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278篇 |
免费 | 695篇 |
国内免费 | 552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298篇 |
大气科学 | 609篇 |
地球物理 | 430篇 |
地质学 | 1274篇 |
海洋学 | 359篇 |
天文学 | 94篇 |
综合类 | 199篇 |
自然地理 | 262篇 |
出版年
2025年 | 2篇 |
2024年 | 61篇 |
2023年 | 89篇 |
2022年 | 133篇 |
2021年 | 143篇 |
2020年 | 129篇 |
2019年 | 141篇 |
2018年 | 131篇 |
2017年 | 119篇 |
2016年 | 116篇 |
2015年 | 115篇 |
2014年 | 143篇 |
2013年 | 145篇 |
2012年 | 182篇 |
2011年 | 174篇 |
2010年 | 168篇 |
2009年 | 162篇 |
2008年 | 143篇 |
2007年 | 136篇 |
2006年 | 124篇 |
2005年 | 90篇 |
2004年 | 86篇 |
2003年 | 79篇 |
2002年 | 95篇 |
2001年 | 117篇 |
2000年 | 78篇 |
1999年 | 75篇 |
1998年 | 39篇 |
1997年 | 47篇 |
1996年 | 47篇 |
1995年 | 40篇 |
1994年 | 38篇 |
1993年 | 38篇 |
1992年 | 32篇 |
1991年 | 8篇 |
1990年 | 14篇 |
1989年 | 10篇 |
1988年 | 8篇 |
1987年 | 2篇 |
1986年 | 7篇 |
1985年 | 4篇 |
1984年 | 5篇 |
1983年 | 3篇 |
1982年 | 1篇 |
1981年 | 3篇 |
1979年 | 3篇 |
排序方式: 共有35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4 毫秒
971.
利用多源大功率充电法定位复杂岩溶含水通道的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地下发育的岩溶形态空间分布存在不均匀性,导致地表地质调查很难确定地下岩溶含水通道的位置;而一般的地球物理方法受地形或地质条件的限制,在对岩溶含水通道进行探测时存在多解性,往往需要几种物探方法综合判断。本文尝试利用大功率充电法对岩溶含水通道进行快速准确的定位,并通过布设多个充电点来验证异常的可靠性;在布设测线的同时布设以充电点为圆心的弧形测线和平行直线测线,分析对比其优缺点;在数据分析之前分别对数据进行正常场改正和Fraser滤波处理。通过利用多源大功率充电法对洛潭水库复杂岩溶含水通道进行探测后发现:该方法可以快速准确地定位测区内岩溶含水通道的位置及走向,其中弧形测线能够更好地控制整个测区岩溶含水通道的走向,经过正常场改正和Fraser滤波处理后的平行直线测线观测结果也能很好地对异常进行定位;而“多源”观测能更好地甄别有效异常。经钻探及示踪法验证,该方法的探测结果是准确可靠的。 相似文献
972.
金川超镁铁质岩体LA-ICPMS锆石U-Pb年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金川(超)镁铁质岩体中的锆石进行了阴极发光(CL)成像观察,按特征将其分为碎屑锆石、岩浆锆石和具有重结晶生长边的变质锆石三类。应用LA-ICPMS对锆石微区U-Pb年龄和微量元素进行了测定,测得碎屑锆石不一致年龄较老,为(2692±160)Ma,可能代表岩体侵入时经过的围岩年龄;岩浆锆石获得谐和线年龄807Ma,可能是金川的成岩年龄;测得变质锆石的年龄为200 Ma,代表较晚的一次变质年龄。岩浆锆石的微量元素Th、U及Th/U特征显示其岩浆成因,并晶出于同一岩浆系统。 相似文献
973.
以PC/104为平台的核心能谱数据采集系统体积小、功耗低、重量轻、功能强、电路设计简单、工作稳定、能满足野外原位无损测量的要求。 相似文献
974.
