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7600篇 |
免费 | 2587篇 |
国内免费 | 1699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893篇 |
大气科学 | 1321篇 |
地球物理 | 1926篇 |
地质学 | 4406篇 |
海洋学 | 1345篇 |
天文学 | 236篇 |
综合类 | 746篇 |
自然地理 | 1013篇 |
出版年
2025年 | 14篇 |
2024年 | 202篇 |
2023年 | 272篇 |
2022年 | 451篇 |
2021年 | 525篇 |
2020年 | 441篇 |
2019年 | 493篇 |
2018年 | 478篇 |
2017年 | 503篇 |
2016年 | 540篇 |
2015年 | 470篇 |
2014年 | 546篇 |
2013年 | 540篇 |
2012年 | 583篇 |
2011年 | 584篇 |
2010年 | 632篇 |
2009年 | 524篇 |
2008年 | 498篇 |
2007年 | 442篇 |
2006年 | 374篇 |
2005年 | 296篇 |
2004年 | 258篇 |
2003年 | 227篇 |
2002年 | 211篇 |
2001年 | 237篇 |
2000年 | 186篇 |
1999年 | 228篇 |
1998年 | 158篇 |
1997年 | 159篇 |
1996年 | 113篇 |
1995年 | 120篇 |
1994年 | 116篇 |
1993年 | 110篇 |
1992年 | 76篇 |
1991年 | 49篇 |
1990年 | 37篇 |
1989年 | 39篇 |
1988年 | 39篇 |
1987年 | 23篇 |
1986年 | 18篇 |
1985年 | 10篇 |
1984年 | 9篇 |
1983年 | 8篇 |
1982年 | 11篇 |
1981年 | 7篇 |
1980年 | 15篇 |
1979年 | 4篇 |
1976年 | 2篇 |
1958年 | 4篇 |
1954年 | 4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1.
滇西思茅大平掌矿区火山岩特征及其构造环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滇西大平掌铜多金属矿床的含矿建造(龙洞河组)主要由细碧岩-角斑岩-石英角斑岩和流纹岩-硅质岩组成,伴有部分火山角砾岩、凝灰岩,属双峰式火山岩组合。火山岩具明显的Na2O>K2O和Nb、Ta、Zr、Hf、Ti亏损。岩石化学和微量元素判别标志指示含矿建造形成于岛弧裂陷环境。结合区域构造古地理资料分析,它是滇西南古特提斯洋壳在晚石炭世-早二叠世由西向东俯冲过程中岩浆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312.
薛春纪 赵晓波 莫宣学 陈毓川 董连慧 顾雪祥 张招崇 BAKHTIAR NURTAEV NIKOLAY PAK 李志丹 王新利 张国震 亚夏尔亚力坤 冯博 俎波 刘家瑛 《地质学报》2014,88(12):2490-2531
西天山产有Muruntau、Kumtor、Kalmakyr等巨型金矿床和Kalmakyr、Dal'neye等世界级铜矿床以及Tekeli等超大型铅锌矿床,构成世人瞩目的巨型金铜铅锌成矿带.新疆西天山金、铜、铅锌矿找矿面临重大突破,不断认识乌兹别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哈萨克斯坦东南部—中国新疆西部整个西天山的构造成矿过程,明确新疆西天山金、铜、铅锌矿重大找矿突破方向,预测大型矿集区十分必要.本文通过境内外野外地质矿产广泛调研和对相关文献综合研究,认为西天山造山带形成演化经历前寒武纪古陆边缘裂陷盆地、古生代洋-陆俯冲增生、晚古生代陆-陆碰撞造山、中—新生代坳陷盆地四个主要地质过程,造就出四类重要成矿系统和类型:①元古宙边缘裂陷盆地铅锌成矿系统SEDEX型;②古生代俯冲岛弧金铜铅锌成矿系统斑岩-矽卡岩-浅成低温热液型;③晚古生代碰撞造山金铅锌成矿系统造山型-MVT;④中—新生代坳陷盆地铅锌铜成矿系统砂岩型.综合对比西天山境内外成矿系统地质发育特点,预测新疆西天山那拉提-额尔宾中天山隆起带是造山型金矿找矿重大突破区,吐拉苏盆地和巴音布鲁克中天山以及那拉提山北坡有望实现斑岩型金铜找矿突破,伊犁地块南缘元古宇SEDEX型铅锌找矿值得关注,山间/山前盆地无疑是砂岩型铅锌铜找矿优先选择. 相似文献
313.
新元古代与寒武纪之交,即伊迪卡拉纪—寒武纪过渡期,是地球历史上一个重大的地质突变期,出现了一系列地质环境变化事件和生物快速演化事件。云南东部位于扬子地区西南缘,在前寒武纪—寒武纪过渡期属于开放式浅水台地至台缘斜坡环境,是中国伊迪卡拉(震旦)系顶部与底寒武统基本连续沉积的典型地区,也曾是中国震旦系与寒武系界线层型候选剖面所在地。近年来,在此新发现了更为丰富的宏体藻类化石、遗迹化石和伊迪卡拉生物群的疑似后生动物化石等(江川生物群),以及大量以条带状Shaanxilithes为代表的宏体化石层。相关剖面自下而上从灯影组至磷矿沉积层(中谊村段)出露有连续的宏体化石记录,研究后可以细分伊迪卡拉系顶部灯影峡阶的化石带,并与底寒武统晋宁阶、梅树村阶对接,具有作为标准层型剖面的较大潜力,为伊迪卡拉纪末期年代地层单位的建阶分层、对比及确立层型剖面,以及与寒武纪最早期年代地层的界线划分提供了更为理想的标准。 相似文献
314.
报道了滇西梁河—潞西地区新生代英安岩的主量、微量、稀土元素和Nd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成果。英安岩富集轻稀土元素、大离子亲石元素(Rb、Th、U、K),相对亏损重稀土元素和Nb、Ta、Sr、P、Ti,具有Eu负异常和Pb正异常。火山岩的εNd(0)为-10.3~-8.72,Nd同位素模式年龄(tDM)为1.2~1.4Ga。这些地球化学特征表明,研究区英安岩源于区域基底岩系的部分熔融,并与该地区同期幔源玄武质岩浆发生了不同程度的混合。 相似文献
315.
基于Landsat/TM资料研究广州城市热岛现象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利用Landsat/TM卫星资料及气象观测资料,基于覃志豪单窗算法对地表温度进行反演,根据热岛强度定义进行热岛强度、热岛范围的定量计算。研究结果表明,在考虑初始地温、总辐射量、植被状况等因素的影响之后,2000年至2005年间,广州市热岛现象呈现明显增强趋势,2000年11月1日、2002年11月7日、2005年11月23日热岛强度指数分别为1.15、1.20、2.89,热岛面积分别为235.44 km~2、261.09 km~2、381.42 km~2。人口增长刺激城市化加剧、温室效应增强使得地表蓄积热量增加是导致广州城市热岛效应增强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316.
317.
318.
区划方法是目前国际上解决无资料地区水文预报问题的常用方法,是近20年水文学界热点问题之一。本文通过介绍当前国际应用区划方法解决无资料地区水文预报问题的研究进展、存在问题和应用前景,为国内无资料地区水文模拟研究提供借鉴和参考。文章将区划方法分为3类:临近流域替代法、水文相似流域替代法和回归法。通过文献梳理及案例分析,本文指出各类方法的问题、适用范围及不同资料条件下方法选择。最后,通过对国际上无资料地区水文预报的总结分析,提出我国无资料地区研究亟待解决的5个问题。 相似文献
319.
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