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20篇
  免费   296篇
  国内免费   267篇
测绘学   102篇
大气科学   83篇
地球物理   245篇
地质学   528篇
海洋学   166篇
天文学   11篇
综合类   90篇
自然地理   58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20篇
  2022年   43篇
  2021年   52篇
  2020年   53篇
  2019年   62篇
  2018年   69篇
  2017年   55篇
  2016年   54篇
  2015年   56篇
  2014年   46篇
  2013年   70篇
  2012年   67篇
  2011年   79篇
  2010年   71篇
  2009年   63篇
  2008年   65篇
  2007年   82篇
  2006年   63篇
  2005年   61篇
  2004年   27篇
  2003年   25篇
  2002年   26篇
  2001年   31篇
  2000年   19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1957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51.
陆上与水下喷发火山岩在岩性、结构构造、蚀变特征、产状、与下伏地层接触关系、孔隙和裂缝发育特点等6方面有显著区别。陆上喷发火山岩包括各种熔岩、碎屑熔岩、火山碎屑岩和沉火山碎屑岩;熔岩流纹构造发育,火山碎屑岩除发育常见层理外,还可见反丘构造;同生蚀变弱;与下伏地层多呈角度不整合接触,古风化壳常见,常含有陆相植物;主要储集空间为原生孔隙和冷凝收缩节理缝、次生溶蚀孔、矿物解理缝和构造裂缝。水下喷发火山岩多为具玻璃质结构的熔岩和含晶屑玻屑的层/沉凝灰岩、膨润土/伊利石岩/蒙脱石岩/沸石岩;常具枕状、球状构造,水平层理、粒序层理、变形层理;蚀变强烈;水下熔岩呈穹隆状、透镜状,凝灰岩为层状,近火山口的膨润土/伊利石岩/蒙脱石岩/沸石岩呈松散团窝状并夹有火山弹;与下伏地层呈整合、假整合或侵蚀接触;原生气孔、杏仁体内溶蚀孔和炸裂纹,岩球岩枕间孔和粒间孔,基质和斑晶蚀变孔缝,后期构造缝是主要储集空间。松辽盆地营城组陆上、水下喷发火山岩均有发育。其陆上喷发火山岩的典型标志为流纹构造、柱状节理,含炭化木/硅化木,与下伏地层呈角度不整合接触。水下喷发火山岩典型标志为珍珠岩、玻璃质结构、枕状构造、纹层状凝灰岩和膨润土。松辽盆地营城组的储层火山岩以陆上喷发火山岩为主;水下喷发火山岩中侵出相内带亚相珍珠岩为优质储层。  相似文献   
252.
三台地区下白垩统营城组一段岩石类型有隐爆角砾岩、角砾熔岩、熔结角砾岩、珍珠岩、流纹岩和凝灰岩,所属岩相为火山通道相、侵出相、喷溢相、爆发相。厘定古火山口位置的依据主要是通过分析隐爆角砾岩和珍珠岩的岩性岩相及其分布。整个火山机构划分为中心相组、近源相组和远源相组。中心相组即火山口相,主要包括火山通道相和侵出相,近源相组主要包括喷溢相,远源相组主要包括爆发相。相序(以火山口为基点)为火山通道相隐爆角砾岩亚相-侵出相中带亚相-侵出相内带亚相-喷溢相下部亚相-喷溢相中部亚相-爆发相热碎屑流亚相。近源相组较中心相组储层物性优越。其中喷溢相上部亚相是储层物性最好的岩相带。  相似文献   
253.
黄河水下三角洲为细粒粉质土沉积。土体渗透性是海工设计与海床稳定性评价的重要参数之一。在波浪等循环荷载作用下,黄河口海床土渗透系数如何变化尚不清楚。本文利用现场原位振动试验和室内土样振动实验,研究土体渗透系数随所受振动能量的变化,发现循环荷载作用使海床土渗透系数先变小然后持续变大,变化幅值可达4倍多。通过同步测量循环荷载导致的土体容重等的变化,结合试验现象的观测,进一步分析了渗透系数随循环荷载变化的机理。  相似文献   
254.
辽西地区晚侏罗世张家口组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辽宁省西部地区张家口组是在近几年来1:5万、1:25万区域地质调查的基础上发现和建立的,主要分布于金岭寺-羊山盆地的东缘、北票盆地西缘、四家子-铁营子盆地及凌源三十家子盆地东缘,呈北东向沿断裂带分布.岩性为一套偏酸、偏碱性的火山岩,以爆发相的火山角砾岩、集块岩及凝灰岩为主,呈角度不整合覆于晚侏罗世土城子组之上,其上被早白垩世义县组角度不整合覆盖.形成于挤压造山与伸展构造的过渡环境,是古亚洲构造域压性体制与滨太平洋活动带张性体制构造转换阶段的产物.地层时代为晚侏罗世.  相似文献   
255.
