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16篇
  免费   1043篇
  国内免费   1515篇
测绘学   724篇
大气科学   753篇
地球物理   864篇
地质学   2623篇
海洋学   814篇
天文学   56篇
综合类   328篇
自然地理   612篇
  2024年   40篇
  2023年   89篇
  2022年   217篇
  2021年   327篇
  2020年   267篇
  2019年   238篇
  2018年   244篇
  2017年   245篇
  2016年   258篇
  2015年   328篇
  2014年   245篇
  2013年   347篇
  2012年   370篇
  2011年   412篇
  2010年   372篇
  2009年   358篇
  2008年   387篇
  2007年   343篇
  2006年   351篇
  2005年   288篇
  2004年   218篇
  2003年   180篇
  2002年   201篇
  2001年   149篇
  2000年   117篇
  1999年   63篇
  1998年   24篇
  1997年   18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4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2篇
  1979年   2篇
  1973年   1篇
  1965年   1篇
  1957年   1篇
  1954年   3篇
  1951年   1篇
  1948年   1篇
  194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7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431.
沈斌  房世波  余卫国 《遥感学报》2016,20(3):481-490
植被指数是反映地表植被覆盖状况的重要参数,分析气候因子与植被指数间的相互关系有助于揭示气候变化对植被的影响,然而当前研究有两种分析植被指数与气候因子关系的方法,分别为分析植被指数与生长季内和生长季间气候因子的关系,然而这两种法差异如何,何种方法更为合适需要进一步分析。利用2000年—2009年生长季的MODIS的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Normalized Difference Vegetation Index)数据集和藏北那曲地区3个气象站逐月气象资料(月平均气温、≥0℃活动积温和月降水量),分析比较了生长季内和生长季间气候因子对植被生长影响的差异,并分析了两种方法的优劣。结果表明:(1)生长季内植被NDVI与同期气温和降水量均呈高度正相关,生长季内时滞时间尺度为1个月时,植被NDVI对月平均气温及降水响应均最为强烈。(2)生长季间NDVI与同期降水量相关性并不明显,气候因子的滞后效应在生长季间也较弱。(3)生长季内和生长季间植被NDVI与气候因子的关系所得出的结论有一定差异性,可能是因为两方面的原因:生长季内植被NDVI与水热因子的高相关性与中国季风季候造成的高温多雨出现在夏季有关,而生长季内高水热条件与高植被指数对应的多年重复必然造伪的高相关系数,但这种相关性不一定能真实反映植被与水热条件的关系,而生长季间水热等气候因子与植被指数年际变化相关性分析不存在水热与高植被指数同期问题,更能真实反映气候因子年际变化对植被的影响。  相似文献   
432.
利用多波段联合观测数据,综合分析研究了一个发生于2007年5月23日的日冕物质抛射(Coronal Mass Ejection,CME)爆发事件的起源和初始阶段的物理演化过程.该CME起源于活动区10956内的一个并没有严格地位于活动区极性反转线上的U形活动区暗条,该暗条首先被扰动,然后从中间部分开始缓慢上升.在暗条上升运动过程中,从极紫外和软X射线像上可观测到位于暗条上方的日冕磁环也在不断地上升并且有持续向外的扩张运动.最终,这些冕环和暗条一起爆发并伴随着一个位于暗条断开位置附近的日冕暗化区域的形成.这一爆发过程还伴随着一个静止轨道业务卫星(GeostationaryOperational Environmental Satellites,GOES)软X射线流量级别为B5.3的亚耀斑发生,该光斑显示出与CME之间具有在时间和空间上的紧密联系.与CME的"标准"磁流绳模型一致,这些太阳表面活动可以看作是CME的初始演化阶段在日面上的表现信号,并且该CME的亮前锋可能是由预先存在于暗条上方的冕环体系直接演化而来.另外,文中还讨论了与该事件相关的暗条爆发、耀斑、冕环扩张和消失以及日冕暗化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433.
