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20篇
  免费   296篇
  国内免费   267篇
测绘学   102篇
大气科学   83篇
地球物理   245篇
地质学   528篇
海洋学   166篇
天文学   11篇
综合类   90篇
自然地理   58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20篇
  2022年   43篇
  2021年   52篇
  2020年   53篇
  2019年   62篇
  2018年   69篇
  2017年   55篇
  2016年   54篇
  2015年   56篇
  2014年   46篇
  2013年   70篇
  2012年   67篇
  2011年   79篇
  2010年   71篇
  2009年   63篇
  2008年   65篇
  2007年   82篇
  2006年   63篇
  2005年   61篇
  2004年   27篇
  2003年   25篇
  2002年   26篇
  2001年   31篇
  2000年   19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1957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21.
遵循科技发展需求,响应国家"十三五"科技发展战略布局,山东省地质科学研究院科研团队以研究胶东金矿集中分布区地壳深部结构为目的,开展了高精度反射地震、大地电磁测深、高精度重力等综合物探剖面测量;在焦家成矿带深部实施了3000m深钻,进行了深部成矿带的验证。以上工作在深部资源勘查、深部探测技术方面获得了众多的成果;在成矿理论研究上取得了显著的进展。  相似文献   
322.
为舟山潮差带海相沉积物固结机理的深入研究提供物质基础,采用激光粒度仪分析了海相沉积物的粒度组成,并测试了海相沉积物的化学元素、化合物种类及其相对含量,还使用X-射线衍射技术分析了海相沉物的矿物组成。结果表明:海相沉积物含水率高、初始孔隙比大、呈流塑状,为低液限粉质黏土;活性指数为12.4,属于活动黏性土,矿物的亲水性较好;全盐含量高达9~11.2 g/kg,阳离子交换能力不强,有机质含量(5.82~12.7 g/kg)较高;pH值为7.35~8.36,呈弱碱性,加上孔隙水中K^+,Na^+,Ca2+,Mg2+的存在,使得高岭石常不稳定,有向伊利石、蒙脱石或绿泥石转化的趋势。  相似文献   
323.
针对当前海上贸易航道通航风险评估工作中存在的能见度数据缺失等问题,提出基于贝叶斯网络的能见度数据推理技术。通过研究海域的确定、节点因子的选取、样本数据集的生成、推理模型的构建及参数学习和推理计算等流程,构建了基于贝叶斯网络技术的能见度数据推理模型,并以朝鲜海峡海域为例展开试验分析。结果表明:能见度具有年变化和年际变化特征规律,利用多年某月的数据作为训练样本推理该月的能见度等级具有较高的准确性,且相同样本形式下样本数据数量与推理结果准确性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324.
单杰  李志鑫  张文元 《测绘学报》2019,48(12):1523-1541
大规模三维城市模型在城市规划与管理、环境模拟、应急响应、导航、虚拟旅游以及其他科学和大众应用方面的需求越来越高。在过去的20年中,通过多学科的共同努力,大规模城市三维建模已经取得了可观的成就。本文全面总结和讨论了三维城市建模在数据源、建模方法和平台、模型表达和互操作等方面的新技术和新进展,并描述了世界范围内开放城市模型的几个代表性示例。在日益多样化的数据,先进但价格可承受的技术以及不断增长的公共和科学需求的推动下,三维城市建模正在加速实现自动化、细致化、语义化、标准化、一体化和大众化。  相似文献   
325.
本文利用数值模拟技术重现了1707年宝永地震海啸的传播过程,定量分析了我国东海沿岸海啸时空分布特征。计算结果表明,地震发生2.5小时后海啸波传至东海陆架,震后6小时浙江沿海地区遭到海啸的袭击,沿岸最大海啸波高为0.8米。通过海啸波在东海大陆架传播时海底地形与波幅的关系,研究分析了东海陆架缓变地形下海啸放大效应,为及时判断沿海可能的海啸强度和受灾程度提供了便捷的估算方法。此外,本文还评估了南海海槽发生极端地震时,中国东海沿岸的海啸危险性,为东海区域针对日本南海海槽进行海啸预警和减灾评估提供定量科学的参考。  相似文献   
326.
