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5768篇 |
免费 | 2377篇 |
国内免费 | 1310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1002篇 |
大气科学 | 882篇 |
地球物理 | 1227篇 |
地质学 | 4078篇 |
海洋学 | 899篇 |
天文学 | 149篇 |
综合类 | 572篇 |
自然地理 | 646篇 |
出版年
2025年 | 9篇 |
2024年 | 164篇 |
2023年 | 230篇 |
2022年 | 348篇 |
2021年 | 366篇 |
2020年 | 319篇 |
2019年 | 384篇 |
2018年 | 366篇 |
2017年 | 360篇 |
2016年 | 382篇 |
2015年 | 373篇 |
2014年 | 372篇 |
2013年 | 468篇 |
2012年 | 489篇 |
2011年 | 498篇 |
2010年 | 473篇 |
2009年 | 447篇 |
2008年 | 473篇 |
2007年 | 438篇 |
2006年 | 433篇 |
2005年 | 329篇 |
2004年 | 237篇 |
2003年 | 232篇 |
2002年 | 299篇 |
2001年 | 284篇 |
2000年 | 177篇 |
1999年 | 121篇 |
1998年 | 55篇 |
1997年 | 61篇 |
1996年 | 47篇 |
1995年 | 44篇 |
1994年 | 21篇 |
1993年 | 30篇 |
1992年 | 26篇 |
1991年 | 22篇 |
1990年 | 12篇 |
1989年 | 12篇 |
1988年 | 5篇 |
1987年 | 4篇 |
1986年 | 10篇 |
1985年 | 5篇 |
1983年 | 3篇 |
1981年 | 3篇 |
1980年 | 2篇 |
1979年 | 3篇 |
1976年 | 2篇 |
1965年 | 2篇 |
1962年 | 2篇 |
1958年 | 2篇 |
1957年 | 3篇 |
排序方式: 共有94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61.
AN Zhisheng WANG Ping SHEN Ji ZHANG Yixiang ZHANG Peizhen WANG Sumin LI Xiaoqiang SUN Qianli SONG Yougui AI Li ZHANG Yechun JIANG Shaoren LIU Xingqi WANG Yong 《中国科学D辑(英文版)》2006,49(8):851-861
1 Introduction in China, with an area of 4400 km2 and a drainage area With the advancement of global change study, peo- of nearly 29,660 km2[2]. Occurring at a “climatic triple ple are paying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to the conti- junction” among the East Asian monsoon, Indian nental environment (in which we reside), its evolution Monsoon and the Westerly Jet Stream, it lies in the and its future tendency. As a component of the global transitional belt of the east monsoonal humid areas sys… 相似文献
62.
断陷湖盆隐蔽油藏预测及勘探的关键技术--高精度地震探测基础上的层序地层学研究 总被引:76,自引:6,他引:76
近十余年世界的我国隐蔽油藏勘探取得了巨大进展,其关键技术是高精度的三维地震及在此基础上的层序地层学研究,二者的结合已被油气产业部门当作勘探中的“权威性技术”。断陷湖盆在我国东部含油气资源的重要性居首位,控制层序形成演化的诸因素中,构造,古气候和在区域古地理格局中的位置对湖盆的类型和演化起着决定作用,需要按照断陷湖盆的沉积构造演化特征建立有预测功能的层序构成模式,在成熟的勘探区,重新建立等时层序地层格架,进行体系域精度的工业制图,阐明沉积体系的分布规律,使用高精度地球物理技术对圈闭定位,并对构造坡折带和低位域扇体给予重点注意,用这种技术方法指导隐蔽油气藏的勘探,已经并必将有许多重要发现。 相似文献
63.
INTRODUCTIONAquiculturearearedtidesignalsoceanpollutionanddisaster.Althoughenvironmentscientistshaveconductedmanyin depthresearchesonthecauseandformationmechanismofredtide ,manyofitsaspectsarestillunknownbecauseredtideisacomplexphenomenonandtheecologic… 相似文献
64.
