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1篇
测绘学   5篇
大气科学   1篇
地球物理   12篇
地质学   18篇
海洋学   6篇
综合类   2篇
自然地理   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2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4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31.
Brown trout (Salmo trutta) are known to have effects on multiple trophic levels in New Zealand streams, but their impacts on lower trophic levels are less well understood within lentic systems. We examined the effects of brown trout removal using rotenone on zooplankton and phytoplankton community composition in the Upper Karori Reservoir, New Zealand. Significant shifts were observed in zooplankton and phytoplankton composition following removal of brown trout from the reservoir. Shifts in zooplankton community composition did not occur immediately following trout removal (February), but instead followed the likely timing of galaxiid spawning (July). The removal of brown trout likely resulted in reduced predation pressure on galaxiids. A major change occurred in the zooplankton community with the dominance shifting from larger crustaceans to smaller rotifers, indicating an increased predation pressure from the larval native galaxiid. A delayed response in zooplankton community composition change indicates rotenone was not the direct cause of this. A major shift in phytoplankton community composition occurred immediately following trout removal. This was not consistent with the trophic cascade hypothesis of reduced grazing pressure from larger zooplankton due to increased galaxiid predation as a result of brown trout removal.  相似文献   
32.
雷州半岛第四纪火山岩激光40Ar/39Ar等时线定年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雷州半岛是我国新生代火山岩最重要的分布地区之一,火山活动主要集中在中晚更新世。前人对雷州火山岩的年代学研究以K-Ar法为主。研究表明,雷州火山岩测年结果大致分布在0.38~3.04Ma范围内。根据地层和火山岩层的叠置关系,雷州第四纪火山岩由于覆盖在被确定是1.87Ma和0.76Ma沉积的地层之上,故火山岩年龄应小于该地层年龄。K-Ar法定年结果与雷州地区地层叠置关系存在矛盾。本文通过对雷州半岛第四纪火山岩进行野外考察及采样,利用激光40Ar/39Ar年代学方法进行了精细定年。结果表明,雷州火山岩的喷发主要集中18万年前后。定年结果还表明,对于年轻样品,基于尼尔值计算的K-Ar年龄及40Ar/39Ar表观年龄偏老,等时线年龄相对较为可靠。对同一样品的斑晶、基质作斑晶-基质等时线计算,只有在斑晶基质满足同源条件时才有意义。本文首次提出,通过对比未照射样品的初始36Ar/38Ar值的均一性,以检验样品是否同源,确认斑晶-基质等时线年龄的可信度。据此,等时线的处理方法可以推广应用于特定区域内全部同源同时样品。  相似文献   
33.
本文介绍了断裂引起的应变量计算方法。断裂作用可导致连续应变和非连续应变。连续应变与断裂位移,断裂长度比值及断裂面上有效应力成正相关关系。影响非连续应变的因素有:断裂几何形态、断裂的旋转性、断裂规模。已经提出三种断裂旋转机制:刚性旋转,垂直剪切和斜向剪切。对于这三种机制,我们分别建立了断裂非连续应变的计算公式。这些公式与断裂的旋转角度和位移大小相关。刚性旋转时,断块内部没有任何塑性变形,因此地层的长度没有变化。它引起的非连续应变最小。垂直剪切作用使断块内地层变形,但水平方向的地层长度不变。推算的公式表明,对于相同的原始数据,它引起的非连续应变比刚性旋转机制引起的非连续应变大。斜向剪切也使断块内地层变形,但水平方向的长度也不变。在同等条件下,它引起的非连续应变比垂直剪切机制引起的非连续应变大。  相似文献   
34.
煤岩变形破坏电磁辐射记忆效应实验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实验研究了原煤、型煤单轴压缩电磁辐射记忆效应特征、记忆内容及变化规律,探讨并分析了煤岩电磁辐射记忆效应机理.结果表明,煤岩变形破坏电磁辐射具有记忆先期最大应力、纵向应变、横向应变和体应变的能力,最直接的记忆内容是先期受到的应力、纵向应变和横向应变;当先期施加的应力水平大于70%~80%时,电磁辐射记忆能力迅速减弱,甚至根本失去记忆能力;煤岩损伤破坏过程的不可逆决定了电磁辐射过程的不可逆,电磁辐射过程的不可逆是煤岩变形破坏电磁辐射记忆效应的直接原因.煤岩电磁辐射记忆效应理论在地应力测试、巷道围岩不同应力区范围的确定及煤岩动力灾害预测等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5.
