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06篇
  免费   169篇
  国内免费   368篇
测绘学   23篇
大气科学   85篇
地球物理   241篇
地质学   675篇
海洋学   153篇
天文学   20篇
综合类   84篇
自然地理   62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01篇
  2010年   68篇
  2009年   82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44篇
  2006年   73篇
  2005年   75篇
  2004年   184篇
  2003年   110篇
  2002年   77篇
  2001年   61篇
  2000年   44篇
  1999年   27篇
  1998年   24篇
  1997年   41篇
  1996年   19篇
  1995年   25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41篇
  1992年   37篇
  1991年   39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19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7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2篇
  1977年   2篇
  1976年   8篇
  1974年   1篇
  1973年   1篇
  1970年   1篇
  1950年   2篇
  1940年   2篇
  1937年   6篇
  1934年   5篇
  193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81.
A 1.2 m snow pit was recovered on July 29th, 2009 from the Bogda Glacier, eastern Tianshan (天山). The sample site temperature of -9.6 ℃ indicates that the unique glaciochemical re-cord was well preserved and suitable for the reconstruction of air pollution levels in this previously un-explored region. Samples were analyzed for major ions (Na+, K+, Ca2+, Mg2+, NH4+, Cl-, SO42-, NO3-, HCOO-, and CH3COO-). NO3- and SO42- were characterized by significant high levels of pollution con-centration. Most air masses ...  相似文献   
182.
Currently, one of the effective means in monitoring glacier change in regional scale is remote sensing and site-observation method. In this article, we present a study of comparing glacier area in 2005 derived from SPOT5 satellite image with area in 1972 derived from topographic maps. Moreover, Miaoergou (庙儿沟) flat-summit glacier is site observed to verify glacial change in regional scale. During the study period, glaciers located in the southern slope of Kalik (喀尔里克) Mountain re-duced their area by 12.3%. ...  相似文献   
183.
美国地质灾害防治现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质灾害的防治研究受到世界各国的广泛重视,本文从地灾防治基础理论、职能部门工作方式入手,对美国科研界的非饱和土理论最新研究进展、美国地质调查局(USGS)地质灾害防治中心的日常工作形式进行了较为全面的阐述。除此之外,还结合作者自身参与的滑坡灾害调研活动,对美国科研人员的野外基本工作方法、野外工作的最主要目的进行了描述。在此基础上,还对中美两国地灾防治现状进行了简要对比,本文所阐述的内容可为相关领域的研究人员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84.
建立了Cu2+和阿特拉津(AT)复合污染体系中沉积物各活性组分及其交互作用对AT吸附量影响的BP神经网络模型,模型预测值和实验值的相关系数达到0.97,各集合的平均偏差均小于10%。模型显示,AT在沉积物上的主要吸附位是铁氧化物。沉积物吸附AT时铁氧化物、锰氧化物、有机质之间存在显著的交互作用,铁氧化物、锰氧化物交互作用贡献率为-130%~80%,铁氧化物、有机质交互作用贡献率为5%~28%,锰氧化物、有机质交互作用贡献率为-200%~-70%。各活性组分吸附AT的能力及其交互作用受Cu2+的影响较大,其中:Cu2+对AT在铁氧化物上的吸附表现为拮抗作用,对AT在锰氧化物上的吸附表现为协同作用,而对AT在有机质上的吸附影响不显著,同时Cu2+减弱了铁氧化物-锰氧化物和锰氧化物-有机质的交互作用影响,增强了铁氧化物-有机质的交互作用影响。  相似文献   
185.
滇东地区煤田构造格局与煤系赋存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滇东地区位于特提斯和环太平洋构造体系的交接部位,煤田构造格局的总体特征是呈NNE向条带状展布。区内断层以NNE、NE向为主,受主要断裂影响,煤田在南北向呈带状,东西向呈段状展布,各煤矿区在平面上呈NE向带状分布。研究区煤系赋存受基底主干断裂的控制作用明显,变形强度由北向南逐渐增强,北部地区以褶皱构造为主,断层较少,煤层多保存于向斜构造中,保存较完整,煤层埋藏较深;南部受弥勒-师宗断裂带影响,断裂构造极为发育,对煤层破坏严重,煤系赋存不稳定。  相似文献   
186.