面向地震应急准备的居民地遥感提取及量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运用灰度共生矩阵、数学形态学等方法提取新疆新源地区高分一号2 m分辨率影像居民地信息,运用目视解译、影像叠加分析、缓冲区分析等方法,进行居民地量化分级,为地震应急准备提供数据支持。结果表明:研究区在地震烈度为Ⅷ度及以下区域,埋压主要集中在单层结构为主的建筑区;当地震烈度高于Ⅷ度且造成多层建筑大面积倒塌时,县城等人口密集区为首要救援区;在地震应急准备时,应对交通条件三等区和交通条件四等区重点关注,增加应急物资储备点,对山区居民地,应考虑道路毁坏情况,转换救援方式,做好应急预案。 相似文献
65.
对长江三角洲晚第四纪地层沉积特征进行了精细研究,探讨了研究区层序地层格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浅层生物气成藏条件、特征和分布规律。研究表明,长江三角洲晚第四纪发育3期下切河谷,形成了3套沉积层序;因后期河流的强烈下切破坏,早期沉积层序往往被剥蚀殆尽,仅残留下部的河床相粗粒沉积,造成不同期河床相的叠置;相对而言,末次冰期以来形成的下切河谷沉积层序以相对完整的沉积相组合被保存下来。长江三角洲浅层天然气是未经运移的原生生物气,其主要富集于末次冰期以来的沉积层序内,气藏为自生自储同生型的岩性圈闭。河口湾—河漫滩和浅海相泥质沉积物既是气源岩,又是盖层,后者可作为良好的区域盖层;河口湾—河漫滩和河床相砂质沉积物为主要储集层。因此,研究区晚第四纪多期下切河谷沉积层序有利于浅层生物气藏的形成,特别是晚期下切河谷内河口湾—河漫滩相砂质透镜体以及河床相砂体可作为优先勘探目标。 相似文献
66.
67.
68.
69.
利用线阵CCD分辨率高、像素均匀等特点对光栅莫尔条纹进行细分是目前广泛采用的一种新技术。由于CCD具有自扫描能力,能将光强随空间分布的莫尔条纹信号转换成随时间变化的电信号,从而可以对光栅刻线的像的移动进行精确定位和直接数字化,改变传统莫尔条纹位相细分方法,实现对光栅栅距进行高倍数的细分。 相似文献
70.
华南地区早中生代经历了强烈的构造变形和岩浆活动,构造动力体制发生了重大的转换.这个时期大地构造过程及其发生的构造动力学背景一直是地学界争议的焦点同题之一.本文在系统总结前人工作成果的基础上,论述了华南早中生代构造变形样式和岩浆活动序列,区分了印支构造事件和早燕山构造事件及其产生的地质效应.研究结果表明,印支构造事件发生于中、晚三叠世(245~225 Ma),构造运动产生的变形形迹主要表现为近东西向褶皱和冲断-推覆构造以及NE-NNE向左旋走滑韧性剪切,其动力与华南-华北板块沿秦岭-大别造山带的陆-陆碰撞和华南地块南缘古特提斯洋的俯冲增生作用有关.这次挤压构造事件导致华南东部加里东褶皱基底强烈复活,地壳重熔型花岗岩沿十万大山-云开大山-武夷山构造带和雪峰山地区分布.早侏罗世早期(205~190 Ma)在华南存在一个岩浆活动沉寂期,早侏罗世晚期(190~180 Ma)沿南岭构造带发育具有伸展特征的A型花岗岩和双峰式火山岩.起始于中侏罗世晚期(~170 Ma)的早燕山构造事件,在华南形成了宽1300 km、NE-NNE向褶皱逆冲构造系统,地壳增厚作用和壳幔相互作用导致了软弱的华夏加里东褶皱基底的再次强烈复活,诱发了强烈的岩浆活动,东南沿海地区火山弧相继出现.这期构造事件记录了东部大洋板块向华南大陆之下低角度俯冲作用过程,并主导了华南晚中生代一系列陆内构造和岩浆活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