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57篇
  免费   168篇
  国内免费   367篇
测绘学   18篇
大气科学   85篇
地球物理   212篇
地质学   658篇
海洋学   155篇
天文学   19篇
综合类   84篇
自然地理   61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01篇
  2010年   68篇
  2009年   81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43篇
  2006年   73篇
  2005年   74篇
  2004年   180篇
  2003年   107篇
  2002年   77篇
  2001年   58篇
  2000年   43篇
  1999年   28篇
  1998年   24篇
  1997年   42篇
  1996年   18篇
  1995年   24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39篇
  1992年   36篇
  1991年   39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15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7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2篇
  1977年   2篇
  1976年   7篇
  1974年   1篇
  1973年   1篇
  1970年   1篇
  1950年   2篇
  1940年   2篇
  1937年   6篇
  1934年   5篇
  193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961.
南盘江盆地古油藏沥青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南盘江地区生物礁古油藏的储层沥青主要分布在上二叠统和中上泥盆统。古油藏的储集层均为生物礁滩灰岩,沥青的主要储集空间以洞、缝为主,其次为基质孔隙和生物体腔内。南盘江古油藏沥青的成熟度很高, H/C原子比小于0.4,主要由残碳构成,这是沥青的非极性和极性抽提无抽提物的直接原因。在古油藏沥青地球化学特征研究的基础上,综合分析认为南盘江古油藏沥青主要源自泥盆系烃源岩,其次可能与下二叠统烃源岩有关。南盘江古油藏沥青与生物降解沥青和沉淀沥青质有很大的区别,其成因是油藏深埋时在高温、高压的作用下原油裂解成气后的焦沥青。  相似文献   
962.
中国中西部地区以塔里木盆地及其演化为典型代表。震旦纪以来,经历了地台发育、持续沉降、拉张翘倾、挤压坳陷及断陷推覆等构造发育阶段,与中国东部一样,表现为拉张与挤压交互出现的手风琴式演化史,突出的差别在于晚喜马拉雅期在西部地区形成强烈的挤压逆掩推覆构造,而东部地区只形成坳陷式的沉积盆地。中亚—蒙古大洋、秦—祁—昆大洋、古特提斯洋、中特提斯洋、印度洋以及印度板块等在不同地质时期的板块活动是中国中西部地区盆地演化发展的动力学因素。根据地震剖面解释成果,可确定出四种断块油气藏类型,均反映后期挤压逆冲特征,尤其是燕山期—喜马拉雅期推覆前锋带断块油气藏,还可区分为拆离型、褶皱型、前冲型和反冲型等四种,且每一种还可再区分出若干种。  相似文献   
963.
鄂尔多斯盆地长庆气田靖边区北部奥陶系马五1储层天然气藏因春开采难度较大,被称之为难采区,然其难采程度不一致,且存在较大差异,通过分析天然气难采主控因素-产能的高低及分布状况,进一步了解影响产能的沉积-成岩微相特征、储集物性、岩溶古地貌等因素,将难采程度分为最难采、难采、较难采3类,建立评价标准,并对研究区难采储量区块进行综合评价。  相似文献   
964.
南美安第斯前陆盆地斜坡带主要含油气圈闭为低幅度构造-岩性圈闭,储层预测是厄瓜多尔奥连特盆地低幅度隐蔽圈闭识别和描述的重要环节。为了准确预测储层砂体及油藏空间分布特征,采用高品质3D地震资料,沿层提取包括AVO信息在内的多种地震属性参数,利用地震属性和已知井的地层物性参数建立统计对应关系,并利用这一关系预测了未知点地层的储层物性、砂岩储层空间分布特征和储层含油气性特征预测。结果表明:预测结果与已有钻井吻合程度较高;下一步勘探潜力区位于区块南部和西部。  相似文献   
965.
A systematic geological and geochemical study was conducted for the granitoids of different periods in the western Kunlun erogenic belt. The study indicates that the granitoids belong to tholeiitic, calc-alkaline, high-K calc-alkaline, alkaline and shoshonitic series, and that there are 5 genetic types, i.e., I-, S-, M-, A- and SH-type, of which SH-type is first put forward in this paper, which corresponds to shoshonitic granitoids.  相似文献   
966.
目前国家开展了全国油气资源战略选区调查与评价专项10个项目,包括陆上新区,海域,老油气区的新领域、新层系、新类型,长期久攻不克的地区、盆地和地表、地形条件复杂的地区。这些地区总体来讲油气工作程度较低。在油气调查评价中,特别是初期,烃源岩的评价是第一位的,而烃源岩热演化研究是烃源岩评价的重要内容之一。同时盆地内烃源岩热演化史的差异对盆地内的油气分布具有重要影响;热历史又从另一个侧面反映了盆地的成因及发展过程,对于指导油气勘探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67.
