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81篇
  免费   678篇
  国内免费   1440篇
测绘学   69篇
大气科学   309篇
地球物理   749篇
地质学   2439篇
海洋学   257篇
天文学   38篇
综合类   316篇
自然地理   122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218篇
  2010年   129篇
  2009年   196篇
  2008年   51篇
  2007年   132篇
  2006年   266篇
  2005年   316篇
  2004年   614篇
  2003年   389篇
  2002年   301篇
  2001年   243篇
  2000年   147篇
  1999年   115篇
  1998年   122篇
  1997年   170篇
  1996年   88篇
  1995年   64篇
  1994年   50篇
  1993年   155篇
  1992年   181篇
  1991年   95篇
  1990年   18篇
  1989年   47篇
  1988年   10篇
  1987年   41篇
  1986年   22篇
  1984年   3篇
  1982年   4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4篇
  1977年   5篇
  1976年   8篇
  1973年   1篇
  1970年   1篇
  1962年   1篇
  1952年   1篇
  1950年   2篇
  1943年   1篇
  1940年   2篇
  1937年   6篇
  1934年   5篇
  1933年   2篇
  1931年   1篇
  192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92 毫秒
951.
本文利用野外构造解析、透射电镜、岩组等手段,对大别山地区超高压岩石的变形表象及变形机制进行了详细的观察和研究,从而动态地建立了超高压岩石折返的PTtD轨迹。结果表明:超高压石榴橄榄岩经历了高温和低温两种变形,其中橄榄石中发育高温[001](100)和中低温[010](100)两种滑移系。超高压榴辉岩中绿辉石的位错构造发育,位错密度为4.98×10~7/cm~2。绿辉石亚颗粒的特征显示存在颗粒边界迁移和扩散蠕变。绿辉石的组构测定表明,绿辉石晶内塑性流动形成了[001]极密,该极密平行于线理,属L型收缩组构。组构对称型显示本区榴辉岩以共轴变形为主,由于应变分解,部分地区含非共轴成分。付林图解表明,绿辉石和石榴子石的变形均属于收缩型椭球,拉伸型应变,这与绿辉石组构测定结果一致。石榴子石位错密度为3.54×10~7/cm~2,部分地区的石榴子石发育动态重结晶及核幔构造等,形成榴辉岩相糜棱岩。另外根据不同超高压岩石中石英的位错密度或亚颗粒大小,计算了超高压岩石折返时各个阶段的应力大小。  相似文献   
952.
鞍山东山风景区古老岩带呈巨型包体存在于立山奥长花岗岩(3.1Ga)中,其主体为条带状片麻岩(3.8Ga)。此外还有金云母透闪石岩、(含)黑云斜长角闪岩、闪长质片麻岩、变石英闪长质岩石、细粒奥长花岗岩、二长花岗岩、伟晶岩脉等。测定了部分岩石的锆石年龄,其中变石英闪长质岩石(A9604)为3.65Ga(Wan et al.,1999),闪长质片麻岩(A9317)为3.5Ga、二长花岗岩(类型I,A9605)为3.1Ga,黑云斜长角闪岩(A0019)为3.3Ga、细粒奥长花岗岩(A0017)为3.2Ga、二长花岗岩(类型Ⅱ,A0020),为2.6Ga,有关岩石的地球化学组成特征在文中地进行了简要介绍,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该古老岩带的地质同位素年代演化序列,认为鞍山地区不同时代、不同成因地质体空间上共存是该芡长期地质演化的结果,而不是后期构造作用把它们拼合到一起的,鞍山地区很可能存在>3.8Ga的古老地壳岩石。  相似文献   
953.