棘皮动物(echinoderms)是海洋生境中所特有的无脊椎动物重要类群,本文全面比较分析了棘皮动物29个物种的线粒体全基因组。线粒体基因组主编码基因的分析结果显示,海胆纲Echinoidea和海参纲Holothuroidea物种的基因排列完全相同;海星纲Asteroidea物种之间的基因排列也完全相同,然而与海胆纲、海参纲相比,存在一个长片段的倒位。海百合纲Crinoidea的栉羽星Phanogenia gracilis和花形羽枝Florometra serratissima主编码基因的基因排列完全相同,地中海海羊齿和海百合Neogymnocrinus richeri与此相比,均存在一个蛋白质编码基因(nad4L)的易位。蛇尾纲Ophiuroidea真蛇尾目Ophiurida的3个科(阳遂足科Amphiuridae、辐蛇尾科Ophiactidae和栉蛇尾科Ophiocomidae)主编码基因的基因排列完全相同,而同属于真蛇尾目,另外一个科(真蛇尾科Ophiuridae)的白色真蛇尾Ophiura albida和灰色真蛇尾Ophiura lutkeni,与同目的前3个科相比,存在3个蛋白质编码基因(nad1、nad2和cob)的倒位。蛇尾纲蔓蛇尾目Euryalida的海盘Astrospartus mediterraneus,与真蛇尾目5个线粒体基因组相比,存在主编码基因的重排。棘皮动物线粒体单基因的变异位点特征显示,nad5、nad4和nad2基因是理想的分子标记基因。基于29个线粒体基因组的氨基酸序列,通过两种方法(邻接法和最大似然法)所构建系统发生树的拓扑结构完全一致。支持其下分的5个纲(蛇尾纲、海参纲、海胆纲、海星纲和海百合纲)均为单系群。线粒体基因组的数据支持棘皮动物动物在纲层次的亲缘关系为:(((海胆纲+海星纲)+海参纲)+蛇尾纲)+海百合纲,海百合纲作为棘皮动物中最为古老的类群,位于系统发生树的根部。基于线粒体基因组构建的系统发生树,支持所有的科均为单系群;综合系统发生树及主编码基因的基因重排分析,均支持真蛇尾目并非单系发生,真蛇尾目的有效性还值得今后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434.
Prorocentrum donghaiense is one of the most common red tide causative dinoflagellates in the Changjiang (Yangtze) River Estuary and the adjacent area of the East China Sea. It causes large-scale blooms in late spring and early summer that lead to widespread ecologic and economic damage. A means for distinguish- ing dinoflagellate blooms from diatom (Skeletonema costatum) blooms is desired. On the basis of measure- ments of remote sensing refectance [Rrs(λ)] and inherent optical parameters, the potential of using a mul- tispectral approach is assessed for discriminating the algal blooms due to P. donghaiense from those due to S. costatum. The behavior of two reflectance ratios [R1 = Rrs(560)/Rrs(532) and Re = Rrs(708)/Rrs(665)], suggests that differentiation of P. donghaiense blooms from diatom bloom types is possible from the current band setup of ocean color sensors. It is found that there are two reflectance ratio regimes that indicate a bloom is dominated by P. donghaiense; (1) R1 〉 1.55 and R2 〈 1.0 or (2) R1 〉 1.75 and R2 ≥ 1.0. Various sensitivity analyses are conducted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s of the variation in varying levels of chlorophyll concentration and colored dissolved organic matter (CDOM) as well as changes in the backscattering ratio (bbp/bp) on the efficacy of this muitispectral approach.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intensity and inherent op- tical properties of the algal species explain much of the behavior of the two ratios. Although backscattering influences the amplitude of Rrs(λ), especially in the 530 and 560 nm bands, the discrimination between P. donghaiense and diatoms is not significantly affected by the variation of bbp/bp. Since aCDOM (440) in coastal areas of the ECS is typically lower than 1.0 m-1 in most situations, the presence of CDOM does not interfere with this discrimination, even as SCDOM varies from 0.01 to 0.026 nm-1. Despite all of these effects, the dis- crimination of P. donghaiense blooms from diatom blooms based on multispectral measurements of Rrs(λ) is feasible.  相似文献   
435.
不同卸荷速率下岩石强度特性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卸荷条件下的岩石强度特性研究对于分析开挖作用下岩石工程的安全性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卸荷试验中影响岩石强度的因素很多,包括岩性、卸荷点的位置、卸荷应力路径和卸荷速率等,以锦屏大理岩为对象,重点研究卸荷速率对强度的影响。提出用屈服接近速率来统一表征加荷和卸荷下的应力增加或减小的速率,通过比较加荷和卸荷条件下的屈服接近速率表明,当围压卸荷速率为常规试验轴向应力加荷速率的0.2~0.3倍时,两种应力路径下接近破坏时的屈服接近速率相当。通过2D弹塑性细胞自动机的数值试验和大理岩的室内卸围压试验来验证理论分析的结果,表明:围压卸荷速率越大,岩样的强度就越高;当卸荷速率为常规轴向加荷速率的0.2~0.3倍时,卸荷和加荷路径下的强度相当。从而得出结论:对于各种卸荷应力路径,如果卸荷点处于弹性范围内,当接近破坏时的屈服接近速率一定时,应力路径对强度的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436.