通过对地理信息系统(GIS)在我国的发展及在地矿方面应用的简单回顾,对县(市)级地矿地理信息系统特点的分析,提出了该系统的构成框架。认为:县(市)级地矿GIS应由基础信息子系统、管理子系统和分析评估子系统三个子系统组成,管理子系统是地矿工作人员直接运用的管理工具,分析评估子系统是面对各种复杂地矿问题的决策帮手,而基础信息子系统则是管理子系统和分析评估子系统的数据来源。三个子系统各自具有独立的功能,在系统运行中又紧密结合在一起。由以上三个子系统组成的GIS系统,具有组织紧密、层次分明、实用性强等特点。  相似文献   
968.
姚军明  华仁民  林锦富 《地质学报》2006,80(7):1045-1054
湘南宝山矿区的花岗闪长岩体、地层(灰岩)、方解石及黄铁矿具有相似的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即轻稀土富集和Eu负异常。其中,黄铁矿表现为最低的稀土总量、明显的Eu负异常和较明显的Ce负异常,这反映了流体的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认为成矿流体既有来自花岗闪长岩体的岩浆水参与,又有大气降水的作用。本次工作的矿床硫化物单矿物Pb同位素组成变化范围较小,在铅同位素构造演化图上均位于地壳演化线附近,反映的主要是地壳的信息。矿床硫化物S同位素组成与岩体及围岩地层基本一致,属于同源。通过对六个黄铁矿样品的Rb-Sr同位素分析,获得宝山矿床的Rb-Sr等时线年龄为174±7Ma,MSWD=0.55,黄铁矿的(87Sr/86Sr)i为0.70912±0.00016,高于花岗闪长岩体的锶同位素初始比值。黄铁矿Rb-Sr等时线年龄与花岗闪长岩体的单颗粒锆石U-Pb年龄十分一致,表明矿床的形成与岩体有密切的联系,花岗闪长岩体提供了矿床形成所需要的能量和部分流体,而地层也提供了部分成矿物质。  相似文献   
969.
大吉山是南岭地区一个著名的大型钨多金属矿床,五里亭岩体是矿区出露规模最大的火成岩体,岩性为中粗粒似斑状黑云母二长花岗岩。锆石 ELA-ICP-MS 定年结果表明其形成年龄为 237.5±4.8 Ma,属印支期岩浆活动的产物。与南岭地区典型钨多金属矿床成矿岩体相比,五里亭岩体贫硅,富钙、镁、铁,Rb/Sr、Rb/Ba 和 U/Th 比值低,K/Rb 比值高,铕负异常不显著,分异指数低,尚未达到矿化岩体的分异演化程度,不具备矿化岩体的地球化学特征。元素—同位素综合示踪显示区内白云母碱长花岗岩为五里亭岩体经高度分异演化的产物,它与钨多金属矿成矿直接有关。矿区范围内出露的闪长岩起源于地幔,这一岩浆侵位所引起的高热场环境有利于花岗质岩石的形成与演化,对成矿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70.
处于江南造山带的西端的桂北发育有大量前寒武纪火成岩,其中,强过铝花岗岩所占面积大于90%,镁铁-超镁铁质岩大约为8%。强过铝的花岗岩在地球化学特征上可分为花岗闪长岩和花岗岩两种类型。一些学者认为它们的形成与(超级)地幔柱活动和Rodinia超大陆的裂解有关。本文对桂北地区的花岗岩进行了La-ICP-MS锆石U-Pb年代学和La-MC-ICP- MS锆石Hf同位素研究,寨滚、本洞、峒马、三防和田朋岩体的形成年龄分别为835.8±2.5 Ma,822.7±3.8 Ma,824±13 Ma,804.3±5.2 Ma和794.2±8.1 Ma。定年结果表明,地球化学特征不同的两类花岗岩成岩年龄也不相同:花岗闪长岩的年龄为835~820 Ma,花岗岩则形成于810~800 Ma期间。锆石核部8个分析点和捕获锆石2个分析点给出了870 Ma到950 Ma的新元古代早期年龄值,可能记录了本区与江南造山带东部对应的950~870 Ma期间俯冲或碰撞导致的岩浆事件。本洞、三防和田朋岩体锆石的(~(196)Hf/~(177)Hf)_i比值分别为0.282176±0.000021、0.282149±0.000021和0.282175±0.000030。其ε(?)(t)值、Hf模式年龄与它们的ε_(Nd)(t)值、Nd模式年龄所展现出来的特征一致,表明桂北强过铝花岗岩主要是由基底沉积岩系部分熔融形成的,花岗闪长岩的源区有相对更多的幔源镁铁质组分。桂北这些花岗岩的年龄揭示了一个大约35Ma的岩浆事件,其形成不能用岩浆活动周期短(通常为1~5Ma)的地幔柱模型解释。这些花岗岩在构造判别图解中也位于碰撞和后碰撞区,形成于扬子和华夏板块间的碰撞高峰(约870Ma)之后,应属后碰撞花岗岩类。在俯冲板片折断和岩石圈拆沉之后,深部地幔的上涌和所伴随的拉张作用可能会导致基底岩石部分熔融产生了这些强过铝花岗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