磷酸盐对两种东海典型赤潮藻影响的围隔实验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采用了围隔生态实验方法,研究了围隔中营养盐含量及结构变化和磷酸盐对东海典型赤潮藻种(东海原甲藻和中肋骨条藻)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高磷条件下,中肋骨条藻快速增殖,稳定期缩短,细胞数很快下降,而东海原甲藻由于氮源的限制生长期明显缩短。在磷限制条件下,中肋骨条藻细胞增殖受到明显抑制,生物量偏低,而东海原甲藻受到的影响较小。磷可能是东海原甲藻及中肋骨条藻生长的限制因子。氮磷比会影响浮游生物的生长,较高的氮磷比可能对东海原甲藻的生长有利,较低氮磷比则可能有利于中肋骨条藻生长。东海原甲藻能在营养盐浓度较低的生长环境中占有优势,相反,营养盐浓度较高的环境更适合中肋骨条藻的生长,中肋骨条藻具有更强的竞争能力。 相似文献
975.
利用Neumann分解理论中体散射模型的各向异性与方向角随机程度对植被的形态特征加以区分,建立各向异性-方向角随机程度平面进行初始分类。在此基础之上,利用Wishart距离进行迭代分类。选取德国Oberpfaffenhofen地区E-SARL波段、SIR-C/X-SARL和C波段三种极化数据进行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方法在植被覆盖区分类效果优于Freeman-Duren和Yamaguchi模型分类结果,能较好地区分针叶林、阔叶林,且L波段分类结果优于C波段分类结果。 相似文献
976.
977.
978.
莱州湾河流表层沉积物中六溴环十二烷的含量水平、分布及组成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莱州湾附近河流采集了36个表层沉积物样品,采用高效液相色谱耦合三重四极杆串联质谱的分析方法对沉积物中的六溴环十二烷(HBCDsl3种异构体进行了测定,目的是表征研究区域内HBCDs的污染水平和组成特征,并探讨其分布、来源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莱州湾河流沉积物中ZHBCDs的含量范围为0.03~20.17ng/gdw(均值是2.14ng/gdw):较国内外其他河流,该研究区域HBCDs含量水平较低。HBCDs异构体组成各不相同,除1个站位外,其他站位样品中7-HBCD占主导地位(52.3%~97.3%,均值72.4%),但是在农业区a-HBCD相对丰度较高。对HBCDs的分布特征及来源分析得出,含量较高的站点多集中在工业区,呈现出明显的点源特征:而远离工业区的采样点,HBCDs可能主要来自大气的传输和沉降,且HBCDs的含量与TOC含量呈现出较好的相关性,表明TOC是非工业区分布的一个控制因素。 相似文献
979.
980.
我国渔港沉积物的重金属污染及潜在生态风险评价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分析了青岛、宁波、舟山、厦门、深圳、珠海、澳门、茂名和三亚共9个渔港(包括综合港口区)表层沉积物中的Cd、Cu、Pb、Zn、Co和Ni等典型重金属元素的含量,探讨了其可能的来源。采用沉积物质量基准法和Hakanson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评价了各渔港重金属的污染状况和潜在生态风险。结果表明:(1)渔港沉积物中重金属Cu、Zn、Pb和Cd的富集较为严重,位于珠江三角洲的渔港重金属含量显著高于其他渔港,尤其是Cu和Zn,最高含量分别达到1249mg/kg和664mg/kg,而Cd和Pb的污染也不容忽视;(2)珠三角渔港具“高”或“中等”潜在重金属生态风险,其中Cu和Cd具有高的潜在生态风险,其他渔港均属低生态风险,渔港总的潜在生态风险由高至低顺序为:澳门〉深圳〉珠海〉茂名〉三亚〉厦门〉青岛〉宁波〉舟山;(3)渔港沉积物中重金属主要来自工业废水、生活污水、污灌土壤以及大气沉降的污染和渔船防护漆的使用。而船体防护漆中Cu/氧化亚铜的大量使用是渔港中Cu污染的主要来源。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