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99篇
  免费   321篇
  国内免费   318篇
测绘学   116篇
大气科学   122篇
地球物理   306篇
地质学   626篇
海洋学   200篇
天文学   11篇
综合类   96篇
自然地理   61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33篇
  2022年   57篇
  2021年   73篇
  2020年   66篇
  2019年   72篇
  2018年   76篇
  2017年   64篇
  2016年   67篇
  2015年   65篇
  2014年   49篇
  2013年   81篇
  2012年   79篇
  2011年   87篇
  2010年   78篇
  2009年   68篇
  2008年   71篇
  2007年   97篇
  2006年   69篇
  2005年   70篇
  2004年   32篇
  2003年   31篇
  2002年   33篇
  2001年   41篇
  2000年   26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1957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71.
巴尔哲超大型稀有稀土矿床成矿机制研究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杨武斌  牛贺才  单强  罗勇  于学元  裘愉卓 《岩石学报》2009,25(11):2924-2932
巴尔哲矿床中的矿化和非矿化碱性花岗岩主要造岩矿物均为微斜长石、石英、钠闪石和钠长石,但其相对含量及颗粒大小明显不同,且两类岩石中包裹体的组成特征及锆石的结晶习性也有显著差异.主量元素分析显示,矿化与非矿化碱性花岗岩均以富硅、富碱、贫镁和钙为特征,为较典型的非造山A型花岗岩.尽管矿化碱性花岗岩中K_2O和Na_2O的含量均没有明显的增加,但其Na+K/Al、Na_2O+K_2O/CaO、FeO~*/MgO及K_2O/MgO等岩石化学参数与非矿化碱性花岗岩明显不同.在矿化碱性花岗岩中除了矿化的稀土元素及Nb、Zr强烈富集外,U、Th及Y也明显富集,而Ba、Sr、P、Eu和Ti表现为强烈的亏损.在非矿化碱性花岗岩中除了大离子亲石元素Rb略有富集外,稀土元素、Nb、Zr、U、Th、Ta及Y并无明显富集,虽然Sr、P、Eu和Ti也表现为亏损,但与矿化碱性花岗岩相比其亏损程度明显降低.岩相学、岩石化学及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显示,矿化碱性花岗岩不可能是非矿化碱性花岗岩硅化和钠长石化作用的产物,二者应是同一岩浆体系不同演化阶段熔体固结的产物.K/Rb、Rb/Sr及δEu等地球化学参数显示,矿化碱性花岗岩是高演化A型花岗质熔体固结的产物;而岩石学、包裹体及地球化学特征则显示,这种高演化的A型花岗质熔体已经进入了岩浆一热液过渡阶段.巴尔哲矿床稀有稀土元素的超常富集和成矿与A型花岗岩的高演化过程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72.
大庆油田葡萄花油层组储层非均质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笔者根据大庆油田测井资料二次解释的孔隙度(φ)、泥质含量(Vsh)、粒度中值(Md)、束缚水饱和度(Swi)等资料,借助BP网络对渗透率进行预测,对该油田中部葡萄花油层组的非均质性进行了定量-半定量研究,认为大庆油田中部葡萄花油层组PI2小层层内非均质性最严重,与沉积微相密切相关;单砂层垂向上渗透率的变化以正韵律和复合式韵律为主,局部发育反韵律模式.经对葡萄花油层组PI1-PI4系统研究(PI表示葡萄花油层组一段;PI1为次一级分层,以下名称类推),层内非均质性强弱依次为PI2a、PI3、PI2b、PI1、PI4;层间非均质性在PI3 和PI4间表现得最强,其它相对要弱;各小层平面非均质性相差无几,整体表现为较强的非均质性.  相似文献   
173.
