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456篇
  免费   1821篇
  国内免费   2543篇
测绘学   1146篇
大气科学   932篇
地球物理   1484篇
地质学   4217篇
海洋学   1496篇
天文学   62篇
综合类   494篇
自然地理   989篇
  2024年   66篇
  2023年   144篇
  2022年   432篇
  2021年   505篇
  2020年   408篇
  2019年   468篇
  2018年   452篇
  2017年   364篇
  2016年   361篇
  2015年   462篇
  2014年   416篇
  2013年   559篇
  2012年   656篇
  2011年   615篇
  2010年   622篇
  2009年   578篇
  2008年   628篇
  2007年   592篇
  2006年   531篇
  2005年   459篇
  2004年   334篇
  2003年   212篇
  2002年   253篇
  2001年   247篇
  2000年   187篇
  1999年   94篇
  1998年   25篇
  1997年   19篇
  1996年   15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4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2篇
  1984年   11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4篇
  1978年   3篇
  1975年   2篇
  1964年   1篇
  1957年   2篇
  1954年   1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971.
农户尺度的黄土高原乡村干旱脆弱性及适应机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干旱脆弱性及人类对干旱的适应机理分析是干旱及半干旱地区人地关系研究的重要内容,也是西北地区乡村人地系统可持续性研究的新视角。本文运用Turner脆弱性分析框架,将其改进应用到黄土高原乡村农户的干旱脆弱性及其适应领域,选取榆中县和长武县气象数据和农户调查数据,应用主成分分析、综合指数法、差异性分析和鲁棒性分析等方法分别对指标权重、农户干旱脆弱性指数及其差异性与脆弱性指数的不确定性进行分析与检验,并从适应能力、适应策略和适应模式三个层面揭示适应机理。主要结论为:①中连川乡农户干旱脆弱性指数大于洪家镇,且不同村落间农户干旱脆弱性指数差异显著;②农户干旱适应机理为暴露—敏感性影响农户收入,农户生计系统是适应干旱暴露扰动的决定因子,农户类型、生计方式、土地利用、灌溉设施和政策扶持的差异性产生不同的适应模式和适应效果;③农户干旱脆弱性指数排名出现频率较高且排名变化范围较小,具有较强的鲁棒性,表明农户干旱脆弱性计算结果具有稳健性。  相似文献   
972.
山西省县域可达性及城市经济联系格局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综合运用加权平均旅行时间模型、修正后的引力模型、主成分分析、地统计分析、空间探索性分析、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等技术模型和方法,对山西省107个研究单元的可达性及城市经济联系格局进行分析。结果表明:①整体来看,山西省可达性水平形成以太原盆地城镇密集区为核心,向外围逐渐递减的核心—边缘分布格局;局部来看,东部可达性优于西部,南部优于北部。②县际经济联系空间结构呈“大”字形,初步形成“一核一圈三群”的空间联系格局;城市对外联系总量差异较大,空间上表现为以省会和个别综合实力较强的单元为主的中心—外围格局,西部沿黄河一带的边缘单元与全省其他单元联系微弱,对外联系强度小;各省辖市与北京、石家庄、西安、济南、郑州联系紧密,与银川、兰州等西部省会城市联系较弱。③县际经济联系受城市基础规模、交通优势度、区位、城市化水平、地形等因素影响。  相似文献   
973.
利用GPS和高精度GAMIT计算软件,沿长江建立了以宜昌、监利、锣山、武汉4个地区的遥感控制点。每个测区采用设置长时间控制点观测,将其与武昌九峰GPS观测点进行联合处理,使得每个控制点的精度高于0.5m,保证了控制点精度满足1m遥感卫星图像的纠正要求。  相似文献   
974.
研究了3DS Max和MultiGen Creator结合建模的新方法,通过项目实践,证明了此方法建立的三维模型在动态漫游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既保证了模型的精度,又符合实时渲染的数据要求。  相似文献   
975.