2003年夏季华南持续高温天气过程及热力诊断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华南观测的逐日最高气温资料和NCEP逐日再分析资料,对2003年6月29日—8月15日华南持续高温过程的大气环流背景、动力和热力条件进行了诊断分析。结果表明,2003年6月29日—8月15日华南大范围持续高温的前2段高温峰期与副高有关,第3段高温期大陆高压有关,而且3次高温过程都与热带气旋外围下沉气流有密切联系,而前2次持续高温的缓解都与热带气旋登陆和影响华南地区有密切联系。热力诊断发现,3段持续高温期间,近地层大气的局地增温主要是由非绝热加热作用(白天地表感热通量和地面长波辐射加热)造成的,水平温度平流对局地增温作用有负贡献。高温天气过程的晴空少云天气背景有利于白天太阳辐射加热地面,并可造成明显的地面感热通量和地面长波辐射加热近地面层大气,从而导致了持续高温天气过程。  相似文献   
187.
利用Scripps海洋研究所0—400m上层海洋热含量资料和美国环境监测中心/国家大气研究中心(National Centers for Environmental Prediction/National Center for Atmospheric Research,NCEP/NCAR)的再分析资料,运用经验正交分解(empirical orthogonal function,EOF)等统计方法,研究在有ENSO影响和去除ENSO影响的情况下,前期春季印度洋热含量如何影响南海夏季风爆发。结果表明,在没有扣除ENSO信号的情况下,热带印度洋热含量EOF分解第一模态呈东西相反变化的空间分布。印度洋东部热含量为正(负)异常、西部为负(正)异常时,南海夏季风爆发较早(晚),印度洋上层热含量主要通过影响热带印度洋上空大气的垂直运动和高低层辐散辐合,进而影响季风纬向环流的强弱,来影响南海夏季风爆发的早晚。在扣除ENSO信号的情况下,印度洋热含量CEOF(conditional EOF)第一模态的空间分布类似于EOF第一模态的空间分布;第二模态表现为除小部分海区外,热带印度洋热含量呈一致变化的海盆模态。这两个模态对南海夏...  相似文献   
188.
Overgrazing by livestock has caused desertification in the Monte, where ctenomyids and livestock share grasses as main food items. The diet of Ctenomys eremophilus, above-ground food availability and changes related to cattle grazing are analyzed in the arid plain of Mendoza, Argentina. The most available categories were grasses, followed by low shrubs and tall shrubs. Tuco-tucos showed dietary generalism, ate mainly above-ground plant parts, preferred grasses and avoided shrubs at both grazed and ungrazed sites. Plant cover, grass diversity and availability decreased under livestock grazing, which was reflected in the diet by a lower percentage of grasses, a shift toward low shrubs and higher number of frequently used resources. Tuco-tucos in the grazed paddock compensated for lower consumption of vegetative plant parts by increasing the use of Prosopis flexuosa pods stored inside burrows. Moreover, greater dietary variation among individuals suggests foraging restricted to the items closest to burrow holes. These feeding tactics would allow them to reduce above-ground foraging as a response to high raptor predation risk due to increased bare soil. The plant recovery detected during the rest period, favoured by moderate stocking rate and rotational grazing system, would allow coexistence of tuco-tucos and cattle.  相似文献   
189.
结合焦郑高速公路钻孔灌注桩的超声波检测,对超声波检测的原理、方法以及桩身缺陷的判定进行了介绍和分析,通过实例证明超声波检测法能准确判断出桩身缺陷的位置和范围,并能对缺陷严重程度做出评价,是检测灌注桩桩身质量的一种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190.
植物中单体烷烃碳同位素组成与其生长环境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玉梅  陈践发 《地质学报》2000,74(3):273-278
用色谱一同位素质谱议对青藏高原东北部高寒草甸生态系统中的两种高等模特一火绒草(Leontopodium leontopodioidies)和蒲公英(Taraxacum mongolium)的烷烃进行分析,讨论环境因素对植物单体烷烃碳同位素组成(δ^13Cia)的影响。研究发现,两种植物奇碳数正构烷烃的δ^13Cia值都比较小,且有随海拔高度的增加而增大的趋势,而偶碳数正构烷烃的δ^13Cia值可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