964.
近30a北极平流层臭氧的季节和年际变化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合利用1978-2011年TOMS(Total Ozone Mapping Spectrometer)和OMI(Ozone Monitoring Instrument)臭氧总量资料,MLS(Microwave Limb Sounder)臭氧廓线资料以及NCEP/NCAR再分析气象场资料,对比研究了近30a南北极臭氧总量的年际变化和季节变化差异,重点分析了2010/2011年冬末春初北极臭氧出现的异常损耗现象,探讨北极春季臭氧低值产生的原因。结果表明:与南极地区一年四季都保持一个臭氧低值中心明显不同,北极臭氧总量的减少则是伴随着整个春夏季(4-8月),在秋季(10月)达到最低值,冬季(11月-次年2月)北极臭氧快速恢复,这主要是由于南北半球极地地区环流差异和温度差异造成的。南北两极年均O3总量呈下降趋势,两极地区O3总量年际变化最大的季节是春季。近30a,北极在1997和2011年春季(3-4月)分别达到极低值355DU和361DU,但近年来两极臭氧年际变化趋势不明显。2011年春季,北极地区出现的较严重臭氧低值现象从3月中旬至4月中旬持续了近1个月,2010/2011年冬春季平流层低温和臭氧低值对应关系很好。  相似文献   
965.
随钻声波测井钻铤模式波衰减规律研究与隔声体设计   总被引:10,自引:8,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随钻声波测井技术近年来发展很快,这门技术的关键技术之一是随钻仪器的隔声设计,以保证在随钻条件下有效地测量地层的声波信号.针对普遍采用的刻槽隔声技术,本文利用三维有限差分弹性波场模拟对钻铤刻槽前、后的声波响应进行了数值模拟和理论研究.通过模拟结果的理论分析给出了钻铤波固有阻带分布规律与钻铤尺寸关系和钻铤波衰减频段与刻槽宽...  相似文献   
966.
采用水浴加热低温消解浸取铁矿石样品,顺序注射-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光谱法测定铁矿石样品中砷和汞的含量.选择了消解试剂,研究了硼氢化钾浓度、载气流量、屏蔽气流量、溶液酸介质、载流、溶液酸碱比例、样品中的主要基体元素等因素对砷和汞测定的干扰,并确立了适宜的测定条件.砷浓度在0~100 μg/L与荧光强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砷的...  相似文献   
967.
由岩石学和地球化学研究表明:马家沟组白云岩主要为泥微晶白云岩和晶粒白云岩两种。泥微晶白云岩常与石膏或岩盐伴生,阴极发光呈中等橘红色光,有序度低,具较高的Sr、Na含量,与泥晶灰岩具相似的δ13C分布区间及稀土元素配分模式,Sr同位素值接近同期海水,包裹体均一温度近于地表温度,表明白云岩化流体为与海水密切相关的高盐度流体,为准同生白云岩化,可用蒸发泵模式解释其成因。晶粒白云岩伴生矿物少,偶见黄铁矿,晶体结构多曲面他形,阴极发光为中-弱橘红色光,有序度高,Sr含量较低,Na、Mn含量与泥微晶白云岩相近,稀土元素配分模式与泥微晶白云岩相似且与泥微晶灰岩相近,δ13C分布区间与泥微晶灰岩趋于一致,包裹体均一温度较高,说明晶粒白云岩与泥微晶白云岩具相似的白云岩化流体,该种白云岩为埋藏白云岩化,上覆沉积物不断压实封存卤水使其侧向流动为白云岩化提供了源源不断的Mg离子。  相似文献   
968.
本文在原有湿法化学分析结果基础上对南岭石的矿物化学式做了重新计算,纠正了原化学式的错误,并对晶胞参数做了精确测定。经晶体结构测定,确认本矿物不仅是以(AsO3)阴离子团的氧原子密堆积作为结构框架外,其中还出现了Fe-As成键的新特征,属于一种新结构类型的新矿物。红外光谱及穆斯堡尔谱分析测试显示了本矿物波谱学方面的特征。对矿物新的化学组成除采用电子探针、能谱手段以外,还运用SIMS离子探针证实了锂的确实存在。  相似文献   
969.
刘潜  于津海  苏斌  王勤  唐红峰  许海  崔翔 《岩石学报》2011,27(12):3575-3589
本文对福建沿海福清地区的锦城花岗岩和牛头尾花岗闪长岩进行了岩石地球化学、锆石U-Pb-Hf同位素分析.LA-ICP-MS锆石U-Pb定年结果显示锦城花岗岩的年龄为187±1Ma,为福建沿海首次发现的早侏罗世岩浆活动;牛头尾花岗岩形成时代为130±1Ma,代表燕山晚期(白垩纪)的一期岩浆活动.锦城花岗岩具有高5iO2、偏碱、高Fe2OT3等特征,为高钾钙碱性系列,岩石相对富集轻稀土,亏损Nb、Ta、Ti等高场强元素,富集Ba、Sr等大离子亲石元素,具高Rb/Sr( 1.31 ~ 1.93)比值及低Rb/Ba(0.26 ~0.29)、Eu/Eu*(0.30 ~0.56)、La/Yb(5.69 ~ 18.39),Sr/Y(2.24 ~2.29)比值,为典型的Ⅰ型花岗岩,且具有火山孤花岗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很可能形成于与俯冲相关的构造背景.牛头尾花岗岩相比锦城花岗岩低SiO2,贫钾,而富镁、钙,属于花岗闪长岩.其更亏损Nb、Ta及富集Ba、Sr,具较低Rb/Sr(0.27)、Rb/Ba(0.09)比值和较高的Eu/Eu*(0.98)、La/Yb( 16.87),Sr/Y( 19.08)比值,同样为具有弧特征的钙碱性Ⅰ型花岗岩,也形成于与大洋俯冲有关的构造背景.锦城花岗岩和年头尾花岗闪长岩具有相似的锆石Hf同位素组成,εHf(t)分别为2.18~4.73和1.25 ~4.15,tDMC均为~ 1.0Ga,表明二者起源于相同的新元古代新生地壳.结合已有的资料,本次研究发现锦城花岗岩与南岭地区同时代岩浆岩( 194 ~ 172Ma)在成因上有密切的联系,暗示古太平洋板决的俯冲很可能自早侏罗世开始.这样,华南古特提斯构造域向古太平洋构造域的转换很可能发生在早侏罗世之前,大致在205 ~ 190Ma期间.  相似文献   
970.
通过对流域内不同类型水取样分析,发现流经不同岩层的地下水具有不同的ρ(Sr2+)、ρ(Sr)/ρ(Ca)、ρ(Sr)/ρ(Mg)值.一般来说,流经砂岩层的基岩裂隙水ρ(Sr2+)低,而ρ(Sr)/ρ(Ca)、ρ(Sr)/ρ(Mg)值较高,当砂岩中的基岩裂隙水受到灰岩岩溶水或煤系地层水补给时,其ρ(Sr2+)、ρ( Sr...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