吕高东  高丽英  申家新  靖哲 《吉林地质》2010,29(1):105-109,126
内蒙古自治区兴安盟一带,地貌景观以残山丘陵为主,草原区占较大比例。近几年,笔者通过多种比例尺的化探土壤及岩屑方法的研究,发现由于风化残积物、风积物及水系沉积物的并存,造成因采样介质的差异而直接影响地球化学测量效果。通过对比不同粒度的样品,发现金属矿物微颗粒以物理状态不均匀混合在土壤(B层)或岩屑介质内。研究结果显示,小于60目的细粒样品圈定的化探异常衬值小,各元素空间关系复杂;相反采用小于4目大于20目粒度,以C层岩屑为代表的采样粒级提取的异常,衬值更大更直观,能清晰地表现出各元素之间的空间结构,对确定找矿靶区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37.
安妥岭斑岩型铜(钼)矿成矿条件与远景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柳凤娟  张喜周  沈柳生 《矿产与地质》2010,24(2):132-135,161
安妥岭斑岩体发育在上黄旗-乌龙沟、岭南台-紫荆关两深断裂所夹持部位,属多次侵入的浅成-超浅成中酸性岩体,岩体规模较小,形态为整体向南倾、向南东侧伏的椭圆状,蚀变强烈具一定分带性;受次级近EW向韧性剪切断裂带、NE向韧-脆性断裂带、NW向横张断裂控制,这些特征均可与国内、外含矿斑岩体相类比。因此,本区斑岩型铜(钼)矿的成矿地质条件优越,具有形成大型斑岩铜(钼)矿床的成矿远景。  相似文献   
438.
水库的排沙问题一直是多沙河流水库调度研究的重点之一。由于大部分多沙河流的来水来沙主要集中于汛期,因此水库汛期的蓄水兴利与泄水排沙的矛盾十分突出,具有典型的博弈关系,该关系可以利用博弈的相关理论进行描述。基于微分对策理论,将多沙河流水库汛期的供水兴利与泄水排沙看作博弈的双方,建立起以排沙和供水的综合效益作为性能指标函数的多沙河流水库汛期调度模型,研究了多沙河流水库汛期的调度问题,并通过陕西黑河某水库的实测资料对该模型进行了验证计算。计算结果表明,建立的调度模型能够较好地反映多沙河流水库汛期调度中的主要矛盾,实现对供水与排沙综合效益的优化。  相似文献   
439.
内蒙古大型银矿集区地球化学预测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申伍军  王学求 《地球学报》2010,31(3):449-455
如何利用地球化学填图数据预测潜在大型矿集区是寻找大型矿床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利用1:20万区域化探扫面数据和1:100万中蒙边界地球化学填图数据进行综合研究, 在全区共圈出面积大于1000 km2银的地球化学省40个, 其中具有良好Ag-Pb-Zn综合异常的有31处。内蒙已发现的4处大型银矿有3处位于地球化学省内, 已发现的11处中型银矿有10处位于地球化学省或区域异常内, 这说明大型银矿与地球化学省有高度的相关性。大型银矿区银异常强度(异常内银平均含量/背景含量)大于1.5。利用面金属量模型和地球化学块体模型对31处潜在的大型银矿区的潜在资源量进行了预测。  相似文献   
440.
济阳坳陷沾化凹陷桩西油田古近系东营组下段砂体平面呈条带状展布,与曲流河单河道沉积砂体形态类似。砂岩的沉积成因是建立高精度时间地层格架、预测储集层属性参数空间分布及挖潜剩余油的关键基础之一。综合分析区域地质背景、地层沉积序列、岩石学性质、沉积组合以及砂体几何形态等方面,认为桩西油田东下段砂岩是在半深湖—深湖环境沿湖盆长轴方向延伸的远源滑塌型重力流水道—浊流水道沉积;沉积物源主要来自北部埕北低凸起附近的扇三角洲和水下扇。根据重力流水道的成因机制,将东下段浊流水道划分为水道中心微相、水道边缘微相和水下漫溢微相。单一水道中心微相沉积序列相当于鲍玛序列的AB、ABD或AC组合,主要沉积中厚层正递变层理含砾细砂岩相和块状层理混合碎屑岩相,属中孔中低渗储集层。研究区滑塌型浊流水道形成的外部控制因素是火山喷发及控盆断层的幕式活动所导致的长期基准面下降;内部控制因素是充足的物源、垂直湖盆长轴方向的阶梯状断裂以及负向湖盆底形等。建立了反映该区浊流水道的沉积特征及发育条件的沉积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