张社荣  严磊  王超  孙博  撒文奇 《岩土力学》2012,33(2):597-603
依托溶蚀地基上建坝的典型工程问题,在研究坝基溶蚀空间展布特征的基础上,建立溶蚀带力学参数随机场模型,采用随机有限元方法研究坝体工作性态的统计特性,评价了溶蚀坝基建坝适应性。采用溶蚀带力学参数随机场模型,等效模拟了空间内溶蚀体的无序分布系统,排除地质统计中线溶蚀率的人为假定,避免了以往确定性分析模型中溶蚀体缺失现象。研究方法和成果亦可以为其他相似复杂地基工程的数值分析提供新的思路和参考。  相似文献   
36.
分析了采用"延时法"标定水位带来的不便和产生的误差,总结了新的标定方法—"探头升降法"标定仪器的原理和操作方法,经过几个台站的反复实验,效果很好,精度达99%,有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37.
最短路径问题作为GIS分析中的一个主要内容而被广泛深入地进行研究。本文在设计一种网络数据结构的基础上, 通过一种基于节点与弧段标号的最短优先路径搜索策略, 设计并实现了一种结构简单、便于理解并且高效的最短路径求解算法。  相似文献   
38.
不同的热岛类型划分方法会得出不同的热环境信息,主流的热岛划分方法主要包括等距法和中误差法两种。本文以咸阳市和兴平市热红外数据为数据源,在采用单窗算法获取研究区热环境信息的基础上,分别采用两种热岛类型划分方法获得了研究区域的热环境信息。研究结果表明:①两种不同划分方法均能有效反映研究样区存在较为明显的城市热岛效应;②等距方法获取的热空间格局中的强热岛区呈点状和小斑块状分布于城镇内部,而中误差方法获取的热空间格局中的强热岛区呈片状分布于城镇内部;③基于等距的划分体系适合于大中城镇构建热环境指标与评价体系;而基于中误差的划分体系更适合于市、县、镇、乡四级热环境指标及其评价体系的构建。  相似文献   
39.
南海湖沉积物中Hg的形态分布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包头市南海湖为研究对象,采用连续化学提取法,系统开展了沉积物中Hg的形态分布研究。结果表明,表层沉积物中Hg含量的水平分布总体呈现湖心区低,西南和东北部湖区高的趋势。腐殖酸结合态为表层沉积物中Hg的主导形态,次为交换态和水溶态。表层沉积物中生物有效态Hg的含量甚高,占总汞的76%~94%,对整个生态系统具有潜在危害性。沉积柱芯中总Hg表现为表层富集并随深度增加而降低的变化趋势。B、F站位柱状沉积物中腐殖酸结合态Hg随深度有规律的递减,H站位20 cm以上Hg的主导形态为腐殖酸结合态,残渣态次之;20~30 cm的主导形态则为残渣态及可交换态。  相似文献   
40.
琼北火山岩激光40Ar/39Ar定年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洒骁  季建清  周晶 《岩石学报》2013,29(8):2789-2795
新生代以来,雷琼地区多次、大量地喷发了一系列火山岩。前人主要基于K-Ar法对此划分了期次。本文采用激光40Ar/39Ar年代学方法,对琼北火山岩区进行了精细定年研究。低本底激光40Ar/39Ar法能够对低钾含量,极少量样品(毫克级)进行精细测定,非常适合极年轻火山岩的定年工作。结果显示的火山岩激光40Ar/39Ar法高质量数据表明琼北火山喷发活动时限跨越1.3~0.052Ma。在比较了表观年龄与等时线年龄差异之后,本文给出了年龄推荐值。正如测试数据所显示,本地区新生代火山岩普遍存在40Ar和36Ar过剩的问题,此时只有等时线年龄才代表喷发的真实年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