近年来我国海洋工程的发展领域包括从前期可行性研究到建设运行管理、从基础性研究到技术开发应用以及从装备制造硬件研究到战略规划研究,都是自主创新,联合攻关以及产、学、研共同努力的重要成果,整体上代表我国海洋工程领域的最高科技水平,是促进海洋科技创新体系建设以及科技成果转化和应用的重要内容,也是促进创新型海洋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和打造创新型领军人物的重要机制,对于推动海洋科技创新、海洋科技人才成长、海洋强国建设和海洋事业发展都具有重大的意义和作用。建设海洋强国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方略,海洋工程建设对于发展海洋经济具有基础性和引领性的作用,未来应明确方向、增强共识、加强沟通、形成合力,为我国海洋强国建设提供全面的保障。  相似文献   
327.
328.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古建筑保护工作中也逐渐应用了建筑、测绘地理信息行业中的信息化新技术.新技术的实践与应用为古建筑保护与管理工作提供了极大的帮助.本文将三维激光扫描技术、BIM技术、GIS空间分析技术分别应用于不同的古建筑保护项目,对其应用实践进行阐述说明,并就其应用效果进行了简单分析.  相似文献   
329.
采用DInSAR技术和欧空局2014年新发射的Sentinel-1A/IW数据,获取了2015年4月25日尼泊尔M_W7.8地震的InSAR同震形变场.所用InSAR数据扫描范围东西长约500 km,南北宽约250 km,覆盖了整个变形区域,揭示了形变场的全貌及其空间连续变化形态.此次地震造成的地表形变场总体呈现为中部宽两端窄的纺锤形,从震中向东偏南约20°方向延伸,主要形变区东西长约160 km,南北宽约110 km,由规模较大的南部隆升区和规模较小的北部沉降区组成,南部最大LOS向隆升量达1.1 m,北部最大LOS向沉降量约在0.55 m.在隆升和沉降区之间干涉纹图连续变化,没有出现由于形变梯度过大或地表破裂而导致的失相干现象,表明地震断层未破裂到地表.基于InSAR形变场和部分GPS观测数据,利用弹性半空间低倾角单一断层面模型进行了滑动分布单独反演和联合反演,三种反演结果均显示出一个明显的位于主震震中以东的滑动分布集中区,向外围衰减很快,主要滑动发生于地下7~23 km的深度范围内.InSAR单独反演的破裂范围,特别是东西向破裂长度大于GPS单独反演的破裂长度,而InSAR单独反演的最大滑动量则低于GPS单独反演的滑动量.因此认为联合反演结果更为可靠.联合反演的破裂面长约150 km,沿断层倾向宽约70 km,最大滑移量达到4.39 m,矩震级为M_W7.84,与之前用地震波数据和GPS数据反演的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330.
According to the structure of the Himalayan orogenic belt, a low-angle antilistric thrust-slip fault model is used to simulate the ramp on the rupture portion of the Main Himalayan Fault. Based on descending Alos -2 and Sentinal -1 data, we invert for the coseismic slip models of the Gorkha earthquake and its largest aftershock, Kodari earthquake. In contrast to the inversion using Alos -2 or Sentinal -1 separately, the joint inversion of both data sets has stronger constraint for the deep slip and can obtain more details in Gorkha earthquake. The rupture depth obtained by joint inversion can be as deep as 24km underground, cutting across the locking line to the transition of locked and the creeping zone. The largest slip is as large as 4.5m appearing 17km underground and the dip angle is between 3°and 10°. Gorkha and Kodari earthquakes have the similar focal mechanisms, both of which are mainly thrusting, and yet some right-lateral slip component in Gorkha earthquake. The inversion results reveal that slip models of the Nepal mainshock and its largest aftershock are complementary in space and the Kodari earthquake occurs in the gaps of slip in Gorkha earthquake. The epicenter of the Kodari earthquake is just right in the transitive zone of the positive and negative Coulomb stress change, where the Coulomb stress change can reach 0.4MPa. We thus argue that Kodari earthquake has been triggered by the Gorkha earthquak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