提出一种GPS/BDS双系统组合的土壤湿度多星线性回归反演模型,并以GNSS接收机实测数据为例,对比分析不同GPS和BDS卫星组合反演土壤湿度的效果。实验表明:1)GPS和BDS双系统组合相对于单系统在短观测时间内可以提高有效卫星数,通过多元线性回归原理可实现双系统多卫星的有效融合,提高土壤湿度反演的精度;2)当GPS和BDS组合卫星数达到6颗以上时,反演效果趋于稳定,反演结果与土壤湿度的相关系数均优于0.90,RMSE相对于单星至少提高25.8%。  相似文献   
976.
Phospholipids are used to improve the growth and survival of Portunus trituberculatus,a widely cultured crab species in China.However,only total phospholipids or several classes are applied in crab diets.In this study,we employed a targeted lipidomic method to investigate the comprehensive phospholipid composition in P.trituberculatus larvae and reveal the changing phospholipid profile over the larval development.Results showed that P.trituberculatus larvae contain 112 phospholipid species belonging to 10 phospholipid classes,in which phosphatidylcholine(PC)and phosphatidylethanolamine(PE)species are the most abundant,and PC,PE,phosphatidic acid,and phosphatidylserine(PS)are with high concentrations.The levels of all phospholipids significantly changed with larval development,which was highlighted by the downward parabolic changes in PE,phosphatidylglycerol,phosphatidylino-sitol,PS,lysophosphatidic acid,and sphingomyelin levels.In addition,nearly all phospholipid species were depleted at the M stage,which probably contributed to the mass mortality of crab larvae.These findings on the composition and alterations of phospholipids in P.trituberculatus larvae provide novel perspectives for the targeted supplementation of phospholipids in crab diets.Our work also highlights the use of targeted UHPLC-MS lipidomics in understanding the changes of phospholipids during crab development.  相似文献   
977.
人工措施对川中丘陵区防护林建设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人工措施对防护林建设初期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保存率,林木生长,林分结构等方面,而这些都与防护林效益密切相关,为此,提出了营建和管理防护林中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978.
青海省气候异常偏暖的成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全球气候变化的背景下,1998年青海省创下了有气象记录以来最暖的一年。从资料分析得知:全球气候变暖及1998年全球范围内部分地区环流异常,以及近几年来省内干旱、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等因素是导致1998年我省异常偏暖气候的主要成因。  相似文献   
979.
东太平洋铁锰结核区微生物的丰度及其成矿作用研究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于1994年4-11月东太平洋铁锰结核期探区,随向阳红09号船,采集了39个表层沉积物,12个上覆水和7个结核样,在现场用平板法测定了异养细菌和铁,锰细菌丰度,用稀释法(MPN法)测定硫酸盐还原菌丰度,在实验室对船上带回的异养细菌和锰细菌进一步纯分分离,进行了12项生化试验,对照伯杰氏手册第八版鉴定至属。为了探讨微生物在大洋成矿过程的作用,使用分光光度法,测定锰细菌对锰,铁离子的转化作用和不同培养  相似文献   
980.
琥珀是由古代植物代谢产生的树脂聚合物形成的化石。琥珀中的有机质保存环境稳定、封闭,能很好地记载其形成时期的古植物和古环境等信息。本次研究运用气象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和元素分析稳定同位素质谱仪(EA-IRMS)等测试方法,研究了沈北煤田煤中琥珀的有机地球化学组成、稳定同位素和化合物单体碳同位素特征。结果表明,琥珀中的饱和烃以二萜化合物为主(占73.45%),芳香烃以松香烷型化合物为主(56.17%);高含量的贝壳杉烷、雪松烷、扁枝烷和松香烷型化合物指示琥珀来源于松柏类植物,且以柏科植物为主。沈北琥珀的δ13C值为-22.8‰ ~ -21.2‰,与同时期其他地区琥珀的δ13C值相似;氢同位素变化范围较小(-297.2‰ ~ -276.0‰),氧同位素值为17.4‰ ~ 31.6‰。琥珀的稳定同位素组成(碳、氢和氧)进一步证明琥珀来源于裸子植物。琥珀的δ13C值主要与其形成时的全球气温变化和大气组成有关。沈北琥珀的氢和氧同位素组成主要受植物种类(松柏类)以及植物生长的局部气温和降水条件有关。琥珀稳定碳同位素有望成为研究古气候和古大气组成的良好载体,琥珀的氢和氧同位素可以反映形成时期的古环境条件,但仍需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