海洋平台结构超声相控阵检测成像技术的发展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超声相控阵检测成像技术的基本原理及其在海洋平台结构检测中的最新进展。超声相控阵技术采用区域划分法将焊缝分成垂直方向的若干区,由扫查器携带超声相控阵探头运动,对其分区进行电子扫查,检测结果以图像形式显示。探讨了超声相控阵技术用于海洋平台结构管节点焊缝检测时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解决方法,指出其在海洋平台结构、压力容器、航空航天等工业无损检测领域将具有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56.
降水与滑坡稳定性临界值试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针对暴雨型滑坡灾害预报预警服务的需要,以江西为研究区域,建立了8个滑坡灾害监测点.通过监测试验,较系统地研究了大气降水对地下水位、孔隙水压力、滑坡土体应力及滑坡稳定性的影响;进行了大气降水、地下水位和滑坡稳定性的模拟,初步确定了江西省8个代表点促使滑坡复活的临界降水量指标,初步划分出江西省滑坡灾害预警降水量临界值.  相似文献   
257.
振动导致黄河口粉质土性质与起动流速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现场试验,研究模拟波浪振动导致的黄河口海床表层粉质土重度与强度的变化;通过室内试验,研究了黄河口海床土重度、强度、中值粒径、起动流速随振动能量的变化;将起动流速的试验测试结果与代表性经验公式计算值进行了比较。发现振动导致黄河口粉质土物理力学指标呈现周期性的变化,进而引起起动流速相应的变化;起动流速不仅与土体重度、粒径、强度有关,还与土体承受的波浪荷载振动能量有密切关系;起动流速经验公式计算结果与试验测试值不吻合。  相似文献   
258.
黄河高含沙量水体在弱潮陆相河口入海,80 %的泥沙在河口附近快速堆积。过去研究发现,黄河三角洲潮滩表层沉积物呈现非均匀固结状态。为了揭示该现象产生的机制,在黄河刁口流路三角洲叶瓣潮坪上,现场取土配置黄河口快速沉积形成的流体状堆积物,研究快速沉积的粉质海床土在波浪和潮波作用下的孔压响应及非均匀固结过程。利用静力触探、十字板剪切试验、孔隙水压力监测等原位测试手段,实时测定快速沉积的海床土强度和孔压变化过程。研究发现,快速沉积的粉质土在自重作用下的固结速度很快,正常固结完成后,强度随时间的发展依然不断增加,沿深度方向出现类似原状土体的固结非均匀现象和似超固结状态;在波浪和潮波作用下快速沉积粉质土孔压沿深度出现非均匀变化,在波浪作用下出现了超静孔压的积累。分析发现,该固结状态和强度沿深度方向非均匀变化是由于土体在潮波及潮波和波浪的联合作用下形成的;潮滩表层土体在波浪荷载长期作用下形成硬壳层。  相似文献   
259.
陈国浒  单新建  李建华 《地震》2007,27(2):131-138
利用遥感影像多分辨率、 多光谱以及多传感器相结合的方法, 对浙江宁波地区约1900 km2范围的断裂活动性进行分析判读。 根据断裂的影像特征, 将所判读的断裂分为晚更新世活动, 早、 中更新世活动及第四纪活动不明显3类, 同时对主要断裂的活动性进行了详细分析。 宁波地区主要发育NNE向、 NE向和NW向三组活动构造。 其中NNE向育王山山前断裂, 在TM、 MSS和SPOT影像上都表现出清晰的断层形迹, 切过三处冲积洪积扇, 晚更新世有活动。 走向20°的老鹰山与走向55°的清凉山截然相接显示的线性影像反映出NE向算山-曹隘断裂的形迹, 断裂向宁波盆地延伸, 为宁波盆地规模最大的隐伏断裂。 多时相MSS影像上, 显示出NW向新乐—宝幢和宁波—莫枝活动断层的形迹, 它是深部构造活动在地表的反映, 与走向45°的算山—曹隘断裂, 可能是一组地壳破裂网络。  相似文献   
260.
“3S”技术在土地利用数据更新及建库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刘代  董晓敏  单晓云 《地质与资源》2007,16(2):141-142,160
随着“3S”技术的成熟,“3S”技术已经在各个行业、各个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本文简要介绍了“3S”技术在我国的发展现状及我国土地利用数据库的建设概况,并阐述了“3S”技术在土地利用数据库更新及建库中的应用,同时,展望了“3S”技术综合运用在国土资源管理中的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