辽西地区晚侏罗世张家口组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辽宁省西部地区张家口组是在近几年来1:5万、1:25万区域地质调查的基础上发现和建立的,主要分布于金岭寺-羊山盆地的东缘、北票盆地西缘、四家子-铁营子盆地及凌源三十家子盆地东缘,呈北东向沿断裂带分布.岩性为一套偏酸、偏碱性的火山岩,以爆发相的火山角砾岩、集块岩及凝灰岩为主,呈角度不整合覆于晚侏罗世土城子组之上,其上被早白垩世义县组角度不整合覆盖.形成于挤压造山与伸展构造的过渡环境,是古亚洲构造域压性体制与滨太平洋活动带张性体制构造转换阶段的产物.地层时代为晚侏罗世.  相似文献   
174.
Matlab在北京飞机增雨航迹分析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飞机航迹分析是飞机云物理和大气环境探测中进行飞行探测资料整合中的一项重要工作,在GPS航迹资料分析中,资料的不连续和经纬度数据进制换算是飞机探测作业分析中常遏的问题。根据北京2004年增蓄型飞机人工增雨探测作业试验期间GPS航迹数据特点,通过Matlab分析讨论其中的问题,利用Matlab良好的矩阵运算功能,对航迹经纬度数据进行换算,并根据航迹记录时间的连续性特点,提出了对不恰当、丢失和重复数据的判断分析方法。分析使用表明,在飞机探测作业航迹分析中,Matlab可以很方便地进行数据分析处理,并能将结果进行多维可视化显示。  相似文献   
175.
东海盆地中、新生代盆架结构与构造演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基于地貌、钻井、岩石测年和地震等资料,分析盆地地层分布、盆架结构、构造单元划分和裂陷迁移规律,结果表明东海盆地由台北坳陷、舟山隆起、浙东坳陷、钓鱼岛隆褶带和冲绳坳陷构成,是以新生代沉积为主、中生代沉积为辅的大型中、新生代叠合含油气盆地;古元古代变质岩系构成了盆地的基底。该盆地不仅是印度-太平洋前后相继的动力体系作用下形成的西太平洋沟-弧-盆构造体系域一部分,而且也是古亚洲洋动力体系作用下形成的古亚洲洋构造域和特提斯洋动力体系作用下形成的特提斯洋构造域一部分,晚侏罗世至早白垩世经历了构造体制转换,盆地格局发生重大变革,早白垩世以前主要受古亚洲-特提斯洋构造体制影响的强烈挤压造山和地壳增厚作用演变为早白垩世以来主要受太平洋构造体制控制的陆缘伸展裂陷和岩石圈减薄作用,经历侏罗纪古亚洲-特提斯构造体制大陆边缘拗陷和白垩纪以来太平洋构造体制弧后裂陷两大演化阶段。白垩纪以来太平洋构造体制的弧后裂陷演化阶段可细分为早白垩世至始新世裂陷期、渐新世至晚中新世拗陷期和中新世末至全新世裂陷期。  相似文献   
176.
融合应用分布滞后非线性模型(Distributed Lag Mon-linear Model,DLNM)与广义相加模型(Generalized Additive Model,GAM),在控制新冠疫情影响、节假日效应、星期效应、长期趋势以及大气污染因子等因素基础上,探究了2018—2020年南京市日最高气温与当地支气管类、心血管类疾病就诊人数的暴露反应关系,包括滞后效应和累积效应。结果表明:对于支气管类疾病,冬季为高风险期,低温的即时效应和累积效应显著;中短期累积作用下,气温越低危险性越大;长期累积作用下,10 ℃左右的危险性最大;高温累积效应不显著,30 ℃左右滞后效应显著。对于心血管类疾病,低温的即时效应和累积效应显著,11~12 ℃左右影响的累积效应和持续性最强;高温的滞后效应显著,温度越高,滞后效应越明显;长期暴露于高温环境的患病风险会快速增加,日最高气温32 ℃左右的暴露累积风险最大。针对这两类疾病,当日最高气温在22~24 ℃范围内,属于人体最舒适温度。  相似文献   
177.