徐惠芬  J.G.Liou 《地质学报》2001,75(3):371-378,T003,T004
苏鲁高压-超高压变质带中,广泛分布有花岗片麻岩-花岗岩系列,有关其形成的时代和成因机制长期存在争议。岩石露头表现为强烈的片麻理,并且多数和榴辉岩及榴辉岩相岩石密切伴生。其岩石类型有变化,从斜长片麻岩-花岗闪长质片麻岩-二长花岗片麻岩演化到花岗岩。矿物和地球化学变化也较大。从残留的高压和超高压矿物及其退变质反应等。说明它们中有部分曾经历了高压-超高压变质作用。该变质部连云港地区4个二长花岗片麻岩-花岗岩岩体中精的单颗粒锆石,运用Pb-Pb法(质谱计双带源逐层发-沉积法)和U-Pb法(离子探针SHRIMP分析),获得的年龄值跨度大,从859Ma到150Ma,分别属于4个年龄段(时段),但是主要数据集中在600-859Ma和220-250Ma两个时段,锆石的形貌特征研究显示,这些花岗片麻岩-花岗岩是苏鲁高压变质带中长期演化的产物。其物质来源与古元古代,乃至太古变质表壳岩密切相关。元古代大量岩浆结晶型锆石指示了当时存在强烈的花岗岩浆活动,导致大量花岗岩类岩石的形成。古生代(加里东期)和中生代早期(印支期)分别经历了变质作用,尤其是印支期,至少一部分和榴辉岩源岩一起经历了高压-超高压变质作用,并且伴随有地壳部分熔融,引起又一次花岗岩浆活动,再生花岗岩,该区南部东海地区尤为明显,中生代晚期燕山期的岩浆,热液活动对花岗片麻岩也有影响,其中新元古代和印支期则是花岗片麻岩及至大别造山带中两个重要的地质构造时期。  相似文献   
954.
西藏罗布莎蛇绿岩铬铁矿中金刚石的研究   总被引:27,自引:3,他引:27  
在西藏罗布莎豆荚状铬铁矿中发现过金刚石,但迄今仍有人因为自己所取的小试样中没有分离出金刚石而否定罗布莎等地金刚石的存在。由于金刚石涉及西藏雅鲁藏布江缝合线和蛇绿岩、铬铁矿成因等问题,笔者重新在罗布莎铬铁矿中取样,经过选矿,又在1500kg样品中选出了25粒金刚石和近70种伴生矿物。这就表明西藏金刚石是的确存在的,而且它和蛇绿岩的铬铁矿同是深部成因的产物。  相似文献   
955.
本次工作通过野外调查和同位素年代学研究,首次在阿尔泰西部的也拉曼大型含绿柱石白云母矿床(426±13Ma)、阿尔泰中部的那森恰大型含绿柱石白云母矿床(447.7±0.4Ma)及阿尔泰东部的青河拜兴白云母伟晶岩脉(436.0±0.5Ma)中获得了可靠的加里东期成矿的同位素年代证据,从而为解决是否存在加里东期成矿的问题提供了重要依据,并进一步认识到阿尔泰地区的伟晶岩及伟晶岩型稀有金属-白云母矿床并非只形成于海西期。  相似文献   
956.
伊犁京希—伊尔曼德金矿床的热液蚀变及成矿流体演化特征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肖龙  王方正等 《地质学报》2001,75(4):518-526
京希-伊尔曼德金矿床的热液蚀变在空间上有明显的分带性,中心蚀变带以强烈的硅化为主,典型的蚀变矿物组合为石英或玉髓和地开石,中间带为高级泥化带,以地开石-高岭石-石英或玉髓为特征;外带为以蒙脱石-高岭石-伊利石-其他粘土矿物等矿物组合为主的泥化带,蚀变强度和矿物组合的分带性是温度、压力和化学梯度的反映,是流体在不断的水或流体-岩石反应和成分交换的产物。该矿床成矿流体演化过程为:早期酸性(pH=2-3)含矿流体在沿断裂上升过程中,受围岩灰岩中的流体(pH为中性)缓冲,在其进入高渗透性的碎屑岩层时,流速和水-岩石或流休-岩石反应大大加快,并在与大气降水的混合作用下,pH值逐步升高(3-5),产生了流体的温度及成分梯度,在温度和压力迅速下降的条件下,金及蚀变矿物沉淀、结晶生长,形成了蚀变空间分带,中心带保存完好的多孔状石英和地开石等高级泥化矿物组合说明该矿床是高硫化热液体系作用下的产物。  相似文献   
957.
