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12篇
  免费   139篇
  国内免费   208篇
测绘学   90篇
大气科学   55篇
地球物理   85篇
地质学   422篇
海洋学   145篇
天文学   5篇
综合类   40篇
自然地理   117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29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29篇
  2018年   23篇
  2017年   23篇
  2016年   27篇
  2015年   37篇
  2014年   54篇
  2013年   74篇
  2012年   54篇
  2011年   73篇
  2010年   78篇
  2009年   59篇
  2008年   55篇
  2007年   69篇
  2006年   50篇
  2005年   40篇
  2004年   50篇
  2003年   26篇
  2002年   22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79年   1篇
  1965年   2篇
  196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通过实测数据处理,证实了现行规范的局限性,明确了长基线时GPS数据处理的尺度和方法,也为外业技术人员在使用随机软件时开阔了思路。  相似文献   
42.
Clibanarius , a genus of hermit crabs, is one of the most diverse genera within Diogenidae. However, studies on the phylogeny within Clibanarius is very limited. We reconstruct the molecular phylogeny of the genus Clibanarius based on two mitochondrial (16S rRNA and COI) and two nuclear protein-coding (NaK and PEPCK) genes using a multigene phylogenetic approach. Eleven selected Clibanarius species from the Indo-West Pacifi c are analyzed and the Bayesian and maximum likelihood analyses produced identical results in topology. Results suggest that C . rutilus and C . infraspinatus are more closely related to each other than to C . snelliusi , and C . striolatus shows a close relationship to C . longitarsus . The close association of C . merguiensis with C . englaucus and C . humilis is strongly supported by the divergence of C . virescens from them. Our phylogenetic results contradict the morphological classifi cation scheme proposed for Clibanarius and indicate that the relative length of dactyls and propodi is not phylogenetically signifi cant in Clibanarius . In addition, we speculate that the morphological characteristic of the median cleft of the telson might be phylogenetically important for Clibanarius .  相似文献   
43.
讨论VCT2.0数据库文件的存储结构,研究Windows内存管理机制和内存映射文件技术的基本原理,实现内存映射文件技术存海量VCT2.0数据库文件管理上的应用,并完成性能分析.  相似文献   
44.
基于单宽断面潮周期平均水体和物质对流输运通量,定义了二维水体和物质长期输运速度,它们分别描述单宽断面水体和物质长期输运的方向及快慢。通过二维水体和物质长期输运速度的对比分析,提出了物质和水体长期输运分离概念:受物质浓度影响,在物质和水体瞬时运动速度相同的情况下,物质和水体潮周期平均对流输运的方向和快慢可能存在差异。本文将二维物质长期输运速度分解为二维水体长期输运速度、二维潮泵输运速度和垂向切变输运速度,它们分别描述余流输运、潮泵输运和垂向切变输运,后两种输运造成单宽断面物质和水体长期输运分离。本文的分析表明,河口受地形、径流、潮流、密度梯度影响,存在有利于物质和水体长期输运分离的自然条件。  相似文献   
45.
现代黄河三角洲地区地面沉降的机理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前人在现代黄河三角洲地区进行的大量的野外调查和研究结果,对黄河三角洲地面沉降与第四系沉积体系、构造之间的对应关系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现代黄河三角洲地区地面沉降除了因人类活动导致地面缓慢沉降外,新构造运动、第四系沉积相的分布也与三角洲沉降存在很好的相关性。研究区沉降区域的分布与主要断裂带相对应,软土的分布基本上控制了主沉降区的边界。研究结果可为以后三角洲的开发利用和管理以及其他三角洲地面沉降或地质灾害的监测提供必要的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46.
苏北潮滩的近期变化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1999~2000年条子泥岸滩剖面实测数据和1982~1983年东沙沙滩剖面资料,分析了条子泥岸滩和东沙沙滩剖面的冲淤变化。结果表明,条子泥陆侧岸滩剖面的季节性变化特点是夏季侵蚀,冬季淤积;东沙沙脊年际变化特点为两侧边缘以侵蚀为主,而沙脊中央则以淤积为主。造成条子泥岸滩剖面季节性差异的主要原因是其周围海域中高浓度悬沙的秋、冬季落淤大于夏季所致。东沙沙脊东西两侧强烈的潮流和波浪作用使沙脊的两侧遭受较为明显的侵蚀。  相似文献   
47.
以DOME-A区域第24次南极GPS测量为案例,进行了GPS测量精度与起算点分布、观测时间长短、以及数据处理软件关系的实验,统计分析了不同情况下的GPS控制点坐标精度误差,探讨确定了其精度等级和应用范围,最后的结论可供南极测量GPS用户参考.  相似文献   
48.
海底天然气渗漏是海洋环境中广泛分布的自然现象,在世界各大洋中都有发现。海底渗漏可以极大地改变海底地貌特征,形成多种与之相关的微地貌类型。海底渗漏和天然气水合物的赋存具有密切的关系,海底渗漏区常伴有埋藏浅、饱和度高的天然气水合物。对南海东北部陆坡海域浅地层剖面、多波束测深和地震反射剖面等资料进行综合研究,识别出海底麻坑、海底丘状体、大型海底圆丘、泥火山等与海底天然气渗漏有关的微地貌类型,且麻坑、海底丘状体/大型海底圆丘、泥火山微地貌分别代表了浅覆盖层快速天然气渗漏、浅覆盖层中等速度天然气渗漏和厚覆盖层快速天然气渗漏3种天然气渗漏模式。以海底丘状体微地貌及声空白反射特征的浅层天然气聚集带,成为块状水合物最理想的发育场所,这可能成为南海北部陆坡勘察块状水合物的重要识别标志。  相似文献   
49.
基于单宽断面潮周期平均水体和物质对流输运通量,定义了二维水体和物质长期输运速度,它们分别描述单宽断面水体和物质长期输运的方向及快慢。通过二维水体和物质长期输运速度的对比分析,提出了物质和水体长期输运分离概念:受物质浓度影响,在物质和水体瞬时运动速度相同的情况下,物质和水体潮周期平均对流输运的方向和快慢可能存在差异。本文将二维物质长期输运速度分解为二维水体长期输运速度、二维潮泵输运速度和垂向切变输运速度,它们分别描述余流输运、潮泵输运和垂向切变输运,后两种输运造成单宽断面物质和水体长期输运分离。本文的分析表明,河口受地形、径流、潮流、密度梯度影响,存在有利于物质和水体长期输运分离的自然条件。  相似文献   
50.
南海海面高度季节变化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比较POM模式模拟与观测(TOPEX/Poseidon高度计资料)的南海海面高度(SSH)的季节变化在空间分布上的一致性和差异.结果表明:本文使用的POM模式能较好地模拟南海SSH的季节变化;冬季与夏季,春季与秋季南海海面异常场形式完全相反,冬季Ekman输运造成在西海岸的堆积要比夏季在东海岸堆积更明显,而吕宋冷涡中心附近和吕宋海峡海面季节变化振幅最大;除春季以外,在南海绝大部分海域,海面高度的季节变化主要受风力的控制,南海海面热量通量对SSH的季节变化贡献约为20%,风应力对SSH的季节变化的贡献约为8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