本文以深圳公明水库6个中小型土石坝为试验区,利用10景1 m分辨率升降轨X波段Terra SAR影像和坝体附近连续气象站的降雨量数据,研究了坝体表面相干性的时序变化与雷达本地入射角及降雨的关系。试验结果表明,混凝土面板和草坡平均相干性均会随本地入射角增加而减小,同时,草坡表面平均相干性在有微小降雨的情况下就会快速下降0.1~0.2,差分干涉图的噪声增大;混凝土面板对微小的降雨敏感度小,但是在暴雨情况下将导致其表面完全失相干。上述结果表明,针对中小土石坝坡体变形监测应当顾及坝体的坡度及入射角选择合适的雷达成像参数,同时应充分利用降雨资料评估干涉图失相干情况,剔除噪声数据。  相似文献   
178.
北极河流径流量变化及影响因子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利用最新的北极径流资料(R-arcticNET V3.0和Arctic RIMS),对进入北冰洋的4条主要河流的季节及年代际变化进行诊断分析。结果表明:入海径流在4-6月的大幅增加主要是由气温达到融点后积雪融化造成的,降水的作用次之。总的来说,欧亚区域在过去的70年里入海径流量是增加的,而北美区域在近30年里入海径流量是减小的,但注入北冰洋的径流总量是增大的。值得注意的是入海径流的年代际变化在不同季节增减趋势显著不同,夏季和秋季径流量减小,而其他两个季节径流量增大。进一步分析了影响入海径流变化的一些气候因子,结果表明:北大西洋涛动(北太平洋指数)与欧亚(北美)区域的冬、春季径流量存在正相关。春季气温与春季径流量呈正相关,而与夏季径流量呈负相关。降水与径流量基本上为同步正相关。春季积雪覆盖面积与春季径流量为负相关,而与夏季径流量为正相关,夏季积雪覆盖面积与夏季的径流量为正相关。  相似文献   
179.
随着海洋设施的开发和海底沉积物的调查,了解海底土体的工程力学性质成为必不可少的研究内容。海底沉积物工程力学性质原位测量方法,具有测试快捷,测量精度高,测试结果更加接近真实环境的特点,其应用前景日益广阔。系统介绍了海底沉积物的工程力学性质指标,原位测试的特点,分析了国际上目前主要测量方法的进展情况,包括海底静力触探、海底动力贯入仪、消耗式海底贯入仪、全流动贯入仪、扁铲侧胀等,希望能对我国海底沉积物工程力学性质原位测量技术的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0.

利用常规气象站每6 h一次的降水资料和National Centers for Environmental Prediction (NCEP) Final operational analysis (FNL)资料,运用局地经向环流诊断方程对2010年6月17—20日江西的罕见持续性暴雨的两阶段降雨过程作了定量诊断分析,结果表明:潜热加热是造成两阶段暴雨最为重要的原因,且在第二阶段激发的上升运动明显强于第一阶段;经向温度平流、经向西风动量平流和边界条件对两阶段暴雨过程都有一定的正贡献;平均温度垂直输送和纬向西风动量平流在第一阶段为负贡献,在第二阶段转为正贡献。结合对应天气形势分析发现:500 hPa青藏高原东南侧浅槽的生成、东移、加深,与减弱东南移的切断低涡合并形成东北西南走向的深厚低压槽(暴雨区位于槽前)是第二阶段潜热加热激发的上升运动较第一阶段强的主要原因;高空西风急流出口区(入口)反气旋切变侧的辐合下沉(辐散抽吸)是平均西风动量纬向平流在第一(二)阶段中为(负)正贡献的主要原因;平均温度由低层向高层(高层向低层)输送是造成平均温度垂直输送在第一(二)阶段中为负(正)贡献的主要原因;中低层暖平流激发的上升运动是平均温度平流在两阶段降雨过程中起正贡献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