深熔作用(Anatexis)引起了地壳内部固体物质的重溶与熔融和进一步的初始花岗质岩浆的形成。本文主要从岩相学角度对河北平山阜平岩群3种主要变质岩类中一部分岩石在薄片中所显示的初期深熔特征进行了报道,提出识别深熔作用发生发展初期的一些岩相学标志,为相应的理论探讨提供岩相学方面的依据。区域变质岩石初始深熔的共同特征之一是不同矿物粒度都较相应的同类变质岩石为粗。由于经历粒间流体作用的重溶、溶蚀乃至再度晶出的过程,长英质岩石中长石、石英等矿物改变为具有弯曲、波纹状外形的缝合线结构,而“铰链状结构”的形成则是两微斜长石颗粒之间出现钠交代的结果。深熔作用过程中微斜长石显示出不均匀的光性特征,形成具交代成因的条纹长石细脉和条痕;斜长石出现不规则长方形和补丁状的微斜长石反条纹长石,显示“糟化”或绢云母化,或存在不同程度的“暗化”区域,也可转变成为纤维状至细柱状夕线石,沿斜长石中的一些细小裂纹和遭受应变的解理还出现几乎不透明的物质,它们可能原由深熔作用所形成,可称之为“网格状结构”;黑云母可部分地发生分解,在适当的温压条件下则完全分解,形成原可能为熔体的物质,也可转变成为纤维状至细柱状夕线石;角闪石存在一定程度的“暗化”,并形成与斜长石中所见类似的“网  相似文献   
958.
遥感、GIS结合与区域天然滑坡调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香港大屿山岛中部为试验研究区,探讨了遥感与GIS结合在区域滑坡调查中应用的可能性。在详细分析滑坡与环境因子关系后,将岩土类型、地貌、侵蚀、坡度等环境因子引入到影像中,与影像组成多源复合图像,可使地物的空间属性信息得到补充。同时采用适合高维复合数据的BP神经元网络对研究区天然滑坡进行识别,结果表明,区域滑坡的识别能力有较大提高。该方法的应用,将为大区域滑坡调查与监测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959.
从砂岩成分探讨吐哈盆地构造演化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陆源碎屑岩是陆相沉积盆地的主要充填物,其成分主要受物源区母岩成分控制。通过系统分析碎屑岩成分特点可以再造沉积盆地的构造演化历史。对吐哈盆地分别采用岩矿和地球化学分析手段进行系统分析,结果显示两种分析所得结构吻合性极好,反映盆地的构造演化分为二叠纪、三叠纪-侏罗纪以及白垩纪-第三纪3个演化阶段,在各阶段地层成分出现较大差异,是盆地及相邻地区遭受构造运动改造的结果。  相似文献   
960.
Previous studies have shown that the ascending, oxidizing brines play a very important role in Kupferschiefer mineralization. Fractures could be the pathway of the brines. In order to clarify the influences of the brines on bulk organic matter, aromatic hydrocarbons and Kupferschiefer mineralization, one veinlet Kupferschiefer profile from the Lubin mine, southwestern Poland was studied with the microscopic, geochemical and Rock-Eval methods. The microscopic results indicate that organic matter of the veinlet sample consists dominantly of bitumen. Its extract content is higher than in other samples. The dominant aromatic compounds are naphthalene and alkylated naphthalenes (Na-PAH), which have migrated into the veinlet sample from other sediments. The content of phenanthrene and its methylated derivatives (Ph-PAH) is much lower than in other samples. The reason may be due to their heavier mass than Na-PAH. It is more difficult for Ph-PAH to migrate. The Na-PAH was probably removed from the shale by dis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